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8 成都国际青年旅舍 » del.icio.us/chedong
订单号:0210145
Source favicon22:28 MSN Search Plugins for Firefox » MSN Search's WebLog

Internet Explorer is my browser of choice and I’m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enhancements coming in IE 7.  However, some of our customers prefer using Firefox and we respect that choice.  Some developers in our user community have created Firefox plug-ins to make it easy to do searches on MSN from the Firefox search box.  Even though it’s currently buried in Firefox under “Add Engines… Find lots of other search engines…”, it seems that our customers have been finding it since we’re listed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arch engine plugins.

I use Firefox sometimes in the course of my job – and when I do, I love having the MSN Search engine plugged-in up in the chrome.  If you’re currently a Firefox user – I hope you’ll enjoy this little nugget. For more MSN Search fun with Firefox (or IE!), try out the PDC version of MSN Search enabled by a Trixie / Greasemonkey script.

We are committed to building the world’s best search engine and making it accessible wherever our customers want it.  It’s why we did our recent work at the PDC to announce our search SDK.  It’s also why there is now a beta of MSN Search on mobile phones.  Leave a comment – tell us where you’d like to see us make our search engine easier to use.

And if you’re a Firefox user, add MSN to the list by going to the MSN Firefox Plugin Page and clicking on the link for your market.

Ken Moss
General Manager, MSN Web Search

Source favicon18:33 社会化个性搜索:Rollyo » WebLeOn's Blog
这是个让人一见到就印象深刻的服务,Rollyo可以让我们创建、使用及分享不同的搜索档案。你不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搜索范围,更可以通过使用其他专业人士所创建的搜索档案,来提高搜索效率,避免Spam的干扰。



Rollyo里的搜索档案被叫做Searchrolls,是由用户创建的一个网站列表。把几个内容相关的网站加入列表,起好名字并选择分类并加上Tags,一个Searchroll就完成了。使用这个Searchroll,搜索将被限制在它的网站列表中所列出的网站之内。Searchroll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公开分享。当然,你也可以方便的搜索、收藏其他用户的Searchroll。



假设有一个Rollyo用户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那他所创建的此方面的Searchroll对其他用户来说,便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其他用户可以利用专家的Searchroll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的搜索。当然,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哪个用户的Searchroll是有价值的,所以Rollyo里也有用户评价系统选出的High Rollers,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专家用户。



Rollyo虽说是一个刚刚推出的服务,但是已经有了不少辅助工具。Add to Firefox让你可以方便的把Searchrol加入Firefox的搜索栏;Import Bookmarks则可以让你导入书签快速建立Searchroll。



Yahoo几个月前推出的My Web也有类似的功能,不过Yahoo所构建的系统多少有点太过于复杂,在没有足够好友和搜索量的情况下,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还是Rollyo以网站列表为基础,直接分享Searchroll来的直接明了。
Source favicon15:32 博阅的主题聚合是网摘吗 » 未完成 - Incomplete
在国内的几个在线RSS阅读服务中,博阅应该算是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既不象Topim那样很早就进入这个市场,也不象周博通或者Gougou那样引人注意,而且博阅还因为界面直接copy Bloglines而备受指责,不过张辉始终在默默地坚持着对博阅的改进(比如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推出的反向链接搜索,虽然好像只能基于blog级,而不是post级),博阅的新版也很快就要上线了(听说要跳票,呵呵)。 博阅新版除了在界面上作了调整,摆脱Bloglines中文翻版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博阅重点推出一个新的应用“主题聚合”,也从抄袭模仿慢慢开始探索自己的服务。感谢张辉的邀请,我参与了主题聚合功能的内测。 张辉在Blog中对主题聚合的功能作了很美好的描绘,不过我在试用了一下之后恍然大悟,其实这个主题聚合不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网摘吗?现在用户在博阅中聚合主题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户可以是在博阅的RSS阅读器中将某篇文章聚合到某个主题下,这与在RSS阅读器中整合一个加入365key网摘的效果不是差不多吗?另一种方式是通过Bookmarklet添加,这就与添加网摘的方式更加一致了。主题聚合突然之间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它是一种改头换面地网摘,与一般的网摘界面不同的是,博阅将网摘以tag为中心呈现出来。 当然,除了界面的不同之外,主题聚合还与网摘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这个主题聚合的每个主题(也就相当于网摘中的tag)都有相应的管理员,管理员可以是主题的创建人或者其邀请的其他管理员,管理员可以对聚合到主题中的文章进行标注精华或者从主题中删除等等,这种利用用户进行人工管理的机制倒是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网摘中的spam。 再换个角度看,这个主题聚合其实也可以发展成为带社会性功能的小组,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讨论,但现在的界面呈现与功能显然还没有做到这一步。而这种形式似乎又与365key的兴趣小组功能异曲同工。而且博阅目前的以主题(tag)为中心的讨论方式显然还不如365key的兴趣小组这样方便对相关tag都进行聚合和讨论。 在试用中,还发现了博阅的一个潜在问题。博阅的主题聚合似乎与Bokee的博览原来的做法有些类似,将RSS全文都进行了针对所有用户的公开的重用,与当时被很多blogger指责的一样存在着较明显的版权问题,希望博阅能够重新思考一下主题聚合的定位与呈现方式,避免犯bokee当初的错误。 RSS阅读工具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差异化服务和竞争力,博阅希望用主题聚合这种方式来探索一条新路,不过这条路也并不好走,因为我还没有看出主题聚合能够如何激发用户使用的动力,而且似乎博阅在从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RSS阅读器)走向另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网摘)。
Source favicon14:13 Three Year Plans at Internet Companies? » Jeremy Zawodny's blog
Earlier today I was with a small group entering a conference room for a meeting that I can't tell you about. The group that was leaving the room had apparently been working on a 3 year plan. I thought that was quite amusing and made a few jokes about how even a 3 month plan is a stretch. Luckily, I'm not alone in thinkng that 3 year plans are built on shaky ground. Adam Bosworth just posted a link to...
Source favicon12:27 SpamLookup and Categories on Learning Movable Type » ProNet
Elise Bauer's Learning Movable Type has helped countless people understand the intricacies and harness the power of Movable Type and we thought it was worth pointing out two essays recently published there. The first, written Neil Turner (who just celebrated...
Source favicon12:11 发放Wordpress.com邀请一个 » 未完成 - Incomplete
WordPress昨天似乎发放了一批邀请,我也获得邀请,现有邀请权一个,送给有需要的人士,最好是你已有一定的blog经历,但不想使用原来的服务,在留言中说明原因,我会选择送给其中一个。 有关WordPress.com的使用与简单评测,可以看窝子的这篇Blog。 或许WordPress很快就会开始大规模发送邀请或者开放了,至少这次我看到不少中文blogger都收到邀请。 Update:邀请已经送给huangjianjun了,经常看到他在很多人的blog后面长篇大论,却不知为何他在自己的wallop上不怎么写这些内容,希望这个邀请能够为他提供帮助。只好对其余的朋友说声对不起了,如果有新邀请权,一定优先考虑你们,不过你们也可以到WordPress.com上登记一下,可能很快就会得到邀请的。
Source favicon12:02 Movable Type resources in German » ProNet
Courtesy of our own Heiko Hebig in Germany comes another good example of the international reach of the talented Movable Type community. First up is Jörg Petermann, who runs einfach-persoenlich.de. Famed for work such as his Movable Type cheat-sheet, it's...
Source favicon09:38 为什么风险资本纷纷登陆中国 » Venture In China
就在这几个月,Sequoia, NEA, Accel, Intel, SAIF, CDH.... 等等,越来越多曾经在硅谷驰骋的风险投资品牌开始登陆中国,少则1亿美金,多则数亿美金,而且基本由“本地化”的风险资本家开始运作,与11号和29号文件产生的负面效应成了一个遥相呼应的有趣现象。



为什么呢?我想不能简单地从中国概念股的吸引力去看,一个风险资本从大洋彼岸到这里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所以并非是一时的“狂热”(虽然已经有人质疑泡沫)。两个方面的根本吸引力:第一是资本的有效性,从风险资本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投资在美国只能创造一家企业,而在中国可能创造2-3家,假设道德风险和经验风险类似(毕竟中国创业团队也在成熟),可以大大提升成功概率;第二,仍然是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无论是TMT领域还是传统领域,人口基数决定了规模经济,同样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不一定产生规模效应,在这里可以发生。



当然了,风险资本既考虑了短期的热度,又考虑了中期的价值。但是对于长期的社会风险,是商业人士不愿意看见,也自然有办法规避的。
Source favicon09:21 为什么风险资本纷纷登陆中国 » Venture In China
就在这几个月,Sequoia, NEA, Accel, Intel, SAIF, CDH.... 等等,越来越多曾经在硅谷驰骋的风险投资品牌开始登陆中国,少则1亿美金,多则数亿美金,而且基本由“本地化”的风险资本家开始运作,与11号和29号文件产生的负面效应成了一个遥相呼应的有趣现象。



为什么呢?我想不能简单地从中国概念股的吸引力去看,一个风险资本从大洋彼岸到这里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所以并非是一时的“狂热”(虽然已经有人质疑泡沫)。两个方面的根本吸引力:第一是资本的有效性,从风险资本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投资在美国只能创造一家企业,而在中国可能创造2-3家,假设道德风险和经验风险类似(毕竟中国创业团队也在成熟),可以大大提升成功概率;第二,仍然是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无论是TMT领域还是传统领域,人口基数决定了规模经济,同样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不一定产生规模效应,在这里可以发生。



当然了,风险资本既考虑了短期的热度,又考虑了中期的价值。但是对于长期的社会风险,是商业人士不愿意看见,也自然有办法规避的。
Source favicon06:32 Jot is on a roll! » Jeremy Zawodny's blog
The folks over at Jot are on a roll this week. First off is JotLive, which just launched. It's a nice free version of their Wiki product that you can try out just by creating an account. Just playing around with it for a few minutes, you get a feel for how much more usable it is when compared with some of the older Open Source Wiki products (TWiki, for example). If you're using another Wiki regularly, go try...
Source favicon04:07 Google账户走向统一 » WebLeOn's Blog
上个礼拜,Google的社会化网络服务Orkut引进了Google Account登录系统。今天,有有人发现 Google AdWords也开始要求用户使用Google Account来登录他们的账户。



在2004年以前,Google的服务绝大部分都不需要用户登录。自从推出了Gmail以后,Google的账户系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从Gmail到Groups,从Search HistoryiGoogle,都融入了Google Account体系。现在Orkut和AdWords这两个基本上独立的服务也开始和Google账户接轨,表明了Google将建立一个统一的账户体系。



Google一直鼓吹自己不是门户。的确,Google原来单一的搜索服务根本称不上门户,即使如今Google提供各种不同内容的服务,但是和传统的内容门户还是有巨大的区别。但是,门户概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从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的内容提供者,渐渐向针对每个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信息接口的服务集合。不单Yahoo和MSN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Google也是殊途同归,而且来势越来越凶猛。Orkut虽然服务本身没什么特色,但是运营时间不短,在用户影响上决不会次于Yahoo 360°Wollap;AdWords也是中小型用户广告投放的首选。接下来,AdSense甚至是Blogger并入Google Account也是顺理成章。



越来越多的服务被集成到一个账户系统以后,Google便有机会更加系统的分析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推出更智能化的服务。毕竟,用户手动自定义服务肯定还不是个性化的终点。能够学习用户习惯并进行智能化调整的服务,才是我们未来所需要的。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09-28

==> 200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