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19 Conferences, Wireless Networks, and Attention Spans » Jeremy Zawodny's blog
Every time I come home from a conference, I'm tempted to write about how WiFi has changed technical conferences. The change i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but on the whole I think it's negative. Luckily, I don't need to articulate why. Chris has done it for me. Go read what he wrote....
Source favicon20:36 上海国际电影节 » 豆瓣blog
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6月11号到19号之间举行。我对谁来谁得奖没什么兴趣,但会有一百多部世界各地的电影在上海各影院上映,这可是真是难得。一年到头只能在影院看到“大片”,现在可以换换口味了。不知道有幸在上海的影迷们有没有同感。 我建了一个 上海国际电影节小组, 欢迎大家加入,八卦随意。我还熬夜添加了二十几部参展的电影。参加评奖的都在里面了。别的参展电影豆瓣们有什么感兴趣的,欢迎自己添加。可能会麻烦一点,因为这些电影太新,有的连IMDB都还没有收录。 我想看的几部电影在阿北的wishlist里(昨天以后的),不过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只是看见了荷马的玫瑰提到几部,还有在添加收藏的时候觉得有意思的。其中最感兴趣的是“欧洲的一天”。欧洲杯决赛、警察抓小偷、说六种语言的电影,哈,“刹也别说了"。
Source favicon20:22 Browster: 最佳Search Engine伙伴 » Jan's Tech Blog
Browster很好用。每当我们进行搜寻时,它都会预先下载搜寻结果的网页,让我们可以在Pop up window上先预览,才进入网站。 Browster的特色在于,它可以配合差不多所有Search Engine用。不论是Google、MSN、A9,还是Bloglines、Feedster、Technorati,甚至是Jan's Tech Blog的Search Engine都可以。Browster在某些Search Engine是可以自动运作的,但即使不能自动运作的Search Engine,只要在Search Result中点选「Browster Preload on/off」便行。 不过最令Jan觉得不便的,就是它的Pop up window预设了编码成西欧字元,所以不论是预览繁简体中文时,均出现乱码情况。...
Source favicon19:47 不实的RSS时间好比是假的牛奶生产日期 » 车东[Blog^2]

如果牛奶的生产时间都被标记为实际生产时间的8小时以后:这不就是欺骗吗?

我已经至少为4个基于WordPress发布的BLOG纠正RSS输出时间问题了:未完成 ilya 桑林。因为他们都在我的Lilina RSS订阅里,如果时区错误,会导致8个小时内,所有别人的文章都排在他们后面。现在是豆瓣,明明是中午12:36发表的内容,却显示为20:36。

同时我也检查了一下WordPress的支持论坛:至少有5个帖子指出了这个timezone问题, WordPress用户怎么就不主动参与纠正一下呢?

Source favicon18:10 参加高建华“领导力”培训的一些感受 » 未完成 - Incomplete
前些天听了一次高建华主讲的“领导力与战略规划”,对于他在其中提到的几个观点印象颇深,也有点感触,记录下来与他人分享: 1、造钟还是报时:如果有人问你现在几点,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一般都会是看看表然后说出结果;如果有人请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的直接反应也往往会是替别人解决问题,告诉他们结果,而后享受大家的赞扬以及解决难题的成就感,而不会想着告诉别人方法,让他人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个组织要有更好的执行力,需要的是员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并提供各种可能的建议与意见,而不能坐等领导发话,而要做到这一点,身为领导就不能总是陶醉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应当让自己的成就感基于指导员工完成问题之上。 2、百米赛跑与马拉松:高建华认为一个企业要成功需要拿出的是跑马拉松的精神与准备,而不应只是想着百米赛跑。我不否认要基业长青,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对于不少行业,快鱼吃慢鱼可能是一个更加有效的竞争策略,因为竞争对手可能已经以百米赛跑的速度遥遥领先并得到一部汽车来与你竞争。因此,我们既要抱着准备跑马拉松的态度,但在起跑的时候,可能需要用百米的速度先冲出去,抢得先机,而不能用马拉松中常用的跟随战略。 3、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才能够让自己想得更深入与清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谚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真正实践的人却很少。而一种想法,的确在脑海中与写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有些想法自己觉得挺好,而当我要把它写到blog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很不成熟,有不小的欠缺。随着Blog的使用越来越方便,以及Blog的pingback,trackback等工具所形成的讨论与连接,Blog应该可以做作为一种很方便而有效的记录自己思想点滴的工具,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与创新。
Source favicon17:06 我的白日梦:EDiary » del.icio.us/chedong
我最常用的时间管理小工具,日志条目要是支持tag功能就好了,这样可以实现除了时间外的另外一种视图
Source favicon16:57 神秘的金属片 » 桑林志
近日,日本电视里一个有趣的新闻:在全国各地2万7千多处的高速公路、自动车道的护栏上发现一些三角形的金属片。原因不明。前几日有一个解释说这些三角形的金属片是汽车与护栏冲突留下的,它们本是汽车的一部分。但是又有报道说,有些现场的护栏上并没有汽车的擦痕,因此上述解释可能不对。据说,调查委员会和专门人士将于8号正式开会分析这些金属片存在的原因。 本来没人注意到这些金属片。前一阵子有一个中学生被公路边护栏上的一块三角形金属片割破,缝了好几针。逐步调查下,才有这令人吃惊的发现。因为这些金属片像刀子一样,而且和护栏固定得非常好,开始怀疑是人为的。但后来发现有这么多,范围这么广,问题就变得很有趣了。 相关链接:NHK的新闻,还有video
Source favicon13:00 Links for 2005-06-06 [del.icio.us] » 互联教育体系-博录(CES Blog)
Source favicon12:02 Engadget中文登场 » Jan's Tech Blog
Engadget推出中文版。老实说,一直都觉得他们十分有创意,而且亦常到他们的Blog学习。中文版的Engadget其实是翻译英文版的文章,加上一些中国国内的消息。那么,Subscribe中文与英文的Feed,不就等于会看到大部份重复的内容吗?真的希望多一点原创的内容。...
Source favicon09:43 15分钟的热度 » 桑林志
匈牙利和美国的科学家分析了 Origo,一个匈牙利新闻和娱乐门户,的访问数据。他们把这样一个网络的节点分成两类:骨架和新闻条目。没什么意外的,他们看到对骨架的访问是几乎恒定的,而对新闻条目的访问,在贴后几个小时后达到最高峰。对于在线媒体,15分钟的热度已经是夸大了,他们发现大部分新闻条目在36小时候的访问数已经非常小了。via 自然杂志 可以在arXiv上看到原始文章:Fifteen Minutes of Fame: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Access on the Web。文章来自Albert-László Barabási的小组,他是《LINKED: The New Science of Networks》的作者。如果我现在刚大学毕业,我就努力考这个领域的研究生。:) 这个领域的大牛还有Steven H. Strogatz,Duncan J. Watts,等等 blog帖子也是类似,一天后,就没什么访问了。接下来的访问要靠,别的blog链接,然后是搜索引擎了。
Source favicon07:00 2005/06/07 07:00:00TraC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raC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59036338

  
  

 43.34%

2. 3721

 
 34700854

  
  

 25.48%

3. Google

 
 27551370

  
  

 20.23%

4. 163

 
 2819286

  
  

 2.07%

5. Sohu

 
 2639386

  
  

 1.94%

6. Sina

 
 2284982

  
  

 1.68%

7. Yisou

 
 1994034

  
  

 1.46%

8. Sogou

 
 1465126

  
  

 1.08%

9. Yahoo

 
 1417426

  
  

 1.04%

10. QQ

 
 1237526

  
  

 0.91%

11. Tom

 
 761498

  
  

 0.56%

12. Zhongsou

 
 206150

  
  

 0.15%

13. China

 
 100282

  
  

 0.07%
Source favicon00:54 For My 31st Birthday: Long Flight and a Smaller Version of Me » Jeremy Zawodny's blog
This past Saturday (June 4th), I turned 31. For the last few years, I've been trying to do something I've never done before on my birthday. Back in 2003 I flew in a biplane. In 2004 I attended the Air Sailing Cross Country Camp and did my first flying in the Nevada high desert. So far, I'm quite happy with this tradition and hope to continue it indefinitely. I highly recommend trying it yourself. This year I did two...
Source favicon00:23 豆瓣标签的毕业礼 » 豆瓣blog
今天开始“标签”从豆瓣的主菜单里消失了。标签列表现在是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页面的一部分。Tag已经是豆瓣有机的一部分,不再需要来自主页的扶持。 豆瓣的三十多万种藏书和电影从来没有过分类,从第一天开始标签(Tag)就代替了它的位置。像众多的社会性网站一样,标签曾经作为一个炫耀新奇和酷的橱窗,里面不同大小的字体(flickr模式)齐声呐喊“我们是Web 2.0”。 但是好玩之外,标签的可用性一直是一个问题。 其实在浏览和搜索两种使用模式里,标签是偏靠浏览的,“搜索标签”用途并不大。用户在进入标签汇总的页面时,就进入了漫无目的的浏览状态。这和传统的分类是类似的。但是传统的分类有“根类”、“子类”、“孙类”,是一棵有结构的树,你可以从树根爬到任何一片树叶。标签是扁平的海岸线,从这头望不到那头。除了按"a b c d"或"b p m f"排队,没有什么好的组织方式。 今天豆瓣在多数标签页里增加了“相关标签”。比如“文学”(书)的相关标签是"人文地理、英国、黑色幽默、后现代、悲伤、女作家、小说、孤独、现代、虚构”,“ 情色”(电影)的相关标签是“Philip-Kaufman、法国电影、文艺、贝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Bertolucci、文艺片、性、美国电影、法国、人性”。因为是通过标签分析自动生成的,免不了带着folksonomy的随意性,但是结果基本靠谱。 通过相关链接,标签成了面。在任何地方可以看到前后左右。还记得第一次上网吗?令人激动的并不是某个网站有多好,是可以链来链去走很远。像Web一样,有了链接tag就成了网,你可以顺着它闲庭信步地游走。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张网上爬比在一颗树上爬要惬意的多。 这个不该说爬,应该叫做Tag Surfing。祝你冲浪愉快。
Source favicon00:22 Das Keyboard --- only for geeks [Flickr] » 互联教育体系-博录(CES Blog)

Isaac Mao posted a photo:

Das Keyboard --- only for geeks

Das Keyboard, 没有任何字母

Source favicon00:16 写一篇BLOG不难,可贵的是坚持和质量 » 车东[Blog^2]

王建硕: 今天是我写blog的第999天

提到的很多方面我也很有同感:
1 注册自己的域名:最好是自己的真实姓名;
2 使用统计系统:迅速的反馈对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没有人喜欢孤芳自赏。我使用的是AWStats
3 提醒一点:即使是托管在服务商那里:也要注意本地备份;

Source favicon00:09 今天是我写blog的第999天 » 王建硕

在我写第一篇blog的时候,我不知道在999天以后,我还在写。这够疯狂的。

我干的疯狂的事不少,但持续999天每天都干一件事情,倒是从来没有过的。

回想2002年9月11日,自己高高兴兴的在自己卧室的破电脑上架起了MovableType,并且将wangjianshuo.com的域名的子域名home.wangjianshuo.com指向这台电脑,我的blog就开张了。现在,我的那台劳苦功高的电脑已经卖掉,估计正在被人用来学习打字。同时home.wangjianshuo.com挪出了我的卧室,放在专业一点的托管商那里。

变化还不止这些,其间,整整的999天,留下了999篇英文的blog和64篇(包括这一篇)中文的blog。刚刚看了一下,5月份的页面访问量第一次突破了一百六十万次/月,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

999是个好数字,看来我总得写点东西,就作纪念吧。

关于技术


关于内容

关于频率

关于风格

关于隐私

关于信誉

关于评论

关于心态

这些经验,对我自己有用,并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用,仅供大家参考。祝大家生活愉快,blog愉快。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06-06

==> 200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