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06 大爆炸之前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大爆炸之前这几日,霍金在香港访问,媒体上好多报道。只 solidot 上提到的就有: 1、霍金说人类必须向太空发展; 2、霍金讲座:人类正接近答案-我们从何...
Source favicon19:01 Tom 的 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 中文版即将面世 » DBA notes
从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公司刘江先生处得知, Thomas Kyte 的 大作 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 9i and 10g Programming Techniques and Solutions的翻译已经接近尾声, 即将出版. 据我所知, Tom 当年的那本Oracle Expert one-on-one(《Oracle专家高级编程》)可以算得上 Oracle 技术图书中文市场历史上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尽管翻译质量粗糙、术语混乱、印刷糟糕、价格昂贵, 但还是火得一塌糊涂,很多搞 Oracle 数据库的技术人员都是人手一本. 这本书的成功也让其他出版社看热不已。 我此前说过,这本 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 是 Tom 在 《Oracle专家高级编程》 的基础之上的解构之作,内容上的变动相当大。不但加入了最新的 10g 的内容, 还作了很多技术补充。很多 DBA 朋友怕是心仪已久了吧 ? 一个初级 DBA 如果期待自己对 Oracle 的理解登堂入室, 那么 Tom 的图书总是一定要看的。 很久以前就得知图灵图书拿到了 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 的翻译版权。没想到运作的速度真的很快。目前我手里有前六章的翻译草稿,初看上去,翻译中规中矩(翻译者据说是部队院校的一个老师)。术语拿捏得比较准确。下一周准备对找英文原版来中英对照"学习"一下. 人邮图书的一格弱点是排版不够好。虽然 Word 排版大大的降低了图书出版成本,但是对于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图书来说,好的排版质量会带来更好的收益的。如果 Expert Oracle Database Architecture 中文版排版能比普通的人邮书更好一点, 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把现在手里的这本 《Oracle专家高级编程》 扔掉呢 ? -- BTW: 1) 人邮图灵最近一段时期动作很大,有一些不错的手笔,比如"图灵四大名著",颇像当年的华工出版社. 技术爱好者不怕好作品多, 这是图书市场的可喜现象。 2) 翻译这个事情是个辛苦差事,一本书拿到手里,往往只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急就章的交给出版社之后什么时候出版,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糟糕的流程如果能改进一点是最好的了。 -End.
Source favicon19:00 Google的设计原则 » laolu

技术的复杂性与用户体验的结合,是Marissa Mayer(VP, Search Products & User Experience, Google)对Google产品设计原则的描述(via LukeWNotes from Design 2.0):

  • 为专家用户设计
    • 新用户会输入“Tell me when it will snow in NY today”,得到毫无价值的结果。下回很快会输入“weather new york”,得到的结果就更有价值。瞧!一个“专家用户”。搜索中的学习曲线,陡直而快速。
    • 别打扰专家用户。别挡他们的道。

  • 不要让用户思考
    • 别让用户陷于追问“Google会做什么?”
    • 产品的界面,不应该像那些创造产品的人的界面。
    • 集中于易用和速度。许多门户把用户停留在他们页面上的时间,作为对成功的衡量。在页面的时间更长,意味着看更多广告,对吗?然而,这根本上背离了用户的目的。用户只想得到信息,然后离开。

  • 特别解释
    • 在维持用户体验时,我们需要增加特性。在增加特性/功能的刚开始,用户体验会有良好的提升。但在达到高点后,伴随而来是急速降解。
    • 我们还没有发现这样的高点,但各种公司已开始对这种现实作出反应。

(文字不多,但很值得思考。翻译比较烂,有兴趣的还是看原文吧。)

Source favicon18:59 图:Nauset Beach, Cape Cod, Massachusetts » laolu
Source favicon15:04 Movable Type: 原来是活字印刷的意思 » 车东[Blog^2]

在Jedi的MT手册上: 有一段关于Movable Type的原意说明:
* 紙面出版系統
* 內容可重用
* 版面易套用
* 模組化處理
* 祇需要做一次苦工
* 增加出版效率

做为一套blog发布系统本身,Movable Type已经太有名了,以至于都快忘记了Movable Type的原本意思是指:活字印刷術(在西方最早的发明者是Gutenberg),这个命名很形象:因为如果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纸张,从可重用,模块化,提高效率这方面:blog这种系统的设计还真像是互联网时代的“活字”印刷术。

Source favicon10:23 iPod 音质 » blog中文翻译
ipod的成功已是众目所见,但它的 音质却向来是众口难调,反对者大加鞭挞,甚至一些ipod fans 对这个也是颇有微词,即时一些为它辩护的人也多是心虚辞浮,然而另一方面很多专家却很赞誉ipod的音质,真是一个困惑的问题。 众说纷纭,虽然中文网里有人发表过这些阐述,但多半是从主观出发,同时又加上有些甚至连音质,音效 一些基本的音频术语尚夹缠不清,所以读者对这个问题更是一片云山雾里。 无意间浏览到Marc Heijligers 关于ipod audio的文章。从音质的编码,音质的影响因素,到ipod的硬件软件特色的纵向分析,同时又从ipod 表现,业界的其它发挥,到它们之间的横向评测,从专业角度(作者是音频方面的电子工程师)条分缕析,详尽细微。尤其难得是其中还对ipod 各型号之间做了比较,对于买ipod的朋友绝对是个好的指南。奇文共欣赏,所以马上联系了作者,取得翻译的许可,让其在中文里生根发芽。 汉语翻译 [...]
Source favicon08:58 新書資訊與人文地理活動 » ilyagram
最近有許多書的資訊,實在讓人心動不已。 Richard Barbrook,Westminster 大學教授、Cybersalon、《加州意識形態》(Califorian Ideology)的作者,由英國倫敦的 OpenMute 出版了新書:《新之階級》(The Class of the New)。介紹如下: "Netizens, elancers, cognitarians, swarm-capitalists, hackers, produsumers, knowledge workers, pro-ams... these are just a few of the monikers that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new social class emerging from the networked workplace. In this short book, Richard Barbrook presents a collection of quotations from authors who [...]
Source favicon07:31 硅谷高科技公司一日游 » 王建硕

在美国旧金山南边广阔的峡谷里面,沿着US-101公路,散落着数不清的高科技公司。这就是传说中的硅谷。

这里像交大的闵行校区一样,远离市区,平静而无聊;这里汇集了自然能够给与的最好的风景,有山,有海,有湾,有湖,有森林,甚至也有沙漠。这一切都在开车一两个小时可以到达的区域里面呈现。

不过,对于2006年6月10号这个周末,最吸引我的,还是硅谷的标志,就是数也数不清的高科技公司。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列了一个列表,然后一个又一个的驱车访问。

我感兴趣的公司

从众多的公司里面,挑出几家来,并不容易。硅谷著名的公司(如果著名的定义是我有所耳闻的话)起码超过一百家。我拍着脑袋,拽着头发,啃着铅笔,总算列出了下面这30家。硅谷“公司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

AMD, Adobe, Apple, Cisco, Electronic Arts, Google, HP, Intel, Oracle, Yahoo!, BEA, Borland, eBay, Maxtor, McAfee, NVIDIA, Palm, PayPal, Silicon Graphics, SUN, Symantec, Tivo, Verisign, WebEx, Netscape, Agilent, DreamWorks, Sibel, Netscape, 3Com...

后来,把所有公司的地址在Google里面都查出来,标在纸质的地图上,确定访问的路线,然后用Google Earth把开车路线找到,用笔在纸上画出草图来,最后拿着几张标满密密麻麻的道路的草图就上路了。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越狱》里面的Michael Scofield。

我的路线

在开始访问的时候,我还是把名单压缩到我最感兴趣的10家里面。顺序是:从酒店先延San Jose第一大街到PayPal,BEA,之后到达Cisco,在附近的中餐馆吃午餐,然后折回来,途经Maxtor,转到Montague大街,到Sun,然后访问同一条街上面的Intel,再到附近Sunneyvale第七大街的Yahoo!,之后是Palm,AMD和苹果,最后沿280公路到达eBay。可惜风景秀丽的Oracle和旁边的硅谷发源地惠普因为稍微往北了一点,决定以后再去。

BEA Systems, Inc. 2315 North First Street San Jose, CA 95131

BEA的门牌倒是很有特色,有水毕竟是不一样。

Cisco, 170 W Tasman Dr, San Jose, CA 95134

Cisco很大。对于我这种习惯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的人来说,已经很难想象老牌的硬件制造厂商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人和房子。一个趣闻,Cisco的名字和logo的来源,是因为他们在注册公司之前,开车经过金门大桥。他们觉得旧金山好漂亮,所以就把金门大桥作为logo,并且把San Francisco的最后五个字母,cisco作为公司名称。直到最近几年,他们才把正式名字中的c有小写改称大写。想必Cisco华人很多,在总部附近我发现了我在硅谷见过的中餐馆最集中的区域。

Sun Microsystem, 4150 Network Cir, Santa Clara, CA 95054

Sun的总部和斯坦福大学很像,是那种西班牙风格的房子以及广阔的空地。SUN最早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的缩写,无怪乎处处都有斯坦福计算机中心的影子。

Intel, 2200 Mission College Blvd, Santa Clara, CA 95054

Intel的总部,不像我想象的一样是一个工厂。他更像一个研究所。这里什么都是天蓝色的。楼是蓝的,牌子是蓝的,连凳子都是蓝的。

参观了这么多美国的公司,从西雅图到湾区,有大门有围墙的倒真不多见。Intel就有围墙,还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大门。如果大门关闭,你就无法进入。如此戒备森严的公司,半个小时以后我又看到了一家,就是它的死对头,AMD。

Yahoo! 701 1st Ave, Sunnyvale, CA 94089

Yahoo!的总部,和Google很像。平心而论,Yahoo!的总部对于我来说,比Google还好,有更多的空间,有更多的体育设施,还有在楼里面就看到的旧金山湾的水景。比起Google出门就是一个大山包,一路上坡的感觉还是好很多。如果风水先生来看的话,一定是Yahoo!的风水好。只不过现在,Googleplex比Yahoo! Campus更著名,更吸引钦羡的目光。

Yahoo!总部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匪夷所思的,把人的想象带到未来的现代雕塑。

Palm, 950 W Maude Ave, Sunnyvale, CA 94085

Palm一般,除了几幢楼以外,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让我隐约有一种感觉,仅仅是互联网公司,才把总部建得无比张扬,传统的无论是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大都偏于朴实和保守。

AMD 1 AMD Pl, Sunnyvale, CA 94085

AMD彻底不得门而入。他不但有围墙,有门,而且大门紧闭。道路到此结束,就见路上用白油漆夸张的刷出,“Prviate Propety”。我撤。。。

Apple Computer 1 Infinite Loop, Cupertino, CA 95014

终于到了Apple,位于Cupertino的Apple,位于无限循环路一号的Apple。据说,这个街道的名字来源于一个Apple内部的传说。据说,1980年,当苹果买了一个Cray X-MP的超级计算机的时候,大家纷纷传言说,“Cray快得连无限循环语句都可以在2秒钟内执行完毕。”于是,苹果总部的几幢楼就分别被命名为无限循环路一号到七号。甚至连写苹果历史的书都叫做:《Infinite Loop

eBay 2054 Hamilton Ave, San Jose, CA

eBay的总部,倒是没有任何的新奇的地方。就像eBay朴实的商业运作原则一样,除了几幢庞大的三层楼以外,没有球场,也没有雕塑。虽然eBay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其实却并不应该放在高科技公司的队伍里面。eBay的成功是对商务的理解,不是对技术的掌握。(更多图片。其中有些是前一次去硅谷的时候拍的。)

硅谷印象

Source favicon04:09 定制Google Toolbar 按钮 » 变态家族

前几天,hehe留言让我在页面上放一个搜索框,说这样就可以在新的Google Toolbar 4.0 beta中加入我这个blog的一个按钮, 就可以很方便的在toolbar上面订阅这个rss。 不过今天偶然看到doubleaf的加按钮的链接, 觉得改改就可以了, 不用加搜索框。

其实挺简单, 帮助文件都不用看, 先做一个xml文件,这样写。

<?xml version="1.0"?>
<custombuttons xmlns="http://toolbar.google.com/custombuttons/">
<button>
<site>http://blog.donews.com/biantaishabi</site>
<title>BTSB Family</title>
<feed refresh-interval="1000">http://feeds.feedburner.com/biantaishabi</feed>
<description>Just tell the man from his name...</description>

</button>
</custombuttons>


把site,feed标签中的链接换成自己的就可以了, 还可以加description, 我加的是“人如其名”。 那个refresh-interval大概是更新feed的频率,我也不知道单位, 随便写了一个1000。

然后传到一个可以下载的地方, 我是传到了google pages。 再用这个链接 http://toolbar.google.com/buttons/add?url=http://biantaishabi.googlepages.com/google-button.xml , url后面就是这个xml文件的地址。还可以加icon, 双叶还有一个非常酷的图标, 我没有艺术细胞, 所以从来也没有icon, 所以显示出来是个默认的搜索的图标。 我都是改的双叶的……

这样就可以了,我想如果你想做更复杂的定制按钮,可以去看toolbar的帮助, 应该会写得很清楚。 谢谢双叶!!!

UPDATE:谢谢呵呵帮我做了一个favicon!

http://toolbar.google.com/buttons/add?url=http://biantaishabi.googlepages.com/google-button-hehe.xml

我自己也做了一个B字的图标,点这个链接就可以用我的了

http://toolbar.google.com/buttons/add?url=http://biantaishabi.googlepages.com/google-button.xml

Source favicon03:29 Our Blog Gets the Makeover these Modern Times Demand » Burning Questions - The FeedBurner Weblog

Our crack design team is at it again, this time having raised a cloud of dust around this very blog: Burning Questions. Once they sanded down the aging outer layer, they revealed something that looks a lot more like us: Fresh and feedy. While we realize that nothing shouts "Confidence!" quite like a pile of blue matchsticks, we felt that replacing them with bright, shiny, useful links and much-needed information might benefit both our casual and dedicated Burning Questions readership a bit more.

Highlights of our new design include a lot more about us and our goings-on (it is our blog, after all). We've attempted to bring some of the popular sections of our Web site front and center. Check out the following hotness:

Look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fun stuff to pop up as we get used to the renovated digs. Also, expect changes to Publisher Buzz and Ardiendo soon. (Blue matchstick aficionados can still get their kicks on Ardiendo for a very limited time.)

Source favicon01:43 Answers, Badges, and Big Brains » Yahoo! Search blog
I have to be honest. When Yahoo! Answers first came out,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expect. Did the world need yet another place to ask questions online? After writing Asking the Internet, I watched to see which...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6-15

==> 200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