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48 Waited Long for Yuxin Sichuan Dish » Wangjianshuo's blog
Yu Xin Sichuan Dish 3rd Floor, #333, Zhao Shang Ju Square, North Chengdu Road 成都北路 (at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Weihai 威海路) Reservation: 021-52980438 Many people in my team recommend it as the No. 1 Sichuan restaurant in Shanghai. I agree that it is a good one, although not sure if it is the best. Really Long Queue... When I called at 7:00 PM for reservation, the gentleman said they can give me a ticket with number, since there are...
Source favicon16:34 FOAF中的类 » 【刻录事】
http://xmlns.com/foaf/0.1/ 下面符号分别表示的状态 ~ unstable , - stable , _ test =========================== Agent类 ~ foaf:Agent 包括人,组,软件,或者其他物理实体等 它的子类如表示人的foaf:Person,表示组织的 foaf:Organization Document类 _ foaf:Document 表示那些被称为文档/文件的事物,对于电子还是物理文档,并不作任何区分 foaf:image是它的一个子类 Group类 ~ foaf:Group Agent的子类 描述一些独立的agents的集合,各种类型的群组/组 织等 它和agent的关系用foaf:membershipClass属性来关联,表示某个组的成员。 属性foaf:member来描述agents是组的成员,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ILRT staff Libby Miller 也可这样: Image类 _ foaf:Image Doucment的子类 OnlineAccount类 ~ foaf:OnlineAccount 在线服务的帐号 子类如 foaf:OnlineChatAccount,foaf:OnlineGamingAccount等 OnlineChatAccount类 ~ foaf:OnlineChatAccount 专用于chat和IM的帐号。 子类如 foaf:jabberID,foaf:aimChatID等。 OnlineEcommerceAccount ~ foaf:OnlineEcommerceAccount 电子商户帐号,如用于买卖东西,包括Amazon,eBay,PayPal等。 OnlineGamingAccount ~ foaf:OnlineGamingAccount 在线游戏帐号 OnlineAccount的子类。 foaf:Organization ~ Agent类下那些具有社会性的组织,比如公司、社团等 目前,对于Organization和Group的区分还不是很明晰。 Person类 - foaf:Person 人。 不区分是否活着,真实或者虚拟。 Agent的子类。 PersonalProfileDocument _ foaf:PersonalProfileDocument 个人档案,RDF格式 Document的子类,用foaf:maker属性指明这份文档的归属者。 Project类 ~ foaf:Project 正在讨论中的属性包括currentProject和pastProject。 ======================== 先前foaf的讨论:1、2、3、4
Source favicon13:30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 » 未完成 - Incomplete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证明你和我一样运气不佳。 因为在春节假期做了网站空间的迁移,但糟糕的是DNS解析出了麻烦,现在的状况是部分地区的用户访问的域名仍然是指向我原有的空间(我自己也不幸是其中之一),根据我已知的情况,网通用户的DNS记录似乎都已经更新了,而电信用户有部分地区是新记录,部分地区还未更新。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那么你说明一下你所在的地区以及你的电信服务商,如果你订阅的是Feedburner的feed,那么你将可以正常阅读到我的文章更新;如果你想正常访问我的新空间,暂时的解决办法是在host文件中添加一行”208.97.133.241 in.comengo.net”,winxp系统中的host文件所在位置为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用记事本打开就可以编辑。 另外,如果你订阅的是Wordpress生成的feed源,在添加host信息后,请注意:由于空间属性问题,我的源Feed的URL已经改变成http://in.comengo.net/feed/,你需要更新一下你的订阅信息。 2006年blog经历一开始就这样充满着特别之处。
Source favicon13:24 比尔盖茨:路在前方 » blog中文翻译
The Road AheadBy Bill Gates via Newsweek(原文版权所有,翻译未经许可,仅作学习和参考,请勿作他用) 这些确切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已经很难弄清楚,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知识”这个词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当知识产权对于商业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出现在每一张办公桌上的时候,雇员成为了知识工人,而企业开始注重知识管理起来,而在理论上,重要的信息则存储于用知识网络连接起来的知识库当中。这些改变所产生的结果就是知识经济,一个彻底改变商业管理方式和增加全球竞争力的现象。 但这些仅仅是开始而已。我们今天所谈到的“知识”,乃是知识经济的基础,但实际上它只是“信息”而已,由数据、事实和基本的商业知识组成。而真正的知识则更为深奥。正如管理大师Tom Davenport所说“知识是信息与经验,环境,阐释和反思的结合体”。正是这种从信息中得到的知识,才是你的竞争力所在。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所在的环境是一个“信息民主”的社会–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你几乎可以得到世界上所有可以公开的信息。高级软件和网络服务可以帮助你追踪、分割这些信息,而仅仅在10年前这是完全无法办到的。但是,尽管我们已经在利用信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对待知识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机会,同样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当信息倾向于自由的同时,知识则更“顽固”–很难交流、更为主观性、较难定义。打个比方,你通过你的职业生涯中所累积的知识–“潜在”的知识而不是在教科书和手册中可以找到的“显而易见”的知识–证明了你对于你所工作的组织的价值。你将这些与从同事、伙伴和顾客那里得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将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关键。即使是在今天,将知识资源融入到组织体当中去,都是一件让人望之生畏的工作。 但是随着软件在帮助人思考与工作方面越来越先进,它将开始帮助人们组织和管理知识。有的技术看上去很简单。如同我们自己的OneNote这样的软件能帮助人们原本打印出的潦草的便条,用远比文字处理软件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另外一个层次上,OneNote和新一代的我们称之为“思维导图”软件,将会成为数码的“公告板”,连接和组织各种想法与数据,最终创造出新的知识来。 微软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技术,它可以观察你的工作,对于相关的内容和观点作出建议。有趣的是,即使这些软件的猜测是错误的,它仍然在触发新的思维火花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计算机科学家们在“智能代理人”这个长久的愿望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可以预测你的需要并同步提供与你工作有关的信息。一些试验性的项目,例如推理引擎可以测试根据常识的逻辑来判断你的想法,指出论点中谬误之处,作为一个虚拟专家来帮助你思考。 这些技术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交织在一起。他们帮助人们将他们自己的想法与现存的有效的知识连接起来。但是他们也留下了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如何释放正在创造出的新思想。 今天的搜索引擎能很好的在数据的海洋中定位信息,甚至回答简单的问题。下一步便是通过建立在模型认知和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搜索引擎,帮助人们发掘和评估这些信息的价值,而技术上,意义和上下文将会被融入到数据当中。这些都不是科幻小说:这些技术已经存在了。 他们所掌握的力量决不是夸大其实的。发明家Robert Metcalfe认为,一个网络的价值约等于使用它的人的数量的平方。“Metcalfe法则”同样也适用于知识–我们能够轻松的仅仅通过搜索信息就可以进入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这对于我们的商业、科学和教育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它将转变我们思维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到一个真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的潜力。
Source favicon13:21 Greg Boser Says Big Companies Should Spam Search Engines » Jeremy Zawodny's blog
It's not the first time I've heard this logic, but Greg's done a better job than most by putting it in simple terms: We’ll be allowed to take cuts because search engines want our sites to show up. They want them to show up because their users expect to see them. And those users don’t give a shit about what’s contained in the source code. All they care about is whether or not they land on a page that matches...
Source favicon13:16 Vinton Cerf论互联网的中立 » Blog on 27th Floor
Vinton Cerf是互联网之父,参与早期互联网设计建设的英雄之一,他目前任Google副总裁及首席互联网宣传员。美国国会似乎是有个与通讯相关的法案,请一些公司出席听证会,他是Google的代表。他的发言全文可以在这里下载(PDF)。

在发言中,Cerf指出互联网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开放的,就是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控制和管理的,而正是这种开放性才促成了互联网的繁荣,以及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他从4个方面解释了这个问题:

  1. 互联网是分层的,这定义了互联网是什么的问题。物理层考虑设备连接,传输层考虑数据包的流动,应用层就是怎么用这些数据包为用户服务。分层之后,每层都相对自由,下面的调整不会影响到上面,这让信息的传送更流畅。
  2. 互联网是端到端的,这是“哪里”的问题,指明了分层结构上应用的目的地。这个设计把功能和管理都放在端点处,而不是中心。比如用户可以自己选择用什么方法进行加密,可以选择用哪些方法搞网络电话;这和传统的电话网有很大区别。
  3. IP协议是开放的,是这“如何做”的问题。互联网协议是开放的标准化的,并且它本质上同硬件设备没有区别,它不限制任何应用,正因为如此,用户可以在上面开发出多种新应用。
  4. 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没有中央管理的功能,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成了创新的基地。人们可以在上面进行他们所能设想的任何活动,进行任何开发,发展任何合理的商业模式。

最后,Cerf强调了互联网的基本原则:用户选择,创新和全面竞争。

这个网络本来是难以管理的,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比如线路就是那么几条,只要限制随便拉线,只要管好那几条线也就一切尽在掌握。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是如此,不论有什么教育网、公众网的分别,都还是一回事。本来克服这一限制的设计是存在的,也是互联网设计的根本,即一条线路的断掉不影响整个网络,可惜我们并不拥有架设其他线路的权利。

Cerf这个证词其实反驳的正是线路运营商对线路进行的限制,因为美国百姓在自己家里对线路的选择权也不是无限的。一旦有这方面的限制,用户对信息的自由选择就会失去,继而就不会有创新,更不能促进竞争,经济也将陷入停滞。

呼吸不了新鲜空气,谈什么创新呢?

Source favicon12:48 Thinking Out Loud » Jeremy Zawodny's blog
Irina pinged me the other day to let me know I was listed over on Top Ten Sources in the thinking bloggers section. The subtitle on that particular part of the site is "Thinking Out Loud" and I think it describes the main reason I got into this blogging thing several years back. I think of it as being able to think about things in public by posting what are essentially draft ideas and then get feedback from lots of...
Source favicon12:43 emotional traffic display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emotional_traffic.jpga real-time visualisation & sonification that runs during an on-stage musical performance using data from the Internet about the emotions of the world. the size of the text reflects the emotion's presence on the web, while layers build up, making the display more detailed & complex. a 'meridian line' scans the visualisation, creating the rhythm of the music being played. [benayoun.com]

Source favicon12:33 Blog and Feed Tool Vendors: Ripe for Consolidation » Jeremy Zawodny's blog
In the past year or so, there have been a few aggregator-centric acquisitions. But that's really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As Mike Manuel notes, there are completely separate tools to: Manage your feed Manage your comments Manage your advertising Manage your spam Manage your stats Manage your tags Manage your pings Manage your video Manage your audio Manage your photos Manage your posts Manage your IP Holy crap! And that small sampling doesn't even count the numerous hosting...
12:00 2006/02/09 12: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25082498     60.00%
2. Google  27671894     13.27%
3. 3721  23225130     11.14%
4. Yahoo  16479998     7.90%
5. 163  6077202     2.92%
6. Sogou  4310438     2.07%
7. QQ  2852410     1.37%
8. iAsk  1059918     0.51%
9. China  961186     0.46%
10. Zhongsou  403638     0.19%
11. Tom  317770     0.15%
12. Yisou  26078     0.01%
13. Sohu  8818     0.00%
14. Sina  134     0.00%
Source favicon09:44 My Web 2.0 Update » Yahoo! Search blog
We wanted to give you a quick update on what we’ve been up to with My Web. Not everything around here happens with thunderous fanfare, though we have been known to jump up and down when the occasion calls. :-)...
Source favicon02:27 Defending the future of books » Official Google Blog




On Monda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ident Mary Sue Coleman gave a moving speech to the AAP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ublishers) about the reasons why the university is participating in the Google Book Search Library Project. She explained how copyright law supports fair use, and eloquently observed that the loss of books, whether due to natural disasters or inevitable physical decay, is a significant cultural loss.



"Nature, politics and war have always been the mortal enemies of written works," she said. "Most recently, Hurricane Katrina dealt a blow to the libraries of the Gulf Coast. At Tulane University, the main library sat in nine feet of water -- water that soaked the valuable Government Documents collection: more than 750,000 items -- one of the largest collections of government materials in Louisiana -- 90 percent of it now lost."



President Coleman went on to note that together with Google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 involved in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preservation projects in world history. ... By digitizing today's books, through our own efforts and in partnership with others, we are protecting the written word for all time."



In the recent debate over making books discoverable online, the value of preserving our culture, knowledge and history has often been ignored. We're honored to partner with institutions like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at staunchly defend this shared heritage.



Update: Reposted with working links.
Source favicon01:35 北斗投诉(投资)客齐集 » 王建硕

晚上回到家,大约11点左右,照例看了一下中文blog的留言,发现热心的SiliCon招聘帖后面转贴了一封北斗公园的一篇文章《客齐集...我对你有点失望....》。读后,觉得北斗公园的抱怨完全属实,在这件事情上,客齐集的客户服务的确错了。刘老师的文章《投诉你是投资你》我是非常认同的。我自己也是一个Tough Customer,投诉起来没完的。

多数的投诉是不求结果的,认真的投诉的确是一种投资。这篇文章会对客齐集有很大的改变,对于这个投资,我非常感谢。

网站的根

网站的用户,用户和用户只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是大树的根。网站的具体做什么,无论是卖书也好,卖票也好,交友也好,拍卖也好,或者分类也好,是根生出来的树干。树干上有枝杈和树叶,结出的果子才是商业上的成功。

Craigslist是Mail-list起家,有了这个根,才长出了分类的干,结出了盈利的果.
新浪是个论坛,有了这个根,才结出了新闻的干,结出了广告的果.
没有根,树干难成,更不用说果.客齐集,还有所有的分类网站需要更深的根。这个道理,我懂.

北斗公园的经历

在管理员审核帖子的事情上,北斗的帖子就是属于误删的。网站管理员每天要看所有城市,所有类目的数据,虽然是不能完全避免误删,但是后面的自动回复的语气,还有之后没有及时回复,如果我是北斗,估计也会非常愤怒。尤其是在久等不复的情况下。

比如这次的错误在于:误删。这是机制所致,希望尽快把所有的权利交给斑竹和用户,而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茫茫多的帖子中(注意,是后台工具,而不是直接看网站)看到一个太原,又看到一个上海,知觉好像城市除了问题,出错的可能性太大,这很危险。这是体制上的改变。这个有待于工具的提高。

错误之二:发出的信中间,不知什么时候漏掉了标准的声明:这是没有监控的邮件地址,请勿直接回复。请联系:kijiji-cn-support@kijiji.com.cn。正如北斗看到的那封回信,发到ended@kijiji.com.cn,回信却来自ended@ebay.com,因为这两个地址是一个邮箱,连进了eBay.com的后台支持系统,也就是说,那一封信没有到达客齐集的客户服务。这是个很大的bug。需要解决。老实说,这个bug,我刚刚知道。这要多谢北斗的提醒。

被这个bug害的用户估计不止北斗一个,发多封信去催的,估计也不止北斗一个,写一篇blog把事情讲清楚,帮助我们的改正的,却只有看到北斗一个。

大的系统的难于处理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人的智力,眼里,脑力能够理解大系统的复杂度,所以对于大的系统,难以像小系统这样容易看出来问题。这是其难之一。就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还是无法适应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需求。这是其难之二。

家家有本难见的经。不论多难见的经,总要念好它。。。这需要大家帮忙。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2-08

==> 200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