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OKRSS (http://www.okrss.com/) 公布了2005年中文BSP博客数据统计以后,我们发现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也公布了一份数据,虽然百度只是给出了名次, 没有给出具体数据, 但是两份数据相差甚远, 谁是谁非? 且看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
我们知道搜索引擎爬虫的工作原理,它访问一个页面,获取页面内的次级链接,然后递归地获取尽可能多的URL。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博客的信息并没有散布到网页上去,仅靠搜索引擎不能获得准确的博客的链接。如果百度的1600万数据是搜索引擎得来的, 我们认为至少有1亿中国人在做博客了. 特别是一些BSP不提供用于索引博客用户的入口,必需靠定时监视(一般间隔是几分钟左右)来获得活跃用户,如果仅倚赖于搜索引擎爬虫,不知何年何月再一次光临该入口。而且靠定时监视获得的博客数量更准确,一般不会漏网。监视时间越长,得到的数据越准确,最后得到一个平均每天博客增加量(这个量最后趋于常量)。 OKRSS 长期以来监视了如下几个中文BSP:
MSN Spaces:
通过监视入口 http://spaces.msn.com/morespaces.aspx并使用不同的 HTTP Header请求, 可以获得几乎所有语种的活跃用户, 这也是唯一的入口.我们最后的统计数字(截止到2005年10月份, 以下同)是纯中文用户80万左右, 用户每天增加1-2万. 这和我们从侧面了解到的MSN Spaces中文用户数量相当. 我们相信,除非微软公布这个数据, 这是最权威的数据.MSN Spaces是最强劲的BSP, 我们很难想像世界上有20个(20×80=1600)这样的中文BSP在为国人服务.
BlogBus/BlogCup/CSDN/YculBlog/Yam
通过监视用户的最新日志获得博客数量, 对于某些只在首页上列出博客数量的BSP,OKRSS 只参考其数字.
Donews/BlogChina
通过监视用户发表文章列表可获得准确的活跃用户数量.
Sina Blog
通过监视其搜索引擎泄露的用户获得用户量.
网易部落
通过遍历所有主机的所有可能的用户RSS获得用户数量.
和迅博客
通过监视用户发表文章获得活跃用户数量.
[...]
Tags: Web2.0最开始的时候Google在Gmail里投放广告,是投放在电子邮件正文的右侧。投放广告的位
置叫做“Sponsored Links”,紧接着“Sponsored Links”的是“Related Pages”。最近发现它将它将原来显示在右侧的Sponsored Links的多个广告信息混合在Web Clip里。
Web Clips是Gmail最近推出的一个小东西:)Google在“帮助”里介绍说:
在你的Gmail的主页的顶部为你播放新闻标题、Gmail使用小技巧、blog、任何的RSS和Atom Feed(可,相关的赞助链接和更多的内容。这样当你在使用Gmail的使用,不需要退出Gmail帐号就可以接收到你所喜欢的网站的最新更新消息!
这个Web Clips可以在Gmail的设置里去自己定制(Customize Clips),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RSS feed和删减不喜欢的RSS feed,包括不要显示Web clips在顶部(可以在Show my web clips above the Inbox 前面的小框里不选择打勾)
原先看到右边的Sponsored Links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感觉到在看律师发来的电子邮件的时候,旁边显示的就是上海某某律师网的信息,在给投行经理写邮件的时候,看到就是投资类型的广告信息。因为主要在阅读邮件正文和立即回复邮件,所以只是眼角一扫看到了这些广告信息,因为知道那个地方是广告区域,所以不会去点击。
前天(19日)在Gmail看邮件的时候,在邮件目录页面的顶部看到了一条广告信息的时候:
英联投资 – 直接投资 领先的新兴市场投资者 英联投资在中国 www.act.is/china
于是点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一家私人权益资本投资基金“Actis英联投资” (Actis Capital LLP)最近发布在他们的中文网站,正在做网络行销推广。
它们注册的网站域名有些意思:http://www.act.is 把最后的域(通常使用最多的域是“.com”、“.net”或者“.org”),自从社会性书签网站Del.icio.us使用了http://del.icio.us/的域名以后,许多公司都开始寻求与自己品牌名称的末尾两个英文字母相同的域,在那个域里去注册网站域名。此前的“牛拉niu.la”,一个前BlogDriver.com的团队成员推出的社会性书签网站,现在应该转变成了Bokee.com的Blogmark(博采)http://blogmark.bokee.com
两个半月前不到,我写过一篇“中国有多少播客?”,当时引用的数字是:频道:10018;节目:18000+ (2005/10/10)。而短短两个多月,这个数字已经被刷新为:频道:19001;节目:45874 (2005/12/21)(去除各种因素,不到三个月估计番了一番)。而我,也算是见证了这段时间的中文Podcast的发展。
准备做一个统计和报告,包括两个多月前和现在的对比和现在中文播客的现状,主要是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多少人做了一个以上的Podcast节目,节目时间分布,什么节目最受欢迎等等。虽然菠萝网所拥有的数据可能不是全部,但这些数据还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可以给我留言。这个报告完成后的绝大部分将公布出来。
每天看着好像没觉得什么,但一段时间来看,这个变化还真的是惊人
[2005年12月20日和华师大的同学们交流,有感,遂撰文]
读大学的时候,我去一家广告公司参加实习,做平面设计。我的工作就是在一台32M内存,15寸显示器的电脑上,为客户制作报纸平面广告。那是一个晚报鼎盛的时代,客户很多。大部分客户都是做报纸“通栏”,因为便宜,两万一天。如果遇到大客户,或者富翁登整版征婚广告,赚得就多了,因为象扬子晚报这样的大报,整版要十二万一天。我发现我很喜欢设计一样东西的感觉。
后来我又开始做销售和市场。我联系了很多客户,却只成功的给一家电脑装机商卖出过一个通栏,还给了很大的折扣。我做的最大的市场活动就是帮助诺基亚推广8110滑盖手机,5110百变手机。广告公司完全放手让我去做,我就招募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近百个学生轰轰烈烈的搞了一回。三四个活动做下来,学会了怎么去“吸引别人的眼球”。我发现我很喜欢销售一样东西的感觉。
但是我的专业是数学,我最大的兴趣是计算机。我一直都不清楚我在广告公司做的这些事情和我将来找工作有什么关系,直到大四,我必须要开始做简历的时候。
环肥燕瘦,现在的简历讲究“薄”,而当时的简历以“厚”为美。大家把所有写过的论文、得过的奖励、四六级证书、推荐信和所有能找得到的东西都装订在一起做成一本“毛选”状。我觉得这东西能吸引眼球吗?面试官会花两个半小时来读这份史记吗?当时的简历都是用A4纸打印的,因为在广告公司,所以我了解到有一种Letter纸比A4略宽一点、略短一点。我用尽我所学,做了一本彩色的、非常精美的小册子,Letter纸对折,中脊装订。我在想象,当人事部整理上百份简历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有一份简历宽一点,放在中间不整齐,就把它剔出来放在前面。一看彩色的,就翻开来看一看,里面更加精美,就饶有兴趣地读一读,发现了我精心陈述的特长、资历,这样我就获得了注意。我一共只投了两份简历,获得了两个面试通知,然后挑选了其中一家公司。
我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蓦然发现,那些你所学过的东西,尽管学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能够派上大用场。
如果我当时不去好好的学,只是把设计、市场当一份薪水来源,就不一定有机会进入我向往的那家公司;如果我做工程师的时候不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客户服务的感觉培养好,今天做管理就很难有那种强烈的“同理心”;如果不是在做项目的时候,顺便学习、报考了项目管理专家的认证,就不会有后来出去给企业讲课的机会,把自己放在更大的挑战里面成长。
在每件事情、每个职位上,榨干你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不要手软。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has published a story by an American writer who stopped buying anything made in China for the whole of 2005, and found it to be almost impossible:
We hit the first rut in the road when I discovered our son's toes pressing against the ends of his tennis shoes. I wore myself out hunting for new ones. After two weeks I broke down and spent $60 on sneakers from Italy. I felt sick over the money; it seemed decadent for a pair of children's shoes. I got used to the feeling. Weeks later I shelled out $60 for Texas-made shoes for our toddler daughter.We got hung up on lots of little things. I drove to half a dozen grocery stores in search of candles for my husband's birthday cake, eventually settling on a box of dusty leftovers I found in the kitchen. The junk drawer has been stuck shut since January. My husband found the part to fix it at Home Depot but left it on the shelf when he spotted the telltale "Made in China."
Mini crises erupted when our blender and television broke down. The television sputtered back to life without intervention, but it was a long, hot summer without smoothies. We killed four mice with old-fashioned snapping traps because the catch-and-release ones we prefer are made in China. Last summer at the beach my husband wore a pair of mismatched flip-flops my mother found in her garage. He'd run out of options at the drug store.
Navigating the toy aisle has been a wilting affair. In the spring, our 4-year-old son launched a countercampaign in support of "China things." He's been a good sport, but he's weary of Danish-made Legos, the only sure bet for birthday gifts for his friends. One morning in October he fell apart during a trip to Target when he developed a sudden lust for an electric purple pumpkin.
"It's too long without China," he wailed. He kept at me all day.
...After a year without China I can tell you this: You can still live without it, but it's getting trickier and costlier by the day. And a decade from now I may not be brave enough to try it again.
搜索引擎 | 搜索力指数 | 排名升降 | 份额 |
1. Baidu |
194935298 |
![]() |
55.48% |
2. Google |
50251574 |
![]() |
14.30% |
3. 3721 |
48999978 |
![]() |
13.95% |
4. Yahoo |
26506238 |
![]() |
7.54% |
5. Sogou |
8388562 |
![]() |
2.39% |
6. 163 |
7974054 |
![]() |
2.27% |
7. Yisou |
5412954 |
![]() |
1.54% |
8. QQ |
3945870 |
![]() |
1.12% |
9. iAsk |
2138978 |
![]() |
0.61% |
10. China |
1301782 |
![]() |
0.37% |
11. Zhongsou |
796106 |
![]() |
0.23% |
12. Tom |
481054 |
![]() |
0.14% |
13. Sohu |
207442 |
![]() |
0.06% |
14. Sina |
134 |
![]() |
0.00% |
关于播客(Podcast),听到了很多的疑问和讨论,比如说什么是播客(Podcast)?音频,视频?再比如说我就录了一段东西,放到了网上,算不算播客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对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1. 什么是Podcast?在美国,这个概念好像比较简单,比较特指音频。而在中国,分歧比较多。从现状看,视频的内容也相当的多。根据Podcast的定义: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所以我认为:音频,视频都可以称为播客,都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或是声音,或是视频。
原先Podcast被定位为音频,很大程度上是回为iPod是一个音频播放器。而现在,iPod也有视频版了,所以,视频最终也将成为Podcast一部分。
2. 如果我就录了一段东西,放到了网上,算不算播客呢?我的看法是,这不能算得上是播客。这个讨论就和以前的个人主页和现在的Blog混淆是一样。
还是看Podcast的定义:播客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所以通过RSS的方式传播的,才应该称为播客。如果我们承认播客是一个新事物,承认个人主页和Blog有一定区别的话,那么单纯录了一段东西放在网上还不能算是播客。而且,播客为什么能火起来,而以前的音视频内容无法这样火起来,RSS这一种传播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这一点,相信很多网站或个人应该说是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播客的一些看法。其实,我想,无论什么客,也许我们可以统称为创客。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一些什么。
(另,菠萝网开放了对视频的接口;现在的菠萝网,会同时收录音频和视频;很多的用户在过去有这样的要求,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