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这个创意很能体现 Web2.0 。虽说有点恶搞,但是这个"赛诗大会"的确好玩,通过简单输入几个词汇,即可欣赏自己的"诗作",忍不住想笑。自从"丽华体"风靡互联网,忽然发现,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呀。
今天,你写诗了没有?
在众多网站靠一些花边新闻、色情擦边球拉流量的今天,网易的做法值得借鉴。用这样一个有点老的点子,不同的方式用在不同场合,也算是门户网站的一种创新吧。
--EOF--
之前三天,以有关地名的搜索为例,就Google OneBox和Yahoo! Shortcut发了几帖:
这篇小结,只是把与此主题有关的其他事情也做个发散。
一. 差别
就有关地名的搜索而言,Google和Yahoo!都对用户的搜索意图做了推测,并把相关的推荐链接列在了正常搜索结果的前面,希望能更直接地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极为复杂,查询表达式的输入相当随意,要从没有句法的平均2、3个搜索词中,推测出用户的搜索意图,还是比较困难,但两大搜索引擎还是有所努力。
对比Google和Yahoo!,在对用户地名搜索的意图推测方面,两者采取了大同小异的思路,比如都以最后关键词优先的规则,先确定搜索者关心的地点,再把前面的其他搜索词,作为查询商业业务的关键词。在推测搜索意图之后,向用户推荐哪些相关搜索服务方面,Google和Yahoo!的差别要略微大些,虽然它们都比较突出本地、旅游搜索。
本地搜索服务。
在对用户搜索意图的推测中,Google比Yahoo!略胜一筹。Google能很好地识别“chicago food”和“food chicago”,都会把城市作为地点关键词,把非地名作为商业关键词。Yahoo!能识别“food chicago”,在Shortcut的本地链接里,前一词为商业关键词、后一词为地点关键词,但Yahoo!却没有对“chicago food”做出反应。
在向用户推荐本地链接中,Yahoo!比Google更积极一些。在从用户查询中找到地点关键词后,如果Google没有识别出搜索业务的商业关键词,那OneBox就不会显示本地链接,而这些情况下,Yahoo!会以商业关键词空缺的形式,在Shortcut里列出本地链接,推送本地搜索的力度比Google要大。
旅游搜索服务,这方面Google和Yahoo!相差较大。
当用户输入两个(或更多)城市名称,如“paris chicago”,Google会推测出旅行的搜索意图,并在OneBox显示航班查询的链接,有可输入往返日期的文本框,引导用户链接到多个旅行服务网站(“Expedia - Hotwire - Orbitz - Priceline - Travelocity”),进一步查询具体航班(为这些旅游网站带去了流量)。
拥有航班、宾馆、租车、度假等多种旅行服务的Yahoo! Travel,使Yahoo!对地名搜索的反应与Gooelg有所不同。只要输入一个城市名称(或后面跟其州名/国家),Yahoo!就会推测用户对该城市的旅游有兴趣(与其说是对搜索意图的推测,似乎还不如说是Yahoo!对自身Travel服务的推广),在Shortcut中列出相关的Yahoo! Travel链接,如“chicago”。另外,如果用户输入一个国家名称(“usa”或“china”),Shortcut里还有World Factbook链接(该服务属于Yahoo! Education > Reference > World Factbook )。
二. 市场
在Google OneBox和Yahoo! Shortcut中,本地搜索都是主要推荐内容。2003年9月,Google公开本地搜索演示,Yahoo!(Overture)的本地搜索尝试要更早一个月;2005年2月,Google推出β版地图服务;2005年8月,雅虎在其本地搜索服务中开始集成交互式地图;2005年10月,Google也宣布融合地图服务和本地搜索。刚开始只是感觉很酷的、有点“稀奇古怪”的地图搜索,几个月之后就融入本地搜索,并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战绩。
报纸网站一直称霸本地广告市场,占据着超过40%的份额(41%,43%),应该说,通用类、大型搜索引擎,以前在本地广告市场中影响不大。但地图搜索,很快就成了这些搜索引擎切入本地市场的利器,让搜索引擎“很酷”地从网络落地。据comScore新发布(9月28日)的一项统计数据:Google、Yahoo!、Microsoft三大引擎,在本地搜索广告市场中,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72%。
美国本地搜索市场份额,2006年7月,单位:%
| ||||||||||||||||||||||||
| ||||||||||||||||||||||||
数据来源:comScore qSearch 转引自:Local Search Continues to Gain Momentum, According to comScore |
这份调查还公布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这些研究表明,当用户做本地搜索时,目的在于寻找家庭附近的、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商家信息,不同于一般搜索中寻找某地商业信息的目的。因此,搜索引擎对于地名有关的搜索,依据大量搜索和浏览行为,推测用户的搜索意图,并给出针对性的推荐链接,不仅会让用户觉得更贴心,也为搜索引擎自身扩大了商业基础。这种商业未必是直接了当的“你付费越多,就在搜索结果之上列在越前面”(当然这么做也可以),可以更复杂(比如为合作伙伴带来流量,组成更大的联合经济体),甚至还可以免费(利用其他的广告来获得收入,或者作为对自身其他赢利业务的支持等)。
说明一下,comScore的调研,范围是本地搜索市场。在本地市场中,还有一块更大的本地显示广告市场。就目前的市场规模,本地搜索广告还远小于本地显示广告,考虑到Google搜索广告崛起如此之快,也许几年之后情况会有很大不同。预测2010年,本地搜索广告的市场可能会接近本地显示广告。美国的报纸网站和搜索引擎都还有戏。
三. 国内
Yahoo! Shortcut在国内已开始出现,Google OneBox在国内依然缺失。国内的引擎也有些尝试,如在百度搜“北京 天气”时,结果之上直接有北京天气信息,但输入“北京”时,除了竞价排名广告之外,还没有提供旅游、餐饮、地图等推荐链接。研究用户的搜索意图,并不妨碍把结果排名交给广告主。一定要明确输入“北京 天气”才给出气象信息,多少显得不那么主动,这不仅关系到搜索服务,也关系到搜索商业。既便输入“北京 吃饭”,依然没有本地餐饮的推荐链接,只有大众点评的广告。做个假设,如果百度与大众点评合作,提供各地餐饮的本地商业链接,情况会怎样?少了份竞价收入,但多了……
中国用户的搜索习惯和意图,肯定与美国有差异。关于Yahoo! Shortcut在国内的情况,可以看雅虎搜索日志的《雅虎搜索的捷径(1)》。在该帖的留言里,多人要求增加火车票Shortcut,就是一例。另外,Google和Yahoo!采取的最后搜索词优先的规则,是否适用于国内?
Update:
Google移动搜索已添加OneBox特性(有图)
昨天笔记本液晶屏幕花了! 下午在办公楼之间跑了一趟,回来笔记本就要罢工。开始的时候还不太严重,勉强可以看见屏幕的内容,把显示输出到了外接液晶显示器上。
今天早上到了公司,就不那么容易了,"摸着黑", 折腾了半天,才把显示调到外接显示器。这个笔记本到我手里已经换过了网卡,键盘,这次看来轮到显示器了,国庆期间,IBM 蓝色快车也休假,800 电话告诉我 10 月 8 日工作人员才上班.
这是最近坏的第三个"家用电器"了。
前一段时间,家里的相机坏了,液晶屏出现不规则条纹,搜索了一下,说是 CCD 的问题,现在寄回厂家维修,回复说"两个月之内可以修好"。
值班第一天,发现手机没有声音。折腾啊折腾,确定是扬声器的问题。现在手机调整成震动状态。勉强可以用。
相机,手机,笔记本, 一个都不好... 这个国庆有点郁闷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