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16 Once you pop, you can’t stop » English - The Real Deal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onus video: Alanis Morissette - Crazy
Source favicon23:04 TM系统的Blog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 » Andy's blog

中文网志年会上,我分别和车东陈序尔小白交流了一下对Blog数据的导入导出问题的看法,不过可惜,都没有找到一个通用的、比较好的方案,需要生成一个标准的、系统无关的XML,然后再写简单的脚本,进行转换。当然,这个问题从各种Blog软件和Blog服务商诞生、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存在着。事实上,有的Blog软件和Blog服务商没考虑和其他系统兼容,甚至基于某种竞争或者利益问题,根本就没有提供数据导入导出这个功能。

下面这张图演示的是Terac Miracle Blog系统的导入导出功能。为了保证Blog备份数据的通用、标准、简单,TM选择RSS 2.0规范的XML做为数据备份格式,缺点就是不能纪录评论、分类等元信息。但基于二八原则,我觉得所获得的好处比所做的牺牲大得多,毕竟,对于要做Blog迁移、备份的Blogger来说,Blog信息、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时间、文章网址这些内容才是最关心的。

LiveBiz|活力商务专业Blog和BlogWhy免费Blog的导入导出服务将在本月内部署,考虑到用户Blog数据导入导出比较消耗资源,影响其他用户的利益,这个服务限制在固定时段(0:00~7:00)内使用。

Zoom in

Source favicon13:00 DW世界博客大赛评委会议印象 » 安替博客
老实说我真不喜欢欧洲,最讨厌一到周日,整个世界都关门,害得我无法签机票早回国,只好想着是否下面几天去法国看骚乱(朋友都知道我只对邪恶国家和骚乱地区有旅游兴趣)。
 
今天开了一整天会,比赛结果要等待官方正式公布,中国获得两项单项奖(奖品是Ipod),另外整个国际评委团对王怡博客被封事件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尊重言论自由、重开王怡的博客空间。我下面只能谈一些会议印象,具体的细节,我只能到官方公布之后,再详细介绍。
 
第一,中国概念依然是大热门,如果我是那种特别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大概中国和中国概念的博客还会轻松获得另外两个奖项。例如法语博客,他们的最佳博客的2个选择,其中一个就是在中国的一个法国人记载的中国印象,我选择了回避、放弃投票,让另外一个法国本土博客侥幸通过。因为我投票中国概念博客,那我就不是因为其专业水平,而是因为民族情感。作为一个国际评委,我是不能接受我有这种莫名其妙的非专业心态的。
 
第二,跨文化的理解很难。中国获奖的两项博客,我觉得恐怕我的解说占很大比份,其中一个国际奖,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知道为什么会获奖,难道我真的很适合做sales?其实相同处境的阿拉伯语博客和伊朗博客,我不觉得他们博客的水平差,他们评委的英语也很好,但可能因为他们的sales做的没我好的缘故吧。
 
但是这样的国际跨文化评选,实在是有太多的不公平。例如我们的和菜头的博客,奶猪的博客,都是因为他们太中国太中国,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向国际评委团做sales才没有推荐。我能怎么说,他们用中文很细腻地表达了非常典型的中国人的情绪?介系嘛?今年唯一文学性博客,是德语的,德语评委和DW的工作人员,向评委团介绍了半天,翻译了半天我们才能懂,而且最关键的是,博主是美女,放了一个躺在床上的照片。
 
因此,我们对于博客文字的文学性,基本就失去了判断,完全是靠外观、立意和背后的哲学思想来定夺。我们最后建议,明年一定要开设文学性的专项奖项。
 
第三,英语、德语博客,看起来实在是太平淡太平淡。第一是因为他们有专业强大的媒体,博客只是媒体的补充,真正的精英无法流入其中(这也是证明了我的中国博客精英化的说法);第二是因为,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博客们写的东西,要么就是本国的生活杂事或者技术爱好,要么就是关怀世界其他国家的新闻,没有张力,我不相信任何真正的国际大奖会给予他们。
 
中文、阿拉伯文、伊朗、俄罗斯博客,最出色的博客背后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表达的能量: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才有去争取的必要。但你要说博客的水平,我觉得他们和水平最好的比依然有差距,因为视野决定了想像空间。
 
最出色的,就是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博客。真的很出色,大奖就是西班牙语的,我当时看完该博客推荐之后,立刻脱口而出,说我真想学西班牙语。也许这两种语言天生就是创意和写作的语言,无怪乎法国和南美有那么多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博客人实在要好好地想他们学习。我们现在这种“中国概念”实在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笨蛋政府统治下的原因。
 
我真的希望,有一天中文博客能获得大奖,获奖理由不是因为“在当下处境表现了对压制的智慧性反抗”,而是“他的创意和想象力打动了所有的人。”
 
第四,媒体和博客的距离越来越小,这是我们国际评委团在今年遇到最大的需要抉择的问题:我们能否接受媒体支持的博客,和团体博客作为一个可推荐的博客发展方向。今年的政策是,所有的媒体博客和团队博客都被排除,因为部分评委还是坚持认为,他们更倾向于个人性的写作,如果接受媒体博客和团体博客,那么博客的意义就不明显了。但是我们的确在考虑,在明年单设媒体博客奖项,以反映这个趋势。
 
这也是说明,博客无论它初创的时候是怎么样,现在它的确越来越成为了一种新媒体。我在街上买了卫报,在第二页就有本日博客言论精选。我觉得不知道是否中国媒体也可以参考卫报的做法。
 

另外,在我们评委在波恩开会的同时,上海网址年会正在召开,我看了一些直播和文字介绍。我觉得上海会议主要讨论的还是web 2.0的概念,更多的像一个IT人的聚会。在世界上普遍把博客当成新的媒体的时候,上海年会竟然缺乏媒体专家来讨论真正重要的趋势。难道中国真的分成了偏媒体的博客派和偏IT的网志派吗?
 
对我来说,什么web2.0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新媒体,如何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谁来掌握。我不会太关心网志派说什么,我要做的是,让更多不懂技术但懂读者心理的潜在作者开始博客,让更多的博客明星涌现,让我们言论表达空间扩展,表达的质量提高。
Source favicon08:07 体验中文网志年会(2005)的N种方式 » CNBlog: Blog on Blog

昨天有些忙乱,结果无法持续地为网志年会进行文字直播,好在图像和影象是更有效率地记录、传播情境的工具和方法。(这也是一个podcasting和文字Blogging相比的一个优势),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已经有大量的图片被上传到Flickr.com,在大会休息期间,大屏幕上就自动播放Flickr.com的年会专题照片,而SeeHaha.com里则不断有年会的花絮视频上传发布。

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才参加年会的朋友,已经通过这些图片和视频体验了年会。Asiapan整理了网志年会的相关资源,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贴子去找合适的方式来体验中文网志年会(2005)!。

中文网志年会(CBC2005)的相关资源
http://www.cathome01.com/asiapan/archives/2005/11/cbc2005.html

没有到现场的米随随写下了他看网志年会视频的记录,呵呵,看下面这个贴子:

我看到的2005中文网志年会
http://www.misuisui.com/weblog/article.asp?id=296

参加现场会议的横戈Tangos写下了他们的现场体验:

横戈:这个周末,中文Blogger的节日(上)
http://hengge.blogbus.com/logs/2005/11/1566311.html

Tangos: 年会首日印象一二
http://in.comengo.net/index.php/archives/first-day-in-cnbloggercon/

而老冒则是采用moblog的方式来进行快速记录。。。。。。

如果要看更多的照片和报道,请看这个页面正在不断刷新的内容,中间是刷新的POST,右边是刷新的图片!

Tag=cnbloggercon
http://www.technorati.com/tags/cnbloggercon

呵呵,这是一个2.0的会议:)任何人都可以是报道者,无论你是在场内还是在场外,是在台上,还是台下。

Source favicon02:30 年会首日印象一二 » 未完成 - Incomplete
从昨天下午到上海开始,基本上一直处于不停的运转的状态,无论是身体上还是脑力上的,所以这次也学习一下123文体 1、虽然在到上海之前就知道虹桥机场的出租车很难打,不过出租车队伍排的长度还是比我想象的还要长几倍,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打到taxi。 2、上海的士司机的认路能力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两天以来打过5部的士,居然没有试过一个司机能够知道我们要到的几个目的地。 3、詹膑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和帅,icebin则比想象中的更加有趣,吕欣欣的体型则比想象中的还要更突出,不过在他们面前明显感觉到了年龄的压力啊 4、昨晚参加了土豆网的乔迁涂鸦Party,会场非常热闹,我也趁乱在上面涂鸦上了我的Blog地址,当天没带名片有点遗憾,不过还好大部分人在今天的年会上又见到了。 5、在土豆的Party上见到了歪酷Blog的创办人,比我想象的还要更酷,他居然是一个人做成了歪酷,而且才刚刚毕业找工作。 6、互联网公司似乎都存在“人荒”现象,亲眼见到两家公司“PK”争夺一位blogger。 7、我的商业名片与Blog地址以及ID之间不存在联系,估计不少人拿了名片之后回头就忘了我是谁了,看来实名制有时候还是很有好处的。 8、从会场的表现上看,Meeting2.0也要好过1.0,但凡多人参与的panel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基本都要好过一个人的show。 9、Rebecca提出的主动利用特定Tag来标注某些希望被英文世界关注的中文blogger的声音,并形成志愿社群进行翻译的想法是个可以很值得尝试的主意。 10、米随随的年会报道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报道。 (时间很晚了,文章中的link我就不一一添加了)
Source favicon00:13 参加中文网志年会的几个小遗憾 » Andy's blog
  1. 缘来Skype的锡林郭勒由于交通问题没来参加年会。
  2. 由于刚开始做LiveBiz|活力商务,没有印名片,很多时候只能手写名字、Blog。
  3. 记性太差,Blog和人对不上号,认错人了,尴尬。
  4. 由于懒、图方便,没带伞、没带数码相机,吃亏了。
  5. 天下雨,闷热。不过不算什么,武王伐纣点兵时天也下雨,武王说:“天洗兵”:)

找到我自己了,照片中上位置,坐着、带眼镜、穿白衬衫的。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11-05

==> 200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