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55 Google 发布商工具 » del.icio.us/chedong
借助于 Google 的发布商工具套件,您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制作内容方面。而让我们帮助您其他的需求,如智能分析和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Source favicon22:44 Google的移动搜索广告 » laolu

Google科学家Shumeet Baluja,在2004年6月向USPTO提出了一项手机广告专利的申请,今年1月5日被公开为U.S. patent application 20060004627

该专利申请的标题是:诸如手机等具有通话功能的设备的广告服务。摘要大意是:按照用户设备的特性,比如是否支持电话拨叫,提供一个或多个广告。至少有些广告具有选定拨叫(call-on-select)的功能。当这样一个广告被选定(例如通过按钮点击)时,不是装载一个文档(如网页)来呈现,而是一个由广告主提供的与广告关联的电话号码,能够被自动拨叫。第一个权项的内容是:为一种用户设备提供一个或多个广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接受对一项对一个或多个广告的请求;2)判定与该请求关联的用户设备的特性;3)利用判断的特性,决定一批广告的提供。

去年11月,Google已在搜索结果页面上测试Pay-Per-Call的广告。今年4月,Google已在日本测试手机广告

  • 手机广告仍然基于文本,但不是显示在搜索结果页面右侧,而是在页面的顶部和底部;
  • 用户可以点击广告提供的链接,进入广告主的手机网页,或者也可以点击广告中的“Call”,直接拨叫广告主;
  • 同样,广告主对关键词竞价,Google则在广告被点击或“Call”时才收取广告费用。
Source favicon22:35 死光枪?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死光枪?看到 solidot 转引 engadget 关于 starfire 计划的评论,把激光称为死光枪 (death ray),比较吓人的。 这个技术叫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可以补偿大气扰动引...
Source favicon21:48 InnoCentive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InnoCentive最近才注意到 InnoCentive,很有趣的服务。他们主页上的自我介绍: InnoCentive® is an exciting web-based community matching top scientists to relevant R&D challenges facing...
Source favicon21:15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园的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园的通过 cathayan 看到这个强贴。据说,微软面试的时候总问一些迷题,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园的? 那个作者假想了...
Source favicon19:37 这次河北地震, Blog 传播速度 » DBA notes
最早在 泡网论坛上看到关于这次地震的消息, 不过都是"北京发生了地震". 随后刷新 GreatNews 订阅的所有 Feed, 看到车东已经有报道, 地震了(北京刚才),有感觉吗. 另外和彩头和老的 Blog 居然同时有好几条报道. 此外也有一些 Blog 做了若干简短地报道. 但是几乎都是"北京发生了地震" 这个时候看各大门户还没有任何消息. 也不知道其实是河北文安县发生的地震. 12:20 分左右看到一些论坛已有人说其实是河北地震. 简单的看, Blog 对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很快, 但是不全面. . Soho 小报说今日河北地震消息最先发布权是中国经济网, 似乎难以证实. 我推测, 该消息最早见于互联网恐怕还是在论坛, 经过若干人确认之后, 扩散到 Blog, 然后到门户. (IM?)-->论坛-->Blog-->门户
Source favicon18:58 从选择 Java 框架谈谈技术人员的"舒适区" » DBA notes
这几天, 一位 DBA 朋友很是苦恼. 起因是他所在的开发团队的架构师与程序员准备在接下来的项目中继续 采用 Hibernate 作为 Java 框架 . 众所周知, Hibernate 对 DBA 来说如同噩梦, 非常的不友好, 所以 DBA 极力推荐 iBatis . DBA 看来, 在该应用场合下, 应用 iBatis 更容易控制数据库的性能, 而程序员们也不用因为性能低下的 SQL 而一遍遍返工修改程序. 可是开发人员们罗列了各种 Hibernate 的优点证明使用 Hibernate 将会是正确的, 带来的开销是值得的. DBA 也知道,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 这个开发团队一直在使用 Hibernate , 开发人员熟悉 Hibernae 的方方面面, 他们自认为针对 Hibernate 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不愿意离开现在的技术环境, 这才是他们反对更换到其他环境下的主要原因. 当然, 今天我不是要比较这两个框架的优缺点. 而是要说说技术人员都会面临的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舒适区. 最近几年, 舒适区这个词我们经常从一些"培训大师"的口中听到,引起了无数渴望成功者的共鸣.其实说的倒是自古以来人皆有之的一个共性. 引用I : 现代西方认知心理学认为"舒适区" (Comfort Zone)是指人们一定限度的感知和联想的范围,在这一范围里,个人或集体能有效地运作,不会出现不自在和恐惧,所以人们会本能地寻找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从"舒适区"的角度上看, 架构师/程序员不愿意更换到其他框架下无疑也有一部分心里因素的问题. Hibernate 已经使用了几年, 对他们来说已经相当熟悉了, 迁移到其他环境下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这样"不确定性因素"给他们带来了不安全感. 所以, 他们自然会熟记 Hibernate 的各种优点, 并期望一直使用下去. 不过换个角度上看, 这种保守性无疑在需要快速面对变化的软件业有一定的风险. 引用 II: 每当人们处在舒适区中,就会有安全感、自信心,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所担当的一切。但如果长时间 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像留恋在温水盆里游泳的青蛙一样,等有一天自己想跳出来时却已经太迟了! 就拿这个 Hibernate 来说, 最近就有 FireStar 软件公司在指控 JBoss 公司的 Hibernate 3.0 软件侵犯了其连接关系数据库与面向对象的软件的技术专利, 如果 FireStar 胜诉并要求停止开发该软件, 依赖于 Hibernate 的程序员们该怎么办呢? 这个事情就好比青蛙泡在缓慢加热至沸腾的水中一样,代价恐怕是惨痛的. 作为技术人员, 积极的心态面对变化是必需的. 如果死死的守住一个小技术环境, 回报率自然会下降. 从软件业的发展来看, 也是这样. oops, DBA 也不要把自己捆在一种数据库上...... --End.
Source favicon15:17 “-40″:加拿大跨世代藝術家重新創造過去的影音實驗 » ilyagram
五個月之前,加拿大的 Michel Blondeau(ECentricArts) 與 Katherine Watson(Meta4 Creative Communications Inc.) 應邀來台參加數位典藏年度成果展的國際研討會。當然,我不用詳述他們研討會中所談論有趣的緊的議題,你可以在網上閱覽研討會的成果紀錄。 在 Michel Blondeau 與 Katherine Watson 所帶來的觀念、想法與作品中,有一個由 C0C0S0L1DC1T1、NFB 加拿大國家電影理事會與 terminus1525 計畫共同執行的作品:-40,我到這幾天才有機會詳細瀏覽,就被裡面的有趣深深吸引。 這個計畫(簡單的新聞稿)是一個由加拿大國家電影理事會邀請六位知名的影音導演、創作者,與其他十四位二十五歲以下的聲音與影像創作者合作的計畫。遊戲規則是創作者必須從指定的老電影檔案中選擇一部作品,只能保留影像卻修改聲音軌重新混音,或者重新搭配組合影像保留音軌。這二十位數位藝術創作者,參與了這場重新創作宣傳影片(propaganda film)的盛宴。 策展說明(Curatorial Statement)是這樣說的: "-40"計畫所收藏的作品是它們的時代數一數二的製作,同時也是一段延續仍在進行中的個人與國家認同的對話。無論是從個人到政治、獨特到全球共享,"-40" 是一個從多重的視角來觀察的,二十世紀加拿大數位藝術家探索過去與現在相遇、再各自踏上不同路途的一場影音計畫。藝術家們運用著選自加拿大國家電影理事會保存的 1940 年代社會與政治宣傳影片,策展的規則是他們必須基於聲音或視覺媒介,創作出一部新的作品,面對整合影片中保持原狀元素的對話挑戰。 Mark Glassman 在它的評論文章〈好好搖、狠狠攪拌:混成我們的過去〉(Shake Well and Stir: Remixing Our Past)中介紹了這些作品的獨特性與其整體形成的意義: That’s the beauty of this collection. Each artist is up to the task of reconfiguring old Film Board material into something fresh and [...]
Source favicon15:01 Google's July 4th logo » Googling Google
No Donna, they didn't forget to make the logo, they are just a bit slow putting it up.  You just have to look in the right place -- www.google.com/logos/july4th06.gif.The logo is a two cats holding sparkle sticks and American flags.  Happy July 4th! 
Source favicon13:20 快樂的科學研究 » ilyagram
由於水鳥君女士有在研究快樂與大腦,這則科學與心理學的新聞就顯得特別...顯眼了。中時電子報今天報導〈科學證實 金錢買不到快樂〉: 「...研究結果顯示,薪水越高的人,快樂的經歷不見得比薪水低的人多。受測者賺得越多,享樂時間變得越少。熱中高薪的人,每天會花很多時間從事惱人的活動,好比通勤(這是一天中很糟的時刻)。」 我找了一下資料,作者之一的密大心理系教授 Nobert Schwarz 教授網頁有列出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 2004 年以來的各大國際媒體報導。本期的 Science 文章:[PERSPECTIVE] Would You Be Happier If You Were Richer? A Focusing Illusion (PDF 檔)的最後一段如下: Despite the weak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or experienced happiness, many people are highly motivated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 In some cases, this focusing illusion may lead to a [...]
Source favicon12:07 政治部落格 » ilyagram
Kerim (就是那位七月四日誕生的紐約客東華大學教授)曾經問過我,台灣有沒有值得讀的政治部落格?今天讀到一篇 Nakaoeki 所寫的〈龍應台之不可回收性〉,不禁讓我拍案叫絕。不以內容藍綠來窄化個人視野,我覺得這樣的評論方式是我很欣賞的:倘若公眾人物不能夠從這些評論當中發現自己的侷限,自己的製作議題模式、論述策略,那就是低估閱聽眾的腦力。當然公眾人物仍然可以用他們所擅長的方式操縱議題。只是不能夠再 naive 如昔,彷彿自己篤定位於道德光環無限上綱、公理與正義的一方。
Source favicon12:03 地震了(北京刚才),有感觉吗? » 车东[Blog^2]

我在16层 晃了几下,

爸爸住西边: 24层
Jun: 地震有感觉吗?
Che: 有
Jun: 在楼顶,很明显!
在文安(音)5.1级

太太在中关村:12层
Ada: 我们这边地震了
Che: 有感觉

Source favicon11:10 IPTV用户界面 — 电视时代 » blog中文翻译
翻译原文:IPTV user interface - TV times Kasenna总经理Robert Hopkins说:当谈到新兴的IPTV时,运营商不仅仅需要考虑如何提供强壮的、功能丰富的服务解决方案,还需要保证有可信赖的投资。 IPTV(因特网协议电视)是个增长点。许多调研报道预测在未来10年内,电视将走进千家万户,并使用上web技术,而派送这些服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传统的电信公司。但是,在这些运营商具备合法运营拍照之前,他们首先需要知道运营IPTV有哪些困难,并对IPTV如何获利充满自信。 在确定、开展并管理一个商业化的、可盈利的IPTV解决方案时,需要作许多棘手的决定。作这些决定的困难之处在于IPTV是个新兴的产业,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前车之鉴来证明哪个解决方案是“最好的”或“正确的”的。结果,在很多方面,IPTV领域获得成功的路线图变得扑朔迷离。是的,从既保守又富有侵略性的商业角度来看,需要更多的运营商进入IPTV领域,作为拟定并实施三角进攻或四角进攻的重要环节。 基于和因特网相同的传输机制,IPTV开创了史无前例的个性化交流、娱乐的新服务模式。不仅仅是从海量的网络内容提供商、内容聚合商那里提取内容,提供几个简单的频道,更重要的是IPTV可以让服务提供商提供多种新模式的娱乐、交流的服务,并通过世界上最普及的用户界面——电视传播出去。这些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视频点播、视频录制,还有交互游戏、个人内容分享、因特网web浏览,还有电子邮件,呼叫ID,视频会议,和家庭监管。 借助通用标准的界面集和开发工具,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和过去10年因特网探索体验方式相同的IPTV内容服务。不仅仅提供简单的频道列表,IPTV服务提供商可以开发服务包,这样客户就可以从海量的产品中选择他们喜爱的视频或音乐内容、因特网服务、电话服务、安全服务等。 技术实施 现在IPTV项目主要关注于支撑整个IPTV解决方案的技术环节。分析家和卖家关注的则是集成一个终端到终端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早期商业模式的诚信度足以让新兴的服务获得投资商的信任,但是现在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新兴服务,就缺乏严格的审视考量的依据。现在运营商对“半桶水”技术(流媒体服务、机顶盒等)充满信心,而且他们现在关心的是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曾几何时,认为只要解决了技术难题就可以成为IPTV领域的弄潮儿,但是当技术显得不再那么重要时,商业就变成了拓展IPTV业务的绊脚石。就像任何技术一样,IPTV已经从“让它运行”作为首要考虑的阶段,转变为“让它赚钱”的最富挑战性的阶段。当全盘考虑如何开展IPTV时,取得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而且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更加仔细地考虑。如果没有人对新兴服务感兴趣,那么即便再牛X的技术也是毫无价值的。 多考虑商业化 最后一点也就是商业架构的核心,如何将这些IPTV投资纳入囊中。对客户最具吸引力就是这个IPTV解决方案是否具备成功的可能。而且电信绝对不能雾里看花——获得电视观众基础是个极大的挑战,特别当客户已经选择了其他的数字电视服务时。没有任何的前车之鉴说明客户会心甘情愿地为增强的、高级的电视服务付更多的钱。确实,有些市场甚至缺乏付费电视的商业模式,甚至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也无法搬掉这样的绊脚石。 抓住客户的眼球主要依靠3个方面——内容、服务和人机交互设计。其中,优质的服务和高品质的用户界面无可厚非的需要与时俱进。为了进入IPTV领域,电信必须组建一个IPTV服务组织,更快地开展新的服务,使服务更加容易个性化,由服务管理商进行备份、集成,还要提供可盈利的特性服务——这些通用性增强了支撑IPTV技术的透明性。但是依旧存在诸如混合视频内容这样不确定的问题,这就提供了IPTV与数字电视较真的探索空间。还有内容“长尾”问题的探索。 所有IPTV业务的开展都是从最基础的服务开始——广播电视、交互节目向导、电影点播、歌曲点播。倘若IPTV服务的开展和运营不那么复杂,提供商也会从这些最基本的服务着手,获得运营经验。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本地的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提供商已经提供了相同的服务,那么IPTV再提供诸如广播、个人视频录制的服务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如果想更具有竞争力,你需要知道在本地哪些服务最具有商业价值。 “长尾”方法论,向一部分具有相同喜好的电视观众提供相应的视频点播内容,也就是内容策略——从可竞争资源的角度来看,目标观众是无法获得视频内容的。“长尾”这个名词本身来源于“内容使用”和“内容容量”的对比图。对于IPTV就有所不同了,而且引入长尾理论也会涉及到高品质的内容(诸如好莱坞的电影——底容量,高使用率)那些使用抓人眼球标题的内容包,就会使狂热消费者心甘情愿多付一部分钱(高容量,低使用率的内容),还有面向社区的这种具有区域性或普遍性的,诸如体育、休闲、种族背景或宗教的内容。举例来说,一个“长尾”内容包可能包含了200小时长度的内容,每个月更新20小时的新内容,每个月收取3欧元。如何从运营商的目标观众群里清晰界定出每个特定的“社区喜好”,如何从不同的内容提供商那里收集并推销这些内容包,这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创造新的收入 每个目标社区不会清晰描述海量的观众需要什么,但是如果电信可以界定这些关键社区,长尾包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减少粗制滥造),构建起一批忠实的用户群。当然在与日俱增的个人空间里,还有很多创新的广告方式(个性化电视广告)。这些机会在个人、相关联的社区喜好中都存在。任何IPTV服务环境必须提供足够的通用性,具有丰富的视频控制功能,让这些广告商机最终能够被挖掘出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IPTV依旧不成熟。但是再过十年,视频点播将变得很普及,让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看他们想看的。电信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提供强壮的、功能丰富的服务,同样也需要保证投资有回报。通过控制技术,关注于向大多数用户提供抓人眼球的内容,这些可以确保IPTV商业化成功。 Robert Hopkins 是 Kasenna 的总经理和市场总监 翻译:sirtoozee (www.akomedia.com)
Source favicon10:02 [亂聊天] 地理資訊:資料、協定、軟體、服務(更新) » ilyagram
地理人鄧東波先生週五晚上七點要來泡茶酗咖啡(地點預定在「海邊的卡夫卡」),隨意談談他所知道的地理資訊:資料、協定、軟體與服務。英文的演講題目比較酷,叫做 "Geographically Speaking..." 文化軟體聚會。因為大家都很害羞,所以來的人要報名(寫 email 給 ilyaericlee {at} gmail.com)、要裝熟、要講話、要自己出自己飲料錢。長腳蒼蠅先生預定要來講講出去玩八個月是甚麼意思(如何計畫一場漫長的旅行)。 我很害羞,大家有緣閒聊。 (更新)長腳蒼蠅先生本週有急事,準備投影片中,下次再聊。
Source favicon09:43 [更新] 多樣性的生與死 » ilyagram
「每一種語言的滅絕都會造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歷史及生態知識無可挽回的損失,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人類對世界經驗的特殊表達...每當一個語言死去,我們就少了一種可以理解人類語言、人類史前史以及維護這個世界多樣生態體系結構及作用模式的證據。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消失語言的使用者,將會經驗到他們語言的滅亡,也就是他們原初種族及文化認同的滅亡。」 Voyu Taokara Lau 著,〈多元的美麗與胸襟〉,《人籟論辨月刊》2006年7-8月號。將加泰隆尼亞與北管戲曲、保生文化祭並置,對比出南島語系的寬闊文化胸襟。 「如果不是兩側的投影幕,北管戲的發音,聽在觀眾耳裡,有如異星或梵語的絕響,那是一種古老而走調的北方官話。所謂走調,是裡頭找不著現時北京話裡的捲舌音和唇齒摩擦音,而不時穿插的道地Ho-Ló字詞則和蛻變的北方腔口交織為一,只是你來我往的對白及唱作,除了粉墨登場的演員幾無人通曉,它以這島上傳統戲曲的身份隸屬於台下的人民,又戴上音腔的面具,保持若即若離、不全然歸屬的關係。 北管戲文的生發,雖然不是在台灣,但不正是文化交融的產物嗎?中國北方的官話到了長江以南,變化成了獨特的腔調,然後跟著先人渡海來台,再次糅合,如今這個音響,只活在一齣齣的古老劇目之中。」 讓文化生與死,就在隨手可及的一念之間。 (更新)感謝新郎官 pc 提供:Voyu Taokara Lau 另外的網址在 http://blog.yam.com/senghian。
08:00 2006/07/04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52688642     63.19%
2. Yahoo  29494294     12.21%
3. Google  19653226     8.13%
4. 3721  18431038     7.63%
5. Sogou  8375570     3.47%
6. QQ  6664550     2.76%
7. MSN  1561722     0.65%
8. 163  1535886     0.64%
9. Tom  1407138     0.58%
10. iAsk  1136886     0.47%
11. Zhongsou  605066     0.25%
Source favicon04:42 速寫集錦 » ilyagram
最近生活宛如內爆的星雲,有太多想法來不及撰寫,只得在重力吞噬一切記憶之前,先行書寫隻字片語存目 :) 不懂不懂聽不懂講座 返回花蓮參加當年碩士的共同指導教授余德慧先生的退休講座。人氣鼎盛、如達達般狗吠歡樂、眾人以聽不懂作為認同暗號與印記的交集。如「畫」的場景宛如 CSI 有一集的多觀點敘事手法。「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懂,」有人說。「我已經超越了!」眾人歡笑。 參與式行動研究的信念觀與在地實踐 與水鳥君一同報名參加國科會 2006 人文地理卓越營,明大地理系 Helga Leitner 跟 Eric Shapperd 兩堂課 Contesting Neoliberalism 與 PAR,與國內的地理環境資源學者間的對話實在很精彩、並且回味無窮。會後與 L 餐敘,聽到「PR(參與研究)可以,會勸阻學生 A(參與式行動研究)」 的時候不禁暗自冒冷汗。 踢頭人與《蟲師》 在踢頭人出版社獲得引介,得窺《蟲師》動畫影片。一集一集往下走,從蟲與東方的異世界、到彷彿哲學論文般地談論黑暗,接著看到了聲音的故事。實在很讚。 尋昆德拉不遇 所尋找的,不過是批判喬治歐威爾與《1984》的米蘭昆德拉。但是遍尋不著,開始懷疑是否那是自己的幻覺? 新工具新想像 最近幾周來與 Drupal 相處,有一些心得與疑惑,一直沒有機會整理出來。是否缺乏模組認證機制?是否後台模組的功能分類與介面定義/設計不夠清楚,無法更準確地讓使用者盡情發揮其戰鬥力? 結構愛地理 不是老鼠愛大米,而是結構愛地理。本週五要跟 Dongpo 討論地理資訊的資料、協定、軟體與服務。(亂講話俱樂部歡迎報名旁聽)如何結構地擁抱地理資訊?跟 Evirt 討論後,與 Lukhnos 討論開展地理資訊輸入法的可能性與具體構想。 新書到手 Alexandor Galloway 的 Protocol 與 Gaming 兩書到手。乍看之下,Protocol 似乎很酷其實還好;Gaming 頗為札實、蠻務實地討論著遊戲的實踐。另外還有一本談數位電影的... 恐懼之邦數來寶 點名整理華文關於《恐懼之邦》的書評,英文的書評與最新的荒謬消息。 族繁不及輩載,看官敬請期待。
Source favicon03:37 種籽半日遊,時事新聞討論,關於自律的思考 » ilyagram
六月初週末的出遊,終於有機會片段地記錄下來。伴隨著一些對新聞媒體「自律」的思考... 半日的種籽學習 一兩個月前的週末,有機會跟在司法界服務的 H 夫婦和其他朋友一起走訪 R 所擔任老師的種籽學苑,全名是「台北縣烏來鄉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國民小學」。那種愉快的經驗一直到現在,我還不太知道要怎麼在這裡表達。我不想用淺薄的觀察與貧乏的影像語言來表達美好的整體感受(這也許是懶惰的同義托詞),但是在山中走走看看、想像那不同於自己的成長經驗實在有趣。R 說,種籽學苑是不分年級的(「依能力混齡編組」);班級導師是由學生自己選的(大家就機哩括拉地問一堆問題:讓小朋友自己選啊?給他們多少時間選?這樣老師會不會很尷尬?),還有學生法庭(「自主與民主機制」,有圖有真相:種籽學苑法庭告訴狀)。這是很有趣的經驗:當我們在談論小學教育,談論校園民主,談論上課、學習、民主,每個字與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這些字與詞背後的操作突然陌生了起來。我們必須討論每個字與詞的操作上的意義,才有辦法了解與準備開始溝通。 中午在學校旁邊用餐的時候,還碰到學校的創辦人李雅卿女士,跟她的先生文山社大的主任唐光華先生。很久之前在紫籐廬藝立協聚會時曾經碰巧遇過,而最近也因為跟苦勞網孫窮理一同參與文山社大的討論,而有機會進一步多認識了唐先生一些;這次在 R 的導引介紹下,遂對這個學校的理念與實際運作、與社區的關係有了較為具體一些的掌握。 時事新聞的討論 用餐時我們大夥也詢問了 H 關於前一陣子 2260 趙建銘先生的相關新聞他們的個人看法。由於趙跟我們在台大是同屆,有些感慨其實我相信很多人都也有這種觀感:趙已經是萬中選一、雀屏中選的天之驕子了,何必還要不知節制地如此貪婪呢?(我蠻高興在新聞熱度已經過去之後,才把這些感想寫出來)但是從 H 處我們才了解到,趙與搞軌案的新聞中有非常多的新聞報導,都是捏造不實的新聞。或許望文生義,或許捕風捉影,重要的是這些新聞報導出來過程荒謬、內容不實卻並不更正。這件事情令人毛骨悚然。記者宣稱是「讀者想要看」「知的權利」的無冕王權柄被無限上綱,「製造」新聞過程完全理直氣壯,事後沒有任何機制來將所有不實報導更正、沒有任何人因為這些瑕疵產品負責。 事件過了之後,誰還會在意趙建銘的筆記型電腦是否是安裝指紋密碼鎖?蘇院長的隨扈是否態度無禮?檢察官是否洩漏辦案進度?趙建銘是否對於妻子順利生產消息「面無表情」?台灣政府是否「行政院為防止洩密、爆料,所屬公務員均不能上網」?我平常很少看新聞,所以無法再舉出更多千奇百怪的例子了。這個時候我就會乖乖去閱讀批踢踢實業坊的 mediachaos 版。乖乖地當個鄉民,至少在罵記者的時候偶爾還有機會讀到反省觀眾的文章與評論。 自律機制與技術的思考 然後是昨天突然知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即將舉辦「電視新聞自律座談會」。這幾個字所連結到的議題,歷史悠久;所牽扯到的組織、機構與角度之多元與數量之龐大。而讓我唯一膽敢思考的議題是,「電視新聞自律」其背後的「技術-結構議題」(technic-structual issues)。 這裡所謂的技術-結構議題,就是在反觀自身,看我們擁有甚麼樣的自律神經,如何地在運作。運作應該包括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基礎的背景資訊,例如現存的遊戲規則如何訂定,允許誰在什麼脈絡、甚麼時段,可以製作播映新聞(甚麼時候不行);電視新聞如何播映、如何被閱聽眾觀看;被什麼樣的一般或特殊讀者,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如何地被比較(評論與批評)並作出何種陳述。 第二部份應該深入「自律」行為的核心:現有的電視新聞與媒體批判,包括那些類型?而被主管機關所認定的「自律機制」,接納那些類型,排除那些類型?這套既有的系統篩選掉那些資訊、放大了另外那些資訊? 技術部份還有一些可以連結的可能。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從流動逝去的電視影像中,建構集體的記憶。目前數位典藏已經有「影像分鏡自動偵測並縮影與集影」(video shot detection 、shot briefing and grouping)等技術的研發。這些新聞如果能夠以影音典藏(video archive)的方式,提供大眾註記與討論、以及新聞當事人做出澄清,應該能夠不再遺忘一切,至少能夠讓一些新聞製造過程中的生產問題浮上檯面。搭配對「自律」機制的反省,這樣就可以比較讓新聞生產到消費當中的過程有開放、透明的機會...
Source favicon00:01 给HR及面试官 » Blog on 27th Floor
今天突然看到这个给面试官的抱怨,觉得非常有趣,索性简译一下。作者新近获得了Google的工作机会,也许这个情况同他写这篇文章有点关系 也许没有。不过他确实说了,是要释放一下自己的挫败感并希望面试官们改进一下自己。同时,他也表示了对那些面试经验的不屑。

以下文字并未得到原作者的正式许可,任何不清楚的地方都请参考原作。所有版权归原作者。

亲爱的HR及面试官们:

(你们有问题可以给原作者写信或打电话。)

不要问我们以前的薪水。这太粗鲁,也完全无关。也许我们为和平队工作,也许我们工资就是太低了,也许超高。相反,告诉我们你们这个职位能给多少钱(起码一个范围吧),然后我们会告诉你们这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

把工作描述写得详细点,要有每天工作的细节。别用行话和营销上的废话。如果你在Craigslist上的广告里充满了“最佳生育解决方案”、“每个客户都是No.1”、“我们有最好的福利”这种废话,我们就不知道是大笑还是尖叫着跑开才好了。

让面试日令人高兴点。告诉我们每个面试官的名字和职位。不要让我们呆坐在屋子里45分钟,就想怎么回事。如果我们已经在最终列表上,不妨让未来的同事带我们出去喝个咖啡或共进午餐。

考虑一下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来建立一个友好的rapport(关系,印象)。让我们把你当成一个真实的乐于共事的人,而不是敌人或审判员。

尊重一点我们及时间。不要让电话面试的时间还有正负20分钟的误差,不要用扬声器,这些现象都无异于告诉候选人“你根本不重要,我真不想来面试你。”

在报销费用上别太扣门了。应该报销从机场到办公室的费用,还有在机场临时抓起的三明治,这样才不会饿着肚子坐在面试的会议室里。

确保你们手上有我们最新的简历,而不是招聘助理6个月给你的。

记住面试是个双向的过程。你们过来不只是为了拷问我们,也是让我们对你们公司及职位更有兴趣。

别问“你的长处及不足”这种问题。可以谈一下我们最喜欢的项目或最不喜欢的项目,同我们以前的领导谈一下,这样可以得到更有趣也更少假的信息(比如“我的不足之处是工作太努力了,经常忘了吃午饭...”)

同后来的面试官分享一下主要的回答,别让我们在一天内对一个问题做出5次回答。

如果你们公司里有人不受欢迎,是个差劲的面试官,就别让他/她来面试了。

问一下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或环境。什么让我们高兴,什么让我们感受到压力。这是那种可以决定我们是否适合一个工作的东西(反之亦然)。

还有,如果可能的话,别让我们再填申请表了,还要手写,我们已经给你们最详细的简历和文件了,所有信息里面都有。最好让我们打字吧,这样会更高兴点。

---------------------分隔线-------------------------

还有一篇有趣的:假如费曼去申请微软。这篇演绎的结果是费曼教授认定下水道口的盖子的形状完全是由这个口子的形状来决定的;而这个口子的形状是由进出口子的物体的形状决定的,如果上下的都是人,那就得是圆,如果走的是方盒子,那就是方形的,它的盖子会掉下去无关--确实,许多水泥暗井盖是大大的水泥方块。

问题是,如果没有拿到Google的工作,怎么改上面那种文章?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在手,哪里敢Challenge微软面试官呢?这里费曼大侠还将得到市场部的工作,要是其他人去这样说,只怕当场就发你个unfortunatly的信了。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03

==> 200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