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 Dong posted a photo:
FMA www.chedong.com/blog/archives/000100.html
是我一直使用的一个手机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包括:通讯录的备份/导入/导出,短信管理,日程管理等……目前主要支持索爱手机,我试过摩托罗拉的手机,好像也没有问题。完全开源软件(GPL)
上海西庭网球俱乐部和公寓这次的"阿姨门"事件引起我的注意首先不是因为关于是否"歧视"的道德判断问题。当然我认为这是非常严肃的话题,不过在这里讨论显然不是我想要做的。在新浪的整篇报道中,一下子抓住我眼球的首先是报道这起事件的blogger Jeremy。以及稍后中文blogger董荣明的转发以及在中文blogger圈内的迅速传播。因为没有trackback,所以很难知道这个事件的扩散情况。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由此而来的后续效应:被北京某报纸发现后刊登,以及随后的3大门户的相继转载。这个事件的首发是在5月15日左右,见诸媒体是5月25日,十天的事件,对于一件社会新闻来说,不算太漫长。
从中我的感受如何?首先当然是blogger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以及所带来日益"扁平化"的感觉。这样一件不算大事的大事所带来的振奋是不是就是公民媒体一直所期望的"新闻民主"呢?在我的理解大概就是这样的。但是还有一点在于,在这事件传播的10天之中,我竟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在我所订阅的那几百个rss中没有一跳提到了这个事情。(当然这几百个feed不可能是随机样本)而根据新浪的说法"这篇博客的点击数达到11660次,相关的评论有100多条。它在博客的排行榜中连续多日,跻身前10名。"这是否又说明我们的blog圈还是相对孤立、不连续的呢?(我没有建立过模型来评估一般事件的传播速度)或者我应该更正自己的理解,blog的世界本来就不是连贯而密度相同的,某一类型的事件扩散有它的本身的特点。这从另一方面又提醒我们传统媒体的重要性。因为相对于个人媒体,传统新闻的覆盖面是个人所无法企及的。
欢迎各位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美国商务部The Census Bureau于5月18日宣布,经季节变化以及假日和交易日差异的调整后(但不包括价格变化):
美国整体零售额和电子商务零售额,2005Q4-2006Q1,单位:百万美元
(相对今年2月发布的2005年Q4的数据,该季的数据有修正) 来源:美国商务部 The Census Bureau |
这是什么调查?
以下的调查问卷是一项对中国博客群体的博客使用习惯和期待的科研项目。
跟其他的调查哪里不一样?
这次调查问卷所针对的不仅仅是博客书写者,也就是网志作者,还有那些偶尔会浏览博客的人以及那些在此期间曾经是博客书写者的人。
需要多长时间?
我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只提出了对各个不同群体(如:博客作者和博客浏览者)相应重要的问题。
完成问卷的时间因人而异可能不同,依照经验博客书写者完成这份问卷大概需要15分钟,而只有浏览经历的网友所需要的时间则明显要短些。
调查是谁举行的?
本次调查的组织和材料的分析应用等其他后续工作由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的硕士研究生Oliver Radtke负责。
另外,您也可以在Oliver's Blog 留下您的观点和想法跟Oliver 一起讨论。当然也可以直接地给我写信。我很高兴得到您的反馈!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