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 Dong posted a photo:
天上掉好书啦,今天一早就收到了这本《永远的丁丁》。估计好心人是从豆瓣的“我想看的书”里找到的:www.douban.com/wish/chedong/book/
非常感谢卓越订单 9333 9511的主人,我很喜欢。
回想起以前看丁丁历险记的时候还是那种96开版本的,记得看的第一套是《黑岛》。从这套专辑的介绍来看:第一部丁丁历险记是国内从未发行过的《丁丁在苏联》。
www.douban.com/subject/1171912/
感谢豆瓣,上次收到书是《蓝海战略》
www.chedong.com/blog/archives/001058.html
因为身体原因,终于亲身体验了一下香港的私家医院的服务。和公立医院比较,私家医院的收费目前是公立医院的十倍左右,但是必须承认,服务的效率以及态度,确实要比公立医院好一些。因为香港大部分的企业,都会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所以在生病的时候,如果希望能够快,以及好一点的服务,大家还是会选择私立医院和私家诊所。
医疗改革问题,一直是内地民众最为关心的,两会的时候,对于医疗改革的批评,建议一直都有很多。其实这段时间在香港,关于香港公立医院的服务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因为香港医管局主席胡定旭在接受媒体的访问的时候表示,为了防止公立医院被滥用,以及减低政府补贴的幅度,准备在年内向政府提议,公立医院的一些服务要加价。
说到公立医院,自己只是在九年前因为生孩子住过一次,三天下来,好像只是付了不到三百元。而平时看小病,因为有医疗保险,所以都是选择诊所,而且在香港,如果要看公立医院的专科,也是需要诊所的转介,为的就是避免出现滥用。
因为很少求诊,所以不关心公立医院的收费,这次看了医管局的建议,才有了详细地了解。原来现在急诊室一次的收费是一百元,建议加到一百五十到二百元。药费现在是十元包十六个星期的药,准备改为十元包四个星期的药。还有就是住院费,准备从现在每天一百元,变为头三天五百元,之后七天三百元,再之后变回一百元。即使这样,政府还是要补贴九成多,才能够收回成本。
在北京两年,有了在内地求医的经历,所以看看这样的收费,会觉得其实已经非常的便宜。在香港,没有收入,需要拿政府综援的人看公立医院是不需要钱的,而有钱的,或者有着医疗保险的人,往往会选择私家医院,因为公立医院虽然收费低,但是看专科的话,往往需要轮候很长的时间。这个收费建议,反响最大的是那些低收入人士 以及中产阶层,担心今后的医疗开支会大幅度增加。
曾经和一个专家讨论有关内地的医疗问题的时候,她拿出香港作为一个比较,认为香港的模式是值得内地参考的,因为在香港有一个安全网,那就是公立医院,保障穷人一定可以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不过香港和内地不同的地方,在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导致市民对于医疗的要求的不同,这也使得公立医院必须提升服务的质素,而提升服务的质素,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医疗人才,香港公立医院的医生是出了名工作量大的,加上医管局长期的财政赤字,这需要政府提供很大的补贴,才能够维持公立医院的运作。人才的流失,医药费低廉造成一定的滥用,人为造成成本的增加以及工作量的增加,政府越来越大的财政补贴负担,这也就是这次加价建议的起因。
其实政府也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很早就开始了医疗融资的研究,而在今年,将会提交一份关于医疗融资的建议,有消息指,当局正在考虑参考澳大利亚和瑞士的医疗融资模式。澳大利亚和香港一样,医疗开支是以税为本,大部分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但是政府要求民众购买公共医疗保险,供款大约是民众收入的百分之1.5,其余的开支则由税收补贴。而瑞士则强制民众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而这些保险公司都是由政府监管的。
可以看到,医疗问题其实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问题,不同的经济水平,采取的方式可能有点点不同,但是有一点,就是政府必须有一个安全网,让穷人能够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