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Che, Dong - My Window, Your Bridge 联系方式|Contact]. Google Talk · 雅虎招聘 [My Bloginality is INTJ]. Alexa流量统计:, 2006-04-18 03:50 @72.14.199.83 CrawledBy Feedfetcher-Google; (+http://www.google.com/feedfetcher.html) show this page source · Send me a book. www.chedong.com/ - 46k - 2006年4月17日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从日志统计中也可以看出来,虽然FEED的访问频度要比以前的蜘蛛高很多,但是由于有文件是否更新的检查,占用的带宽却不一定升高。因此基于FEED的新内容发现比蜘蛛遍历网站效率还是要高很多。以下是一些日志统计的结果:
胡锦涛美国当地时间18号上午抵达西雅图,有人说,这次美国之行从西雅图开始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1979年,已故的中共元老邓小平历史性访美行程,就是把西雅图作为终点,而那一次,邓小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而在九三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八九年之后,重新开始了直接接触。因此,胡锦涛这次首次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对美国的访问,从西雅图开始,可以说是在继续向世界显示,中国将会继续改革开放。(补充:胡锦涛在抵达了西雅图时表示,选择西雅图,因为是靠近中国最近的美国城市)
不过胡锦涛到是创下了一个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那就是到最大的资本家,世界首富,比尔盖兹的家里面做客,胡锦涛人还没有到,美国媒体已经开始大篇幅报道,比尔盖兹在他的一亿美元的智能豪宅里面,设下家宴为胡锦涛一行接风。(补充:还有一百名美国企业家陪座,每人盛惠两万美元买一个吃饭座位)到外国企业家家里做客,在西方国家领袖里面,也是非常罕见的行为。胡锦涛抵达西雅图,先会到微软公司参观“未来之家”,体验高科技成果,第二天则会拜访波音公司,并且在波音公司的展览大厅,向美国的企业界领袖发表演讲。对于微软和波音公司来说,这次可算是收了中国的大礼,中国政府承诺保护知识产权,未来中国生产的电脑将会安装微软的正版视窗,而波音公司,则接到了中国的大订单。波音并且相信,在未来二十年,中国还会向波音至少购买二千架的飞机。
胡锦涛在访美前,在接见台湾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时候透露,今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点二,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七年之内,GDP就有可能实现翻一番。中国经济如此蓬勃快速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能力的增加,这对于像微软,波音等等这些把未来的宝押在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来说,更是急迫的希望能够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公司将会对游说美国国会放弃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而不遗余力。相信中国政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次胡锦涛在西雅图和资本家本的接触,将会为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的资本家们留下亲和的印象,同时也为他们展示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希望。
二十号,胡锦涛就要在华盛顿展开他的这次国事访问。从形式上,这次国事访问是一次没有国宴(formal dinner)的国事访问(state visit),虽然美国方面用了二是一响礼炮的最高规格的接待。不过美国这样做有布什政府自己的难处,比如根据美国的民意调查,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造成威胁,并且导致失业率高企的美国人还是占了六成以上,还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进行不公平竞争以及对于美国造成军事威胁,加上十一月美国就要进行中期选举,目前布什的民望不到百分之四十创下新低,而民主党则有可能成为参议院的第一大党,在这样的情况下,布什不敢对中国,这个意识形态上和美国不同的国家采取过于友好的姿态,搞一些小动作,比如用工作午宴取代国宴,为的是让部分的美国人再没有话可说,而事实上,中国方面也了解布什的处境,并没有太多的追究,一再的对于这次访问表示信心,同时也对美国的接待表示感谢。
从胡布会的会谈内容来看,中美经贸问题,国际事务,人权,台湾问题,这些其实都是每次中美领导人必然要谈到的问题。去年中美之间的顺差达到二千零二十亿美元,虽然之前吴仪率领的中国采购团签署了一百六十二亿美元的订单,但是对于缓解这个数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但是不管是对美出口货物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可以让步的余地并不大,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访斐济的时候,接受香港媒体的访问,已经明确的表示,不会用行政手段来使人民币升值。至于中国方面要求的美国放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因为美国出于军事安全的考量,相信只是照例提出来谈一谈,但是可能是说了也白说而已。
不过在国际事务方面,中美两国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当然是在台湾问题上,要求美国有实际行动,来遏制台独分裂活动,至于考察的指标,则要看看,陈水扁访问中南美洲的时候,到底是不是“过境”美国。而美国对于中国,则希望在伊朗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上,能够发挥作用,虽然到目前为止,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和美国,以及欧盟,在制裁问题上立场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管这次访问成果如何,美国媒体的高度重视,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已经是一次非常好地向美国人展示中国,解释中国的机会。胡锦涛在华盛顿会向政界发表题为“中国和平发展对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的讲话,而二十一号在耶鲁大学向学界精英介绍中国内外政策,以及对中美关系看法的演讲,则会为他的这次四天的访美行程,画上一个句话。
Podcasting - fad or changing media landscape? (Disclaimer: the Web 2.0 police require the use of "changing media landscape" and/or "mash-up" in all communications). As discussion about the growth of podcasting percolates in the industry, we thought it was a good time to release some statistic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orld's largest manager of podcast feeds (ahem, over here, that's us). After just 18 months since enclosures started finding their way onto iPods everywhere, podcasting has already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re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ontent worldwide. Consider:
First, The Bigger Picture
At the time of this update, more than 168,000 publishers (bloggers, podcasters and commercial publishers) call FeedBurner home. This translates to over a quarter of a million feeds under FeedBurner management, and over 60 million feed requests a day by an aggregate subscriber base in excess of 11 million. FeedBurner's global market stats continue to paint a picture of steady growth across all flavors of feeds - text, audio and video. Podcast feeds (those that contain a media enclosure) represent just under 20% of all FeedBurner feeds and this percenta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re than 1,000 new feeds created every day at feedburner.com.
More Podcasts Than Radio Stations Worldwide
FeedBurner recently surpassed a major milestone of 44,000 podcast feeds under management which, according to the CIA World Factbook, exceeds the total number of radio stations worldwide. Since our last update on the topic, the creation of podcast feeds has averaged 15% growth month over month. You can get a sense for this growth by reviewing the chart below. Or, if you prefer a more active audio/visual experience, check out Feedstorm. Or, you can ignore both and just trus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