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28 Another plane runs out of gas in San Jose » Jeremy Zawodny's blog
It seems like just weeks ago I wrote Bay Area Plane Lands on Highway. And today I awoke to find that we've had yet another episode of poor judgement on behalf of a local pilot. According to the Merc: A pilot and two passengers in a small plane emerged unscathed Sunday after an emergency landing near Reid-Hillview Airport. Ack. Reid-Hillview is not an airport where you want to come up short. On final approach when landing to the north, you...
Source favicon22:19 Found a Piece of Old Video » Wangjianshuo's blog
At night, chatted about my previous years, and I was amazed by how far I have gone through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ere are many moving moment when I lost my way, when I got excited, and when I fall into the lowest side of my life. It is an interesting story. Getting back to office, I found a piece of video I recorded before - 5 years ago. I believe at that time, I was working for eCommerce...
Source favicon18:09 Cool » English - The Real Deal
如此cool的文章,岂有不转载之理? ‘Cool’ Always Has Place in Modern Lexicon By LARRY NEUMEISTER The Associated Press Groovy is over, hip is square, far out is long gone. Don’t worry, though _ it’s cool. “Cool”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of slang in the 21st century, as reliable as a blue-chip stock, surviving like few expressions ever in our constantly evolving language. [...]
Source favicon17:46 Linux桌面迅速进化 » Blog on 27th Floor
过年的最后两天假期中,我一时兴起,把Debian给升级了一下。考虑到上次全面升级已经是五・一假期的事,所以要升的东西还真不少。内核到了2.6.15,同时udev的一套东西也已经在里面了。

刚升完时没发现什么不妥,只是有两个包冲突,启动倒还是正常的。接下来的两天里,突然听说现在不打补丁就有中文粗体,问了方法,用上了粗体。昨天升级Firefox,这回它又打开了pango支持,需要手工关闭才能有粗体(Pango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在这里简直要感叹一下技术的进步了。2年以前,几乎所有的Linux论坛上都充满了怎么显示中文,怎么设定用哪种字体的文章;当时的xmms为了要显示中文要在几个地方手工添加那种长长的所谓“核心字体”。后来就有了xft,Freetype,Fontconfig这些技术,让字体显示更为简单,用Truetype字体也是一样漂亮;当然也伴随着西文全宽,中文漏字等问题;到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虽然反锯齿的字体也许还不如微软的Cleartype漂亮,但终究开始站到一起来了。

前些天看到新华Linux的抓图,让我吃了一惊,它上面的Firefox显示和在Windows下面一样好,最主要的区别是下划线同字体都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和字紧挨着,同时他显示新浪网页上常用的小加点和Windows完全一样。据说他们有自己的字体,还给Firefox什么打了某个补丁。既然这种技术已经有了,用上它也就指日可待了。

除去Firefox这种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功和知名度的软件,还有不少软件正在迅速的发展,像OpenOffice这个办公套件,Gimp这个图像处理软件,在某些方面它们已经比相应的微软Office和Adobe Photoshop更好用。Office有个文件格式问题,我不再多说什么,但GIMP确实用起来相当方便,如果你不是专业美工的话,强烈推荐,完全不必再用盗版--它有Windows版。

Udev是Linux桌面上另外一个大的进化方向,也就是对硬件的管理。对它所知不多,只知道它能让硬件即插即用,闪存插上就能在文件管理器中显示出来。在Windows用闪存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这样了。现在这个软件还是积极的开发中,也经常有不稳定的说法。

总之,在这方面,Linux或者说开源社区正在迅速地赶上来:用中文越来越方便,管理硬件也将越来越简单,总有一天,给父母们用上Linux也是可以的。。甚至一向比较严肃的FSF居然都会去开发一个Flash 我一向认为这个东西不属于这个领域。甚至现在还有一个Mediaportal的项目,可以用Linux做一个媒体中心的机器了。

说起不足的话,就是力量分散,不能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软件做到能用的水平,而是拉得很长,不断地报Bug和修正。但要说有什么好处的话,就是最后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用的,还有最根本的好处,用户会拥有超级的控制能力,比如可以设定12点的中文也用防锯齿显示,而在Windows下面,用户没有这个权利(12点开AA不用点阵未必好看,但8点还没有AA实在不好看)。我对粗体一向没有好感,这是因为粗体并非用点算法算一下把笔划加粗就可以的,西文有粗体,但它们通常字符少,粗体都是单做一套专门的字体;而中文字符多,再做一套太难,所以打开任何一本正规出版物,都没有用粗体的,而是需要强调的地方用黑体或楷体。同样,中文也没有斜体的概念,碰到西方中同样用法的地方一般用楷体或仿宋即可。但在网页上,比之于设定不同的字体,设置字体的格式更为简单,所以粗体也比较流行了。
Source favicon15:52 Bigtable PPT 下载以及翻译 » 搜索引擎研究

上周的搜索引擎沙龙由yftty给大家介绍了Bigtable的工作原理,当然这个介绍不断的被打断和不断的引发新的问题,整个介绍持续了2个多小时。

Bigtable 的ppt可以从这里下载:
Bigtable.ppt 下载

另外,田春峰对bigtable做了简单的翻译,在这里。

Source favicon14:04 Jajah VoIP - Skype killer on the loose in China » Danwei RSS 1.0
jajah_logo.gif
Last week saw the launch of Jajah.com, a new service that is set to revolutionize the way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to make phone calls. The VoIP industry has been heating up for a good while, climaxing with eBay’s purchase of Skype at the end of 2005. Skype’s software enables people to make PC to PC calls for free, and make PC to mobile/landline calls for competitive rates.

eBay paid billions of dollars to gain access to Skype’s technology and user base ( more than 250 million downloads to date). However,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eBay makes money from facilitating trade. eBay users pay commission for sales they make through the site, sales leads, and for promoting their services on the web site. In the (near) future, a buyer could call a seller directly from eBay’s web site, using Skype’s technology. Imagine the increase in transactions this may bring.

This is also the imperative behind Google’s GoogleTalk. Advertisers that pay for every visitor Google sends to their web site will be happy to pay even more for every client that rings them directly.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aying per click or per sale, web sites will be able to charge advertisers for direct calls they receive from clients. PPC ( pay per click ) is dead, long live PPC ( pay per call ). Well, maybe one day.

Despite Skype’s popularity, VoIP is yet to become a mass product. Skype and similar services’ growth is hindered by several factors:

1. They require users to download and install a software on their computer;
2. They require a functioning microphone and headset/speakers;
3. The voice and service quality varies in accord with the user’s internet connection;
4. Users still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ternet calls” and normal calls, and tend to use Skype for leisure and long distance calls, while sticking to a “real” phone for business calls.

Jajah.com offers quality VoIP service at low rates with a "twist" that enables it to overcome the aforementioned hindrances. The process is simple: A user visits Jajah’s web site, enters the number he wishes to call and his own mobile or landline number. Jajah then connects the two. Hence, the web is used to initialize the call, but the actual talking takes place on a normal phone. This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software or hardware and the dependence on the user’s bandwidth. The only bandwidth necessary is to send two phone numbers through an online form. In fact, a user does not even need a computer to make a call. Mobile internet users can visit Jajah.com and make calls from their mobile to other mobiles or landlines for low rates.

The service is already available in China, and a ful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Jajah web site is expected in the near future. Jajah is backed by technology heavyweights and it would not be surprising if its service will soon be integrated with one or two other Internet giants. Stay tun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

Check out Jajah.com for more info and a test run.

12:00 2006/02/13 12: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26853442     59.03%
2. Google  28739606     13.37%
3. 3721  23971242     11.15%
4. Yahoo  18516798     8.62%
5. 163  5669842     2.64%
6. Sogou  5090854     2.37%
7. QQ  3439866     1.60%
8. iAsk  1059918     0.49%
9. China  841122     0.39%
10. Zhongsou  407926     0.19%
11. Tom  292042     0.14%
12. Sohu  13214     0.01%
13. Sina  242     0.00%
14. Yisou  134     0.00%
Source favicon10:31 Do It Now(第一部分)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Do It Now 作者:Steve Pavlina November 28th, 2005 多年前我上大学时,决心挑战自我,看看是否能够在三个学期内修完所有课程以顺利毕业,而一般的学生需要花费四年。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我在成功实现该目标过程中的所有时间管理技巧。 为了实现该目标,我决定每个学期必须修满30到40个学分,而其他学生只需12到15个学分即可。很显然,我必须将时间分配的极其合理,才能够完成目标。我开始阅读所有能找到的时间管理资料,然后将其付诸于实践。最后我在三个学期后顺利获得了两个理学学士学位(分别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实现了最初的目标。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除了花七八个小时睡觉外,照样处理日常琐事(购物,烹饪等),参加社交活动,早上还花半个小时锻炼身体。在第三个学期,我甚至还找一份全职工作(每周工作40个小时),工作内容是游戏编程,同时我还兼任当地ACM学会的副主席;在这个学期我完成了一些高阶计算机和数学课程,修了37个学分。我的同学将我做的事情的时间累积起来,得出的结论是我每周拥有250小时的时间。我毕业时的GPA(译注: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在美国,大部分学校GPA计算方法是采取4分制的)为3.9分,同时还获得了一项每年专门给顶尖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颁发的特别奖项。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还告诉我,由于我表现突出,他们在挑选获奖者时轻而易举。 没有人认为我是个具有天赋的人,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一位个人导师帮助我,我既不认识任何之前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也回忆不起有任何人鼓励我做这些事情。事实上,当我想他人陈述这些想法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极力劝阻我。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那段日子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以及为何我决心尝试如此疯狂的想法,或许会喜欢上我写的《生命的意义:引论》(The Meaning of Life: Intro)一文。那篇文章提供了相关的背景信息以及相关动机的更多细节描述。 让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们给我每个学期额外的学分并非易事,而我的同学则经常以为我要么通过考试作弊,要么有个双胞胎兄弟,要么就是根本精神不正常(每周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最后一条,因此或许有些道理)。大多数情况下,我对我的所作所为三缄其口,但如果有人问我修多少学分时,我也不会否认事实。我可能是大学里唯一一位拥有两页课程表的学生,因此如果有人怀疑我,很容易通过它来证明我的说的都是事实,不过我很少遇到这种情况。 我讲这个故事目的,并非为了引人注目,而是希望你对我是如何成功实现目标产生好奇。我之所以顺利完成了学业,不过是采取了当时(1992-1993年)已有图书以及音频节目中早就提及的一些时间管理理念。在我以后创立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大学里养成的时间管理习惯让我受益菲浅,因此想再次分享我经验,希望你也能够发现同样的价值。这些良好的习惯让我在大学期间节约了几年的时间,同时带来的大约3万美元(都是在最有一个学期作为游戏程序员时所赚,大部分为版税)成为我的创业资金。闲话少说,下面便是我所学到的有关精通时间管理的最佳理念: 目标清晰 首先要确切地知道你想要什么。在一家我参加培训过的跆拳道馆,我看到墙上一行大大的标语,“你的目标是成为黑腰带”。这有助于提醒每位学院为什么他们需要艰苦的训练。当你独自工作时,很容易整日在办公桌上碌碌无为,只是完成一些毫无价值的工作。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时,几乎总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你意识到问题时,应该扪心自问:“我在这里到底试图想实现什么目标?”你必须尽量清楚自己的目标。将其具体化,然后用笔写下来。你的目标必须清楚到这种程度:即使一个陌生人,在客观地了解了你的情况后,都能就你是否完成每个目标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者“否”的答复。如果你自己都无法准确地定义目的地,那么你如何知道何时算到达了呢? 就具体目标的定义和工作的展开而言,我发现一个有用的关键周期是九十天,即一个季度。在这个周期中,如果你设定了清楚万分的目标,那么就一定有能力做出显著而可估量的变化。所以建议你停下来片刻,用笔写下简要描述,从现在开始九十天后想让自己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生活。每月的收入将成为多少?体重将是多少?谁将会是你的朋友?你在职业生涯中的位置是何处?你的人际关系将是如何?你的网站将变为什么样子?一定要具体。绝对具体的描述将为你提供前进道路上的边界。 正如一台自动驾驶的飞机需要随时修正相关飞行参数以防止偏离航道,你也必须周期性的对目标做出调整。每天早晨重读一遍你的目标,然后将这些清晰的、记录下来的目标重新接合起来。几年前(在90年代中期),我到处在公寓墙上贴着“每月5000美元”的标语。那正是当时我为自己商业收入所设立的目标。即使偶尔面对一些挫折时,我依旧继续设立具体的收入目标,发现这些步骤相当有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帮我致力于我的目标——恐怕更重要的是,让我忽视那些目标之外的其他事情。例如,如果你为自己设立的每月收入目标是1万美元,这有助于让你放弃那些只能让你每月赚5000美元的事情。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如何设立清晰目标的要领,那么将其作为第一个目标吧。如果对自己所需一直迷迷糊糊,那将是生命中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大多数人花费了太长时间陷入“我不知道想要做什么”的泥泞当中。他们等待有外力介入以为他们提供清晰的目标,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有自己才能知晓。世间万事都在等着你,而不是相反,一直到你最终做出决心,等待才会结束。等待清晰的目标就像一位面对一块鹅卵石的雕刻家在等待石头会自动切掉多余的部分。不要指望目标会自动变得清晰——拿起凿子行动起来吧! 灵活安排 了解你的目的地和通往那儿的道路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典型的情况是一架商业飞机在90%的时间都偏离了航道,然后几乎总是能够到达目的地,这是因为飞机每时每刻都清楚其目的地,随时作出调整。而你事先是无法准确地知道你通往目标的道路。我相信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仅仅让你知道有一条可能路径的存在。我们都听说有项统计表明80%的新创企业都会在头五年倒闭,然后更为有趣的一个统计是所有成功的企业走的道路与最初的设想并不一致。如果你看看那些成功企业的开始的商业计划,通常都会发现最初的计划都惨遭失败,而成功仅仅是因为尝试了其他事情。据说没有一项生业计划在真实市场上不失败的。我想总结的是,没有一项计划能够在真实世界里面成功的。 著名的作家兼商业顾问Stephen Covey经常喜欢说“面临选择时保持诚实”。意为在不知晓你目标的情况下,不可盲目按照计划行事。例如,假设你按照计划一切顺利——至少到目前为止—— 然后一个无法预料的机会出现了。你是坚持原先的计划,那意味着失去那个机会,还是停下来追逐那个机会,即抛弃原先的计划呢?这就是你必须停下来,将其同你原先的计划结合起来,决定更优路径的时候了。不能盲目地按照计划行事。只要你得到了新的表明计划无效的信息,你必须在选择的时刻保持诚实。有时你可能通过一些意外冒出的捷径更快地实现目标。其他时间则需要坚持最初的计划,同时避免受到那些与目标无关、只会分散你精力事情的干扰。紧紧抓住目标,同时保持计划的灵活性。 我相信一个清晰的目标远远比一个清楚的计划来得重要的多。在大学里我对于我的最终目的非常清楚——在三个学期里完成大学学业——但是我的计划却随时随刻都在变化。每天我都会有新的任务,计划或者考试,我必须适应这些随时变化的情况。如果我试图为每个学期指定长期计划,那么恐怕不花24个钟头是无法制订出来的。 一时一事 在选用时间安排工具方面,我没有用一些花里胡哨的系统,而仅仅用简单的笔和纸列清单。我唯一的工具便是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所需完成的任务以及截止时间。我无需为任何日程安排及事情的优先次序担心。我只需看一眼清单,选出适合空余时间的要事即可。然后完成它,将其在清单上一笔勾销。 如果我需要写一个10小时的学期报告,那么我会立即动手开始做,而不是将其分为一个个更小的单元。我经常在周末做这些耗时的工作。我会在早上去图书馆,做必要的研究,然后回到宿舍继续工作一直到最后的报告打印完成。如果有必要进行休息,便开始休息。别人认为项目有多大或者教授所允许的时间有多长根本无关紧要。一旦我开始完成一项任务,我便会一直工作到其百分比地被完成乃至交付。 这个简单的惯例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首先,它让我集中精力于每件事情,并且在工作的时候保持高效。在不同任务之间相互转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为每次你都必须花时间重新适应新的情境(re-load the context)。事实上,只要有可能,我都会将一些主题类似的事情集中到一起,在切换到其他主题的事情之前来完成它们。在大学里,我往往先连续完成所有的数学作业,然后开始做编程工作直至全部完成,最后着手做所有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作业。只有这样,我才会将精力集中到数学思维、编程思维、写作思维或者是艺术思维,尽量将任何一个思维模式保持到最长时间。其次,我认为这个习惯有助于减轻我的压力,让我保持放松,因为我的思维不会因为太多要做的事情而发生混乱。这种每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让我可以忘却与当前情境无关的其他事情。 失败是友 大部分人似乎对失败都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但是失败其实是最好的朋友。那些成功人士照样经历了大量的失败,因为他们做了许多尝试。伟大的棒球运动员Babe Ruth在保持本垒打的记录时,也是三振出局的记录保持者。那些拥有最多成功的人也同样经历了最多的失败。不要认为失败是错误或者可耻的。只有不去做尝试才值得后悔。因此不要害怕去做那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尝试。有时知晓某件事情是否可行的最快方法就是立即开始动手去做。在过程当中总是可以慢慢调整的。这个方法可以称为“预备-开火-瞄准”法,奇怪的是,它往往比过去常见的“预备-瞄准-开火”更有效。原因是在你“开火”一次过后,你就得到一些事实依据来调整你的瞄准。太多人陷于计划和思考的泥淖当中,而不知道开始去行动。有多少原本伟大的想法因为你过分地陷入分析状态中而与你失之交臂呢(例如,预备-瞄准-瞄准-瞄准-瞄准……)? 在大学期间,我尝试了大量的疯狂念头,因为我想他们或许能够节约我的时间。我不停地阅读时间管理的资料然后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不过同时也调整我原先的那些念头。我自己的大部分想法都是失败的,不过有些的确有效。我之所以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是因为总是有那么一丁点机会,让我能偶然发现一些可以额外提升自我的东西。 须知失败并非成功的对立面。失败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你成功了,没有人还会记起你昔日的失败。微软其实并不是Bill Gates和Paul Allen的第一次商业尝试。但是谁又会记得他们最初那家Traf-o-Data公司的惨败呢?演员Jim Carey在年轻时作为喜剧演员不知道在舞台上遇到多少次观众的嘘声。而我们夜晚使用的电灯还是多亏了Thomas Edison在10000次试验失败后仍然不言放弃呢。如果你过去将“失败”这个词看作诅咒,那么应该修正一下了:(每次尝试的结果是)你要么成功,要么也将获取到有用的经历。 抛开对失败的恐惧将让你获益良多。如果你对于特定的目标感到很兴奋,但是又害怕你可能无法成功实现它,那么无论如何开始去做就是了。即使在尝试过程中你失败了,你也会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在下次尝试中做得更好。看看那些今日成功的商业人士们,你都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在找到最终的成功事业之前,都经历了一连串糟糕的失败。我相信他们大部分人都会同意早期的失败经历是他们以后成功的关键要素。所以我对每个创业者的建议都是先将产品或者服务发布出来,而不要过分担心它们不能一炮打响。即使很可能它们不会成功,但是通过行动你总是可以比瞎想学到更多的东西。 注:本篇是该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请参考《Do It Now 节译》。(feiyafei翻译)
Source favicon08:52 what's up news interface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whatsup.jpgan aesthetic interface which shows news items as they are released, extracted from RSS feeds, highlighting the location of stories as they arise. recent news items (in yellow) can also be accessed. see also news attention map & newsquakes & vanishing point. [jeroenwijering.com & jeroenwijering.com|via mentegrafica.it]

Source favicon00:08 DEMO选秀来到中国 » 大学小容

DEMO 2006正在热身中,小容刚刚看DEMO也将在中国举行DEMO China的消息,DEMO China的网站已经建好了,这里有段文字介绍可以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会议:

DEMO China是IT创新型企业面向风险投资商、IT决策者和国际媒体发布最新革命性技术和产品、寻找风险投资、寻求业务合作的高级别活动。DEMO通过其备受信赖的专家组,每年挑选出70个具有强劲发展动力的高技术项目(例如:Palm, Skype等),推荐给风险投资家和跨国公司的技术主管,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发展铺平道路!2006年9月,DEMO China将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在DEMO China可以和三类伙伴沟通:风险投资商,跨国公司主管和国际最著名的行业及大众媒体!

小东有写了一个“读者体验总监”的post在他的blog上,小容说:“竞争将会让市场逐渐成熟起来。”DEMO在中国的出现应证了小容这句话。DEMO给中国的会务媒体业者显示出了“专业定位,专业运作”的趋势。就像很多领域一样,拥有成熟经验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后,市场知识将逐渐流向本地企业,整个市场的商业运作将日趋成熟。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2-12

==> 200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