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18 May, 2005

Source favicon23:38 AdSense for RSS » Jan's Tech Blog
为RSS而设的Google AdSense计划正式推出。Jan近日工作忙,未有时间试,但见在「Language of feed」一栏有齐繁简体中文。未知是否同时支援繁简体中文的RSS Feed呢? 想申请这服务,你必先要有一个AdSense的帐号。如你已经有AdSense帐号,那么可以到这里申请AdSense for Feeds。...
Source favicon18:59 哪一角地狱更惨? » 语言的边界
萨拉热窝烽火不断的年头,有惶恐的当地人,迁怒于战地上左右奔走的摄影师:“你们不就在等候下一场袭击,好拍多几具尸体!”《旁观他人之痛苦》中,Susan Sontag反而愈发惜怜战地摄影师们,“他们也走在战火纷飞的街头,跟当地人一起验历着生命危险”。

才扇了安逸富足乡的观者一记耳光--人的苦难,他们视而不见,人的哀唤,他们听而不闻。可若观者自己也正在浩劫中呢?回溯1994年,Paul Lowe在 那家半已毁坏的画廊展出摄影作品,一部分摄于战乱的萨拉热窝,另一部分摄于饥荒的索马里。萨拉热窝人只流连于载录家恨族殇的卷幅,悲痛切肤。可干嘛把索马 里人牵扯进来?萨拉热窝人好不愠恼:他们的饥饿哪衬得起我们殉国的大义!Susan Sontag叹,哪一角地狱更惨?翻页至此,须为罗得的子孙一哭,我们全然败坏,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
Source favicon16:05 创新的startup应该勇于表扬与自我表扬 » 未完成 - Incomplete
昨天因为Newsgator收购FeedDemon缘故,因此在MSN上与GreatNews的开发者GPF聊了一会儿,GPF对于这次的收购有些自己的想法,我本来劝他写篇东西贴在这个blog上的,不过他认为无论他写些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GreatNews是个相当不错的客户端RSS阅读器,从我最早开始使用到现在也已经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了,GreatNews的版本也在不断地改善,不过GPF似乎并没有很认真地去推广这个产品。而从我最早在keso的blog留言提到GreatNews到的blog中点击量最高的帖子“GreatNews+Bloglines=我目前最佳的RSS阅读体验”,我恐怕算是经常“吹捧”GreatNews的一个blogger了。 不禁联想到王健硕提议的大家互相“吹捧”出中国的明星企业,的确不少中国优秀的创新产品与创新企业都不太善于宣传自己,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国内媒体的眼光太集中在那些大公司而很少顾及这些startup。在深圳的高交会常常也会发现一些不错的产品,只是无论之前还是之后似乎都难以在媒体报道中看到更多他们的身影。 而Blog的出现以及越来越多Blogger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这些创新企业更多的空间,比如Isaac在风险投资blog中就会出现对他所投资的startup的关注(似乎还远未达到“吹捧”所需的程度),我也相信这种关注、批评与建议能够带给这些创新企业更大的动力,就好比一般而言更多的人关注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写blog一样。“未完成”作为重在关注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的blog,也很一起愿意来“吹捧”这些公司。而从另一方面,或许这些创新企业都应该像Isaac所建议的那样每个创业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网志。 当然,坦白地说,更多的国内公司似乎并不值得“吹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更多的blog集中在讨论国外的创新产品和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他们不像某些国内公司那样强奸用户,而且他们可以让我们去模仿和学习。
Source favicon15:59 再谈360 Blast与MSN » Jan's Tech Blog
一直都有人说Yahoo! 360的Blast十分像MSN的Nickname。这个Jan也同意的。 不过,MSN其实可以Yahoo! 360 Blast的模式,改善一下Nickname或Personal Message的用途。事实上,新MSN Messenger的其中一大卖点就是整合了MSN Spaces。这个功能真的很值得欣赏。另一有趣的功能就是「What I'm listening to」,将Windows Media Player正播放歌曲之名字在MSN上显示。 如果,上述两个功能可合而为一就好了。现在MSN Spaces上Update了新Post,就只会在Contact Card上显示出来。但若可以直接在Nickname或Personal Message一栏上显示,那岂不是更好。就如keso在360中广播他的新文章。这个「What I've blogged」的功能,对于吸引人来看自己Spaces中的文章,相信可有不少帮助。...
Source favicon13:00 Links for 2005-05-17 [del.icio.us] » Blog之【刻录事】
Source favicon13:00 Links for 2005-05-17 [del.icio.us] » 互联教育体系-博录(CES Blog)
Source favicon11:25 Filangy仔细使用之后 » Blog之【刻录事】
下午花了些时间认真地用了Filangy,发现我原先的认识有些问题。 Filangy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性的搜索服务,而不是书签或内容存储的社会性分享服务。 对Filangy来说,主要的也是特色的功能是Webcache,Webmarks则是次要的。 这个WebCache,就是通常所说的浏览的历史记录的搜索。用户在安装了工具条之后,什么都不用作,所有浏览过的页面都会被记录下来,它保证一些私人信息不会被记录,这些历史记录不能按照时间顺序来查阅,而只能作为数据源被查询。工具条也不是自动的记录一切,必须要登录后才发挥作用,如果用户不原意被记录的浏览历史的话,大可不必登录,或者登录之后在工具条上点及30分钟内不记录的按钮来保护自己的浏览隐私。 而WebMarks呢,则是针对那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人们可以添加标签和笔记。但它和Furl不同,后者是以收藏为目的,因此提供时间顺序上的查阅。WebMarks没有办法按照用户收录的顺序来显示,从这点来说,它的目的也在于增强用户搜索的个性,并按照使用的程度来排序。 显然,WebCache库的内容要比WebMarks来的多。 比WebCache来得更多的是自己的联系人组成的群体所共享的Webmarks的数据源。 比这个群体更多的,则是一般意义上的Web搜索。 比WebMarks少的,是标签内的搜索。 可以看出,Filangy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从Web到社群再到个人的全尺度搜索选择,让用户自主的决定信息获取的来源范围。 个性化搜索(如A9.com)+社会性搜索 (del.icio.us的数据,包括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拿来作为社会性搜索用:比如这样的社会性搜索,不必像filangy那样让用户来建立组群,直接通过api从del.icio.us那里获取。从这点来说,del.icio.us可能会自己发展出搜索服务,也可能被收购用来发展社会性搜索) ------------ 俺在Filangy的用户名:yunshen 。...
Source favicon10:03 may05_leftnavbar [Flickr] » 互联教育体系-博录(CES Blog)

Isaac Mao posted a photo:

may05_leftnavbar

www.mymileageplus.com/mymileageplus/images/int/static/may...

Source favicon09:47 I've been gazumped by del.icio.us! » TimYang.com Geek Blog

Darn it. On the same day I'm thinking I'm so smart to invent the del.icio.us-bookmark-link-on-every-page, the people at del.icio.us invent theirs! But theirs is simpler. Mine opens a popup which I prefer for now. The simplest way to do it is by directly copying your DHTML bookmarklet as a link to your template (where appropriate) then change your username to post.

Source favicon00:31 Today the world goes on pause » TimYang.com Geek Blog

Revenge of the Sith is out. I could have bought the pirate videos that are already on sale on the street in Malaysia for USD$2. Instead, I spent USD15 for six tickets to go see the show with some friends from abroad who are in town. Tonight's the show.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05-17

==> 200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