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20 宜家购买家具的经验 » Dash's Blog
限于上海宜家

停车
地下有停车库,购物满300元就是免费的,否则10元/次。停车场很大,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注意把车停的靠近出口,否则买好家具要推着小车走很多路。

购物路线
入口是从2楼开始的,右边有一条小道可以直接走到餐厅(也就是2楼购物路线的终点)和下楼的楼梯。

选择
注意很多家具都是有高度可定制性的,可以花点心思仔细选择

就餐
畅饮的汽水实在是很难吃……

家具的提货方式
比价复杂,详细说一下

底楼的小部件和超市一样,直接拿了去收银台即可;

二楼的家具基本上需要取货,看一下标签,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给出存放区域的,那个也是直接到楼下指定区域取得家具后到收银台结帐。

另外一种标签写了“请至销售台”,那就需要去和销售台的服务人员联系,告诉他们你想买的家具,让他们帮你打印货单。注意了,这个货单还分3种:一种还是自取单,比如转角写字台等家具,定制性比较高,和销售人员说明你需要的样式后,他们会根据你的需要打出所需部件,到一楼自行提取就好;另一种是大件物品提货单,就是底楼提货区没有的,要拿着单子结帐后,到自取区域让工作人员从仓库帮你提货;最后一种就是更大件的家具(sleep.gif!),商场里都没有,存在松江的仓库里,也就是说当天是提不到货的,只有让他们送货,3天内送到,外环以内运费30元。

关于送货
宜家自己有送货服务,内环线以内是30元,门外也有黑车和打表的箱式货车,我们办公室离宜家较近,还是叫箱式货车最划算,30元不到。

组装
由于设计合理,自己组装也很容易,老老实实地按照说明书做即可,别耍小聪明走捷径。
需要的工具只有一把螺丝刀,其他一般包装内都会有提供。另外螺丝之类的要保管好,别弄丢了,宜家很扣门,这种东西,通常是一颗也不多的。
Source favicon22:56 我的一天 » 刻录事
只说在11月11日记录了一天。我也来参加游戏,不是只说的邀请,而是自己起的头。 ———— 小家伙周日下午的时候着凉,到了晚上,因为鼻塞影响了睡眠,一个晚上翻来覆去,难受得时候直蹬腿,让人心疼。今儿早晨的时候,居然尿床了。宝宝的早饭一般是奶奶喂,因为今早起的晚,大概是饿了,嚷着要吃大鸟蛋。看到妈妈准备外出上班,宝宝哭着要妈妈喂阿。 上班的地方在江苏路,每天8点10分左右到龙阳地铁上车,作30分钟的车,在走大概10分钟的路才能到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凉下来了,2号线似乎人也多了起来,不过和1号线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公司先是处理邮件,一般情况下,邮件并不多,因为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把公司的email收一次。然后是查阅若邻网络中的消息和个人公告。 接下来安排通过新华美通下午13点30分发布新闻稿件,今儿发布的稿件内容比较有趣,是若邻个人公告的使用情况。今早还特别留意了几个常在若邻转贴自己blog内容的用户,对比了文章在若邻个人公告和在blog中的回复,明显在个人公告中要好。希望多搜罗些例子,做个总结。 完了就照顾blog.wealink.com。监测来自Blogosphere的内容。 下午调整Google Adwords的投放,观察这个月的网站访问日志,发现不少有趣的问题,呵呵,有了一些新想法。 中间给家里打了电话,小家伙居然午饭不吃,只喝了些鸡汤,小脸蛋又得瘦了一小圈。 下班到住地的时候7点多了,小家伙依往常一样,开了门,站在门口等着。 接下来是个小家伙喂饭,收拾碗筷,陪宝宝听儿歌,哄宝宝睡觉觉。 然后才处理自己的事情:阅读blogging,处理信件等。 这就是日常生活。 看着周围发生的事儿,作着自己的工作,积累着自己所想积累的一切,心里惦念着宝宝。 ———– 想知道Vista,这位互联网的同行,他和他的公司的一天会不会和大陆这边不同?Vista,继续么?
Source favicon22:48 什么是语义网络?——让你的数据更加有用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What is the Semantic Web? 翻译:hidecloud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把样式从你的文档结构及语义中分离出来   长久以来,大家都要求网页设计师将样式从页面结构中分离出来。这通常意味着转移到css,并且使用标记语言这些比样式本身更具有结构性的技术。比如说:使用《strong》而不使用《b》这样的标签。使用外部的css样式表来控制此文档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再继续使用表格或者其他html标记。  但是我们现在的思考更进一步了。传统的技术仅仅只能辨识数据的结构,而语义网络正在尝试读懂网页所提供的数据。我们的目标是,你的电脑将会知道你正在读的这份文档是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Jennifer Kyrnin”,发行商是“About”,谈论的主题是“语义网络”。  ………………   点击查看全文
Source favicon22:19 那些被强暴的 » 刀枪Blue
不要让我在色情网站的搜索中排名靠前。 Jim Allchin (Wikipedia ,这儿的找不到一个有明显褒贬倾向的形容词,高水平的参考资料写法)是新近一个加入受害者名单的哥们,虽然掌管着商业界最大的帝国之一,该被怎样还被怎样。 媒体几乎是有意拿噱头标题说 MS 高官如何吹嘘 Vista 如何安全,鼓吹 Vista 不需要杀毒软件,比如 BetaNews ,还有乐意的转载者,特别是国内各路网站的转载(链接当然不会给了,不过如果想看状况如何热烈 Google 一下)。另一些媒体比如 News.com 和 eWeek 则没有看到这样的报道,Ars 也写道 Allchin says Vista doesn’t need antivirus? Nope 。 Allchin 真的这么说了?原话是: My son, seven years old, runs Windows Vista, and, honestly, he doesn’t have an antivirus system on his machine. His machine is locked down with parental controls, he [...]
Source favicon20:34 有压力 未解决 » DBA notes

香港巴士阿叔的这两句名言 "我有压力、你有压力"、"未解决" 道出了很多和我境地类似者的心声。

前几天参加一个第三方顾问公司的座谈,被问及"你的工作与生活是否平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不平衡,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找不到一个比较合适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和一些朋友聊天也总是莫明其妙的绕到这个问题上来,"累",几乎是所有人的感觉,无时无处不在的压力使得大家的生活状态总好像是被拉满了的弓。

洗手间里有人贴了"彼得原理"的小贴士: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用压力来套用似乎也很适合:一个员工逐渐能承受更多的压力(也就是所谓的进步、绩效提升喽),但最后总会被压力压垮。

今天看到英国《金融时报》斯特凡•斯特恩的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别让你的员工太郁闷》

心理健康和幸福并非无足轻重的小事。给予应有的关注甚至可能产生经济效益。毕竟,企业已尝试过其它各种方法来提升生产率:培训、质量、跨职能团队、重新规划。或许链条中真正缺失的一环是不良的健康状态,尤其是精神健康。

可惜,这样的话即使被老板看到也未必能引起重视。

有压力 未解决

--EOF--

Source favicon17:40 How’s your vocabulary? » English - The Real Deal
Your Vocabulary Score: A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multifarious vocabulary! You must be quite an erudite person. How’s Your Vocabulary? 栽在第12题手里,没拿到A+,可惜。 Bonus video: “Weird Al” Yankovic - White & Nerdy
Source favicon16:45 Sun采用GPLv2将Java开源 » Blog on 27th Floor
正在发生的大事件,Sun公司采用了GPLv2开放了Java的源代码。这个消息足以震动地球,以至于有消息称开源界领袖RMS听到此消息后过于激动以至昏迷。当然,这一消息已经得到正式的澄清,官方人士否认RMS有任何不妥。实际上,RMS将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

目前已经开源的项目有:
* Java HotSpot technology (JVM)
*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piler (javac)
* JavaHelp software
* Sun's feature phone Java ME implementation
* Java ME testing and compatibility kit framework

晚一点会有:
* An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 phone implementation
* The framework for the Java Device Test Suite

2007年第1季度:
* A buildable Java SE Development Kit (JDK)
* Project GlassFish (in addition to CDDL)

至此,Java将全面走向开放,任何人都可依据GPL的要求对Java进行改进和再发布。当然,GPL的重要要求之一是任何修改和再发布都不能影响获取者拥有的同样的权利,以及必须提供所有源代码。
Source favicon15:22 妮妮的窝 » 妮妮
应好友的要求,拍一些我家的照片给她做装修参考,既然照了就也贴几张上来给大家瞅瞅,爆料一下我的日常生活空间。卧室比较私密,不发。 大书桌兼饭桌。进口楠木料,2米长1米多宽,很像北大图书馆自习用的大书桌。因为只有足够大,才能禁得起我和宝弟儿对坐在一起上网、练字、加班和学习,有时候上面要架三台笔记本。...
Source favicon14:17 More Murdoch action in China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Yes another News Corp deal has been announced during Rupert's current visit; the China Daily reports: China Mobile inks deal with News Corp US media giant News Corp on Saturday clinched a deal with China Mobile, the world's biggest mobile...
Source favicon12:16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贴(4) » 抓虾日记
为了同大家保持良好的沟通,衷心希望大家留下宝贵意见。由于以前的那个意见贴留言数偏大,打开时间稍长,现另开一个意见贴,供大家使用。我们将不断升级系统,为您推出更贴心的服务!
Source favicon12:05 自己装一套维基百科- andy_haha - 新浪BLOG » del.icio.us/chedong
http://download.wikipedia.org 有相关数据供下载;
Source favicon11:39 Low price Fox DVDs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Rupert Murdoch is in Beijing. He is assumed to be here in connection with MySpace's attempt to set up in China, but perhaps the news below is also part of the reason for his visit: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Source favicon10:44 African accountants in Hainan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Xinhua reports: China launches training courses for senior African auditors A workshop to train senior auditors from African countries opened Sunday in south China's island province of Hainan... ...Twenty-four senior audit officials from 14 African countries participated the four-day workshop....
Source favicon10:01 Monday morning reading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 TechNewWorld reports: Baidu and eBay announced a multi-year agreement to cooperate in advertising, on-line payment and a co-branded toolbar in China. This agreement provides Baidu advertisers with access to one of the most robust on-line communities in China, said...
Source favicon08:42 Google, Microsoft, Yahoo Acquisitions » del.icio.us/chedong
Google, Microsoft, Yahoo 3家公司最近4年的收购历史
Source favicon08:25 被围墙保护还是被法律保护 » 王建硕
这是我第四次长时间的呆在湾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近距离观察和思考美国的社会结构。比如最近,我就在研究的一个在美国到处可见,而我却在以前根本不认识的单词 -- Trespassing(侵入)。 什么叫Trespassing Carroll和Tim夫妇是我在Cupertino的好朋友。这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他们的最小的儿子和我差不多一样大。我们认识是因为他们是我的英文blog 4年来的读者。每次来到湾区,我都会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聊聊天,更深入的理解一下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眼中的美国社会。上一次,我们谈起这个让我疑惑不解的词。Jim是这样解释的:(请注意,这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对这个词的解释。我很惊讶于他对法律的了解) 私有的土地 美国所有的土地都是个人私有的或者或者集体所有的。在一个人的私有土地(Private Property)上面,不经过这个人的同意而进入他拥有的土地,就构成了Trespassing。比方说,如果有人溜达进入了他们家的地域,而没有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就是入侵行为,他有权利让这个人离开。Trespassing是一项犯罪 。比如在德克萨斯州,直到现在土地的主人依然有权开枪打死天黑以后的Trespasser。曾进看到过这样一个超强的警示:“No Trespassing. Violators will be shot; Survivors will be shot again”。(严禁入侵。违者开枪。幸存者补射。) 好在仅仅在德州,在加州,土地的主人的权利是被有所限制的,比如不能伤害入侵的人,只可以打电话报警,并且起诉Trespasser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一日游,其实都是Trespassing的行为。当我知道了以后,至少下一次不会再这么大摇大摆,理直气壮的在其他公司里面转悠了。当时我还奇怪呢,为什么所有的公司都没有围墙,大家可以随便进出,而且这些公司门口的停车场空荡荡。(按我的思维,如果我住在附近,我就把我的车停到对面公司的停车场里,反正没有任何的围墙)。其实,这些公司入口的"No Trespassing"的牌子,功能上面就相当如围墙。没有受到邀请,或者没有正当的商业的理由,是不可以进入的。 Jim还提到,如果来问路,邮递员投递,或者警察执法的过程中(他们被称为Invitee),或者明确表达了允许进入的意愿,是可以进入的。这让我想到很多的公司在访客进门以后都要发一个“访客”的牌子,从根深层的法律意义上说,拿到了这个牌子,就是书面的承认了这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合法进入的身份。 进一步讲,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土地不归某个个人或者家庭拥有,而作为公司的财产,是由公司的股东拥有的。政府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公司,代表全体居住者拥有城市里的道路,公园,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联邦政府拥有的部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拥有的部分,也是明确的界定的。美国的怪现象之一就是,警察追逃犯,如果逃犯一旦进入了州际公路的入口(Freeway Entrance),警察就不能追了,因为这已经是另外一家公司(联邦政府)的私有领地,而不是自己可以执法的地方了。 围墙保护还是法律保护 在中国,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事实上的保护(围墙圈起来)是最重要的保护;而在美国,土地是被法律保护的,就是说别人不是不能进入,而是不允许进入自己的土地。 从一个Trespassing的定义,以及一个普通居民对它的理解上面,让我更加容易理解很多的美国人在中国做的“傻事”。比方说,知识产品保护在美国仅仅是土地保护和私有财产保护的一个自然的延伸,而在现在的中国还不是一个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概念。关于规则,在美国是”必须“的概念,而中国就是“最好‘的概念。在我们要求美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时候,我们也要花些时间去了解美国。当我们以一个一个的案例,了解了美国式思考的背景,跨文化和跨社会结构的沟通才变得更容易。 这里是我拍到的一些关于Trespassing的照片。...
Source favicon07:59 一滴水就可以完成再充电的电池? » Ikias.com
这个发明如果能普及的话,可以说是电池界的一个革命!而且据介绍价格将是现在同类电池...
Source favicon07:41 阿兰德波顿的《快乐的建筑》 » 王建硕
周六晚上,开车从Mountain View往上到旧金山,在Ferry Building Marketplace和我在KQED广播电台的老朋友Nina Thorsen,2004年底的在美国全国广播电台的为期三周的广播节目《一个中国blogger的美国之旅》就是她出的主意,并且帮我策划的。 Ferry Building Marketplace是个很古老的建筑,好似在旧金山靠近海湾的一面的所有码头的正中间。其中有一个叫做Book Passage的小书店。我们约好在那里见面。约在书店的好处就是,万一有一个人早到或者晚到,自己或者另外一个人可以看些书,消磨一些时间。 就在那里,不小心看到一本书: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隐约觉得和我最喜欢的作家阿兰德波顿有关,一看果然是他今年初刚刚出版的新书。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面,阿兰德波顿写的书都只有一个主题:快乐。他的书名已经有谢规律可循了。比如最近读的两书:《哲学的慰籍》和《旅行的艺术》,加上这本《快乐的建筑》,几乎是《xx的xx》系列了。 但是就买了下来,但是现在还没有看这本书。按照我的经验,德波顿的书,大可不必一次看完,偶尔翻几页,花很多次断断续续的读完,然后再断断续续的重读是最好的体验。就是有一点我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怎么翻译这个书名,到底是《快乐的建筑》,还是《快乐的建筑学》,或者是《建筑快乐的学(问)》。或许等我读完就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希望明天底的时候会有中文译本出来。 注一:刚刚随手翻了一下,发现的确是一本讲建筑的书,从建筑的各种风格,到建筑的变迁等等。德波顿总是这样,把对生活,对快乐的理解融入到和之相关,却有看似不相关的载体里面。比如《旅行的艺术》,看似讲旅行,后来知道是将艺术,直到最后才能领会这是一本纯粹的关于生活的书。《哲学的慰籍》也是以哲学为载体,来讲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注二:还是期盼着中文版出来,最好还是南治国先生来翻译。老实说,看英文版还是有些吃力,以我的水平,看些管理,科技的书还不成问题,看这种细腻的文学性的描述就不是那么轻松,太多的单词拿不准含义。...
Source favicon01:01 NGO Offline » Jedi's BLOG | Jedi.org
這一篇是我給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的稿件,刊登於第六十九期。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11-12

==> 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