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36 Reporting from Deep Inside the Bubble: Geek Entertainment TV Cracks Me Up » Jeremy Zawodny's blog
I'm not sure if it's the amusing text overlays in the video, the fact that it's my friend Irina, or that the folks being interviewed know not to take it 100% seriously. But Geek Entertainment TV (GETV) really amuses me. Geek Entertainment TV is an emerging global media empire, reporting from deep inside the bubble as it re-inflates. GETV covers buzzword compliant topics such as web 2.0, tagging, AJAX, social software and the bubble juice known as VCs. We...
Source favicon22:14 试用WordPress 2.0 Beta » 未完成 - Incomplete
WordPress2.0 Beta出来的消息已经有几天了,在中文Blog圈中似乎没什么人去尝鲜,不过这一版Wordpress的新特性很多都在Wordpress.com中体现出来了,也的确没有太多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除了一点,下文会提到。 在我搭建的一个没用过的WP上尝试升级到2.0 Beta2并简单试用,说几点试用感受: 1、升级还是一贯的比较简单:我直接将2.0的文件覆盖原来的WP文件,在尝试进入管理后台的时候,系统提示数据库需要升级,直接点upgrade就马上升级成功,可以正常进入后台,当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上传文件后执行升级操作。这个Blog基本没有安装插件,对于使用插件很多的用户而言,可能在升级时会遇到兼容性的问题,不过从WP论坛上用户的反应来看大部分常见的插件都可以正常工作, 这里可以查到在WP2.0下可用的插件列表; 2、整个后台管理界面都与Wordpress.com基本完全一样,包括整体的UI设计、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可在设置中改回原来的代码编辑器,也可以对于blog的每个作者单独控制)、独立的图片上传窗口,Ajax的使用,集成到Blog界面的预览方式等等,总之,如果你使用过Wordpress.com的话,新版的WP就与它没什么两样; 3、WP中默认的插件增加了Akismet和数据库备份(Wordpress Database Backup)两个插件,都是很有用的插件,如果你没有升级到2.0的话,我也建议你安装它们。Akismet是个反spam的插件,以我一个多月的使用经验来看,非常好用,现在我几乎需要再处理任何有关垃圾留言的事了,推荐没有用反垃圾插件的用户使用,不过比较麻烦的是,使用它之前你需要先有一个Wordpress.com的帐号,因为它需要使用到你的Wordpress.com帐号中的一个API Key。以前默认的插件中Markdown和textile1都被去掉了,这两个插件我反正是从来没用过。 4、权限控制更加友好,将原来的按数字从1-10的分级改为分成管理员(administrator)、编辑(editor)、作者(author)、参与者(contributor)和读者(subscriber)几个等级进行控制,这也是在Wordpress.com中也已经有的特性; 5、增强了导入功能,我感觉这是WP2.0最大的一个亮点。目前支持将Blogger.com中的文章直接导入(服务器需要支持Curl),以及通过RSS文件(需要符合RSS2.0规范)导入文章,我尝试了将WP以及MT搭建的系统的feed内容以及经过Feedburner及Feedsky烧录过的Feed保存成RSS文件,都在WP2.0中成功导入,只有个别出现在导入文章的最后多了一个]]>,以及出现部分文章发表时间的差异外,其余的似乎完全正常,包括分类都可以自动创建。根据WP的开发计划,从MT搭建的blog中直接导入也正在开发之中,看来以后Blog系统之间的搬家就会更是常事了。 根据这份长长的WP1.6(怎么还是1.6,呵呵)开发计划,WP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当然,现在的这个版本还不稳定,不建议大家在自己的Blog上尝试,除非搭建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
Source favicon22:06 Web 2.0 Bingo! Web 2.0 服务的checklist » del.icio.us/chedong
del.icio.us / FlickR /Public beta / REST API / Google Maps / 大字体 / 大输入框
Source favicon21:49 Wikis正在如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观点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标题:《How wikis are changing our view of the world》 By Daniel Terdiman CNET News.com 的专职作家 November 15, 2005 ,凌晨4:00 在8月29日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登陆后瞬间,各地的新闻机构匆忙地报道了此事。但是其中最快地开始提供全面信息的不是一般的传统媒体机构。 相反,而是那些组织松散的“城市记者”,他们自封为“公民新闻工作者”,他们连接和拍摄路易斯安娜和飓风之后的世界,他们不为报酬地运作他们的组织,并称“wikinews”没有支付他们一角钱。 “尽管这些都是一些让人悲哀的消息,但是我们仍然很高兴从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卡特里娜的信息地图,整合了wikis和google maps的优势,创造了一个跟踪报道洪水灾害的公共信息来源。”曾经在路易斯安娜州住过的Matt Barton在他的blog Kairosnews中写到:“我看到绝大部分的人正在使用服务询问,他们正在打听失踪的爱人或者各个街道上的水淹情况。” 在1995年,Portland,Ore.的程序员Ward Cunningham认为:新闻是这种古怪技术最有效的应用方式。这种技术的核心思想就是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公开的,但对其中信息的责任则持保留态度。这个技术的名字就叫“wiki”,相应软件创造的网页允许被任何人不确定地访问和编辑,而谁是最原始的作者则不重要。 尽管wiki最初是作为一个公开的出版业的构思,但是,它很快转变为一种多用途的交互现象爆发流行。作为对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过程和一个月前的伦敦爆炸案的见证,wikis可以提供即时大众信息,以及提供这个物理世界外至关重要的聚会地点(网络聚点)。 在人们对传统新闻媒介与日俱增的不信任中,Wikis的普及和繁殖显示出了独特的意义。在很多方式中,wikis象征了信息时代的民主,并把声音传递给普通市民。 根据网络分布式的自然特点,你可以快速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聚合在一起,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几乎毫无限制的各种知识附加在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上。” Marchex的一个产品经理Rob Kline说,他曾经协助创造了KatrinaHelp.info 的wiki。“因为它是分布式的,它是全球的,如此当我必须去睡觉时,世界上的其它人仍可以看到它,并对它继续工作。” wikis有很多种形式,但是促使公众真正开始接受并流行的形式是被大家称作“wikipedia”的线上百科全书。wikipedia和wikinews都由一个同样的非盈利组织wikimedia foundation创造,并且可以被大众免费所取。 作为wikipedia的成长征兆,,开放的百科全书拥有超过814,000篇文章,而且还仅仅是英文这一语种。尽管wikipedia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要归结与那些花边狗仔新闻,这算是网络的一个特征,但是它仍然根本性地改变了社会的态度——我们有权使用信息。 尽管wiki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仍然有人担心那些参与wiki的人,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关注一些独立机构和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去参考一些由专业机构出版修订的准确的文献资料。(lynn 编译) 链接: wiki的工作方式: wiki是允许用户增加内容的一个小组网页,而且完全无限制地允许其他人编辑这个内容。作为第一个字母的缩写,wiki有时被解释为“我所知道的,这是。”,它用来记录个人的知识贡献、存贮以及交换一些观点。 “wiki”和一个大写W和WikiWikiWeb两个被放在一起使用时将具体提到在1995年3月25日的最初创造。这个名字,根据夏威夷语言,意味着“快”、“快速”或者“催促”。 工作的时候用wiki 线上合作方式正在改变个人和公司分享信息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Recovery 2.0 拯救飓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09-12 15:14:16 本报记者 lynn 上海报道      因为与飓风同名,美国一位名叫“卡特里娜·布兰肯希普”的女子近来改变了她个人网站的用途,用于援助灾民。      9月2日,在德克萨斯州南卫理公会大学(SMU)读博士的王乐收到了校方的电子邮件,邮件号召大家给此次飓风灾民提供衣物救助。德州紧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路易斯安娜州西部。   “学校来了很多北部过来的灾民。”王乐说,通过与灾民的交流,很多同学已在Google的灾区地图scipionus.com上标注出了各相关区域被洪水袭击的状况。   与此同时,一些Web2.0网站的相关人士正在筹划Recovery(复苏)2.0的行动。在10月5日至7日即将召开的国际Web 2.0会议上,他们将详细讨论如何进一步帮助这些灾民。   “这次飓风事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一个重大的社会责任性事件发生时,来自民众的分散力量如何通过互联网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社会性软件研究者毛向辉认为,如果说web2.0更多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一个概念,那么Recovery 2.0则是一场真正的行动。    三个幸存博客   三个在洪水中生存下来的人,后来通过写博客让外界得知了他们当时的处境。   “在新奥尔良越南教堂,有300多人仍站在没过颈部的污水中。由于缺少食物和饮用水,加上天气炎热。许多人变得虚弱和生病,一些人感到他们可能坚持不到第二天了。”Vo写道。   “有1300人仍被困在Louisiana Superdome的大学医院,许多人已经死了,11名医生共用两个手电。”Newton写道。   另据Gibbs叙述,有7人被困在一所公寓里,武装绑匪劫持了一辆卡车攻击这所公寓,把人赶到停车场并锁上大门,他们无法离开大楼,非常希望马上有人来解救。   与英国伦敦爆炸案相似,博客在飓风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汹涌的洪水阻止居民返回家园的同时,也限制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紧急情况无法传到外界。   “在这次飓风中,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他们没有上网的时间、工具,甚至手机都失去了信号和功能。”毛向辉说,“更多的博客来自幸存者和灾民的一些远方亲戚和朋友。”   截至北京时间9月9日中午11时,在全球博客的集中地Technorati上,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博客已达5031个。   “实际上,在前线的救助人员,大部分神经紧张,不仅工作繁重而且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没有时间思考更多的救助细节,而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救助行为。”毛向辉说。   毛认为,这些博客内容涉及诸多种族、技术、政府责任、民间组织如何协作和媒体职责等问题,“在帮助前方整理信息、理顺和分析事件上起了很大作用。”    共绘灾区地图   今年6月,Google Maps公开了源代码允许,开发者可以使用和完善Google Map软件系统。自此之后,Google的地图数据信息就如洪水喷涌而出。   在此次飓风事件中,互联网社区用户大量地使用了来自Google的卫星地图来追踪风暴的毁坏程度、分析数字航空图像,试图使每个微不足道的信息派上用场,以帮助受灾者安全转移。   电话交换机技术人员肖恩表示,他正在使用Google的卫星地图业务追踪洪水,分析对邻近的伤害,但却无法告诉外界那是怎么样发生的,“这时候,Google的www.scipionus.com网站来了。”   scipionus.com鼓励互联网用户对Google地图中新奥尔良州每个位置进行详细精确的描述———它做了一个协作方式的地图WiKipedia,任何想添加信息的用户可以进入一个街道,在那个位置留下一个标注,标明这一带区域被洪水袭击的状况。   这个站点由德克萨斯州的乔纳森和格雷格制作,他们是奥斯汀汽车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在网站完工后,吸引了近30万的参观者,并留下了超过600条的标记。   “越来越多的论坛开始提供某一特定区域的信息,但是信息很多,难以完全读完,为此我希望有能实现地图和信息之间的完整映射,这就更容易搜索到相关信息。”现在已从新奥尔良郊区举家搬迁到德州的梅德斯表示。   其它网站也在充分利用Google的卫星地图业务,尽管大多数卫星图像为飓风前拍摄,但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在这些图片上重叠其它图片或图像。因此,来自新闻和摄影师的最新图片被叠加到卫星地图上,以描述最新状况。   博客凯瑟琳·克拉姆在网站上公布了这一想法,“我想让每一个受到惊吓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知道所发生的一切,而不需要学更多的软件知识。他们来到这个站点就能发现这些信息。”   毛向辉表示,互联网信息可以从基层得到收集,而不像以往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收集不仅更为快速,而且从获得成本上已降低到人人可以接受的范围,而新技术又让集合信息的发布成本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他认为,在灾难中,人类的弱点容易被诱发,但互联网基于分享、合作的理念正通过灾难外围的人们用技术的方式得到实现和传播,并最终通过Recovery 2.0集合力量实现救助。    Recovery 2.0   对于即将在10月5日到7日在加州召开的Web2.0的技术会议,许多参会人士正在号召更多的软件和硬件提供者参加进来,一同讨论“Recovery 2.0”的主题。   这个Recovery 2.0的目标包括———分享信息、根据求助电话报道和行动,协调、联系丢失的人、提供必要的住所和工作、提供慈善资金以及联合世界各地的人聚合到这个方案中等。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不是如何依赖技术方案去救人,而是缺乏组织和相关的决策力。”SiliconBeat网站的编辑Matt Marshall写道。   他提到,在过去的几天中,有很多网站加入了救助工作,以确认救援者的位置,如Buzzmachine网站,做了很多综合性工作,而很多的博客写手,也加入其中。   “灾后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这是很多援助网站的共识,而诸如Monster、SimplyHired等招聘网站和分类信息网站Craiglist,正在尽己所能给幸存者提供工作机会。   硅谷的一些IT公司,包括英特尔和思科,也正在提供语音数据交换网络,全力恢复灾区的网络通信联系。   9月7日,Yahoo创建了一个Yahoo News的页面,用来寻找丢失的人。现在,可以从这个网页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按照上面的地区分类如“General”、“MS CITIES”、“AL CITIES”、“LA CITIES”填写相关信息。   因为与飓风同名,美国一位名叫“卡特里娜·布兰肯希普”的女子近来改变了她个人网站的用途,用于援助灾民。   卡特里娜把自己这个有关网页设计和电脑咨询的网站改成一个一站式服务站,用于帮助南部灾区。从8月28日开始,该网站来自世界各地的点击已经达35万次。   她还把它和其他网站链接,为飓风灾民提供避难信息及各种援助,并开发论坛,让人们在此提供帮助和寻找失踪者。   现在这个论坛里充满各种各样的帖子,一些焦急的人们在这里寻找失踪的亲属,另一些热心人表示愿意提供住所、食物和供给,甚至有一个阿富汗男子义务为论坛提供翻译,把相关文件和信息翻译成中东地区语言发布。   “一想到需要救助的人们正在挣扎着想活下去,而自己却安逸的呆在家里,我就无比愧疚。”卡特里娜说,“我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飓风中受灾的人们。”  
Source favicon21:17 Google Click-to-Call » del.icio.us/chedong
Web messenger+pay for call/talk 是互联网广告更有竞争力的效果评估模式;
Source favicon20:11 王建硕的抱怨和BBC的审查/反抗套路 » 安替博客
王建硕接受了BBC关于博客的采访,觉得很不爽,在自己的英文博客上表示了抗议(http://home.wangjianshuo.com/archives/20051107_bbcs_interview.htm),BBC也发出了平衡报道:http://newsvote.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460000/newsid_4461200/4461232.stm,是中文版,各位读者可以看看。
 
其实我也在上海接受了BBC的采访,问的问题几乎和问王建硕的一样:中国的网络审查系统是怎么样,博客们怎么对付云云。采访完了后,我也很是惆怅:难道中国博客的意义就是网络审查?我和王建硕不同,我不会说“我不评论”,我都是直话直说,本来网络审查就是王八蛋的事情。问题是,BBC这么采访,也太简单了吧?如果哪个报纸这么做,恐怕这次开骂的就不是王建硕而是我了。
 
王建硕讨厌BBC把博客问题泛政治化,当然这和上海网志派的非政治倾向有关,他本人还在博客上说他也承认中国有网络封锁,但这不是他关心的重点,BBC也别把他往政治上套。我不同,我是一个把博客泛政治化的人,我反对BBC的是,它泛政治化的太简单太黑白了。博客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媒体事件,如果仅仅被解读成审查/反抗论述,那也太弱智了。
 
这倒不是BBC的问题,这是电视媒体的问题。因为要在全世界比起来,BBC应该算第一平衡客观的电视台了,要说我们的中央电视台的“陷阱”,那可是除了朝鲜电视台之外,没人敢比拼的。但弱智化是电视媒体(当然包括它的广播)的总体趋势。按照一个学者(Frank Furedi)的说法,电视媒体在把观众当幼儿园小孩,生怕说多了之后丫不懂。我们也看到了好多对于中国博客的外国报纸杂志的报道,还基本都算不错,没这么一股脑只知道审查/反抗的。
 
BBC当然没有说错,审查/反抗是中国博客的重要故事。王怡博客被封事件,也是中国博客在参加国际大赛的时候的插曲,这时刻提醒大家,中国的博客,和伊朗、阿拉伯国家处在一个发展水平。也许英国的观众,对中国的博客只想了解这么多,你再多说了,没有人关心也没人能搞清楚。试问,“按摩乳”的中国意义,对于一个伦敦人来说有什么价值?
 
反过来说也一样,英国已经不是主流国家(我们的国际新闻在随着美国走),我在欧洲时候读到的布莱尔因为恐怖法案失败而导致政治前途受到打击,这是英国各媒体的头条,放在中国报纸,也就是一花边,再关心国际政治的人,也不会除了新闻基本信息之外多过问任何一点深刻的东西。布莱尔到底说了什么,who cares?
 
这样一想,BBC也没有错。审查/反抗论述这个套路的确是中国博客不同于西方博客的最重要故事,如果只想了解一个基本的中国博客现状,那么人数迅速增长+审查/反抗论述,也的确是中国博客的客观存在。
 
问题倒是,干吗王建硕和诸位网友这么在乎BBC的误读或者简单化表述?也许解答有很多种。Issac Mao会说这是一种形式的自我审查现象,而王建硕们本身用英文写博客,也导致他更在乎英文媒体的报道。
 
让老外来讲中国的故事,自然不会怎么体贴。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中国鼓吹新闻自由、建立新闻专业主义共同体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和一帮疯狂的人在做AEB(http://mranti.blogneo.com/)的原因:既然老外们常常误解,那我们就自己来吧。不过是由热爱自由的我们来做,而不是让这个打击自由的政府来做。
Source favicon19:04 Actress He Lin wins Emmy for film nobody has seen » Danwei RSS 1.0
he_lin.jpg
He's got an Emmy

A Chinese actress named He Lin (何琳) was awarded an Emmy last night in New York, as best actr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section of the awards.

The award was for her performance in Slave Mother (为奴隶的母亲), a made-for-TV film described as "depicting how women were once viewed as only tools for giving birth and commodities that could be exchanged". A casual survey by Danwei indicated that the film is not widely known, at least amongst audiences in Beijing.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s is Liu Changle, the founder, president and CEO of Phoenix TV. Liu famously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ropaganda hack. Phoenix TV is the only privately run satellite TV station with a real footprint in China. It occasionally reports news deemed sensitive by CCTV, which causes titters of excitement in media watching circles.

The major share-holders of Phoenix TV are Liu Changle, The Bank of China and Rupert Murdoch's News Corp.

Links and Sources

Source favicon19:00 del.icio.us取代Google? » Jan's Tech Blog
很多人像我一樣,上網找東西第一時間都會用Google,有些也會用MSN吧。但近幾天,隨著del.icio.us不斷加強功能之後,Jan也很自然地,先上del.icio.us進行搜尋,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才到其他的Search Engine。 其實del.icio.us有一樣東西是Google或MSN等沒有的,就是我與你的Rating。...
Source favicon16:34 Blogging的原因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Blogging的原因

翻译: spaces.msn.com/members/laolu/Blog/cns!1pQaeOjreyr0EcTIjgL...

美国blogger的写作主题,2005年7月(单位:受访者%)
主题 %
任何事情和每件事情 65.7%
家庭 62.5%
朋友 54.3%
爱好 47.3%
自尊/自助的主题 35.0%
工作 34.3%
新闻 28.7%
杂谈 26.3%
学校 17.7%
明星/娱乐 16.2%
*:n=600

美国blogger阅读其他blog的原因,2005年7月(单位:受访者%)
原因 %
出于消遣娱乐 53.3%
从不同的、新鲜的角度透视新闻 43.9%
喜欢通过posting参与来交互 35.6%
出于闲谈 23.1%
是获得新闻最容易的方式 22.1%
喜欢这种形式 13.8%
保持竞争力 8.7%
*:76.3%的受访blogger阅读其他的blog

美国blogger保持一个blog的原因,2005年7月(单位:受访者%)
原因 %
作为一种治疗 48.7%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0.8%
提高写作技能 28.7%
因为朋友、家人或同事也写 20.7%
对新闻业有兴趣 16.2%
是最新潮流 15.7%
赶在新闻或传言的前面 11.8%
披露政治信息 7.5%
网上的信息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3.3%
希望带来好名声或恶名声 3.2%
*:n=600

Source favicon14:03 Cheap On-Line Storage Coming Soon » Jeremy Zawodny's blog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I wrote Where will you store your data in which I was thinking about the move to on-line storage. With things like Flickr, Gmail, Yahoo! Mail, all offering lots of disk space and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cheap, fast, reliable Internet access it only made sense. I was reading about Companies I'd like to Profile (but don't exist) and noticed that the #1 idea on the list is Better and Cheaper Online File Storage....
Source favicon13:45 仙度拉的聖誕奇蹟 » CNBlog: Blog on Blog

这是台湾世界展望会的一个活动。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为世界上1/5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孩子们送去一份圣诞礼物。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把它貼到自己的blog上

<a href="http://www.worldvision.org.tw/edm/xmas/index.htm" alt="仙度拉的聖誕奇蹟"><img src="http://blog.yam.com/kaurjmeb/e6052502.gif" border="0"></a>

显示效果:

注:
仙度拉就是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主人公
World Vision(世界展望會、世界宣明會)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全球人道慈善機構,類似UNICEF(但WV是私立機構)、希望工程、慈濟(但WV是基督教)。

Source favicon13:37 Joyce is Getting MyWeb 2.0 » Jeremy Zawodny's blog
I was reading Joyce's comments on MyWeb 2.0 last night and realized that I needed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it, but I wasn't sure what. So I waited a bit. Then it struck me a few minutes ago. I think she understands MyWeb 2.0 more than some of the people who created the product. She's able to describe, in her own terms, exactly what MyWeb 2.0 is useful for and continues on to explain her problem with it: One of...
Source favicon12:11 Business 2.0 - Magazine Article - Printable Version - The Flickrization of Yahoo » del.icio.us/chedong
YPN, as it’s known, serves up ads to small websites and blogs and pays them every time someone clicks on an ad, in much the same way Google’s AdSense do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YPN lets websites tag themselves, Flickr-style, so as to get more releva
Source favicon11:13 桑林志 » 开源的 FTP 软件 FileZilla » del.icio.us/chedong
以前我用的是LeapFTP+WinSCP 有了FileZilla可以合2为一了。第一次用新版的del.icio.us,注释字段宽了很多。但是还是上限255个字节
Source favicon11:06 Creative Commons China blog 平台迁移 » CNBlog: Blog on Blog

Creative Commons China blog 平台现在迁移到了和cnblog一起的MT平台,原来的Creative Commons China blog作者请通过这里发表文章,如果有原来的作者没有加入,请和我联系。

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Creative Commons China计划,多发一些文章啦。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这个计划。

请不要再使用原来的blogger.com发表文章。

Source favicon10:05 Macromedia Launches Labs » ProNet
The team at Macromedia has just launched Macromedia Labs, where you can check out new and upcoming technologies that might be making their way into Macromedia's products in the coming months. With offerings ranging from the Flex framework to new...
Source favicon09:16 新成员makzhou加入 » CNBlog: Blog on Blog

首先谢谢zheng和小容以及其他cnblog的作者们的推荐和邀请(不管你们知不知道),让我加入了cnblog的大家庭,这恐怕是昨天刚刚度过23岁的我收到最好的礼物了。写下这篇日志的时候我正在陕西的一个农村学校给孩子们上计算机课。外面阳光很好,虽然温度很低,但是孩子们对于计算机的热情依旧高涨。

cnblog一直是中文blogsphere圈中重要的力量。回想两年以前自己还在以仰望的态度阅读着作者们的思想结晶,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不是技术人员,也非计算机专业。我想在一个应用者的角度来看到blog的作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视点?在两年的blogging生涯中,blog成为了我个人知识积累的重要工具,更有意义的是它帮我我认识了那么多的朋友们。也最终促使了我来到西部这个贫穷的农村小镇,来体验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谁说blog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cnblog并非只是一个技术人员的聚集地,我想它创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发掘更多中文blog的声音吧?希望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能够为这个群体带来更多样化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内容。当然,也避免它变成中年网友俱乐部-_-。

个人的兴趣比较班杂,但目前关注的话题可能更多的在于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是我们在北京、广州、上海所看到的中国,而是在更广袤的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过去这20年来他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变化?信息技术究竟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internet会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有利工具吗?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

我不能提供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可以不断地写出我的思考和想法。希望这些想法对于一直阅读cnblog的朋友们也有帮助。

那么就开始吧。

Source favicon07:51 Don't drop while you shop » Official Google Blog


There's bravery, and then there's hitting the mall the day after Thanksgiving, also known as Black Friday. Which is one reason we just launched a feature on Froogle that helps you to shop locally (and that in turn might help you through the upcoming shopping ordeal(s). Now you can search over the product inventory of brick & mortar stores in your neighborhood to compare online deals and local sales all at the same time. Instead of wandering aimlessly through crowded malls looking for that elusive perfect gift (not to mention a parking spot), just find it on Froogle, call the store to reserve it and go pick it up.

Froogle local shopping is also useful for finding items that you want to try before you buy (clothing), or where shipping is expensive (heavy things like sofas or cars. Just add a location to your Froogle query and we'll look for products in your area.

Right now we have local content from hundreds of merchants across the U.S., but we encourage any merchant with a website to upload their own inventory (did we mention that it's free?) via Google Base. Get started by going to www.google.com/sellonfroogle.

Besides finding stuff closer to home, Froogle now offers more options for refining your searches, including brand names and related search suggestions. If you search for [home theater system], we suggest brands like Bose and Kenwood, as well as queries that will help narrow your results, like [wireless home theater system].

Hope you find these features useful during this holiday shopping season. And have a happy Turkey Day!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11-22

==> 200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