He Chuanqi publish his report on
the process and change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Knowledge Society, Industrial Economy to Knowledge Econom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Knowledge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Age to Knowledge Age.
He Chuanqi’s interview by Science Times make a remarkable note for his report and CAS website also open a column to discuss this report. I am quite fascinated with Mr.He's research angle and methods,however,I feel skeptical about some conclusion such as:”
Due to He’s reports, we CPC will reconsider our nation’s future and our way to renaissance by 2050.
最近一直忙着写论文,周末终于有空放松半天时间,到网络上看看,铺天盖地的关于google最新的消息,原来google又出了新玩艺,Google Web Accelerator。
听说很神,特地找了一台Windows电脑准备一试。可是我去google网站下载时却发现google 说用户太多,不提供了。
感谢Owen硬盘里还有保留,终于得到了珍贵的“绝版”Google网页加速器。
我尝试访问了6个网站,并且分析了日志,基本上明确了Google网页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Proxy + 缓存。
1. 本地化的Proxy + 缓存
当运行了 google 的网页加速器,本机会启动一个httpd的服务,端口是9100 :
http://127.0.0.1:9100
这个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本地化的Proxy+缓存,就是所有的 http 的请求都是通过这里走的。那么为什么能够加速呢?
缓存。当你第一次访问一个网页的时候,相当多的图片,静态文字全部的存储下来,然后当你再次访问的时候,就直接从缓存里调出来,因此大大加快了访问速度。
我这里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访问我自己的blog一个日志(http://blog.wespoke.com/archives/000907.html)的日志记录:
adsl-69-154-77-102.dsl.rcsntx.swbell.net - - [09/May/2005:12:34:38
+0800] "GET /archives/000907.html HTTP/1.1" 304 -
刷新这个网页,Apache的记录仍然是 304。表明没有传输内容,紧紧验证了
expired的信息。
touch archives/000907.html (改变这个文档的时间标记)
再次刷新,这次不一样了:
adsl-69-154-77-102.dsl.rcsntx.swbell.net - - [09/May/2005:12:35:28
+0800] "GET /archives/000907.html HTTP/1.1" 200 10319
这次是返回了200,并传输了10319个字节。
这个就是工作的原理,在第一种的情况下,节省了10319个字节的传输。
当然,这也是所有的缓存proxy的设计原则。
2. Google 的缓存+路由
当我发现我访问的日志上记录的IP和我本地的IP不一样的时候,看来Google 自己也还是有缓存服务器的,就是说当我们请求一个网页时,如果联接非常的慢,google会让这个请求通过google的缓存服务器,同时改变路由。这就是为什么看到的IP不是自己机器的IP了。
由此看来,Google的网络加速器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的小型Proxy缓存服务器+Google帝国的一个格点状的Proxy缓存服务器系统构成并有效的来管理这些缓存,并非什么特别的技术,而是将大家忽视了多年的一些基本的概念从新应用了起来。
3. 看看这里就更加明白一些:http://race.google/http://www.wespoke.com,注意,必须启动了加速器后才能连接,因为google Web Accelerator讲这个域名解释为本机并采用Iframe显示。您可以将http://www.wespoke.com替换成您想要到达的网页,看看有没有加速?
关于加速的原理,你应该了解expired模块。
http://httpd.apache.org/docs/mod/mod_expires.html
这两个名子都够古怪的了。
craigslist.org从去年一下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后,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一个新的二手市场/社区的标准。更加引起人们兴趣的应该是google map的合作,使得craigslist变的家喻户晓。当然,craigslist是非常容易仿制的,golba[狗不啦] 和 kijiji[客齐集] 都有意成为中国的 Craigslist,其实要成为中国的craigslist,并非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1. 人气大约是craigslist过去5年内积累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积累是长期的,并非一朝一日能够做出忠实的用户的成熟的品牌,那么gobla 和 kijiji 如何才能短时间内召集人气呢?
2. Social items exchange,或者So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是属于基于SNS
的一种二手市场的新的交易模式,比基于SNS的交友可能更直接,更加容易创造价值。做有价值的交易,这个交易的平台才会有价值。
3. 这里得说一下 Wiki,凡上述的几种模式,全部有很明显的Wiki的痕迹,不是一点,甚至就是一种Wiki的变形。Wiki 的痕迹越来越多的在很多的应用中出现,blog之后,变形的wiki 会不会是一个热点?
4. 谁会是国内 gobla 和 kijiji 的敌人?百度贴吧还是新浪的 iask 。
百度的贴吧不缺少任何上述两者的基本要素,如果改变一下导航和联接方式,看不出有什么理由百度贴吧不能成为craigslist的原因。新浪的 iask本身是一种改进型的 online community的模式,侧重点不同。
5. gobla 和 kijiji 如何创造合理的商业模型?
这个恐怕只有两个网站的负责人能够解答,没有注册的门坎,没有发文的限制,那么就只有依靠跟一些网站的合作,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手机发消息,或者是订阅?要么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广告了。
还是很高兴能够看到新一代的online community在中国的出现,当然,我们还是要先做好防止 spammer 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