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28 'Tis the season » Official Google Blog




We've done a bit of seasonal decorating -- even put up some holiday lights. Have you seen them yet? If you search on the names of, say, some special days in December, you just might.
Source favicon23:01 年度汉字 » 桑林志
日本每年都要通过全国投票选出一个汉字,今年的汉字是“爱”。(via: Ma Yue)。ahgua 在 postshow 上发起“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很好的想法,但是很奇怪,应者寥寥。 看今年国内外的新闻,最大的感触是天灾人祸太多太多了。我来选年度汉字的话,要在“灾”“祸”“难”里面选择了。我选择祸,因为“祸”因人而起,这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可以仿效以前的实践,在帖子里加上个Technorati Tag:年度汉字,把众人的选择聚合起来。 年度汉字
Source favicon21:05 我们很有价值 » Venture In China
美国“新富人”阶层对营销者的态度很体现这一代的知识自信:
“他们给营销商的建议是‘别告诉我我需要什么,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第二条建议是:‘别用形容词’……他们不愿意觉得自己无法判断质量。培养他们就要从质量入手。”---- [FT]


不过看到这个,却让我想起一个创业者。我和他每次交流,他总是口若悬河,实质内容都忘记了,就感觉到每段话最后都夹杂着“我们很有价值”,这比形容词“好”,“我们最好”....还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叫做有价值?我想他没有让人感受到,变成了只有空洞的表白,所以最近他还在四处融资,也许还会花更长时间。
Source favicon20:34 sadas » blog中文翻译
asdasdasd
Source favicon18:44 WikiPedia 的准确度 » 桑林志
虽然有不少人质疑 WikiPedia 内容的可参考性,可是我发现有许多专业条目,比如:laser guide star, Anthropic principle 等等,还是相当准确的。我想这是,这些条目只有相关方面的专家才感兴趣,才会去写的缘故。 15号的《自然》杂志上有两篇文章谈 Wikipedia 的准确程度的问题:Internet encyclopaedias go head to head,Wiki’s wild world。他们比较了 WikPedia 和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大英百科全书)的科学类条目,发现它们彼此彼此。具体地说,在测试的 42 个条目中,WikiPedia 有4 个不够精确,Britannica 有三条。《自然》杂志还号召它的读者积极参与 WikiPedia 的编写,努力改进它,共同推动这个网络时代的大实验。 文章中还透露 WikiPedia 明年还将引进类似软件开发中的“稳定版本”的机制。一旦某个条目达到一定质量域值,它就被标记为稳定版本。之后对该条目的编辑称为 live 版本,一旦这个 live 版本相比存在的稳定版本有不小的改进,它将取代旧的稳定版本。确定是否达到质量域值的工作,将由用户评价的方式完成。 从学物理的人看来,WikiPedia 是个很榜的自组织现象,已经过了临界点。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内容也会越来越准确。相比传统的百科全书,它最大的特点是 live,实时更新的,这一点赋予 WikiPedia 比传统百科全书更准确的潜力。
Source favicon18:29 玩个游戏吧!!!!: 歌名接龙 » del.icio.us/chedong
电影组里有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先用电影名回答楼上的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给楼下的答,一定要用电影名回答   咱玩用歌名回答!!!!写上是谁唱的,好吧~~~~~`
Source favicon18:16 Flash: 3个猫饼干作品 » del.icio.us/chedong
建议全屏观看
Source favicon17:21 AdSense的点击密度分布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AdSense的点击密度分布

摘自:
www.seochinese.com/archives/116

Source favicon16:32 Science and UFOs » Danwei RSS 1.0
JDM051215ufos.jpg
Little green men.

The Journal of UFO Research (飞碟探索) is China's (and apparently the world's) largest UFO journal. Published six times a year by the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it reports on UFO sightings across the globe and throughout history, as well as on a variety of other fringe and paranormal topics.

Interesting in this issue is a heated response to the attacks various anti-pseudoscience crusaders have made against UFO proponents:

You don't have to believe that aliens exist, but you can't deny that UFO phenomena have occurred; you can say that UFO research is not orthodox science, but you can't judge it as pseudoscience.

It would be more convincing if the same issue did not have an article claiming that a NASA moon base had been invaded by aliens.

Also in this issue are a report on the Shenzhou space program, three UFO sightings reports, a look at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 and two SF stories, the 1992 classic Mousepad by Wu Yan and a more recent story called Time Stopped for Me by Yang Peng.

The magazine is switching to a monthly format starting next year. The cover story for January's issue is "Do we want Darwin or Design?" It'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ere they fall on that one...

Source favicon15:28 2005最酷的网络服务 » WebLeOn's Blog
Tangos发来的招,KesoZhengDash都交了作业,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对国内网站的关注实在是太太少了,惭愧啊。这里只能送上一份力所能及的答案,全部都是来自国外的网站。



2005年里的每一天都能发现很多新的网络服务,如果要把所有我觉得酷的网站都列出来,恐怕要超过100个。所以先只列举5个2005年新推出的,我个人以为既很酷,又非常实用的服务。它们也都是我最近常用网络服务。



- FeedDigest:这个从原先的RSS Digest发展而来的新网站功能异常强大,可以把RSS和Atom格式的Feed转换为为HTML、JavaScript、RSS、Atom、WML/WAP格式,并能够在转换过程中自定义模版及设置各类过滤选项。我Blog首页的Links in就是通过它输出的。



- Talk Digger:聚合大部分主流Blog搜索引擎反向链接的服务,并(在我的建议下?)提供了RSS输出。我用它来全面的跟踪链接到我Blog的所有网页,它刚刚推出了2.0版,界面非常清爽,功能也日趋完善。



- MeasureMap:这个针对Blog的统计系统让我越用越喜欢。目前唯一的缺憾是不支持我所使用的Blogger.com的评论统计,但瑕不掩瑜,对Blogger来说,它仍然是最适合的统计工具。



- Blummy:它可以在线储存、管理及分享你的Bookmarklet。即使没有Portable Firefox,即使使用的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也能让你的浏览器立即变得顺手。它的Bookmarklet分享功能及自定义收放式的显示方式也为喜欢使用书签栏的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 Remember The Milk:喜欢它的任务管理方式,喜欢它容易操作的界面。很多时候对我来说:简单就是酷。
Source favicon14:44 Night Flying in Citabria 07S » Jeremy Zawodny's blog
N7807S with Engine Showing Originally uploaded by jzawodn. This past weekend I had the chance to go flying with one of my glider pilot friends (Jonathon) in a Citabria (N7807S) based at the Watsonville Airport. The plane is co-owned by four glider pilots and has been getting a lot of use recently. My flying lessons have been less frequent recently due to scheduling problems and being very busy, so I jumped at the chance to go up. Engine Work...
Source favicon14:36 05年我最喜欢的5个Web服务 » 【刻录事】
接Tangos的命令(2005年最酷的5个网络服务),开始考古工作。 我就不写最酷了,写我从今年才开始常用的5个Web服务吧。 1、Writely 用它的理由:Web方式合作,操作简便,同时提供文档的管理,灵活的扩展(比如发布到blog、导出为PDF或者DOC等)。 在Writely出现之后,类似的服务纷纷涌现,形成了一股趋势,也就是有些人说的Ajax Office。 2、Protopage 从Protopage出现后,就一直把它作为自己浏览器的默认页面。最近它增加了对RSS的支持和多页面功能,让它的可能用途更多了。慢慢的,它变成了我每天打开电脑后的桌面。 3、Planzo Kiko看上去很酷,不过我忍受不了它的速度。Planzo这个使用Ajax的社会性在线日程安排服务虽然界面糙了点,不过还算顺手,特别是它每天零时准时给我发送第二天的日程,让我很满意。除了这些个原因之外,重要的一点是它能自动重复某些周期性的日程,比如我的课程,其他一些无法做到。 4、Seehaha 我喜欢类似Seehaha这种使用起来特别简单的服务。虽然现在seehaha还不是很完善,但不影响我的使用:发布视频分享给亲朋们。 5、Feedburner 多亏了Feedburner,帮我分担了不少RSS的流量,特别是在网站不能访问的时候,它可是扛起了重任。 —————– 还是写几个我觉得最酷的吧:GoogleBase,Openomy,DataBlogging,Meebo,Odeo。
Source favicon14:24 手机上的Gmail » Herock Post
  终于看到Gmail推出了移动服务,可以在手机或PDA上收发自己的Gmail了,这可是我期盼N久的功能啊!迫不及待的试用,输入http://m.gmail.com,竟然看到令人悲痛的提示:“413:请求内容太大”,直接在浏览器输入这个网址,可以访问,原来是并不是wap网页,看来我的手机需要升级了。   按照官方的说明,这个服务不但免费,还有以下优点:   1.针对你使用的手机,界面会自适应   2.可以打开图片、word文档或.pdf格式的附件   除了手动输入网址,还可以选择留下电话号,由Google将这个网址用短信发给你,不过只支持美国的手机号,又享受不到了。...
Source favicon14:16 你同时用几个IM? » 车东[Blog^2]

Fenng说他的IM 工具太多,我缺省用的3个:
雅虎通:公司同事 300人
MSN: 以前同事/朋友 200人
GTalk: 当GMail alert用,几十人

Source favicon10:39 Firefox變Gmail FTP » Jan's Tech Blog
我們一直都想盡方法,好好地利用Gmail的容量。這次介紹的Gmail File Space Extension for Firefox,就是Jan見過最易用的工具。 安裝了這個Extension之後,你就可以把Firefox變成一個FTP介面,直接連結到你的Gmail帳戶。你可以直接選擇硬碟上任何檔案,然後上載至你的Gmail帳戶。雖然未做到Drag-n-drop Upload / Download,但它可以整個Folder的上/下載,已經夠方便了。 [ via Lifehacker ]...
Source favicon09:35 媒体政治的典型故事:“走向共和”与“美丽岛” » 安替博客
出差时,躺在卧铺上读傅国涌兄的《主角与配角》,重温清末民初走向共和的岁月。就像很多人德国人一直在讨论魏玛共和一样,我们也对被历史错过的共和机会耿耿于怀。感谢《走向共和》电视剧、网络和已经松动的出版业,让我们能够把这段传奇反复阅读。当然每个人的解读不同,例如宪政派王怡看了,觉得孙文是20世纪第一乱臣贼子,而我却觉得孙文之开天辟地,无人能比。傅兄解读不同,他认为黄兴的配角意识、宋教仁的超前角色定位、蔡锷将军为四万万人民争人格,实乃阳光性格,为先人所罕见。
 
不知道新闻界的朋友,看完这本书后是不是会和我有一样的奇怪感觉。我觉得在这段风云历史背后,有两个时常跳入眼帘的小角色。那就是《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后成为袁世凯政治顾问的莫理循(http://news.sina.com.cn/cul/2005-04-11/5634.html),和民国第一记者黄远生(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8/17/content_3364491.htm)。似乎,为这两人都完全可以再写一本书。
 
当今在北京的外电圈,类似莫理循的角色在纽时、华邮、金时、路透也存在。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记者能达到黄远生当年的水平:他当时准确、细腻、前瞻的议会报道,使他成为了中国时政记者百年的最高典范。中国当下,只有权斗,没有政治,所以就无法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记者,当代的黄远生们,现在正在做着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甚至做着完全不相干的生意。台湾虽然民主化了,但无论中时、联合还是自由,记者们大多陷入了蓝绿纷争,无法跳出来给予深刻客观报道,电视媒体更是全面白痴化。我很希望,有网友藏有黄远生遗作的,把它OCR上网,我们实在太需要它。我们还需要学什么《纽约时报》?最伟大的中国政治报道在9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媒体和政治的关系,比我们想像得要紧密。前有走向共和时期的私营媒体,后有国共时代的党报,无一不在历史上写下印记。而台湾的“美丽岛”,是现代历史上另一生动的媒体和政治的暧昧故事。
 
虽然70年代台湾的威权政治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台湾民主运动从来没有停息过。经济的成功和政治的有效控制,使得反对国民党的人机会更加少了。他们无法成立反对党,所以他们称他们自己为“党外”,积极以个人身份、党外辅选的方式参与少数开放的地方议员选举机会。在没有选举的时候,他们靠办杂志来整合。这点和走向共和时代是类似的,而现在民进党的各个派系,背后也能看到某些杂志的影子。
 
1978年12月,噩耗从美国传来,华盛顿准备放弃台湾,要在第二年1月和北京恢复外交关系,时称“中美断交”(此中为中华民国)。攘外,必先安内,蒋经国停止岛内一切选举机会。党外同志的辅选计划泡汤、民主遥遥无期。绝望之中,党外黄信介、许信良挑头,联合几乎当时所有有名的党外人士,出版了《美丽岛(Formosa)》杂志。我手头有该杂志,一共出了四期,内容真的是惊心动魄,阵营也是相当豪华(简直就是民进党大老的who's who)。看看那时吕秀莲的论中华民国法统的文章,你就能理解此吕非等闲之辈,阿扁今天还得小心陪她玩下去。
 
国民党也不是傻瓜,找机会查禁,许信良也去美国躲避。1979年国际人权日那天,当局制造事端,酿成美丽岛(高雄)事件。1980年3月,军事法庭公开审理美丽岛诸公,黄信介等人被判刑、流放绿岛,而林义雄最惨,在关押期间被灭门。在大审中,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作为律师为美丽岛前辈辩护,走上了历史舞台,连陈文茜都是律师团的助理。

我们回头看1980年,就会发现,美丽岛事件,是一辆驶向未来20多年后政治舞台的列车,当今泛蓝泛绿大部分重要历史人物,基本都出现在1980年美丽岛事件周围和左右。连战是青辅会主委,李登辉是台北市长,宋楚瑜是新闻局局长,王金平是立委财经委员会成员,李敖有些例外,他在和美女结婚离婚,然后被美女陷害坐牢。也可以这么说,之后的20年,就再没冒出过新的有名政治人物,美丽岛号,是第一辆,也是最后一辆开往未来、可以免费搭乘的列车。
 
我们现在泛蓝的明星,马英九,也能在美丽岛事件上看出他的素质和未来成器的可能性。他作为国民党公派去哈佛读博士的职业学生,当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他在编《波士顿通讯》,反共反独。所以论文一拖再拖,而且论文题目也是非常爱中华民国的:关于钓鱼台岛的归属问题。1981年,《联合报》登出马英九批评美丽岛事件处理方法的文章,说既然决定走司法途径,军事法庭就很不妥。
 
陈水扁,当时唯一的大学生律师(他考过后,政府就规定大学生不得考律师),是海商法领域的著名律师,前途无量。他本来根本就对党外政治没兴趣,但是他的老婆,可以算全岛当时最有远见卓识的女人,逼迫自己老公为党外危险人物辩护。这也就让人理解了,即便后来他老婆和家臣那么腐败,陈水扁都不说一个不字,就是因为总统的位置,其实是老婆所赐,后来她又因为政治而断了腿,即便她和家臣贪掉了整个民进党政权,陈水扁也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一切都是要还的。
 
看现在的台湾,纷繁复杂的表象下面,其实是1980年的恩怨。这个美丽岛的故事,恐怕只有当马英九2008执政的时候,才会告一段落。无论如何,1978年12月,到今天,已经整整28年了。这28年台湾走向民主的风云故事,没有台湾人在写,因为当今的台湾人,无法跳出蓝绿的预设陷阱。
 
我有志在明年为大陆朋友写这段故事,算是交今年一年台湾研究的功课。名字就叫《美丽岛变脸记》,讲述这些蓝绿著名人物在这28年来的选择、转变和结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丽岛的故事,我们当然要烂熟于心。
Source favicon09:02 In the material world » Official Google Blog




Next time you’re at the airport, scan the waiting area and see what people are doing. You’ll be shocked by the number who are doing absolutely nothing -- other than staring glassy-eyed at other people who are doing absolutely nothing. Naturally, these people had rushed in a mad frenzy an hour prior in order to get to the airport on time, only to sit and stare.



This observation is what spawned Google Space. We thought it would be useful to set up an area to give travellers unfettered Internet access so they might make use of that otherwise wasted time. Plus Googlers would get to talk to Google users, and hear what they like and don’t like about our products. Kind of like Google Labs, but with face to face feedback. Google Labs goes material.



We've been testing this concept for nearly a month at Heathrow Airport in London.

The response has thus far been enlightening and unexpected. Enlightening in that we’ve been learning tons about how to make our products more useful. Unexpected in the ways that people are using Google. One sales guy, David MacDonald, emailed this to the entire UK office:



“Yesterday whilst on the Google Space stand at Heathrow T1 I was approached by somebody who asked me if I worked for Google, as soon as I confirmed he smiled. He went on to explain that he had been in Pakistan as part of an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sponse Team to help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recent earthquake. They had been desperate to use what resources / maps they could find and that Google had been invaluable in helping. It turned out they had used Google Earth to trace the geography of the landscape, locate villages and roads.



He was so happy to see me and to show his appreciation, I really felt humbled and proud.”
This may be the best part of doing experimental projects. You think you’re onto a good idea, but then something unexpected like this makes it even better.



If people find Google Space useful, we might do this in other areas, or perhaps in other airports. Who knows? Let us know where you waste time – and you might see us there.
Source favicon08:14 Vista Digesting 2005-12-16 » Vista 2.0
我正在關注: Adsense 廣告賺錢研究 想要靠Google廣告賺錢的朋友,不要錯過此站! (tags: google ad adsense) KYN’S DESIGN 同事Kevin的個人網站,看起來很舒服! (tags: design taiwan kevin) Top 10 Innovative Web 2.0 Applications of 2005 2005 also brought many "me too" companies. It seemed like every other Web 2.0 application was "The Best Social Bookmarking Site" or "The Best Startpage Site" or "Another Boring To-Do List site". My only hope is that this nonsense ends [...]
Source favicon01:58 我博故我在 » Vista 2.0
今夜的氣溫大概又低了幾度,聽說合歡山都下雪了! 家人都已進入夢鄉,只有我還瑟縮地躲在書房,一個人孤孤單單地Blogging…… 然每每只有在快意書寫時,才能尋找到真正的自我。想到下班的時候走在馬路上,赫然發現天頂上的月亮正圓著,可惜最近暫時沒有詩興,否則真該寫首詩來對著麥克風朗誦,順便Podcasting給月亮上的嫦娥聽聽哦! 寫博客,實在是件好玩、刺激、痛苦(尤其是現在天寒地凍)並快樂的事啊! 天冷的此刻,我真想盜一把熊熊的博客烈火哪! 读《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你可找到一种十分独特的对于博客的理解与定义。在这里,作者赋予了博客血与肉。在作者的取景框中,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博客世界,但你至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博客存在着,博客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展示、剖析甚至改造、破坏这个世界。 也许博客在今天还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作为个人出版的最新形式,或者说个人网站的较高形式,博客正在成长。对这样一种力量视而不见,是荒唐的……
Source favicon01:34 公益旅行:多背一公斤 » Vista 2.0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將大家投注於「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項目上的心血集結成書,並且透過出版品的傳播讓大家更加瞭解「多背一公斤」組織以及公益旅遊的真諦。 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Source favicon01:30 【書介】蓋滿愛心的護照 » Vista 2.0
美國詩人懷特曼說:「唯有在凜冽寒風裏顫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陽光真正的溫暖。」我一直很同意這句話,因為唯有飢寒交迫或者遇到挫折打擊,才能瞭解弱勢族群的痛苦和需求。 今晚下班後,預備到家庭醫師那兒去報到,結果在路上看見金石堂書店的招牌,忍不住其誘惑就跑進去看書。沒想到一看可不得了,讓我發現了這本和「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項目」有關的書刊。 這本名為「蓋滿愛心的護照」書,作者是褚士瑩先生。他算得上是一位資深的旅遊專家,以前時常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他的遊記,沒想到他現在也開始關注「公益旅行」了,真令人感到高興! 這本書的副標命名為「第一本中文公益旅行工具書」,顧名思義,即可瞭解這是一本教你在旅行過程中順便「積功德」的工具書。本書中敘述了各式各樣關於公益旅行的資訊和想法,比方:盡量用幫助來取代施捨、到傳統小店消費而不去連鎖便利商店、買水果替代糖果請小朋友吃以及協助貧困社區建立圖書館等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這本書中花了四頁來介紹「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項目」這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公益組織。身為成員之一,當我發現「多背一公斤」的網站截圖出現在書中時,真有說不出的激動和感懷。晚上遇到安豬,便馬上跟他報告了這則消息! 公益旅行,就是旅行者抱著一顆行善的心去旅行;旅行中,除了一樣可以休閒、看風景之外,還可以探險、學習、發現、滿足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又保護環境、尊重文化,並且嘉惠當地民眾。 公益旅行是不分國界、疆域的,「蓋滿愛心的護照」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我也希望「多背一公斤」能夠多透過網路媒體的力量,把愛灑向更多需要關懷的地方。 而這,也是我將要努力的目標!
Source favicon01:00 AWStats: 14 additional robots available in robot detection file robot.pm » Antezeta AWStats
We've updated our version of robots.pm to detect an additional 14 robots.
Source favicon00:06 鲍鱼火锅 » SOHO小报--小精子-最新20篇博客文章-全文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去了美国六年之后回国偶然在babyface被我碰上。要说我的眼睛真贼,茫茫一片人海中豁然就把他认出来了,缘分那!所以说,娱乐场所应该经常去,有免费获得鲍鱼火锅大奖的机会。

我的同学叫清风,因为我帮了一点点举手之劳的小忙非要请我吃鲍鱼火锅,客气客气太客气了,美国人民现在都流行这摸客气摸?鲍鱼火锅在唐宫海鲜舫,清风看过我的博客,知道我爱吃螃蟹,他扬言要让我把螃蟹吃恶心了。这是不可能的,总是有人挑战我吃螃蟹的极限,都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些人怎么就是不服输。不过不服输没关系,要想挑战尽管来,估计我下辈子的螃蟹都有指望了。

这次的挑战者是一只冻的大花蟹,一斤六两。说句实话,花蟹不是我的强项,不过唐宫的冻花蟹喂得很胖,壳里全是嫩嫩的蟹肉,充满了鲜香的味道。以至于鲍鱼火锅上桌的时候我已经基本吃饱了。鲍鱼火锅是用活鲍鱼切片放在鲨鱼骨汤里面涮至而成(让我咽下唾沫先),味道香浓鲜美,沾上相应的调料之后又让鲍鱼的味道不那摸单调。剩下的鲍鱼鲨鱼骨汤可以继续涮青菜和蘑菇,一碗一碗上来还可以泡饭吃。

非常可惜的是,我花蟹吃得太饱了,鲍鱼火锅上桌的....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12-15

==> 200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