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31 今天折腾Debian » Blog on 27th Floor
机器已经很老了,主板上的USB口好些天前就怎么也不工作了,很不方便,今天终于跑中关村买了块PCI的USB接口卡,55块,带5个USB2.0口,其中有一个在机箱内部(有什么用呢?)。如果要在Linux下用,请认准NEC芯片,这个在Linux下面直接认出,这是咨询高人的结果。还有一种是Via芯片的,听说在Linux下面不太好认。

顺手装了个usbmount,居然直接实现了即插即挂,挂载点在/media/usb,设置项目在/etc/usbmount下面,有个conf文件,可以设置挂载选项。

由于现在用了utf-8的Locale,还需要加上utf8这个选项。或者是传统的:codepage=936,iocharset=utf8,这两种写法都可以正确显示盘上的中文文件名,据说写入也是没有问题的。

还加了个刻录机,也是没有麻烦,并且k3b这个东西真不错,简单易用。试了下gnome的gtoaster,倒是小得多,不过启动时说找不到sessionManager,直接Crash了,可能非要在Gnome下用吧,我用的是xfce4。

终于可以导照片,还可以刻光盘了
Source favicon23:16 图:West of Salt Lake City, Utah » laolu
Source favicon23:10 eBay Blog: The Chatter » Jan's Tech Blog
終於eBay在五月底推出了他們的Blog,名為The Chatter。小弟算是後知後覺了。...
Source favicon23:05 What is a Cluster Filesystem? » del.icio.us/chedong
This is a short taxonomy of the kinds of distributed filesystems you can find today (Febrary 2004). This was assembled with some help from Garth Gibson and Larry Jones.
Source favicon22:09 网页中的“画中画” » 刻录事
在网页中嵌入其他网站提供的内容很早就有,早期是通过iframe的方式来实现,后来发展到了javascript和flash的方式,透过javascript或者actionscript与远程交互获得数据,人们把这些可以自由嵌入到其他地方的东西叫widget/器件。 这在很多的Blog上可以看到,比如豆瓣的书目、flickr的图片、del.icio.us的美味书签、以及朋友的rss简讯等。 此外,Google的个性化叶面、microsoft的live.com以及其他个性化主页服务,也纷纷采取这种方式。 最近让我特别注意的是typepad那里集合了很多很多可用的widget,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配置、定位。俨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个性化的集成主页了。 我想这种趋势的出现,带来了几个好处: - 让用户能够将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数据“随身”携带 - 让网站的服务本身,透过用户对widget的使用,得到更多的传播,出去得越多,带回的也越多 - 对widget的更好支持,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同时,实现了网站服务间的相互合作 所以呢,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站,除了在提供RSS之外,恐怕还会推出javascript widget的器件,另外,他们应当也会乐意帮助用户把其他的js widget嵌入进自己的服务中。 但这会出现一个问题,标准的不统一,google有自己的一套widget协议,微软的也有自己的一套,typepad更不用说,也是自己的。标准的不统一自然阻碍了widget和网站之间器件的通用化。 是不是会在不久之后,出现一个widget的接口标准,让widget在不同网站、不同程序间自由使用呢?
Source favicon17:15 贴手机照不说话 » 豆瓣blog
Source favicon13:37 台湾政坛那些似曾相识的现象 »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台湾的弊案风波不得不承认,像连续剧一样的好看,每天都有新的高潮,然后不断有精彩的场面。不同的社会,带着不同的心情,看着台湾发生的事情,不少人幸灾乐祸,其实看看在对岸发生的事情,在大陆,很多却是似曾相识。
 
驸马爷赵建铭内线炒股票,涉及内幕交易,靠从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高层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投资获利,在大陆,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面,这绝对算不上犯罪。赵建铭涉及买官案,涉及的官员官不算大,只是桃园医院的院长,而现在,这个人不单单辞职,而且已经接受了检调的询查,而就在这些天,大陆的媒体也报道了一些省市出现的买官案件,只是大陆这麽大,民众会问,还有多少是没有揭发的呢?赵建铭是医生,也为人父,他为一家脐带血代言,收取接近二千万台币的代言费,传媒一查,这家企业的老板是一家大药厂的老板,医院进怎样的药决定权在医生的处方,于是媒体质疑,这个代言费是不是药品销售的好处费。台湾的媒体顺便拍摄了每天在医院活动的医药代表,看着这些人,让我想起在大陆这段时间大家关心的药品和药价的问题,虽然在海峡两岸,但是交际的手法,真的没有区别。
 
第一夫人干涉国有金融企业的人事和并购改革,企业的当事人被记者问急了,只能说,难道谁没有人情的压力吗?人情的压力,不单单是在台湾,在大陆也是一样,因为人情,因为涉及到的利益,使得很多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也不见得光起来。
 
看到台湾的这个样子,一些人迫不及待地把台湾当成民主体制的反面教材,但却没有看到,台湾社会在这次的风波当中,自我清理的能力和机制。
 
虽然最高领导人面临信任危机,司法机构的效率也受到外界的质疑,经济指标并不理想,但是问题是,台湾并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民生和社会依然维持着秩序,并且在有效的运营。
 
台湾的这次贪渎风波,暴露了台湾体制上的弱点,那就是法制的不完善,但是在民主的机制下,体现制衡作用的在野党,把在政治权力下受到保护的不法行为,放在了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检验。虽然这些爆料的人士,每个人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
 
至于媒体,则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在检调司法机构还没有动作的时候,马上开始了对这些所爆的料的求证,最终使得司法机构不得不采取行动。而在行动之后,媒体继续监督,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媒体大篇幅的报道,驸马爷和别的在押犯不同,下雨天,进入看守所,居然有职员为他打伞,是不是享受特权。结果在赵建铭第二次被提审的时候,虽然依然下雨,工作人员也拿着伞,却不敢在媒体的镜头前打开,不过媒体依然紧追不放,质疑特权依然存在,因为在进出检察院的时候,赵建铭没有走别人走的大门,而是专门的通道,躲避媒体。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个人,那就是辞了职的陈水扁的左右手,被外界成为钦查的付幕僚长马永成,以及被称为文胆的林锦昌,两个人四十左右,却辅佐了阿扁十多年的幕僚。看了他们两个的辞职信,感觉到里面深深的,无以言表的无奈。
 
陈水扁自砍左右手,一方面是为了向党内显示改革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筑起一道防火墙,防止把火烧到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头上。政治就是这样残酷,每个政客的身边,总是有几个得力助手,时间久了,就好像他们的分身一样,但是当危机来了的时候,所有的责任,第一时间被牺牲的,就是这样的过于亲密的人。
 
民进党内的大老意味深长的说,虽然他们有非凡的能力,但是因为
为主人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难免会得罪人。不过也好,从此,他们可以过平常人的日子,对于年轻人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情。这倒是道出了身处政坛的风险和现实。
Source favicon11:24 New Google experiment » Googling Google
Google has been testing user interfaces for quite a while now according to their blog, and today Philipp Lenssen tells of a new look to the Google homepage that cleans things up a bit.  More screenshots of other layouts can be found on Keith's page. The "more" links on the main page are stuffed into a [...]
08:00 2006/06/03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227904450     65.07%
2. Sogou  58172438     16.61%
3. 3721  27556010     7.87%
4. Google  21518398     6.14%
5. QQ  7792402     2.22%
6. Yahoo  2989734     0.85%
7. 163  1407354     0.40%
8. iAsk  1304334     0.37%
9. China  755362     0.22%
10. Zhongsou  605174     0.17%
11. Tom  249162     0.07%
Source favicon06:00 The Style Contest: Deadline for Designs » ProNet
Just a friendly reminder -- there's $17,000 in prizes being awarded as part of the The Style Contest, and the deadline is this Monday, June 5. We're thrilled to see all the great designs submitted so far, but also know...
Source favicon04:13 Reaching the Weatherman at Yahoo! Search » Yahoo! Search blog
At conferences, webmasters always ask me how they can connect with us here at Yahoo! Search. I usually have the time to flash a slide that shows a list of URLs to different forms and services for webmaster support and...
Source favicon01:56 《滇缅公路》 » 变态家族

桑葚那里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 很喜欢, 因为是打仗的 :) 还因为是饭饭做的书, 我不认识饭饭, 但是过去一看, 才知道就是在格志经常看到的, 说话特别可爱的路上有惊慌。 我开始还以为他是小学生, 现在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和可爱的我一样都是女生的缘故……

这是饭饭自己的广告:

  在看过广告之后,那些经常阅读我blog的朋友,如果你是书店老板,请马上联系作家出版社的发行部门,至少要上一包书。作家出版社的发行电话:http://www.zuojia1953.net.cn/FA00.htm
  如果你是媒体从业者,请前往http://www.dl-china.org/book/burmaroad.rar下载《滇缅公路》的宣传资料(封面、作者照片、作者译者简介、三段书摘、外国媒体评论、所谓通稿、译者所写的滇缅公路文章2篇、作者专为中译本所写的序)。将使用的情况(刊物名字,哪一期)发到我的邮箱grandma@sina.com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工作和书无关,就哪天顺便去附近的书店看看,如果那里没有这本书,就假装很想看的样子迫切地询问一下店老板。
  如果你懒得去书店,那就去各个图书网站查询一下这本书,然后把它选为五星。
  如果你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也可以到http://www.dl-china.org/book/burmaroad.rar,下载那些资料来看看,里面有书摘的。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对滇缅公路很感兴趣,我们还提供朱靖江所撰写的“滇缅公路七日自助游行程”,你可以依据这个行程,自己到滇缅公路的中国段落去走走:http://www.dl-china.org/book/travelbm.rtf

号称亚洲战场的兄弟连, 说得我暑假都想去那个公路走一趟了!

Source favicon00:04 抓虾试用 » 刻录事
最近这段时间,时常从Blog空间中听到人们谈论抓虾这个网站。因为自己使用Bloglines,也就没多在意这个新兴的在线RSS阅读器。中午的时候,Feedsky的大佬吕提起抓虾,这才让我有了好奇好好抓虾,学习其过人之处。 说说几点印象吧: - 一见倾心的界面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一个网站的印象来源于他/她看到网站的最初1/20秒。很显然,抓虾也和豆瓣一样,是属于在1/20秒内留给用户良好印象的网站,而不管其功能和服务是否真的使用过。 要知道在1/20秒内,人们根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网站的页面上有什么内容。人的生理、心理就是这样,先感性的色彩和形状,然后才是需要用到智力的阅读和判断。因此呢,在设计上,UI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命运。 - 简单易用的RSS订阅 这是主要功能了,嗯,表面上也就只能做到这样,没啥好说的。 - 让人迷惑的数字 每刷新一次页面,叶面上的文章数就会往上爬几格。按照我的理解,类似抓虾这样的rss阅读器,应该是分几个不同的时段去抓取人们订阅的RSS源,然后集中更新。可是在抓虾这里看到的似乎不是这样,而是每时每刻爬虫都在加班加点,随时往里面加东西。 技术上这样做效率高么?或者抓虾团队有高招?不妨给指点下? 频道数量上,全部中显示的数目少于右上角显示的数目。不会是刚刚收录来的RSS还未来得及进入全部频道所在的库中? 在目前的4万多个RSS中,居然有8000多个未有任何订阅。难道抓虾也主动去抓取rss来?否则难以解释,用户自己为了订阅倒入的rss,怎么会显示没人订阅呢? 平均每个频道的文章数也让我迷惑。按照抓虾给的数据,平均每个频道有268篇文章。我特地查了下keso被收录的数目,也不过180出头。难道抓虾有回溯抓取的独门秘级?或者抓虾很早就开始准备中,不过keso最早一篇是在1月25日。 - 反而让人糊涂的分类 抓虾频道大全下的分类很让人奇怪,我猜想应该不是人工分类的,而是按照人们所设定的目录统计出使用率最高的几个。否则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全部频道远远大于每个分类频道数的总和了。 海量的RSS源,怎么可能分类呢?不如引入tags,或者不分,只用搜索好了。 - 热文排行? 每日多如牛毛的文章,怎么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整个社群共同的“热文”呢?再者说,这里热文,反过来会让它更热,也就是去了热文的意义了。 不如取消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每个圈子都彼此连接,真正的“热文”是会在圈子构成的社群空间内传播的,什么是热,人们心理自然清楚。 如果舍不得取消,觉得这样好玩,那建议不用推荐,也不用热,而用好坏和争议。同一篇文章,有人评好,有人评差,相互抵消,就不会热拉,倒是有个争议,最争议文章,人们或许更爱看些。 … … 暂时就这么些想法。总体上,对抓虾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可惜俺不是VC。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6-02

==> 200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