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48 Visited Yangshan Deep Water Port » Wangjianshuo's blog
This is the satellite image of the island Shengsi we went to. Image credit: Google Map Before I talk more about my trip in Shengsi, the island in the East Sea, let me talk more about the Yangshan Deep Water Port. The Yangshan Island In the East Sea, about 30 KM away from land of Shanghai, there are two big islands. One is called Little Yangshan Island, and the other is called Big Yangshan Island. You can see the islands...
Source favicon23:05 Google Calendar data API » Official Google Blog




Last week, there was Google Calendar. This week, developers can start writing code that uses it. Enter the Google Calendar data API, which can be used to write external applications that query, create, and update Google Calendar events, so they're available to Google Calendar users or other API-enabled applications.



Find more details here.
Source favicon22:45 Blog 接近报纸最初的样貌 » 桑林志
Portnoy 在报道 Free Expression in Asian Cyberspace 的情况,其中讲到这个,觉得有趣: 另外也回歸新聞最初的樣貌:當富蘭克林辦報時,報紙的四個頁面只會有三面有內容,空白的一頁就是留給讀者發...
Source favicon20:14 百度百科正式上线 » CNBlog: Blog on Blog

百度百科今天正式上线。根据CNET的报道,百度百科很明显是要和wikipedia竞争。

虽然走着wiki化的模式,但是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版权问题随处都是。其上的内容大多来自其他地方,而不像wikipedia原创,搞笑的是“中国国民党”已经不能编辑,“词条已锁定”。

最严重也最可笑的问题就是版权声明中cc-by-nc-ndGFDL协议共存。要知道这两个协议之间根本不兼容,而且性质完全矛盾。cc-by-nc-nd不允许商业使用,禁止改作,而GFDL允许商业使用,允许改作,而且后续版本也必须遵循GFDL。

如果一个用户在cc-by-nc-nd协议下发表了作品,除作者外,其他人未经允许是不能随意修改这个作品的,而这个协议用在wiki模式下,完全是违背协议的。

上面关于版权问题弄错了。原文是:“百度百科的用户在百度百科上发布的内容引用自适用CC协议(“创作共用”协议,保证作者署名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保证作品完整性。参见http://creativecommons.cn/,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2.5/cn/ 中文版)和/或GFDL协议(GNU自由文档协议,必须注明该文章是在GNU自由文档协议证书下发布的,也不得阻止别人自由取得该文章或其他GNU FDL所赋予的权利。参见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保护的作品的,应按照上述协议的规定,合理使用他人作品。”

精简一下就是“百度百科的用户在百度百科上发布的内容引用自适用CC协议和/或GFDL协议保护的作品的,应按照上述协议的规定,合理使用他人作品。”也就是说,并不是使用CC协议和/或GFDL协议,其版权规定是这样:“百度百科用户发表、转载的所有内容及其它附属品(如示例代码、图片等)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版权声明的或发表内容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作者无专门声明或者转载时无附带声明的内容及其它附属品(如示例代码、图片等)以下原则为准:1)在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性目的时需注明作者及出处“百度百科”;2)在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作者姓名、授权范围及出处“百度百科”;3)在百度百科之外,对百度百科用户发表、转载的作品,进行任何修改与部份删除均需应保持作者文字原意 ,并征求百度百科同意。”

baidu关于cc和GFDL的那句话说得非常绕嘴,很容易把人绕进去。

-----------------------------------------------------------------------------------------

baidu的用户协议非常狡猾,用户如果侵犯版权,责任在用户,“由于用户的相关帖子引起的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其责任在于用户本人,与百度百科无关。”而用户的贡献都为baidu所拥有“对于用户发表到百度百科上可公开获取区域的任何内容,用户同意百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和许可,以使用、复制、修改、改编、出版、翻译、据以创作衍生作品、传播、表演和展示此等内容 (整体或部分),和/或将此等内容编入当前已知的或以后开发的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媒体或技术中 ;用户同意百度百科的其他用户对其发表的可公开获取区域的任何内容进行任意修改和删除。”真的厉害!责任在用户,好处归自己。

此外,baidu百科和wikipedia最大的差别就是缺少一个社群内的良好沟通,管理人员更是在幕后,缺乏透明度。

------------------------

更新:测试了一下关于侵权问题的处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条目原文复制自新华网资料,新华网版权已经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我在这个条目上说明了这个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后,把我写的给删除掉了,仍然是原来的侵权内容。倒是我在评论中提出的“新华网资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给发布了出来。可见其对著作权是完全漠视的。而且与一般wiki系统不同的是,他们删除的时候连历史资料都不留。

Source favicon16:22 GData API is now public » Googling Google
The GData API that Google promised was released last night -- and it's quite interesting.  It almost resembles what Microsoft tried to do by extending RSS2.0 with SSE.  I must admit though, I am not terribly familiar with SSE and would like to hear from you if you hav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
Source favicon16:21 中国式学位服 » 桑林志
在网易看到这个新闻:网友向教育部倡议启用中国式学位服。via:postshow 我也支持改变现在的“西方式学位服”。毕业的时候穿过这种“西方式学位服”,没啥好感觉啦。 当然,对于学位服的...
Source favicon15:53 亚马逊网站导航栏的变迁史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链接:http://www.lukew.com/ff/entry.asp?178 可以说是亚马逊网站普及了 Tab 式导航。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探索着一种用户界面,可以使他们越来越多的产品清晰的呈现在用户眼前。我们现在回头去看看亚马逊网站顶部导航的历史变迁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1998年,亚马逊网站只有两个一级大类:书籍和音乐。即使增加了一些分类,比如音像和礼物,水平的 Tab 式导航也能够扩展的非常平滑,并且通过颜色的不同,很容易区分产品。 在1999年到2000年的时候,亚马逊还在不断增加新的分类,并且是它的 Tab 式导航到达极限。店铺(zShops)、玩具与游戏、电器和电子贺卡这些新的产品分类的增加,使得亚马逊的 Logo 也没地方放了,并且页面文字也随之缩小了(当时页面仍然是按 800×600 分辨率设计的)。一直等到把 Tab 标签做成两排,才给 Logo 腾出了空间。很显然,Tab 式的导航已经被拉伸到了极限并且快要控制不住了。 在2000年的时候,亚马逊尝试着把所有的 Tab 去掉,但是在2001年还是增加了商店目录和特色商店 (Store Directory/Featured Stores)。这次重新设计,用一些特色的商店替代了日益增长的分类,并且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途径让用户可以访问剩下的那些商店。当“我的店铺(personal stores)”的概念被提出后,亚马逊再一次回到了单行 Tab 式导航结构,并添加了“see more stores”链接来查看更多 Tab。 2003年到2004年,亚马逊仍然继续增加新的分类。但为了市场推广及促销考虑,Tab 导航反而变短了。Tab 会基于公司的促销活动以及用户的行为变化——增加或减少。很少 Tab 会一直在那里(除了“Welcome”和“Your Store”)。根据市场推广及促销,图片式 Tab 被运用起来,并且切换 Tab 时的颜色变化也变成随机的了。 为了解决 Tab 变化带来的疑惑,亚马逊开始试验一种可替代的方案,即单行动态 Tab 式导航(PPT)。2004年的时候作了一个线上测试,将 Tab 的数量减少至 2(就像 1998 年的设计)。第一个 Tab 是动态的(它取决于你所在的产品分类),第二个就是“所有分类”。在2005 年的一个版本中,导航从两个 Tab 开始,然后将当前分类作为新 Tab 插入其中,替代了之前的解决方案,不会替换掉当前任何 Tab。 本文作者简介 Luke Wroblewski is [...]
Source favicon14:20 通知 » 搜索引擎研究

今晚没有搜索引擎沙龙聚会,特此通知。

4/20/2006
卢亮

Source favicon11:50 一个很强的spam » 未完成 - Incomplete
在管理后台看到这个spam留言,忍不住想八卦一把,看来现在垃圾留言也要学会文艺一点,是在我这里发现的最强的spam,比那些伪装着说“nice post!”的英文留言要艺术多了。 ---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虚拟主机在投影机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翻译公司她的温存,足球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货架甜美是服务器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led显示屏,我的伤悲数据恢复。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投影机在医药招商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 我是在梦中, 移民黯淡是传奇私服梦里的光辉!
Source favicon10:48 Yahoo! Maps, Your Way » Yahoo! Search blog
It’s hard to believe it’s only been a week since we released global and satellite data on Yahoo! Maps. Thanks very much to all of you who are trying out the new beta version. We’re definitely listening and taking notes...
Source favicon09:15 垃圾们的新动向 » Blog on 27th Floor
做网络服务的人们都在动脑筋防垃圾--这里的防不是直接把他们认为是垃圾的东西直接扔到/dev/null这个无底洞里去,而是要把它们分到垃圾箱里去,直接扔掉的都不是合格的;与此同时,发垃圾的当然也在努力应对,当坏人也不容易是吧。

新近发现的一些新动向有:

在标题中夹杂大量无意义字符,如 / \ , . # - ,等等,全角半角的都有,一般是中文信件,加这些东西不影响文字阅读。这是以前优秀青年们对付W的方法啊。
优惠代开发票类,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其中有发票字样吧,没有人敢把它们扔掉。
英文的,把名字和标题都写得越来越像真的,或者说我自己都无法判断真假,经常还打开它们看,担其中有一处破绽,就是正文中会有一个巨大的数字,不到京也是兆级的,一般有3个逗号分隔,后面还要加上million或billion,直接挑战Googol的大小。现在我打开这种东西,直接找这个大数,还没有例外的。

过滤器似乎对付这几类没有办法。

在Blog评论上做广告的,也开始长点智慧了,这说明我的Blog在普及民智上真的有那么点作用了 。他们期望这样到处挂链接可以提升他们网站的搜索排名,不过他们都没有耐心,一个回合就退了。咳咳,没用的
08:00 2006/04/20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202433730     65.09%
2. Google  34374038     11.05%
3. 3721  31325162     10.07%
4. Yahoo  30390270     9.77%
5. Sogou  7269266     2.34%
6. iAsk  1454630     0.47%
7. China  1355898     0.44%
8. Zhongsou  1179982     0.38%
9. QQ  579554     0.19%
10. Tom  566582     0.18%
11. 163  69066     0.02%
Source favicon07:47 看完《兄弟》下有感 » 哈哈的思想发布器
提纲:
    1。本文只适合看过了《兄弟》下 的朋友观看,否则会打扰了您将来看《兄弟》下的兴致。

    2。这是一篇读后感,是兄弟我乱想的,有感而发而已,其中说道“爱不过那么回事”,是一种方法论,是希望对爱太较真的朋友(尤其海誓山盟、寻死寻活想不开的年轻朋友)放轻松点。这不是说我看破了红尘,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 -- 我正在红尘任逍遥呢:),所以,不要误会。

正文:
    昨夜里终于把余华的《兄弟》下看了。觉得没有上部写得好,当然更没有一处值得我哭的地方。正如封三上所总结的那样:《兄弟》上部 精神狂热 本能压抑 命运惨烈 ;《兄弟》下部 论理颠覆 浮躁纵欲 众生万象。这下部就是我们这些30多岁的人,亲眼见的,亲耳听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在这本书所描述的充满虚华淫欲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人和兽的组合。如果兽性要向东,人性的缰绳却向西,那么就会无比痛苦,所以,尽量让人兽之性和谐统一,好好享受这个虚华的世界,再能多留点真实的属于人性的东西下来,就成了我们一生该为之奋斗的事业了。

    说一下我对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感受:

1。宋钢是人性的代表了,就精神境界而言无疑是其中最高尚的。但是,我估计女性读者中没有一个真地会喜欢他,因为这是个笨蛋 --- 不计后果的行为充斥了他的一生,唯一正确的抉择--勇敢地爱林红,还是通过李光头的失误和启发得来的。而且,说句公道话:林红女士的要求并不高,也决不会轻易地被简单的奢华生活所迷惑,她投奔李光头不能说是错的。要看到宋钢这个笨蛋男人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一生中一次一次的犯错,使他的女人毫无安全感,这种人在现实社会中留着也是个废物。不过值得尊敬的是这个宋钢对爱的纯真和奉献精神,直到死还感恩于林红: 20年夫妻如20生一般,令他无怨无悔。这个人确实是精神上的伟人。

2。林红是一个美人,一个小女人,一个和98%的女人相似的普通女人。弗洛伊德说得对啊,“爱就是一种依附关系”。她是幸运的--享受到了浪漫的爱(也被称为短暂而又超脱凡尘的爱),那是用多少艰难、痛苦、生死、与共换来的浪漫的爱,对她来说无比珍贵,她居然用这份爱滋养呵护了她和宋钢之间的关系,没有让生活的困苦,和对她男人的抱怨拆散这种关系达20年之久 -- 实在佩服。当然,浪漫的潮水退却,痛苦的礁石就会显露出来,生活的重压下,无能的女人抱怨着其男人的无能,这就是大部分中国“幸福”家庭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之一吧?抱怨也无可厚非,不过至少是自己能做得到,而对方做不到才去抱怨吧,可一般不是这样。“爱就是一种依附关系”,当林红觉得再也无法依附于原来的环境,原来的男人(即使这个男人是天下最爱她,对她最好的男人--又有什么用呢?)的时候,很自然就会去爱李光头。这是真的爱,让她享受到以前没有过的安全感,满足感,这个女人是很幸运的了,她所需要的都得到过,都曾经拥有过了,只可惜不能把两样东西(精神的、肉体的)同时放在一起享用。也是,李光头可不爱她,对她的情感不过是复仇而已,当然不存在“依附关系”,于是他们就如同野兽般纵情撕咬,在旷野上狂奔。当宋钢高尚的死,召唤回她和李光头的人性后,真正原属于她的爱却无法再回来了。一个失去了爱的人,她的大部分人性已经随着他的爱人远走了,她如同失去了缰绳的野兽,在旷野中凭借着本能游走,所以,她后来开妓院,让虚华的世界填饱她野兽的饥肠而已,这些都暗喻着她已是行尸走肉了。

3。李光头,率性的人生,精明的商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都那幅德行。他灵巧的操控着人性的缰绳,让兽性按着他的预想的道路狂奔,他爱兄弟,也爱他的朋友、属下和刘镇人民,所以也被广泛地爱戴。其实他是个很豁达的人,但由于自己心爱的人不爱他,还将他的兄弟夺走,这份痛恨根深依旧,所以,在女人方面,他放开自己的兽性的缰绳,让它任意的享受。这份对他来说可任意选择的满足,虽然,达不到理想的爱与被爱,相濡以沫,水乳交融的地步,但他也欣然接受了,并坦言自己没有爱过,不懂爱。当他一旦有了接近林红的机会(是林红自己给的),他的复仇之火就被点燃,于是兽性变得毫无人性,狂噬着复仇的血,直到充分的满足。当兄弟的死召唤回他的人性后,他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值得了,不值得为此失去自己的兄弟,所以,他从此再没有了以前的兽性的冲动了。他返回的人性,让他回去看望他14个残疾老部下,让他为林红安排了未来,让他产生把兄弟的骨灰带往太空的理想。所以,他还很有希望,什么苦都吃完了之后,人性的缰绳又回到了这个聪明人的手中了。他将来应该会很幸福的,个人认为,他应该找回林红来,尝试真正爱一次(当然要双方自愿),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

    其实,仔细想想,爱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课题了,最难以把握的,却又无处不在。当爱是一种理论,一种理想,或按我们程序员的话:是一个class(类)的时候,她是完美浪漫坚贞永恒的,一旦实例化变成个object(对象)后,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每一个object都有自己的运算轨迹,也各有自己dis-construct(解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实实在在的数字和冷冰冰的结果在面前--无可奈何;再想想,浩瀚宇宙中,作为人的个体我们多么渺小,而爱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即使再伟大的爱情也不过如此,更何况那些包含了无数的人性、兽性的互搏与纠缠的呢?都不值一提!所以,我想过,在我临死的时候,对我最爱最爱的爱人(如果她活得过我的话:),也会告诉她,感谢她一生一世的照顾,至于下辈子 -- 喝完孟婆汤谁也不认得谁了 -- 再说吧~~!

    外面开始飘杨柳絮了,这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春夏天气,吃了午饭后我都要去外面院子里的荒草中,枕个木头躺下,眯眼看到杨絮在树影,花丛,建筑物之间飘荡,心中就特别的惬意。现在,每当遇到好事情的时候,晚上,做梦就会出现那种情景。妈的很开心!

Source favicon01:48 写在胡布会前夕 »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算一算时间,胡锦涛应该刚刚抵达华盛顿不久,而在今天晚上,也就是美国当地时间20号的上午,胡布会正式登场。

中美两国的领导人,相互之间已经不陌生了。2002年,胡锦涛还是国家副主席的时候访问美国,两个人已经在白宫进行了首次的会面。之后布什访问中国,多次的国际会议下的双边会晤,这次已经是第十次了,同时也是最近九个月来,双方的第五次的会面。

这次的胡布会,也就是胡锦涛首次用国家主席身份对美国的访问,原本是在去年的九月,但是美国遭受的一场风灾,使得这次访问一再推后。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这倒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布什政府正给风灾搞得头痛不已,哪有心思来面对外交问题。还记得去年九月,因为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的关系,在会议期间,两国领导人还是进行了会面,当时给媒体十五分钟的拍摄时间,结果胡锦涛的发言有十分钟,布什的发言只是短短一分钟。而美国的媒体对于自己的总统和其他国家首脑的会面并没有给与太多的报道版面,因为大家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风灾上面。

这次就不同了,胡锦涛一行刚刚出发,美国的媒体已经给与大篇幅的报道,像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都发表专门的文章,对胡锦涛的这次访问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尤其是对于星期四的胡布会,纽约时报在十七号的头版头条报道认为,中美两国领导人私下坦诚相见,交换看法,有利于解决两国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舒缓美国的忧虑。华盛顿邮报则引述中国学者和官员,指出胡锦涛在访美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进行了周密的策划,而这一切都显示,发展和美国的平衡的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最高优先权,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显示胡锦涛已经决心不让中美贸易,知识产权,人权和台湾问题等摩擦,来冲淡他和布什会谈时,将会发出的中国愿意和美国合作的讯息。华文媒体的重视度更是空前,除了美国当地的华文媒体的高密度报道,这次随行报道的仅仅是来自香港的媒体,就超过了四十家,可以说创下了一个记录。

中方一直说,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特别是这次的访问,正是在陈水扁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之后。外界特别关注,布什这次在胡布会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表述,会不会和上次,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的时候,点名表示美国的不满。面对这样的局面,陈水扁也开始了动作,就在18号,在胡锦涛出访美国之际,陈水扁透过接受法国媒体的专访,抛出了他所定义的“两岸统一五条件”,似乎是准备在胡锦涛抵达华盛顿前,先摆好台湾的阵势。对于台湾问题,中方肯定是不满意美国只是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到底两国会有怎样的共识,真的要看看胡布会上,布什怎样说。

不过美国方面和中国对于中美关系的重点的看法还是有点点不同,美国的舆论,只是关心贸易,人民币汇率,以及伊朗,朝鲜核问题。对于台湾问题,几乎是只字不提。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各有所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情。说到伊朗问题,纽约时报认为,伊朗核问题正在导致国际石油市场的不安,而中国在伊朗有巨额投资,加上中国是安理会成员,中国对伊朗的态度非常关键,而竞争国际石油资源也是这次胡布会的重要议程。提到美国的媒体,华盛顿邮报昨天的头版有一个关心朝鲜人权的报道,当中涉及到中国是否有义务为朝鲜的难民提供庇护,而布什已经对于报道中涉及的朝鲜女孩的命运表示关切,相信在这次会面当中,在谈到朝鲜问题的时候,布什也会向胡锦涛提出。

不过,胡布会,到底大家出什麽牌,只有到最后一刻才能够见分晓,一起关注,再和大家分享。

Source favicon00:55 Additional 9 Search Engines added to AWStats Search Engine Database; Ask recognition fixed. » AWStats Enhancements and "how to" Resource Center Update Notification - Antezeta
We've added 9 new search engines to the search engines database. We've also fix recognition of recent queries from Ask (Ask is now using the q= parameter); we also broke out Ask queries by country (previously done for the UK). With a patch to awstats.pl, each search engine will have a direct link from AWStats, helping to provide contextual documentation for the more obscure engines. http://www.antezeta.com/awstats.html#sedetection
Source favicon00:27 为什么喜欢启迪这个词 » 王建硕

我写过,我最喜欢的一个词 - 启迪,却没时间讲一讲为什么喜欢。我喜欢它,当然不仅仅因为它的发音。这里有几个关于启迪的例子。

个人摄影展

我是个土人,典型的理工科思维。偶尔拍些照片,却从不觉得“艺术”和自己有丝毫联系。

“那是那些不正常的人才搞的东西。”我是这么想的。

直到有一年,在西雅图的Live Girls Theater后面的破屋子里面,发现一个像模像样的画廊。我很喜欢里面的照片,演出的那个粗壮的女人指着一些画,得意的告诉我,“这是我老公画的。”她老公是个建筑工人。

这个画室给了我启迪,让我知道,原来,一个普通人是可以搞画展的。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把触摸得到的实物放在你的面前,才能真正触动自己顽固的习惯思维。

我回来以后,立刻拉上了ClaireEdward,在华山路梧桐树下的一个真锅咖啡筹划起了摄影展。一个月以后,我们自己的摄影展《旅行的邀约》在苏州河艺术区的一个破旧的仓库里面开张了。Edward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自己的摄影展门口拍一张照片,几十年后告诉自己的孙子,说爷爷在30岁以前也办过自己的摄影展了。”我的想法也差不多的。在30岁之前,一个想都没有想过的主意,就这样付诸实施了 (1, 2, 3, 4, 6, 7)。

在摄影展的前言中,我写道:

这不是一个摄影展。这是三个blogger的行为艺术展。就像blog启迪了普通人,即使你不是作家或记者,你也同样可以表达自己一样,这个个人摄影展启迪每一个人,去做那些疯狂的事情,一些原本以为只有专业人士才可以做的事情。我们把它叫作,上海的草根艺术。(照片

启迪,就是这样,在一个人身上闪现,被另外一个人看到了,打破了另外的一个人自我限制的坚冰,同时闪现出更多的启迪的火花。

很多朋友要来看,还有媒体报道,我说,不用来看,只要知道这件事情,并在习惯的生活中稍稍停一下脚步,想一想,“连不会摄影的人都可以办一个个人摄影展,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这省略号中的部分,说不定又会启迪更多的人来做些疯狂的事情。

这,就是我说的启迪。

Confluence Project

我参与的另外一个项目是Confluence Project.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访问地球上所有整数的经度和纬度点。这样的点,在陆地上的,全球只有几万个。

这个项目,也是给人无穷的启迪的。它给了每个人一个旅行的理由。我的一个目标是东经119度,北纬30度的一个还没有被访问的点。在上海图书馆,我查到了,他在浙江,安徽和江苏三省交界的深山中。

于是,在一个懒洋洋的周六,我带着借来的GPS坐上了梅陇开往杭州的火车。然后乘长途车到淳安县(千岛湖附近),换小巴,到了文昌县谭头村。在那里,我住上了10块钱一晚上的“豪华套房”(标准间是五块钱)。第二天,接着坐长途车,在秋原换乘到隐将的乡间小车。车在深深的山道尽头停下来的时候,GPS显示,离我要到的点,还有不到三公里。

下了车,一头扎进了大山里面。从GPS上显示里那个点还有两百多公里,看到距离越来越近,只有一公里左右的时候,有时都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对于生活,我们有很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在上海的床上消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同时抱怨这万恶的日子,也可以选择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其实,这两天的花销,还低于在上海的两天。

Confluence Project,给人的就是一种没事找事的启迪。那个点其实并不重要,但寻求的过程,却让我经历了原本不可能经历的48小时,让我对那遥远的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口的本来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群山感兴趣起来。

打破自己给自己设的限

生活的可能性,就是因为自己经历的局限,给自己添加了很多限制。当我们受到启迪的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原来,没有任何人禁止你做一件起曾经非常想做的事情,唯一对自己说不行的,就是自己。

这个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限制,就像一个无形的玻璃盒子,把自己圈在自己已经在的那个角落。启迪(Inspiration),就是外面的一个亮点,让自己发现,自己,和要到达的那个地方,只隔着空气,而不是一个玻璃的盒子。

如果没有哈佛大学Harry Elkins Widener纪念图书馆以及Harry的妈妈的故事,我估计不会想到在交大建立一个自己的基金会,来帮助一些学生。那个自己给自己设的限是,“基金会是只有有钱人才干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阻止你在没有很多钱的时候为公益贡献出一点点的力量;如果没有Winter的Starbucks Everywhere项目,我也不会想到,在一个冬天,从美国西海岸,到中部,再到东海岸的跨越美国之旅。以前,我以为,“跨越一个大陆的旅行,是只有没有工作的有钱人才做的”,而事实是,没有人,没有一个人,阻止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告诉我这不可能的,就只有自己。

有机会认识很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启迪。报纸上经常看到的人物,在成为很好的朋友以后得到的最大的启迪就是,原来他们也是非常平常的人,有在所有平凡人身上似曾相识的优点,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如果他们可以做到以前不可想象的成就,自己离那一个点,虽不是一蹴而就,却也不是遥不可及。

传播启迪

我很认同Junior Archivement的口号:让他们的成就成你的启迪(Let Their Success Be Your Inspiration!)。当一个毕业n年的年轻人出现在大学的讲台上的时候,一句话不说,这个活生生的人本身,就足以成为对学生的一种启迪。这种启迪,付出最少,却回报最多。所以我乐于做大学的活动。我们至少还是能够贡献出来一点点东西的。

这就是我喜欢启迪(Inspiration)这个词的原因。

Source favicon00:14 Burnvelopes? No, FeedBurner Email » Burning Questions - The FeedBurner Weblog

It turns out that not everybody is quite ready to ditch the old Inbox just yet. People like to be notified when their favorite publishers have something new posted, but a large audience still finds the familiar setting of email to be the most comfortable and reliable way to receive updates. We initially announced feed-by-email support back in October. Since then, we have been asked by a number of our publishers to integrate our own feed-powered email update service, and we are the kind of people who do what is asked of us, if the question is asked nicely, in lower case, with a minimum of question marks.

Today, we launch...are you ready for the catchy name? FeedBurner Email. There are a few specific questions we want to answer about our mail service,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where can you find it and who is the branding genius that came up with the reflexive moniker?

There are several feed-to-email services in the marketplace. Ours has a very specific focus that is different from some of the other offerings. FeedBurner Email is strictly a publisher service. There is no subscriber landing page at FeedBurner, no dashboard for subscribers to login to and manage their emails, and so on. Just easy-to-read, plain text or HTML email containing the latest posts. The messages that go out are largely "brandless," by which we mean that a) the emails are delivered as "from" the publisher, not FeedBurner and b) there is no FeedBurner header and only a very light "delivered by" footer. Publishers have access to the email addresses that subscribe to their feed, and they can export these addresses and move from FeedBurner to another service at any time. View a sample FeedBurner Email.

As we continue to build out email capability, we want to give publishers options. We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our partner services, FeedBlitz and Squeet, and we may add further services as well. FeedBlitz provides a robust set of both publisher and subscriber tools, and we added Squeet to the lineup because some publishers wanted to offer a much more subscriber-focused experience where the subscriber is in full control of the delivery schedule, etc.

This version of FeedBurner Email is — the tension builds — free! To activate this service, log into your FeedBurner account and make your way to the "Publicize" tab. We will be adding a premium version of the service that will provide publisher-selected delivery scheduling options as well as branding capabilities. We also will be adding a number of other enhancements to the premium version, but as the service's chief architect is on vacation right now, it's probably not fair for us to publicly announce deliverables while he's at the beach. By the way, always a good idea to launch a new service when the chief architect is unavailable for questions. That's a little something we like to call "rolling hard six."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4-19

==> 200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