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so前两天点了绚烂的《MySpace泡沫》。正好看到些社会化网络站点的访问数据和趋势,记录如下。
美国(家庭和工作用户)前10大社会化网站的独立访问者,2005年4月,2006年4月,单位:千
|
Nielsen//NetRatings的媒体高级主管(senior director of media)Jon Gibs说:“社会化网络站点是Internet的电视真人秀(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re the reality television of the Internet)”。“然而,就像真人秀节目一样,仅凭‘真实’概念,或是‘社会化网络’,是不够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网站还得向用户提供他们认同的独特内容”。(找到一篇有关reality programming的论文,推荐阅读。)
关于用户的忠诚:MySpace的保持率(retention rate)最高,3月份所有在家的访问者中,有67%在4月份重新访问该站点。
美国(家庭用户)前5大社会化网站,按保持率排列,2006年4月,单位:%
|
Gibs表示,用户贡献内容,推进了用户兴趣和访问忠诚。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用户正在建立的这些社会化网站到底又多强大?
5月,MySpace.com的独立访问者以突破5千万创了新高,YouTube.com的流量与4月相比几近翻番,访问者超过1260万。
美国(家庭、工作和大学的网络用户)部分社会化网站,按独立访问者人数排列,2006年5月,单位:千人
|
“社会化网络的流行,预计在短期未来不会消退”,Peter Daboll(comScore Media Metrix的总裁兼CEO)说,“这一现象,我们不仅在美国,还在世界各地看到。社会化网络站点的挑战,将是如何变现,以及广告主对这些网站的总体市场潜力如何作出回应”。
eMarketer对上述两份数据做了报道,并预计:很快将有“垂直的”社会化网络站点发展起来,集中面向更小的受众群体,比如母亲、运动爱好者、讲西班牙语的人等。这些网站显然不能赶上MySpace.com,却可以为营销者提供更为细分的广告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