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59 超女结束了,什么才是中国的超男决选? » Anti's Blog

对一茜抱歉的话就不多说了,实在是抗不住这种全民疯狂。本来想在宾馆和朋友看超女,结果从广东台、本港台到ESPN,就是没有湖南卫视。我气起来到总台当场向经理投诉和抗议,没有湖南卫视的宾馆有什么住头?结果还是跑到朋友家里,三个大男人看完了总决赛,也背熟了卫生巾的广告词。

超女到这步,它到底是什么也不重要了。甚至当湖南卫视模仿央视让海外华人也支持超级女声、让老艺术家为超女护航、教超女唱歌的时候,你可以认为这是湖南卫视对主流垃圾的妥协,但你也可以视为这是湖南卫视对央视绝妙的讽刺和反击。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个超女,这都无所谓,只有傻逼央视和萱萱能看到低俗。今天的超女决赛,至少证明一点:谁和超女过不去,谁就是和人民过不去。

我是比较早写社论把超女往民主方向拔高的,至今我还觉得网友的这句话说得最得我心:“CTMD,这一辈子想选个总统恐怕是办不到了,我就选一个喜欢的女娃子。”超女当然不是民主,但它是缺乏民主的13亿中国人对民主的幻想。想到这里,我为我中华悲凉。

今天三超女粉丝拉票的时候我有很深的感触。和老玉米奶奶和三超女相比,那两个男凉粉和粉笔,简直是面瓜透顶了。但是想想也是应该的,老奶奶,有了一生的奋斗,三超女,更是全国血战数月的结果。没有通过竞争、决选、PK锻炼的两个男生,怎么能有资格和她们站在一个舞台上?

超女让我想起超男。男人也必须有一种全国的竞争决选PK机制,选出最出色的人站在我们面前。那么这是什么?当然不是湖南卫视曾经的“超级男声”,它当然应该是中国的总统直选和议员选举。超女能让这么多人疯狂,那超男——总统和议员大选呢?那会疯狂到什么地步?

我在台湾感受到了这种疯狂。台湾大选的时候,那种扫街、拜票、站台、游行,把几乎所有的人都卷入了超级风暴中。我们今天看到玉米们在街上发传单、抢手机,我们也可以想见,她们如果加入了某议员的助选团,那么她们的选战一定是全球最疯狂的。

我们甚至都能看到那天,中国真正实现大选那天,你会发现中国一下子会出现无数可以傲视全球的英雄。一次超女,就能出现张靓颖唱歌这么好听的人,如果中国大选,那么选出100个马英九算什么啊?13亿啊!台湾才2300万啊!

我常常批评中国。但在我心中我自己知道,中国人是最伟大的,一旦实现的民主一定是最伟大的民主,会再次吸引全球的华人回到中国,参加伟大的中华复兴。那时的男人会以参与大选为一生最高的光荣和梦想,正如现在台湾人的那样。那才是我们的超级男声。

让一部分女人先民主起来,而男人们应该发誓此生一定让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才是我们对民族的承诺,才是我们生存的真正意义。有志气的男生,应该对自己爱的美眉说,“我爱你,我要给你一个美轮美奂的民主中华!”

Source favicon21:42 Out of Blogging » WebLeOn's Blog
明天开始出发去意大利旅游,8月27日到9月5日,为期9天。期间这个Blog的更新看来是希望渺茫了。万一在意大利有空上网,估计我也不会写IT,可能在Spaces写些游记。在这一个星期,大家如果想找些网络上新鲜好玩的东西,下面这些地方也都是非常好的去处。



Ken的从不知

地址:http://www.kenlee.cn

Feed:http://www.kenlee.cn/rss2.php



哈斯日志

地址:http://loverty.org

Feed:http://feeds.feedburner.com/loverty



Plod

地址:http://plod.popoever.com

Feed:http://plod.popoever.com/index.xml



Zheng的美味书签也是金银满钵

地址:http://del.icio.us/Zheng

Feed:http://del.icio.us/rss/Zheng



谢谢各位朋友对WebLeOn's Blog的关心,我们9月5日再见!
Source favicon20:08 10步创建成功的Web2.0公司 » 未完成 - Incomplete
Web2.0无论在国内外的IT界都是热门话题,我都没想到前几天的那篇“谁是中国未来十年的Web2.0英雄”会是那么hot的一篇文章,估计我今天这个惹眼的blog标题也会让这篇blog很火热:)。国内很多对Web2.0的讨论都是在理论层面上的,而今天看到的这篇blog则是从操作层面上阐述如何创建一个成功的Web2.0网站,其中谈论的一些手法值得国内的Web2.0公司去借鉴。 1、为用户解决一个“小”问题,并清楚地知道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的理解就是从一个小处着眼,而这个小处恰恰是用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地方。比如文章中举的Google的例子,Google开始只是为解决大家资料搜索的困难(不过Google算Web2.0网站吗?呵呵),比如Flickr就是为了解决大家图片的存储与共享的困难,从这样针对性的“小处”开始,能够一针见血地吸引到用户来使用你的服务。 2、找到负责任而且积极参与讨论的用户。拥有这些投入的用户是你最大的财富,他们会不停地提出各种改进建议,让你的服务变得更加完美。 3、尽早推出。不要等到服务“完美”了之后再推出,而是让你的用户去帮助你完善服务,通过用户的完善才是真正尊重用户体验与用户需求的完善,比你闭门造车的结果要好得多。而且持续有新的功能推出反而会更加吸引到你的用户继续使用。而在服务推出后,则要不断地完善,就如keso在blog中提到的永远的测试版的概念。 4、让用户可随处使用你的服务。不要让你的用户只有在你的网站上才能享受到你的服务,而要让你的用户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有使用你的服务的方式,就如del.icio.us的Linkroll功能,Flickr的blog发布功能,豆瓣的在自己blog上发布的功能,365key的昨日新闻功能等等。 5、不要违背用户的意愿。如果用户想离开,就大大方方地为他们的离开提供可行的方式,将重点放在提升网站的服务与用户的体验,让用户自己愿意回来,而不是让他们不得不继续使用你的服务。 6、简单就是美。为用户提供最简单但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方式。 7、用免费的服务吸引与挽留用户,不要急于收费。 8、不要在市场推广上浪费金钱。互联网与blog的普及已经让口耳相传的成本变得很低,只要你的服务能够让用户满意,他们就会主动替你在blog上宣传,为你带来病毒营销的力量。 9、不要过度融资。资金不足当然是个问题,但过度融资可能会让你的目标膨胀,业务多元化,放弃了自己最核心的产品和竞争力。 10、没有人一无是处。你需要认真地研究和对待每一个竞争者,借鉴他们的优势和强项,没有任何竞争者是一无是处不值得你学习的。 PS.因为只是简单的意译,建议大家有空的话也可以认真读一读原文以及下面的留言讨论。
Source favicon18:39 Sayonly的Email访问 » WebLeOn's Blog
Sayonly是我很佩服的一个blogger,他将在11月的中国网志年会上作关于Blog和媒体的发言。刚刚收到了他的邮件,内容也是关于Blog和媒体的一个问卷。我对媒体理论并不熟悉,加上在准备旅游,时间仓促,所以回答问题也都是凭着直觉。大家可以一同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您写blog吗?
当然,几乎每天。

您认为blog在生活中重要吗?媒体在生活中重要吗?
blog在我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是我最大的爱好。但它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暂时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blog的使用中得到好处。从广义来说,媒体对我们也很重要,我们的信息,绝大部分不都是来自媒体吗?如果信息很重要,那媒体就很重要。

您有多少次是从媒体获得知识?有多少次从blog中得到重要消息?
我认为blog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只能比较blog和非blog媒体。
我的信息95%来自网络,最新的it方面的消息大部分来自blog,但是实事消息还是来自新闻网站。blog往往可以传送最新的消息,但是来源过于分散,对阅读者的阅读过滤能力是很大的考验。新闻网站利用rss技术,也可以实现快速传播消息,而且免去了大量的信息过滤。

知识和消息不一样,时效性不是很强。blog和非blog中都有非常有价值的内容,blog中个人经验比较多,常常小而精;其它媒体中所得到的知识则相对更系统化、理论化。

如果blog上有媒体上没有的消息,您会相信吗?
相信不相信要看blog身后的blogger是否让我觉得可信。

您是否会将消息发布在blog上,还是先通过媒体发布?
blog。

您认为blog和媒体有什么共性?
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

您认为blog有机会补充国内的媒体吗?
blog肯定会成为其它媒体的重要补充。

您觉得blog缺少权威感吗?这会阻碍blog成为媒体的一种还是促进blog成为媒体的一种?
我觉得blog并不缺少权威感,权威是长期培养的一种大众信任,blogger照样可以培养。
权威感不会影响blog成为媒体。

国内媒体和国外的媒体相比有什么不足和限制?
国内的媒体并不是很熟悉,不过总的感觉太过集中,而且不如果外的媒体开放。

介绍您听一段Podcast ,这跟广播感觉差距如何?
反波早就在听,podcast更有个性,让我们有机会听到更多不同观点,不同特色的声音。可惜国内podcast发展还是比较慢。原因我以前blog上有说到过
Source favicon17:56 Newsgator releases their API for developers » Tim Yang's Geek Blog

Newsgator has just released their API. Developers will have access to the following types of services:

Complete subscrip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Subscription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ll products using the API, including NewsGator Online, NewsGator Outlook edition, FeedDemon, and others Post-level status synchronization (read/unread/deleted status) Bandwidth optimization by downloading only new content Community and individual ratings of feed content

Now I can understand the usefulness of releasing the API for middleware like Feedburner’s API, but I don’t understand the benefit for developers or end users of releasing the API for a client application. The only party I see benefiting from this directly is Newsgator itself.

Source favicon16:41 把GTalk植入Google Sidebar » WebLeOn's Blog
Google这周接连推出了2个桌面产品:包含Sidebar的GDS 2以及IM软件GTalk。所以要说这两款软件可以整合在一起,一点也不奇怪。而事实上,GTalk的确可以作为一个模块植入到Sidebar中。



- 安装GDS 2.0 Beta以及Google Talk

- 打开GDS 2.0,并选择Sidebar的显示方式。

- 在Sidebar窗口标题栏的下拉按钮,选择Add/Remove Panels。

- 勾选Google Talk项并确定。



这样,你就可以在Sidebar里面是用你的Google Talk了。

(Via Forever Geek)
Source favicon14:13 也谈“入口”的革命——玩玩Firefox » Xerdoc Together
这几天,看到Owen那里的一篇文章,“入口”的革命 - 从“个人门户”到“个性服务” - Part II,我也想谈谈“入口”的革命,呵呵。 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过场的话了,呵呵,正好自己也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所以,把自己的所看所感也分享给大家,如果不对的地方,还望见凉。还是用Owen的话来说吧。浏览器是我们进入互联网的窗口,我们都要透过这个窗口来眺望外面的世界。2005年在Web2.0概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出现在我们眼前,浏览器本身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过程。Firefox不会再象被微软击败的Netscape,微软也再难以用IE成就一统江山,Google在这里面还不停的搅局,Yahoo更是紧跟大哥小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不能在把浏览器理解成为传统的那种操作和交互方式,或者是浏览器不再仅仅是作为浏览器了。那是什么,WebOS的入口?有可能。 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些公司或者组织都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动作,远的不说,就说最近发布的Google Desktop 2.0 beta。GDS的发展定位不再是搜索你的桌面,而是要把你关心的东西带到你的桌面,所以GDS的Sidebar也许可能就是Google WebOS的入口。参考Kottke的一篇评论WebOS的文章,大致翻译一些内容来补充我的说明,其中加了我好多白话和总结,呵呵。 目前,有五家公司或者企业有可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吧: Google. Google就像我前面提到GDS表现出来的,他的tagline已经从“Search your own computer”转变到“Info when you want it, right on your desktop”. Kottke认为Google会需要自己的浏览器,也会尽快的扩展到Mac和Linux的桌面上去。 Yahoo. 他们前不及买了Konfabulator:桌面Widgets。并且Yahoo目前也拥有了大量的应用可以承建一个WebOS:mail、im、news、Yahoo360。但是桌面Widgets始终无法同Sidebar或者Dashboard这样的技术相比较,更多的需要同浏览器有更好的结合。 微软. 微软也正在做一个WebOS,那就是Vista,是他们真正要发布的OS。计划一变再变。象前面Meng Yan曾经介绍过在Longhorn中RSS的应用,可以看到他们同网络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其实微软这么多年,也肯定不是白给的,Vista背离了.Net体系结构的原意,微软应该是更倾向于市场驱动吧。因为这么大的一个敌人就在眼皮底下,不着急都不行。 Apple. 苹果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很多致命的应用,而且几乎包括了一个WebOS可能容纳的一切。Mac Tiger版本中的Dashboard比Google Sidebar来得要早要先进吧。不过苹果一直孤傲的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不过比微软好的一点就是,他愿意开发能够在Windows、linux上面运行的应用。 Mozillar. 这是最不可能的一个选项,不过是一个有趣的。Firefox在05年的发展是惊人的,开源社区为Firefox提供的扩展等等更是非常有灵气的。而Mozillar也成立了一个专门进行市场运作的机构,应该还会有一些举动的吧。 Blahblah这么多,无非是想说,网络发展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更多的应用提到的不仅仅再局限于网络服务,更要命的是,他们开始要求处理你本地的冬冬了(比如,GDS)。浏览器再也不是以前的浏览器,他要能横跨网络与本地,于是也就有了“入口”的革命。咳咳,进入正题,呵呵。 首先声明,这可能是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就连我自己也觉得在上厕所的时候来看可能更舒服一些。 来看看Firefox,最有可能成为“入口”的浏览器。如Owen所说: 十年之后的Firefox再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浏览器观念上的冲击。Opensource为Firefox带来了许多灵气,各种各样的插件让它的功能愈加的丰富。而各种创新设计也在不断涌现,Greasemonkey的出现从本质冲击了我们对浏览器的使用概念,通过浏览器对网页执行本地脚本程序,控制网页的呈现方式,添加功能。随着这个设计思路的延深,将浏览器与Web Service本身结合一体的模式也破壳而出。 若干概念 在Manageability曾经提到了若干跟这种发展模式相关的概念,我也不是很理解,所以搞出来跟大家探讨探讨。 Integration at the Glass 查遍Wikipedia也没有找到究竟这个是什么意思,看来Manageability是他唯一的出处,来自于一篇blog,叫做“Integration at the Glass and the 80/20 Point”。 “Integration at the glass” is a term associated with Portal development, where developers or users [...] Tags: , , , , , , ,
Source favicon11:50 重要新聞,新聞重要 » ilyagram
最近的新聞實在太重要了。我覺得任何一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來閱讀這些 spectacle 新聞中所呈現的景象。高雄捷運泰勞暴動 vs. 抗暴(勞工),停水與水庫問題責任歸屬與深入探究(水資源)、換照與新聞自由、挹注電影產業、公廣集團預算、電影中心、一萬個希望(新聞)、政府募款問題、警方購買贓車(內政)、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中芯董事長(經濟、內政、兩岸)。目不暇給。一瞬間社會浮出了這麼多新的問題,我除了感到時代將有重大的改變之外,也覺得任何人都該在這個時刻有獨立(於任何一個單一觀點之外)的想法。 這也許是我在一堆頹圮崩毀的結構中,所能夠看到的積極意義。
Source favicon10:46 卸裝MSN? » Jan's Tech Blog
Dom發起Uninstall MSN Messenger大行動。他的論點是,越搞越多「玩具」,超出了他所要的很多很多。這也可以理解的,情況就如Microsoft Word。我是一個差不多要天天用Microsoft Word的人,但我根本連50%的功能也用不上。試想想,Microsoft Office動輒一二千大元,但其實我們只用一半不夠,到底值還是不值呢?雖然MSN是免費,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Cost。因為有些功能是沒有用的,所以其實我們是白白的花了系統的資源的。...
Source favicon04:19 My Recent Switches » Jeremy Zawodny's blog
I've made several switches from various services to other services recently. Here's are two along the rationale for each: From Yahoo! Mail to GMail. My main holdout was custom From: addresses, which GMail added recently. GMail is optimized for the way I work. Yahoo! Mail has no threading or conversation grouping or keyboard shortcuts. Google wins. From iTunes to Yahoo! Music Unlimited. I'm totally addicted to subscriptions. Paying $6 a month and getting nearly everything I want kicks ass. I...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08-25

==> 200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