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6 Desktop grows up » Official Google Blog




We always get a bit misty-eyed when a youngster graduates, so today we're dabbing back a few tears for Google Desktop, which leaves beta status behind with several powerful new features under its belt.



Fans of Google Maps will want to check out Sidebar's new maps panel, which lets you do all the usual cool maps stuff -- local business info, directions, sightseeing -- plus a new one: finding new locations relevant to the web pages and emails you're reading and showing them in your maps panel.



Like this:

Geeks, meanwhile, are invited to pore over our script support for writing plug-ins, which makes it far easier to create home-brewed Sidebar panels. And Sidebar has a bunch of new third- party panels, most notably GDTunes, which cycles through your iTunes collection (and even shows album covers).



Finally, let me invite developers and anyone else who's interested to check out our new Google Desktop blog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info.



We've worked hard raising Desktop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It's great to see it growing up so nicely.
Source favicon22:50 2006年 Web 2.0 将面临的10个问题 » blog中文翻译
10 Issues Facing Web 2.0 Going Into 2006 Dion Hinchcliffe’s Web 2.0 Blog, Nov. 3, 2005 现在像微软这样的业界领袖从来没有非常正式的单独提及过Web 2.0这个概念,显然他们同样下定决心指望在Web2.0上有所收获,相比上个星期我们这周就像身处一个不同的世界里。 如果你还不确定,就请阅读Tim O’Reilly那篇精彩的文章“Live Software blog entry”,它分析了微软在Web2.0上的一系列动作。微软所讲述都是关于RSS、Ajax、社会网络、作为平台的Internet、作为服务的软件等等。现在他们已经发布了早期版本,在这些比较正式的发布版本里面,真正可以看到的只有live.com和 microsoftgadgets.com,但显然还有些势单力薄。 好了,现在那些强大的业界玩家真正把Web2.0的游戏放在了心上,我们需要反省一下,理顺一下思绪。在这个紧要关头,我提出一些列依旧抑制Web2.0发展的事儿,如果匿名发表,可能从根本上置Web2.0于死胡同,成为我们软件发展中停滞不前的落后者。 不可否认的,这些都是我的主观臆断。您可以自由地添加自己的想法或告诉我哪里错了,无须拘谨 …… Web 2.0 面临的10个问题 1.过渡推崇: 没有什么会伤害Web2.0,除了人们大声宣称Web2.0是解决软件中每个问题的方案。它肯定不是解决方案,如果说成解决方案就扼杀了Web2.0的可 信性。我们在对象技术中听到过,我们在组件中听到过,就像人们当年谈起.com时一样,在过去的20年中还听到过太多其他的银弹(原文中为silver bullets,估计引申含义和free lunch接近)。没人相信有制作软件的万能药,Web2.0仅仅是关于如何设计和构建基于Web软件的有力的思考方法。吹牛这个词是我从对Web2.0抱怨者那里听到最多的,让我们停止这些行为。 2.缺少简单的定义:很高兴看到meme maps 和other visualizations这 些不错的工具,在里面加一些组织内容的留言列表会更好,就让我们在今年年底定义Web2.0如果我们可以的话。确实Web2.0是具有很多有趣因素的大主 题。但是把任何精通Web2.0的组织聚集起来,让他们来定义Web2.0,你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3.让匆忙进入Web2.0的孩子们成熟起来:Flickr和del.icio.us是Web2.0 新面孔的绝佳例子。但是他们真的点燃了世界么?如果他们不在了,有人会为他们而死么?(好的,有些人会的——生老病死的^_^)。但是我的观点是在Web 年幼之时,这些人初来乍到,但这样很好,他们作为我们生活的中心无处不在,就像提起Google,都已经7岁了。每天都有大量的Web2.0的新生事物诞 生,我甚至不能对众多的社会书签网站保持跟踪(我这儿就偶遇3个新站点,天呐)。而且某些不错的Web2.0程序退出了可笑的、不明了的市场。如果这真的 发生了,让我们期待比Microsoft Office Live更好的东东。我投37signals 一票,它看上去有些真实的东东,但是仅仅只有100,000用户,希望我们正处于Web2.0的萌芽,而不是在中期。 4.需要永久的连接: 某些人有内置无线上网功能的膝上电脑(咳,我就在使用内置无线上网功能的Sony膝上电脑写这篇文章),我猜仅有0.0001%的网民会和我一样。这对我 来说根本不算什么革新。Web2.0应用程序,甚至本机的iTunes和BitTorrent都需要快速的、稳定的连接,它们才能工作。除非全面的进步了 (而这也可能是Google正在寻求替代WiFi的缘故),否则Web2.0就像微软现在给它定性的:我们大多工作的扩展而已,并不是我们真正使用的。 5.把Ajax作为Web 2.0的官方体验:Ajax 现在得到很多推崇但是非常坦白地说,人们对它期待的越多它就会变得更糟。Ajax有一些非常受局限的也是很多人开始重视的地方。不要误解我,我喜欢把 Ajax作为某些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但是试图在每个解决方案中像锤子一样使用它将会带来很多困难。本地的数据存储和同步可以恰当地解决,对于多Web服 务器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另寻办法,而且像canvas标签就完全不在Ajax的范畴之内。这些都可以在浏览器级别恰当地解决。Flash也 可以是某种解决方案,这一点就连 Yahoo! 都默许了。但是我还是认为我们需要通过调整Web浏览器的模块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hack东东来改善Ajax。 6.过渡的注重技术:该死的,我们技术人员总是太关注技术层面的东西。不管它是Web2.0、RSS、Web服务、Ajax、DHTML、SOA还是其他的什么。人们试图从技术那里获得价值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不关心后台是如何实现的(例如这篇文章:great article from [...]
Source favicon22:38 New Start: 用firefox调试网页 » del.icio.us/chedong
网站开发者的FIREFOX插件工具箱
Source favicon21:53 年会上的小车很好玩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年会上的小车很好玩

我和Ada

Source favicon21:19 《蓝海策略》- 最近想看的一本书 » 车东[Blog^2]

Vista聊天的时候知道最近台湾很火的一本书《蓝海策略》
想法是这样的:
提倡競爭力以來,企業激烈競爭但結果卻是全輸,本書作者金偉燦提出新的觀點-無人競爭。尋求不同的利基,避免血流成河的紅海策略,而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本書提出的是「不靠競爭而取勝」(Winning by Not Competing)的全新策略思維。

摘自:藍海策略

Source favicon19:55 The Chronicle Heats Up Subscription Delivery » Burn This! - The FeedBurner Weblog

Everything's bigger in Texas, and the Houston Chronicle is no exception. The nation's 7th largest newspaper had big ideas for its RSS strategy so they did what tens of thousands of other publishers have done: Moseyed over to the leading feed management provider this side of the Mississippi (that's us).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Chron.com? It means the online property of Texas' largest newspaper is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to extend its subscriber reach, attract new customers and monetize its RSS content. And that's big.

We look forward to announcing more partnerships with publishers large and small. In the meantime, you can read more about Houston Chronicle on the FeedBurner press page.

Source favicon19:21 MCN第一天:長久設計、東亞考古與竇加 » ilyagram
去美國波士頓參加博物館電腦網路 2005 年年會,第一天會議的心得。
Source favicon18:46 Custom List: 推荐网址 » 安替博客

推荐网址

Source favicon16:52 From implicit to explicit data sources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From implicit to explicit data sources

本地年会上看到了这个图(文心推荐)
很形象的表现了用户使用从盲目的点击(Click)到有目的的搜索(Search)进行tagging记录的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
Can only click on links provided on site.

第二阶段:
Express intent. Does not depend on result.

第三阶段:
Label item. To manage, remember, share.

和雅虎搜索的FUSE理念非常相近:
Find ==> Use ==> Share ==> Extend
battellemedia.com/archives/001473.php

Source favicon15:10 超貴Adsense廣告 » Jan's Tech Blog
Google Adsense最近推出了一種令你賺錢最多的廣告,讓你隨時在一Click之內賺取一百美元之多!這廣告正是Google Adsense Referral廣告(只適用於Adsense Publisher)。當然,這不是Pay per click,而是Pay per sign-up的廣告。 大概因為Yahoo!與MSN在Contextual Ads的市場開始漸冒起頭來,所以身為這方面大佬的Google也要出奇招,廣攬Ad Publisher,以壯大他們的網絡吧。不過這次Google可真大手筆,每個Sign up原來價值高達一百大元(折算成大概780港元)。 更正:的確是Jan誤解了。此計劃是當你Refer的「朋友」賺到100大元美金時,你的Adsense Account也同時多添100美元!也算一種奇招。推出不久,Jan已經見到有不少人放上一個Referral Programme的Logo,似乎Google這招也真有點功效。拓展網絡之效似乎也可收到吧。 記得早在二月時,Google已經推出了一個Referral Programme (原網址還在)。當時,他們出手也不低,每個Sign-up會回贈你20美元。但可能要在最後一刻,趁兩個「友台」未出招之前作「最後搶客大行動」,所以才把這費用大幅度提升4倍之多吧。...
Source favicon13:48 坐在广州的办公室,突然有点伤感 » 未完成 - Incomplete
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年会还没有结束,我就匆匆地对大家说再见赶往机场,甚至忘了我的特色Blogger介绍都还没有作,也错过了最后精彩的闭幕。 第二天的年会和前一天一样精彩纷呈,詹膑的Web2.0讲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尽管之前在他的Blog上已经阅读过多篇Web2.0的相关文章,所以也设想过他会说些什么,但语境网(Contextual Web)的概念还是让我耳目一新,也需要时间去消化。 吕欣欣的RSS讨论还远远没有展开来谈,无论是版权、商业架构、文化传播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只是浅尝则止,年会中的时间的确太短了。幸好有关RSS产业链的问题我在几个月前就写过一篇Blog,所以吕欣欣的恶搞难不倒我,这两天把那个链接翻出来稍微更新一下就OK了。 来自香港的Andrew的演讲因为语言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实或许直接用英文讲演进行中文口译的效果还会更好,不过Andrew讲演中谈及的一些历史变迁等概念还是让我颇多收获。 只说的Blog与媒体演讲尽管由于只说自身身体不适、内容难度较大以及临场发挥的原因而没有吸引到太多参与者的注意力,但我依然觉得只说对于Blog与媒体的研究或许在国内无出其右者,我一定要在这几天认真阅读他精心准备的PPT。 Jack的Tag讨论我因为在场外与阿北、Royal等人讨论Douban等等问题,没有听太多,但从cnbloggercon的GoogleGroup的讨论就可以想见当时的精彩与激烈程度。不知道年会是否有对会议进行全程录音,如果有的话,我一定要好好听听这场讨论。 上午坐在广州的办公室,工作之余翻看几篇有关年会的Blog,突然开始感到一阵的伤感,那么多可爱的朋友又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见,虽然阅读他们的Blog就感觉是在与他们聊天。尽管年会才刚刚结束,但我已经在开始期待着明年的盛会了。 短短的两天时间,很高兴认识了很多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blogger,同样很遗憾还有很多想认识的blogger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结识,而也都没有与Issac、zheng、yining等人作深入的沟通。 对于年会上那许多还没有机会去深入讨论的话题,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在线讨论,让大家可以有机会进一步去探讨?“Let’s remember: it’s not the begining of the end, but an end of begining.”
Source favicon11:32 有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王建硕

周一早上刚到办公室,就收到一一给我的一个包裹,寄自杭州。好朋友庞小伟送了我一本书,《洛克菲勒信札》。小伟说:“这是本年度我读过的最出色的商业书籍”。一定要好好读一下。谢谢小伟。

书是非常好的礼物。就像《旅行的艺术》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把它送给了很多我觉得会喜欢这本书的朋友。现在的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让大家把读一本书的时间分成读10本书,却不见得比读一本好书更有收获。所以朋友的推荐就格外重要。最近海松送了一本《Blink -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也是不错的一本书,读了有1/4,希望能找到更多的时间来读。很多人送的礼物现在记不太清楚了,或者忘记了,或者还记得礼物,却忘了是谁送的。只有书,让我清楚地记得,谁送的,并且对自己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有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Source favicon10:28 Hello, Dear Googler » Xerdoc Together
最近一直无所事事,其实也不是无所事事,每天就是自由快乐的玩耍和学习,呵呵,很久没有出门走动了。 昨天,受一个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之托,他的一个朋友要来中国商务旅行,托我当几天Local的向导,结果这位朋友来自Google,让我这个Big Google Fan兴奋不已,也让我有了一次同Google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呵呵。 来北京的第一顿当然要吃北京的烤鸭了,呵呵,我上网看了看,又问了问朋友的推荐,最后没有选择去全聚德,而是去了鸭王,那里确实不错,环境很整洁舒适,鸭子很好吃,虽然贵,但是也没有全聚德贵的那么离谱,让客人吃的很满意。 中间聊了很多,聊Google,聊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聊国内的情况,我表现还行,不像是一个psycho的fans,呵呵。当然,这次聊天也是获益匪浅,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 我问,”对于做技术,你认为一直做到retire是不是现实,是不是个很好的职业规划,还是说最终往Business方面转更好一些?” 他跟我说了他的经历,他以前是做技术的,后来转了做Business,他在Google四年多了,但始终对于技术很崇拜,很痴迷技术,因为技术不像很多东西,做到mature,然后就会走下坡路,技术不会,技术将会一直发展,永远不会有停滞的那一天,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 Business,他强调,都要follow你的passion,有你的passion支持,你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只要follow你的 passion,无论技术还是Business都是可以做好的,都是有发展的 我问,”作Google的Business是不是很容易,因为有Google的牌子” 他说Google的牌子真是太Strong了,这让他在做Business的时候轻松很多,不过没有什么不同的,他前阵子刚去东北谈项目,基本上也是跟东北人做生意的样子,跟我说他对于东北人说”干杯”有了不同的理解,不太适应,呵呵 我谈了我以前在外企做事情的经历,谈到中国一些外企不去做核心技术,而且很boring 他说他以前在另一个公司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在那里process很多,什么都要document,什么都要black and white,就是白纸黑字,他很烦,后来他就跳了,跟我说事实上,那个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就说过如果you dont like what you are doing, just change or leave,于是他就take his advice了,呵呵 我说我看到很多Google的人员在Google上市之后拿到很多钱就离开了 他说,对,很多人都retire了,包括很多特别年轻的人,拿到了一大笔钱之后就retire了,他们实际上没有工作的热情,他们更愿意去玩。他说在美国他们这一代人拥有比他们父母那一代要多很多的东西,可是却没有他们父母那一代做的事情多,这是非常common的,他们想的就是玩。我说中国的这一代也是这样,很lazy,很relax。 他问我,中国的学生是不是很有creatibility,是不是有management的potential 我说很难说,我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很糟糕,尤其是高学历人才的教育很糟糕,外加外企对这些高级人才的低级用途,中国local的产业很难发展,就是那堆老生畅谈的话,他说这可一点都不cool 期间聊了很多Google和互联网的事情,他对于我知道很多人很多事情很吃惊,我说中国现在已经出过两本关于Google的书了,他很惊异,呵呵,我还说现在blog中有很多IT的评论人,所以,消息很快也很广,他也很惊异,呵呵,当然也说道了中国Web2.0的发展。我们还谈到了做startup company的事情,我说很多中国的startup company很少去在乎初期的成本,很少有车库文化(当然现在一股很强的厂房文化正在形成,比如toodou和blogbus),而且几乎没有在国内听说过初期的remote office, 他一点都不能理解,他说Google其实是个特别节省的公司,他们做商务,比如给公司买机器,他们会拼命的杀价,杀的比好多大公司都要低,为了什么,他说他们这里节省下来,那么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免费的三餐质量就更好一些,就是这里省下来,用到给员工增加福利的地方。我想,能够做好startup初期的成本控制一定是很不容易的,可是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的啊,呵呵。 晚上,我把我们的对话发给了Xerdoc的内部邮件,大家也是讨论了很多,呵呵。 CCoffee:“我挖掘出了一句话:”follow你的 passion”,似乎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一句话呢~但是也确实可以给自己当方向。就当自己”激情所指,所向披靡”吧。 ” Elan:“那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还问我,你怎么还想做技术啊,他是好意,不过我还是能从话语中听出一次不解,似乎做商务就是要比技术好,而且是必须的一条路一样。可是咱,必须解决生计问题首先,如此而来,能够坚守自己的Passion就变的更加不易了。。。 ” 我: “昨天谈完之后,我倒是不觉的悲观了,我觉得好像又有了希望,可是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起,呵呵,现实太尴尬了,总让人没有选择。” Tags: Other, Xerdoc, Google © Winters Mi for Xerdoc Together, 2005. ¦ [...] Tags: , ,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5-11-06

==> 200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