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一把什么是 15 Minutes of Fame。
早些时候,我曾经利用 FeedSky 提供的服务烧录了一个 Feed, 然后把这个地址加到了特色 Blogger 评选中,测试了几天后,发现会存在重复显示 Blog 的问题,就放弃了。
今天收到一封 FeedSky 公司人员的来信:
我们注意到,您似乎选择了使用抓虾的 "合并 Feed"功能,就是如果订阅用户在抓虾里提交了您的参赛 (Feed评选活动 )Feed: http://feed.feedsky.com/fenng ,点击 "订阅 " 后,会自动转换成另一个Feed :http://feeds.feedburner.com/dbanotes ,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正确统计您的参赛 Feed的被订阅数字了(抓虾会将您选择合并到的 Feed地址的订阅数发送给我们,造成统计的混乱),严重的影响了排名的正确性。
看到来信,我跑到评选页面看了一下,晕,居然排到了第八,见下图:
而实际上,通过 FeedSky 烧录的 Feed 地址订阅的用户应该不超过 15 个。看 FeedSky 的来信,似乎是认为我在作弊,如果作弊的话,我直接把重定向到 FeedBurner 的 URL 指向 FeedSky 就可以了,还会取得更好的排名。与 FeedSky 的 Herock 沟通了一下,搞清楚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抓虾合并了我指向 FeedBurner 的RSS订阅数量与FeedSky的订阅数量(也指向了FeedBurner),返回给 FeedSky 的订阅值就大大的增加--那些没有通过 FeedSky 订阅的用户也统计在内了。这么说起来还是有点绕。
我的案例:
Local RSS --> FeedBurner --> FeedSky --> 抓虾(订阅数)
+
Local RSS --> FeedBurner --> 抓虾(订阅数)
=
FeedSky 得到的订阅总数量(错的数量)
FeedSky 烧录 FeedBurner 的地址的用法虽然有点怪,但我也期望能够正常的看到内容的输出。作为用户,采取这样的用法,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抓虾的"频道合并"是一个很好的服务,我不知道这个返回的订阅数量是否算抓虾的一个小Bug,还是 FeedSky 程序过滤取值出现了错误。
为了不造成继续的困惑,我已经给抓虾去信请求把 FeedSky 烧录的地址从合并的频道中去掉。
可是,这是谁的错呢?
--EOF--
Updated: 写完这篇 Blog ,看到
1) Herock 在 Gtalk 上的留言,重复显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2) 收到了抓虾的反馈邮件,统计信息没有问题,但需要把 FeedSky 的地址从中剥离.
作者:相辉 UED设计师
“你们办的很棒,我能深深感受到你们的热情!”
在本次D4北京设计师交流日上,一位特意从山东赶来参加的设计师,微笑的拍着我的肩膀说出这句话。我环视了一下负责本次D4组织的Yahoo! UED小组,看着那一个个仍在忙碌的身影,我真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这句参加者的评价。
两个月以前,我们策划建立了一个北京设计沙龙交流日――D4(Design event on Thursday),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四,邀请一些主要来自北京的设计师及设计团队,大家在一起畅言所关心的设计话题,交流彼此的设计方法,分享彼此的设计经验。而这次9月的D4,已经是我们的第三个交流日。
为了能够办好这次D4,由我们Yahoo! UED team的十四个人共同成立了会议筹备小组。从最初的议题确定,到后来的会场选择,再到最后的嘉宾邀请,我们经历了各种困难。但大家还是顶住了多方的压力,在Yahoo!强大的后勤支持下,顺利地完成了组织任务。其实我知道,在每个小组成员的心里,都有一个真挚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作为北京设计界的一员,真心的希望为北京的设计师提供一次优秀的交流会,让大家能畅所欲言,有所收获。我们想让大家都快乐的参与进来,我们想在每一个参与者的脸上看到微笑,我们想让设计师们在这个夜晚都能说出自己的心声。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一切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本次D4交流日的讨论主题是寻求有效的设计方法。来自北京各大公司的设计师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比如:所有的设计师都有思路枯竭的时候,在找不到灵感的“创作真空期”,用怎样的方法找回创作的灵感,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国外在进行定位产品用户时,经常采用的"角色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和认可,那么这种方法在国内究竟适不适用?设计方法与自我的设计习惯产生冲突怎么办?如何面对学术化的产品设计理论与中国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以及产品开发速度的矛盾与冲突?
在雅虎著名主持人阿未的带动下,嘉宾的精彩演讲与台下的设计师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我们UED小组不奢望每个设计师都能满意这次的会议,但看到他们快乐的笑脸,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与认可。
当最后一位设计师向我们道别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次设计师会议结束了。但我们也知道,这更是一个开始,在设计的道路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Bloglines is proud to add DHL
to our set of package trackers.
With our
package tracking subscriptions,
you can follow a package's progress around the world
so you'll know as soon as your package arrives at its destination.
And don't forget to check our
weather tracker
for the latest weather information in your area.
- The Bloglines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