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7 网摘060701-060702 » laolu

2006-7-2

2006-7-1

Source favicon22:46 世界杯接下来的比赛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世界杯接下来的比赛德国与法国分别干掉意大利和葡萄牙,在柏林激战125分钟,法国以1球胜出。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闲话分类下的文...
Source favicon22:11 Gmail剷除所有垃圾郵件功能 » Jan's Tech Blog
今天用Gmail時,突然發現一個Delete All Spam Now的功能。十分好用,因為我的Spam Box已經有數以千計的郵件!這個功能太實用了!...
Source favicon22:10 KooXoo vs. DouBan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KooXoo vs. DouBan

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range=1y&...

Source favicon17:58 繪本的語言 » ilyagram
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著,《繪本之力》,林真美譯。遠流出版社。心理醫師、兒童文學家、報導文學評論者三個人一起聯手介紹繪本,並且說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中間有些地方(批評),讓我覺得跟這十多年來的周圍風景很相像: 「河合:...還有,現在有所謂的 IT 革命,其根本的想法是,人是處於對象的外圍,並且由人自己來進行操作。這麼一來,所有的事都可以輕易達成,而大家追求的也是這樣的東西,現在的世界可以說瀰漫著這種現象。相對於此,看繪本是無法那麼輕易就達成的。我們必須自己翻頁、自己走入書的世界,在看的過程中讓自己跟內容發生關係。除了字,它還有圖,從這個角度來看,繪本具有很高的現代意義,它為時代帶來了新的可能。在思索繪本時,我希望可以從這些角度切入。 松居:對於河合先生在一開始提到的知識填塞,我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對之反彈了。我的編輯方針之一是:繪本不是讓小孩自己閱讀的書,而是大人唸給小孩聽的書。另外,我在一開始做書時就表明:我不做可以帶來任何效益的書。於是,就有許多人問:那,為什麼你還做與科學相關的書呢?我做科學繪本,並不是為了傳達知識或資訊,而是為了讓孩子有所驚喜,只要孩子看了書,感到驚異、讚嘆,並有新的發現就好了。一本繪本如果不能帶給孩子感動,那是不具任何意義的。 然而,現今的教育卻以填滿腦袋為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當然有人成績十分優異。可是,當我和這些極其優秀的人說話時,總覺得這些人無動於衷。他們沒有甚麼表情,說話的方式也很平板無味,你無法知道他們有什麼感覺。我常想,就不提他腦子裡有什麼了,這種人,到底心裡在想什麼呢? 一想到這裡,我就會認為,如果能經由繪本讓孩子的心動起來的話,那就夠了。所以重點是它是否帶給孩子快樂和趣味。我對這點,非常的堅持。 柳田:...我一直都在寫報導文學或評論,寫這類的報導作品,通常字數都很多,我總是極盡所能的說理和解釋,我越想越多,字數也越積越多,常常是用了好幾萬字的篇幅在寫,偶時回顧,會覺得我如此大費周章,到底觸及了多少靈魂的部份?又寫了多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每當想起我的文章和人們的心靈層面到底有多少交集時,我就覺得汗顏,並常常深切反省。 相較之下,繪本用的是最少的字和最少的圖,一般說來,是十幾二十張的圖,再配上極少的文字,就能把關於人生、關於生命、關於活著、關於喜悅和感動等等重要的事物,逐一表現出來。這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表現手段,也是一種溝通的手段。關於這個部份,我今天又回到根本,重新有了思索。」 這本由這三個人對話產生的書,裡面的文字很棒,很直接,也很美;很像是在思考中運用語言,在運用語言中思考。它探討繪本的語言、音樂與歌聲的同時,也讓我回想起自己以前讀古詩的想像與感動。在評論的同時還保存著的相同的特質,這就是繪本的語言性。揉合著表演、聆聽、朗讀與想像,讓文字重新找回感動人的力量。 「柳田:...去年(2000年)某雜誌做了「想繼續留到21世紀的繪本」的問卷調查,我將福音館的《許多不可思議系列》中,星野道夫所做的《熊啊》一書列入書單。.......現在,我用我的語言去對《熊啊》的世界做了一番解釋,不過,小孩並不需要這種語言的解釋,他們終究會感受到阿拉斯加這塊大地的雄偉、熊的可愛等等,我個人認為,讓每一個人各憑感受就可以了。書中所用的語言非常深邃,它進到孩子的耳朵,即使我們不曉得孩子能夠咀嚼到什麼樣的程度,但這些語言都會像詩的聲響那樣,敲進孩子的心扉,就算孩子無法像大人那樣深讀、或是加以解釋,我覺得都無所謂。...」 認識這種語言的方法,可以藉由批判自己的空無,或者藉由學習人家的豐富。在看著姪子總是穿梭在x 森幼幼台與大老鼠頻道之間的無聊表情,我總覺得在我與姪子的表情中間,我們的溝通面臨著很深刻的挑戰。 「松居:問題是,現在小孩的語言經驗都很貧乏。他們不太用耳朵仔細去聽別人說的話,他們不太去接收活生生的語言。從機器傳出來的語言,我認為那只是一種聲音。他們這方面的體驗倒是很多,但與人面對面,聽人說話的體驗卻相對貧乏。也因此,當今的大人,不能不再對孩子說說話了。」 其實會抓下這本書除了因為河合隼雄先生的緣故之外,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河合先生談論到了大江健三郎的《換取的孩子》與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繪本《在那遙遠的地方》(Outside Over There)。這三人輕鬆交談中,便切入了桑達克的意第緒(Yiddish,東歐猶太人)文化傳承背景。我自己當然很喜歡的是《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可是在大江健三郎的介紹下,我對《在那遙遠的地方》一直有著一些特殊而無法言說的感覺...這幾位先生的對話、無論是號角、畫面的質感或莫札特,信手撚來,竟解答了我長久深刻的疑惑。再往下走去,探索到對惡與恐怖的對話,這些話語多麼令人震撼: 「松居:接下來要談的話題仍然跟桑達克的世界有關,大家覺不覺得,現今和小孩相關的事件還真不少。說到小孩與『惡』,古典童話真是充滿了各種『惡』的描寫,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說這些故事給孩子聽。現在的小孩不知『惡』為何物,甚至不曉得什麼是殘酷。...」 這本書雖然說是在介紹繪本的可能性,但是往更深的遠處望去,三位有趣的歐吉桑述說的卻是有創意、活生生的語言的可能性。之前在跟踢頭人出版社的朋友們聊天的時候,曾經思考過怎麼把幾個人撞在一起時的創意與感動,表現在印刷書本的形式中;除了這幾位大叔的世代跟我們差距甚大之外,可能這本書也是一種共同創作的典範喲。大家參考看看吧 :)
Source favicon17:01 往經典的異鄉自助旅行 » ilyagram
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的第一篇〈為什麼讀經典?〉,很清爽地說了一些定義。十四個定義。中文排版上有問題:它的定義跟前後段的距離並不一致。更精確地說,這些卡先生生產出來的「假」定義,與前面段落的疏遠、加上跟後面段落的靠近,讓讀者容易容易從空間的遠近關係,對應到並且誤以為:這些「假」定義跟後者的關係比較「接近」。事實上這些「生產中」的定義,與前後段的關係頗為有趣,並且應該算是前面段落的 brain-child (頭生)。 穿過了這些有趣的經典定義,後面的經典的確都是我不太有機會讀過的作品。甚至這些重新點讀經典的文字撰寫方式,參差不一,跟出版商包裝這本書籍所創造出來的期待方式,讓我有很大的想像落差。在閱讀過程中,我覺得這本書籍比較接近艾柯先生 Eco 的 《帶著鮭魚去旅行》;因為這些經典不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所謂經典,反而彷彿是一幅幅未曾謀面的異國風情畫。重新咀嚼這些詞,無論是如星雲般的愛情(〈斯湯達爾作品中的知識如塵雲〉)、或者如朝鮮薊的世界(〈世界是一顆朝鮮薊〉),都像是重新再穿越小說經典所構成的異鄉熱帶雨林。這些經典不是讓大家賺錢的《國富論》或者《道德經》,而是一則則的奇異的故事。也許就像是偷偷拿起《十日談》跟《坎特伯雷故事集》想要找情色內容的心情落差。 真像是奇異的自助旅行啊。
Source favicon16:14 西藏迎来首趟列车 » del.icio.us/chedong
车厢是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为首的一个合资企业建造的,合同总价值约为2.31亿美元。这种车厢的设计可以保护乘客和机械设备本身免受沙土、寒冷和高海拔的侵害。在车厢内部,氮
Source favicon12:43 香港和内地的大学 » 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好几天没有上来,这是因为周末去了一次北京,因为来回的飞机都延误,所以好像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飞机上面,而且搞的人心力憔悴。
 
今天做华闻大直播,谈论的是关于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学生对于内地名牌大学的冲击。对于香港这些大学的受欢迎程度,真的是出乎我的想象,因为香港大学,中文大学还有科技大学受人欢迎还情有可原,因为这几所在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以及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北大清华,还有其他内地的一线大学是有得比的,但是没有想到,今年连其他的几所二线的大学,好像浸会大学,城市大学以及岭南大学,也受到热捧。
 
我们请来的是浸会正在上海招生的老师,其实他正好也是我在浸会读研究生的老师,他说,在上海,二千人争大约一百个名额,而且都是没有奖学金的。同样,香港大学有超过十万人报名,结果挑选了三千人进行第一次面试,只从里面招250人。这样的场面,连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没有想到。去年是北京的高考状元,不去清华,去了科技大学,今年两个文理科状元都去了香港的大学的面试,虽然也填了北大,但是到底去那里,他们陷入了苦恼。因为各有各的好处。
 
真的是各有各的好处,在我看来,并不是媒体所炒作的那种,香港大学要把北大清华扫成二流大学,那样的危言耸听。
 
第一,好的生源是好的学校的保障,这一点香港的大学最最清楚,如果依靠香港本地的生源,是办不成世界一流的大学的,正如他们的师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而且很大很大一部分,是在内地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再到美国读博的学者。香港的大学之所以这样努力的争取内地的学生,为的是学校未来的长远发展。虽然可能个别的状元被香港的大学抢走了,但是一个好的大学,并不是没有了几个庄园,水准就下来了,如果一个大学的好坏,依赖的是有多少个状元的话,那这样的学校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其实香港的大学有一点是值得内地的大学借鉴的,那就是非常注重面试的结果,因为面试,透过和学生的对答,是判断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要手段。当然,前提是,这样的手段是在公平的情况下被运用的。
 
第二,香港的大学标榜的英文教学。用英文教学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英文水平,方便学生未来到英美留学深造,但是并不是说,在内地的大学,不是英文教学,学生的英文水平一定会很差。想想那些现在在香港或者海外的大学教学的从内地过去的老师们,他们当年都是在内地的很多名校里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一直觉得,英文只是一种技能,并不是一种知识,既然是技能,是有办法可以学会,并且运用得很好的,关键是自己一定要有心。
 
我自己是在内地读的本科,然后在香港念了两个研究生,分别在两所大学,浸会和香港大学。即使是在香港,不同的大学,风格也不一样。港大所有的课程使用英文,但是其他的几所大学,允许学生用中文写论文。如果问我比较内地和香港的大学的不同,我不知道现在的大学是怎样的,那个时候,八十年代末,我很幸运我能够在复旦,因为那里充满了鼓励学生思考,以及吸收不同知识的氛围,我们可以挑战老师,只要自己有道理,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善于思考的人的讲座,来丰富我们的思想。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省份,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人情。对于中国的了解,大学里面算是一个开始,而这样的了解,也成了日后自己工作思想的资本。而之后在香港,会发现,这里有非常严谨的学习要求,让你不能够偷懒,比如要看出勤率,要看每次做演示的效果,要看每节课有没有参与讨论,要看每次交的小论文,还有最后的论文写得如何。只是,过于的形式,往往有的时候,会忽略了内容和效果。也许,这和香港所保留的英国人的风格和传统有关系。
 
看到不少媒体认为,选择香港的大学,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找到保障,我想,这不是必然的,要看在哪家大学,同时也要看学习怎样的专业。就好像今天我们就在开玩笑,似乎学传媒的人太多了,因为太多的电话,太多的人托人,希望自己的,或者别人的孩子能够到媒体来实习,工作,只是,饼就是这样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是学西金融会计,香港的就业机会不错,今年港大就有一个学生,月薪七万,进了一家跨国投资银行。但是要记住,这永远只是一个个案,关键是自己要特别优秀。而且,得到是有付出的,如果这个学生未来没有再去读书拿个名校的MBA,那末,很快,他就会被公司淘汰掉的。
 
但是看到香港的大学这样火,内地的名校也应该想想为什麽吧。今天请来北大负责招生的老师,他承认内地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而且在机制上,比不上香港学校那样的灵活。不过他认为,北大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媒体说的那样很差,因为北大的学生,百分之五十到七十,是会升读研究生,或者到国外留学。他说了这样一句,在内地,差的学校就业率往往很高。
 
其实教育是一种投资,一个好的大学,能够拥有足够的就业渠道,也是吸引好的学生的一种条件。我想如果内地的名牌大学抱着这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那对于未来,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会有负面影响。香港的大学是非常着重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因此学生的就业辅导,学校联系拓展就业机会,都是学校花很多时间来做的事情,美国也是这样,并且会保持对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搜集。
 
其实香港的大学愿意拿出几十万来争取一个内地优秀的学生,为的是希望透过培养这样一个人才,也来为自己的学校积累声誉,也这是学校的一种投资。
 
 
 
Source favicon11:16 Innocent » Blog on 27th Floor
英文里有个词,innocent,中文一般译作“纯洁的,无罪的”,不能说不对,但似乎不是很准确;用Google 定义一下:free from evil or guilt; lacking intent or capacity to injure; lacking in sophistication or worldliness; a person who lacks knowledge of evil。应该是无害的、不会害人的,不复杂不世故。等到用于宗教,才是无罪的意思,就像初生的婴儿,对做恶一无所知的那种状态。佛教喜欢这个意思。

只可惜,现在社会复杂,很难保持这种状态。有个朋友几年没回来过,回国的第二天他电脑上的IE就被种了N种插件,弄到一开机就无数的弹出窗口,其中不乏黄色的。他向我求救,但我对这种东西大概算是老油条了--虽然打不过流氓,但躲得很快,所以也没有经验。不得已跑网上查了一番,看了别人用的工具,搞了个叫黄山的,另一个叫upiea的,大体是搞定了。

我不至一次地发现,从外面回来的人思路更简单--起码刚回来的时候。不像我们,整天面对过不去的马路,争不过的客服,永远是老大的银行,当然还有房产商,还有贷了房贷就不断涨利率的,还有只会加一法不会去尾法的各色小贩,还有很破的自行车都不能放在外面,让人不得不多生出几个心眼。有时候就想,生活真是不容易啊。

我自认不是坏人,自小长大的家庭也都是很和睦的,吵架基本是没有的,但父母似乎一直教育我要凡事多几个心眼。我想他们是没错的,不这样估计会很惨。

最近观察到的例子似乎是李开复,我已经不至一次发现网上许多人对他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他在做秀,甚至认为他在说谎,包括他那本书。我是看过他那本书的,全面的、认真的看过。我不得不说,他应该是innocent,不是我们用多出的那几个心眼所想像到的那种情形。另外一个佐证可能是他在GoogleChinaBlog上写的那篇关于饭馆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是个老实人。他在那篇里面也没有掩饰任何可能会让人以为贵族化或小资化的东西。

当然,他最近的这篇,要求web2.0用户们负起责任来,也一样受到一些人的批判,甚至有人总结说是“四个凡事”。在我们的环境里,这样说话的只有一种媒体,就是大家都不信的那个。现在李开复也这样说,很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家也不信,进而怀疑他的动机。

老李并不在大陆长大,保持innocent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一直以来的教育风格,我那多出的几个心眼却认为不一定很有效。毕竟这里不会发生考分不够,给加大校长写封信就能得到机会--他书里写的微软年轻女经理的故事--这里可能得在信封里塞上厚厚一打花花纸才行。他所面对的那些妄人也绝对不会看几篇说教文章就从此学好,他们都是有意而为,看到李开复的文章,不过发出qie的一声,就转身继续制造新闻去了。不过我以为这个和什么2.0没有关系,他们用0.2的手段也一样要这么干。

还有个词组,叫Think innocently,也很好。如果大家都理性,讲规则,那是很好的事情。但我们却经常面临不讲规则甚至无规则可讲的情况,童心也就一点点被磨灭了。说实话,谁不想这样简单点呢?前些天写了个为什么信任Google,里面就直接从最惨的情况说起,后来看到位blogger评论说,心态还是复杂了点--说得我很是欣慰啊,不禁想要激情一把:我不是一个人--虽然并没有神仙附体

说起这个Google黑板报,那一篇“水 ・ Google ・ 女程序员”,实在是字字都认识,就不知道说些啥,也是高手之一种啊。不过我听说一贯有风格的许知远都要改变了呢。
Source favicon09:05 挪用公款之日本版 » 变态家族

当然全世界都有人都喜欢干这种事情, 这次出事的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化学系的56岁的女教授松本和子。 她还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 IUPAC )的副会长。 据说学化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很长的学会, 当选是去年的事情[中文] , 由于是第一个女性的副会长, 当时还好好报道了一番。 研究的东西google一下也有报道[中文] 。

这次 出事是因为欺骗国家的研究费, 叫做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 让一些没有做事的学生申请这个费用中的所谓“人件费”, 等钱打到学生帐户之后, 学生再把钱都转到松本的帐上, 如此简单就完成了欺骗的过程。 几年间, 几十个学生, 为松本弄来了1470万日元的收入。 处分的结果是她五年之内不能申请研究经费, 现在的研究停止, 所有的剩下的研究经费全部归还。 早大的总长三个月减薪, 几个研究推进部的部长, 理事都被解任, 警告, 几个人包括松本自己都提出了辞职信。 日本关这个研究经费的官员也有人辞职。 但是调查显示着只是冰山一角, 两年前就有她挪用与企业间合作项目的事情被调查出来, 但是调查人员压住竟然没有往更上级汇报, 这次这些部长理事被解任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 还有调查表明她至少把近千万的研究费用到帐户底下进行信托投资等等。 导致日本人要对她这九年来经手的1亿4千六百万日元的经费进行彻底的调查 [日文]。

所谓坏人肯定要坏到底, 马上有人查出她搞到研究经费得过奖的论文也是造假的……马上取消了她得到的日本分析化学学会的论文奖。 自己也觉得混不下去了, 自己提出辞去IUPAC的副会长, 是个已经预定好明年会升为IUPAC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会长的副会长位置。 她的主页 现在已经不能访问。 拜她所赐, 今月预定支付给早大的振兴调整费13亿日元也暂时被冻结, 搞得拿不到钱的教授们急了, 前几天晚上在东京新宿区的校园集会抗议! 这还是零头, 本年度预定发放的振兴调整费(不久前分好的)中的新申请部分约100多亿也暂缓发放, 涉及到东大京都大等50多个研究机构。 估计大家都要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骗这么多研究经费竟然如此容易。 难道这就是大家都想当教授的原因吗? 从此手法的简单程度来猜测, 全日本肯定不止和子mm一个人独自在骗国家的日元, 因为实在是太容易就可以搞到钱了。

其实想想就知道钱晚一点也是会发的, 有什么好急的呢? 我就不急, 虽然前几天从教授的信里面知道我每个月拿的钱竟然也是从这个名叫振兴调整费里面出的, 而且每个月填表的时候也要在“人件费”那一栏打勾…… 因为坚信我良好的人品不会让我饿死在日本。 因为我继承了中国留学生的光荣传统,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人品万岁!请大家用灵魂附体的方式为我祝福。

更多的日文链接: ysk5的美味书签

08:00 2006/07/03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52688642     63.19%
2. Yahoo  29494294     12.21%
3. Google  19653226     8.13%
4. 3721  18431038     7.63%
5. Sogou  8375570     3.47%
6. QQ  6664550     2.76%
7. MSN  1561722     0.65%
8. 163  1535886     0.64%
9. Tom  1407138     0.58%
10. iAsk  1136886     0.47%
11. Zhongsou  605066     0.25%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02

==> 200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