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看完《时间管理三招》之后皱着眉头说,“润,你的文章写得还不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真的这样来管理时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有人来问我,所以我很自然地给了他回答。
习惯与性格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把你的双手十指交叉,紧紧地握在一起。好的,不要松手,现在来看一看,你的哪个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还是左手?紧接着,请你的几位同事也照做一遍。咦?他们其中有人与你不同!那么,让我们自己改变一下,试着故意让另一个手的拇指在上呢?怎么这么别扭?这么别扭的事情,怎么他就做得那么自然呢?我做的那么自然的事情,怎么他就那么别扭呢?
是的,这就叫“习惯”。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
你要去夏威夷旅行,非常难得的机会,你会怎么安排在目的地的五天呢?有两个选择:
1) 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每天早上去那里、中午在哪里吃饭、下午去哪里。仔细审视,保证不会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景点。然后才会出发。
2) 不定任何日程表,只管带足胶卷,五天要随性游玩,在喜欢的地方就多待甚至住下来,不喜欢的地方立刻就走。精心计划反而会破坏游玩的心情。
这还用说?当然是……。不急,问问你身边的其他五位朋友。怎么?他居然会喜欢这样旅游?太不可思议了!
是的,这就叫“性格”。性格,就是也许在别人看来那么不可理解的行为,你认为理所当然。
这和乐趣无关
刚学自行车的时候,很痛苦,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当时就很诧异,发明自行车的人不简单,第一个学会骑自行车的人更不简单。学会之后,每天骑车上下学之后,从学校出来,到了家里,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咦,我是怎么到家的?完全不记得了!骑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年痛苦学车的时候,觉得是车在骑我。当成为习惯之后,才是我在骑车。
开车同理。有朋友说,你开手动档的车,很痛苦吧?我说,哪里,你不提醒我,我完全不记得我的右手在换档,已经习惯了,一点都不痛苦。
当我们把时间管理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毫无乐趣可言,甚至很痛苦,是时间在管理我们;当时间管理成为习惯之后,一切自然而然,才是我们在管理时间。
这和乐趣无关。觉得毫无乐趣的,是因为那不是你的方式,不是你的习惯,不是你的性格。滔滔不绝的人觉得不善言辞的人无趣,不善言辞的人觉得滔滔不绝的人鼓噪;精心计划的人觉得浪漫随意的人不严谨,浪漫随意的人觉得精心计划的人不灵活。都是一个道理。
习惯不会让人痛苦,养成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
Stephen Covey说过,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需要养成一些重要的习惯,接下来的就交给命运了。:-)
9月4日《红鲱鱼》报道:中国的宽带用户数,将在一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领先(英文原稿,计世网的中文报道)。“Ovum称,过去三年中,中国宽带业务年增长率高达79%,今后仍将呈高增长趋势。预计2007年中国宽带用户量将达到7900万户,2010年将达1.39亿户”。中国人多,这只是迟早的事情。eMarketer随后对此发布了一个分析,题目是《宽带巨人 电子商务婴儿》。
中国电子商务零售额,2003-2008,单位:亿美元,年增长率%
| |||||||||||||||||||||||||||||||||||||||
| |||||||||||||||||||||||||||||||||||||||
数据来源:Analysys International(2006.04) 转引自:eMarketer 美国零售电子商务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Quarterly Retail E-Commerce Sales |
eMarketer预计,到2007年,中国的零售电子商务成交额为9.551亿美元,美国是1251亿美元。两个数字反差实在太大,虽然它们没法直接比较,环境不同,中国的宽带应用与美国差异很大。相关的问题是,中国的宽带需求主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比例过半用户上宽带,宽带巨人支撑起了哪些市场?
社科院《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里,有网民网上行为的统计(见下表):经常或总是做得最多的是“网络新闻”(65.9%)和“一般浏览”(65.2%),接着就是“游戏”(62.2%)、“下载音乐”(56.5%)、“娱乐信息”(52.5%),比例都有过半,超过了使用“搜索引擎”(46.3%)和“电子邮件”(45.7%);经常或总是“购物”(15.6%)列倒数第六;“网上支付”(12.2%)、“网上银行”(11.2%)、“网上拍卖”(10.4%)排在最后三位。
中国网络用户网上行为(经常或总是),2005,单位:%
| ||||||||||||||||||||||||||||||||||||||||||||||||
| ||||||||||||||||||||||||||||||||||||||||||||||||
数据来源:社科院《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 |
在网络用户数、宽带渗透率、在线时间等方面,美国的优势正在丧失,但并没有妨碍其互联网商业收入。在网络广告收入最高的15个公司中,唯有一家非美国公司(英国Wanadoo)。巨人和强人的区别,在于商业效率。
chedong posted a photo:
转载一段: tech.bokee.com/8/2006-09-15/407438.html
...就是gkh的g,一公斤的 g。对方似乎明白过来了,问:不是jqk的“勾”吧。我说不是,是google的G。我怀疑他还是打扑克打多了,可能会发送到jmail去。弄了半天,我只好告诉他们,你发我163的邮箱吧。
我很费劲地留下了163的邮箱,目的就是给一些根本不知道是哪个G的朋友说的。他们只知道163,什么yahoo,什么hotmail,什么gmail,越好的邮箱,他们越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他们还不忘告诉我,为什么不用sohu的邮箱?我有什么话可说呢?
baidu 和google,在域名上,就让50%的人去用baidu了,只要baidu还没差到搜不出东西来。剩下的50%来分市场。实际上,有一半的人,大概是大学学历以上的人,大概是两者都用的。因为但凡搜英文,baidu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这时候,很多人如果继续用google呢,长期上不去搜不出的问题,让他们很恼火。说句实在话,我以前在单位的局域网里面,几乎放弃了用google。不是google不好,是我的网络不好....
AnySQL 最近在改进 Movable Type 的性能。又有新成果:写了一个 NewSearch.pm 来代替 Search.pm , 并有说明《通过Cache提升MT基于Tag搜索的速度》 , 极力向我推荐,我做小白鼠,测试后发现对于 MT Tag的查看速度的确有很大提升,而且使用简单,无毒无公害. 在此向他的辛勤编码工作表示敬意!
对右边栏的"友情链接"作了一些调整,如果链接 Blog半个月才更新一次,将会放到"更多链接"页。从现在起,尽量做到不做无意义的交换链接(昨天有个朋友联系我,交换链接,点开一看居然是"超女"内容,这和我的 Blog 内容根本不相关).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还是 Blogger 间的引用最有效果。
对于主动链接到我的,通过 egoSurf 脚本, 会自动发现的。 对于关心 PageRank 的 Blogger ,这样也公平一些.
本来的链接途径发现是:Here-->BlogSearch-->BloggersLink2Me
通过这个脚本简化一步:Here-->BloggersLink2Me
Blog 改进,其乐无穷.
--EOF--
这个周末把这一期的《收获》((2006年第五期, 总第181期)看完了。最近几期的内容糟糕透了。
今年每一期《收获》买回来,我基本是先看李辉的《封面中国》。随着叙事的时间线逐渐逼近 1949 年,李辉下笔也多有收拢,总有种言犹未尽的感觉。还好,这是《收获》还值得看的一个栏目。
本期的长篇是 土豆网的王微 的小说《等待夏天》,最早是老白放出来的消息,后有王微自己的创作谈。基本上可以知道这部小说出笼始末。讲述的故事内容呢,说是一个在国内受到失败教育的非穷人家子弟,在美国留学,然后工作,遇到了几个和他类似的留学生,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还算有的话)大量笔墨描述了他们无目的的生活状态。真不知道《收获》现在选稿的底线,也或许这些对美国留学生生活状态的记录是编辑们所看中的吧。这篇《等待夏天》如果是作为网络文学来看的话,绝对是不错的。(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土豆网的Logo很色情哇)
这一期还有刊载王朔与孙甘露的访谈,徐静蕾的访谈,最后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剧本(收获变成了电影杂志了么?) 从王朔的话里学会了一个词,"骇".
本年度最差的《收获》小说无疑要提前给中篇小说《让你猜猜我是谁》,作者是于晓威。 编故事也要靠普啊,1984 年,一个文静的女高中生,会去穿牛仔裤吗? 现在《收获》的编辑是不是只检查作者的错别字啊?
还是等着看《读库》吧。
--EOF--
由于缺乏模板系统,以前使用html编写的笔记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如果需要对页面内容进行一些更新(比如要更换一下页面中的CSS文件路径),可以用sed完成。对于多个文件的批量处理,整理步骤如下:
1 先创建一个temp目录,将需要更新的文件放到这个临时目录工作下:
cp *.html temp/
2 用ll + awk组合生成脚本文件:
ls -1 * | awk '{print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1" > ../"$1}' > sed.sh
生成后的脚本文件如下: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acdsee.html > ../acdse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ant.html > ../ant.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apache_install.html > ../apache_install.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awstats.html > ../awstats.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ache.html > ../cach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lick.html > ../click.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ms.html > ../cms.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omment.html > ../comment.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ompress.html > ../compress.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cvs_card.html > ../cvs_card.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default.html > ../default.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dev.html > ../dev.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gnu.html > ../gnu.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google_ads.html > ../google_ads.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google.html > ../googl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google_url.html > ../google_url.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hello_unicode.html > ../hello_unicod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indent_tools.html > ../indent_tools.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index.html > ../index.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link_pop_check.html > ../link_pop_check.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lucene.html > ../lucen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mysql.html > ../mysql.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nat.html > ../nat.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oe2html.html > ../oe2html.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oracle.html > ../oracl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resin.html > ../resin.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rotate_merge_log.html > ../rotate_merge_log.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sed.sh > ../sed.sh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study.html > ../study.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unicode_java.html > ../unicode_java.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weblog.html > ../weblog.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weblucene.html > ../weblucene.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xml_potato.html > ../xml_potato.html
sed s#/style.css#/blog/styles_zh-cn.css#g xslt.html > ../xslt.html
3 然后执行脚本文件:
shell sed.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