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51 110 Anniversary for SJTU » Wangjianshuo's blog
SJTU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Today, April 8, 2006, is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JTU), where I spent my 4 years between 1995 to 1999. It is the first modern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is the oldest one. Here are some pictures I took during the event. My Life in SJTU I didn't realize I would appreciate the 4 years in SJTU that much when I was a student. At the very begining, I was...
Source favicon23:37 也说说Design Pattern » Xerdoc Together
米嘉刚发了一篇”Extension Object/Interface模式“,周五很忙,但还是抽空看完了。不错,把Eclipse里面究竟为什么用Extension Object以及为什么用讲的很清楚。我自己非常喜欢看各种关于设计模式的书和文章,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认识。终于今晚有时间,就也来说说Adapter。 按照GoF的说法,Adapter的意图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化为我们需要的其它的接口。这通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比如我们拿到某个软件包甚至源码,但是我们不能修改她的接口,或者修改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其实,我觉得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自己的接口?为什么不干脆就直接使用软件包的接口算了?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Adapter算是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一种设计模式,可能甚至多到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是在用Adapter。我来举个例子,也是Adpater运用的一种最典型的情况:多态编程。 在XerdocDS中,对硬盘所有文件的扫描都是通过IParser的多态调用来进行解析的,这个接口是我们不能改变的。而事实上,很多具体的Parser,都有现成类可用,只不过接口和我们的不一样,比如上面的HTMLParser。这就需要用Adapter来适配一下。 小到这样的类结构设计,大到整个软件架构,Adapter的运用也非常广。我现在在做的一个Web Service,存在两个版本,由于中间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新版本已经几乎是一个完全新的Service,从接口到内部算法,都做了很大的改变。这样,新的Service中的接口已经和老版本完全不同,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老的用户在使用老的Web Service接口,这就需要一个Adapter,在内部起一个适配的作用,以便来达到和老版本的兼容性。 可以说,上面举的例子都是Adapter比较经典的用法,本质上说,就是让由于接口的不一致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在一起工作的一种模式。 Eclipse把这种模式更加发扬广大。Eclipse的一大目标就是要无限扩展。除了插件的部分,扩展现有类的接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很显然,我们不能修改现有类的接口,那么,如何给一个现有的类动态的增加新的功能呢?Decorator可以在相同接口下添加其它功能,而Adapter就可以添加其它的接口来添加需要的功能。这样,即可以无限扩充了系统的功能,又保证了系统现有类的纯洁性,也就是单一指责原则。不会造成各种正交功能的对类的污染。 在Eclipse中,所有希望在将来被扩展的类,都需要实现这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Adaptable { public Object getAdapter(class adapter); } 这和上面的需求正好相反,这里不是为了满足现有不匹配或者兼容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未来可能的需求,而使用Adapter。叫Adapter似乎不太合适,叫Extension比较合适,呵呵。好像Eclipse早期的版本里面也确实不叫IAdaptable而叫做IExtensiable吧。 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未来的需求会很多,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Adapter,如何更好的管理、调用这些Adapter?Eric Gamma的AdapterManager和IAdapterFactory就派上了用场。 IAdapterFactory用来生产某些种类的适配器,而这些Factory和具体需要适配的类的关系由AdapterManager来维护,非常清楚。只需要在系统启动的时候把AdapterFactory都注册到AdapterManager中,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来进行查询相应的查询即可,具体实现可以看看米嘉的文章。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设计,也是和OO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密不可分的,比如”针对接口编程”原则,比如”单一职责原则”。其实,这些原则也都是和现实世界密不可分的,比如针对接口编程对应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针对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各家的各种产品才能在一起工作。Adapter的经典例子便是不同制式的电源插销,去香港出差的时候,如果你不带一个大转小的Adapter,肯定无法进行工作 。 © Meng Yan for Xerdoc Together, 2006. | Permalink | One comment Add to del.icio.us [...]
Source favicon20:50 新闻网站最好别过愚人节 » DBA notes
"豆瓣网已经被千橡互动收购"? 是的, 开玩笑呢. 这不过是一则已经被豆瓣证实的假新闻. 不过新浪上还是 在 4 月 7 日登出来这一则"新闻":猫扑投资Web2.0网站豆瓣 持股可能不超10%[立此存照]. 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一向自诩做新闻的新浪, 这次可真的是"做"新闻了. 如果评选一个"愚人节 Web 2.0 最佳新闻", 新浪的这一条应该榜上有名.
Source favicon18:02 世界上第一个会“冒泡”的搜索引擎诞生了! 它就是新版酷讯 » 酷讯黑板报
什么叫做会“冒泡”的搜索引擎?你听说过会“冒泡”的搜索引擎吗? 今天,这种会“冒泡”的搜索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它就是新版酷讯,beta版网址为:http://beta.kooxoo.com 以往所有的搜索引擎,当你查询完毕的时候,你所看到的网页就不会再改变。但是,对于即时信息搜索来说,用户停留在搜索结果页的时间往往比较长。例如用户在酷讯查找出租房,边打电话边看结果,停留在一个结果页的时间可能就是数分钟。 由于酷讯具有强大的抓取能力,在这短短的数分钟内,可能就有更多满足用户查询条件的信息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并被酷讯所捕获。在酷讯beta上,每隔数秒中,酷讯就会自动尝试在互联网上寻找满足当前用户查询的新结果。酷讯一旦发现新的信息,这条信息将自动被插入到用户所停留的结果页面上,并以一个醒目的“New”图片让用户注意到这个刚刚出现的信息。信息就这样自动地推到您的面前。 这种把最新的信息自动插入搜索结果中的技术就是我们称为“冒泡”的搜索引擎技术! 立即试试酷讯Beta吧,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让酷讯在正式Release前更加完美,更加酷!                                              Tony
Source favicon12:53 新旧媒体较量 » 刻录事
Keepwalking的新闻没有2.0提到这篇官方的文章:网络捧人太快了,谁来掌控‘核裂变’ 读了之后我很纳闷,从建国到现在,不过50多年的时间,怎么就进化出了这样一些人,一看到新鲜事物,就“忧国忧民起来”,满脑子的“监管”,还好意思打着“法律”的旗号。 不过呢,仔细想想,也不奇怪,这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人作着监管的事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他们自然需要不断的扩大监管的范围,于是就有些人专门从事起哄这个行当,说着不是从脑子中思考出来的话,为主子制造“舆论”。 我以为,所谓的“新媒体”,不过是让“媒体”从政治和经济势力中回归到大众,回归到它自己的本来含义。人就是“媒体”本身,人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更是一个超媒体,这种超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它的力量,是任何政府、任何现有“主流”媒体所无法掌控的。因为在这个媒体系统中,政府、“主流媒体”,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以。 因此呢,这些为自己饭碗担心的人,这些想要控制人们喉舌的人,还是醒醒,民众透过网路所组织的社会性的智慧,要远比以精英自居,以引导者自诩的人/机构来的高明得多。与其挖空心思的搞搞小手段,不如汇入这个大的智慧中。 反过来,作为民众的我们,也不能天真的以为“反动派”们会缴械投降,要警惕和应对李希光们的“议程设置”的诡计。
Source favicon11:29 妮妮收到了Sarah Khider的留言 » 车东[Blog^2]

Sarah Khider是谁?
热播了有2年多了的那个芝华士“阿拉斯加冰钓”的广告看过吧,背景音乐中那首“美人鱼(Mermaid)”喜欢吧,:-) 这首歌就是Sarah Khider唱的。
2年来妮妮: 芝华士广告和优美的歌曲:完整版浮出水面这个帖子已经有三百多篇留言,而昨天的第353篇就来自这首歌的主唱者:Sarah Khider

Hi I'm sarah khider. I'm the singer of the song "Mermaid". I never could imagine you all would love this song. Nice... my mail address's sarahkhider@aol.com

WOW, 太神奇了,我回信确认了一下:她回信说她是法国人,住巴黎,几周前Ego surfing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给所有找到的文章留了言。

Source favicon10:16 色盲 » Blog on 27th Floor
Colorblind
作为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色盲,我认不出这两个圆圈中左侧那个里面的数字;但我在Google上搜了一下色盲的图片,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我都认不出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深受色盲之苦,这苦并不是他买香蕉时分不清那些近似的黄色或绿色以至于买错,而是所有得知他色盲的人都要他说出草地或天空的颜色。

在这里郑重声明:

早年间国庆时广场上有大型喷泉表演,似乎还要配合灯光和音乐,那些灯光打在水上,发出的偏绿的光我分不清,大脑告诉我说那是绿的(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眼睛说和白纸没有区别。

下面要为色盲正名:

去年,一组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对色盲和正常视觉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发现所有人都可以称作色盲,因为所谓的色盲 患者能分辨的颜色同正常人一样多,但他们使用和正常人不同的光谱。比如分不清偏绿色的人,却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迷彩伪装的所在,这在二战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因为迷彩是针对正常人设计的 但是那个色盲测试却是针对我们设计的,所以我在这里强烈呼吁使用迷彩服做色盲测试!

所谓色盲就是色彩世界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这组科学家发现所有人的视网膜上都有三种视觉感受神经,不同的是所谓的色盲者的一个神经锥体有一定量的光谱上的偏移,如此而已。
Source favicon08:48 MSN Search Outage » MSN Search's WebLog

First of all, we’d like to apologize for the lateness of this blog post. We know folks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recent outage of MSN Search, what that means for them and us, and what we are doing to address it. A lot of the team was engaged in technical matters yesterday and today is really the first chance we’ve had to catch our breath and talk more about it. Next time we will be more ready to blog and let you know what the word is.
 
Second, we’d like to apologize for the outage itself. It’s not the kind of thing you expect from us, and it’s not frankly what we expected either. We are still troubleshooting the cause of the failure at this time, and to assist us in that we have disabled the speller function of Search. Once we are done, that functionality will be restored, but for now, we ask that you bear with us as we figure out what went awry. People are monitoring the servers minute-by-minute, working on this. We know it is important to you. People here feel like they’ve been punched in the stomach when the site goes down – it’s important to us too.
 
Sometimes we find the answer quickly and sometimes it takes quite awhile to diagnose. Typically the length of time it takes to diagnose correlates to the severity of the outage. Say you are in a car accident – a rear-end collision at 10mph can turn into a 10-car pileup, and the folks at the end of the line have a hard time figuring out exactly why their car was affected. This one is taking us more time, and we wish it wasn’t . We will definitely keep you posted as things progress.

Delighting our customers is our #1 job.  Yesterday we didn’t do our job.  Everyone here on the search team is dedicated to bringing you the best answer to your query – whenever you ask it.  We’re still new to the search business – and in many ways we’re still learning.

Ken Moss
General Manager Web Search

08:00 2006/04/08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86271810     63.69%
2. 3721  14713558     10.86%
3. Yahoo  14357546     10.60%
4. Google  13757118     10.16%
5. Sogou  3131346     2.31%
6. Zhongsou  1025830     0.76%
7. Tom  828474     0.61%
8. iAsk  626830     0.46%
9. China  343714     0.25%
10. QQ  335030     0.25%
11. 163  56202     0.04%
Source favicon05:41 blog 更新频率优化 » 桑林志
呵呵,tririver 总有些很好玩的想法: 忽然想到,要想blog看起来人气比较旺,大家都在跟帖聊天,则要保持更新而不要更新太快。因为blog对应于宇宙,更新对应于宇宙的膨胀,跟帖聊天对应于...
Source favicon05:36 Browsing Yahoo! Video Search by Source » Yahoo! Search blog
Most people find videos on the web by typing keywords into a video search engine. As an editor for the Yahoo! Video Search home page, I often use the search engine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way. When I'm looking for...
Source favicon00:16 Price Check » The Ask.com Blog
About six weeks ago this announced my new job at Ask.com. My first month at Ask.com was, in a word, awesome! Many thanks to my new Ask.com colleagues for their many kind words and for a lot of help in...
Source favicon00:05 看画 » 王建硕

自从读了几页书以后,竟然装模做样的开始喜欢起看画,看那种美术馆里面的画。

最近,做了个试验。就是试着盯着一幅画看很久很久,脑子里为它起一个名字,然后去看标牌上的名字和我想得是不是一样。结果,居然发现,猜测的和实际几乎经常一模一样。让我好不得意。

例一:

看到一大幅油画,上面只花了一个大苹果,红扑扑的,画得很细腻,很好看的样子。凝视五分钟,得出结论,画的名字叫做:《苹果》。一看标牌,果然。

例二:

上海美术馆旁边的上海大剧院画廊里面有一幅画,画的是两排树,很显然是白杨树,很密集的在两边。看了很长时间,得出结论,主题是《林荫道》。一看,果然。

例三:

这个最神。也是在同一个画廊,进门,眼睛还没有办法是应画廊里面的光线的时候,就看到一幅一米多高的油画,上面一个忧郁的三十多岁的女人,皮肤白皙,侧靠在桌边,身着黑色的连衣裙。

这个看了几分钟以后,就叫它(你估计也猜得出了),《穿黑衣的女人》。哈,又对了。

玩笑

其实这是个玩笑。

以前看画总是心不在焉的瞄几眼画就急切的想从画的标题里面找到些提示,让自己好看得懂它。结果总是不得要领。最近才发现,标题仅仅是个记录方便的符号而已,比如《苹果》也常被叫做《静物一》,《静物四》什么的。画的本身,才是唯一的,能让人开心,让人共鸣,让人感动的东西。标题根本不能帮上什么忙。

做了猜画名的试验,我空欢喜一番,然后觉得自己好像白痴一样。(昨天自己开始画画了)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4-07

==> 200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