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50 新浪爱问 百度知道 » Ada's Blog 艾达思语
百度知道测试版本发布,名字起得非常有趣,比起新浪的爱问,正是很好的一个对子:新浪爱问 百度知道
Source favicon23:35 google网页搜索结果出现图片搜索结果 » Ada's Blog 艾达思语
今天在google上搜索“yoda”,看到网页搜索结果结果页面上面出现了一行图片搜索结果,页面如下: 测了几个别的词,没能再看到图片搜索结果出现在网页搜索结果上的现象。 这让我好生奇怪,不知google是如何实现的: 是将图片搜比较高的qurey直接做这种操作 还是跟踪用户的点击,只要是用户经常从网页搜索结果页面直接切到图片结果的,就做这种操作 …… 不过,我觉得这样做对用户来说也未必是好事情, 搜索结果的不统一,有时出,有时不出,会让用户困惑,并找不到规律,这样就会变成对用户的伤害 对于不想看图片的用户,会觉得很烦,因为图片结果占据了第一屏、得很多位置。 我认为如上对搜索结果的修改,如果能做到用cookie识别每个用户,并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区别对待用户,才是可行之道。同时,根据用户的习惯、兴趣不同来个性化搜索结果/内容,是目前越来越膨胀的需求。
Source favicon19:42 手機上的Social Network » Jan's Tech Blog
Social Fabric是Steven Blyth的Thesis,亦是一個在手機上的Social Network構思。它不單把每一個人當是一堆電話號碼,而是以Avatar來代表。你與每個人的通訊次數就組織成你們的社交距離圖,例如你剛與一個人通電話,他便會站在屏幕上較主要的位置。 [ via we make money not art ] 雖這想法仍未見真實的應用,但其實也十分有趣。這想法其實不單可用在手提電話,其實更可應用在IM之上。 一直以來,Jan也應為IM是一個很好的Social Network Platform。如果可以將Steven Blyth應用到IM,讓IM的界面可以直接描述我們與朋友的社交關係及距離,再加上Tag的應用,IM的Social Feature就更加強了。...
Source favicon17:55 “宇宙1号”光帆 » 桑林志
许多媒体都有这条消息,说“宇宙1号”光帆将于6月21日从俄罗斯一艘核潜艇上发射升空。光帆(或者翻译成太阳帆)的动力来源是光。它有一块巨大的反射板,阳光照射上去,又被反射,反作用力可以将光帆推动。科学家们一般认为,以光为动力是人类太空船进行星际旅行的最大希望,因为它无须火箭燃料,只要有光存在的地方,它都会不断获得动力加速飞行。 但是我想象,在太阳系内还行,理论上可以通过控制帆的角度让光帆一直往太阳系外航行。但是出了太阳的领地呢,可能别的恒星的光会更强一点,那就不是前进了。有没有可能控制太阳系外的光帆呢? (补充:这可能不是问题。俄罗斯太阳帆计划的负责人维克托·库德里亚绍夫则表示:“太阳帆完全有能力让太空探测器获得超高飞行速度。这种太阳帆推进系统不但可用于行星际飞行,而且还可用于进行距离更长的恒星际飞行。当然,离太阳越远,获得的推力也会越小,但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航天器会在远离太阳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速度,足以保证其完成太空之旅。”via: 太阳帆飞船今首航) 但是这次的发射,还只是一个实验。能不能发射成功,能不能成功打开帆,能不能听话朝着太阳,都还是悬念。另外,即使一切顺利,“宇宙1号”也会在一个月后解体,因为它的帆体是聚酯薄膜的。 光帆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如何把原先折叠的帆展开。2004年8月9日,日本研制的光帆升空并进行了170公里高的短暂亚轨道实验,打开了两个10米的树脂薄膜帆,检验了光帆展开的可行性,之后火箭和光帆坠入大海。日本人的折纸技艺在天文学上找到了应用。 首个以太阳光为动力飞船6月下旬将发射 太阳帆飞船今首航
Source favicon17:34 当旅游照片遇到地图 » 未完成 - Incomplete
Flickr和Google Map都是网络上很热门的应用,也因为他们都提供开放的API,因此衍生出不少Flickr+Google Map的新应用,比如这个GeoBloggers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应用。它利用flickr的Tag功能,只要你为照片标注上经纬度的tag以及Geotagged的tag,Geobloggers就会通过flickr的RSS自动聚合,并将你的照片加入到Google Map中呈现出来,可以到这里(1,2)看看具体的呈现效果。 通过Geobloggers你可以与其他朋友分享你的旅游照片,不过在Geobloggers中浏览和分享并不容易,你需要知道某个地点的经纬度或者按照用户名来浏览,同样要将flickr中的照片聚合到Geobloggers中,你也需要知道拍照地点的经纬度,同样有一定的门槛。 ViziWorld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旅游照片分享的方式,你无需知道经纬度,只要利用ViziWorld的专用软件,你就可以通过在ViziWorld提供的地图上加上你的旅游路线安排和添加照片和文字,将它标注你的专有旅游地图,并可以通过email的形式发送链接与朋友分享。不过ViziWorld采用的是收费服务的商业模式,你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些具体应用的例子。 旅游信息与经验分享都与地图密切相关,我在想是否Ulog.org这样的主要为驴友提供资讯的旅游百科Wiki,不仅仅是基于文字的形式,应该更多地加入地图的元素,发展出一个基于地图的旅游Wiki,让用户浏览可以基于地图浏览旅游资料和相关的图片。而且还可以让驴友能够基于地图写攻略,在地图上呈现行走路线、食宿地点、交通方式,并辅以照片,这样图文并茂的攻略既对其他驴友是很实用的信息,也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旅程的方式。不知道国内哪家地图服务商会最先开始这方面的行动呢?
Source favicon16:54 MSN本地搜索 » WebLeOn's Blog
Google之后,MSN也推出了本地搜索服务。和Google类似,MSN也把本地搜索和地图服务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加上了微软最新开发的Virtual Earth技术,为用户提供卫星照片。而且,除了提供商家信息外,MSN本地搜索还提供了黄页服务来查找居民的住址。



进入MSN Search后点击本地选项,就可以使用MSN Local的服务了。输入你想要查询的关键字或者人名,就会出现相关的信息条目和标注了每个条目的地图信息和卫星照片。不过跟Google差不多,目前MSN Local似乎也只能支持美国地区,所以要体验这项新的服务,你必须先把自己的地区设置成美国的某个地区。



GeoInfo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互联网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越来越近,这种给我们能切实带来方便的服务总能受人推崇。可惜国内的网上地图公司似乎还少有这样的眼光,大部分还都只是把纸张上的地图搬到浏览器中而已。而Sohu收购Go2Map,看起来好像也只是为自己增加一个频道而已。其实地图服务会有很多作为的,地图+新闻、地图+SNS、地图+Kijiji、地图+eBay、地图+都会产生非常美妙的应用。
Source favicon13:26 Yahoo Search vs. Google and Technorati: Link Counts and Analysis » Jeremy Zawodny's blog
In what I'm sure will become a heavily linked to article, Tristan Louis offers up his recent analysis. I haven't had time to digest it fully, but his conclusions are: Yahoo! generally does a better job at indexing the blogosphere than Google does. We know they have been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their index and here's proof that they are getting results Even if Google is the one with the motto about not doing evil, Yahoo! seems to be the...
Source favicon11:59 UTF-8 Dirify bug and patch » Movable Type News
Today we are releasing a patch to fix an issue for customers running Movable Type versions 3.16 or 3.17 and using UTF-8 character encoding on their weblogs. Specifically, a bug introduced in Movable Type 3.16 causes the dirify routine to...
Source favicon07:22 虚拟生活现实化 » CNBlog: Blog on Blog

昨天是周末,抽空和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F君中午一起吃饭,闲聊一些彼此最近的工作状态,以及对个人生涯规划、选择与专注、社会性创业、开放教育、NGOs、社会性软件以及可能的创业项目等等。

最近经常和人交流社会性软件的事情,从福州到上海,每次见面都在谈论社会性软件、创业、非赢利组织、开放教育和个人学习这些话题,实际上,这些话题是在一个知识圈里的东西,而且在实践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

让小容涉足其间的机缘,却是去年写的那篇文章《为什么专业服务人士需要建立个人电子品牌?》而后,小容开始关注一些技术层面的信息,一些社会层面的信息,希望能够将思考议题扩展到“非专业人士的个人电子品牌”,在推而广之以后,小容发现

“个人电子品牌的话题实质上应当是‘个人如何善用网络助益成长?’,这个话题和性格、态度、需求、技巧、环境等因素有关。”

最近写了几篇blog,主题都和“虚拟生活现实化”有些关联。在此贴一篇出来到cnBlog这里和大家交流,希望大家提供些批评和建议:)

Source favicon07:00 2005/06/21 07:00:00TraC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raC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66027074

  
  

 43.87%

2. 3721

 
 46286862

  
  

 30.75%

3. Google

 
 24605954

  
  

 16.35%

4. Sohu

 
 2903894

  
  

 1.93%

5. 163

 
 2570642

  
  

 1.71%

6. Sina

 
 2147494

  
  

 1.43%

7. Yisou

 
 1756074

  
  

 1.17%

8. Yahoo

 
 1713662

  
  

 1.14%

9. Sogou

 
 1406850

  
  

 0.93%

10. QQ

 
 745742

  
  

 0.50%

11. Zhongsou

 
 232698

  
  

 0.15%

12. Tom

 
 68662

  
  

 0.05%

13. iSou

 
 20962

  
  

 0.01%

14. China

 
 20854

  
  

 0.01%
Source favicon05:11 Goodwill Does Not Accept Mainframe Computers » Jeremy Zawodny's blog
After cleaning out my closet, I dropped off a few bags of clothes at Goodwill over the weekend. Today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donate a few other things I no longer want or need, so I headed over to the web site for Goodwill Industries of Silicon Valley and found their donation agreement page, which lists the items they do an do not accept. I'm reading along the "do not accept" list and it all seems pretty...
Source favicon05:01 FeedBurner域名指向服务 » WebLeOn's Blog
FeedBurner的服务越来越贴心,前几天刚刚为要离开它服务的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天又为还未加入FeedBurner的Feed发布者来了一剂强心针:域名指向服务。



使用FeedBurner的服务就需要使用它的Feed地址,而改变Feed地址对所有的Blogger来说,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尚未使用FeedBurner的重要原因。FeedBurner的域名指向服务让用户有机会不改变原来的Feed地址来使用FeedBurner的服务,甚至连Feed统计服务也可以指向指定的域名。不过,这是一项收费服务,如果需要开通服务,需要发信到newbiz at feedburner dot com。

(Via The Official FeedBurner Weblog)



FeedBurner虽然暂时还没有直接的竞争者,但是却从来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不断推出的新服务个个都非常贴心,切中用户的需求。这样优秀的创业团队,不但让人敬佩,也让人羡慕不已。
Source favicon01:03 WordPress Search, Powered by Yahoo! » Jeremy Zawodny's blog
Last week Matt Mullenweg asked me a few questions about the Yahoo! Web Search API and Yahoo! Site Search. It turned out that he was looking for a better way to provide search for WordPress.org and thought we had just what he needed. A few days later, I find out that he was right. In New WP.org Search, he writes about implementing the new search support: I went to the site to see how much of a pain it would...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06-20

==> 200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