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43 企业blogging与公司大小有关? » laolu

企业博客具有多种营销功能,成本极低,用起来又简单,或许因此更受小公司依赖,而大公司可以利用的营销工具很多,未必在意blogging,当然这并不绝对,500强里面就有29家。

Source favicon21:50 街头表演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街头表演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影视, 好玩东东分类下的文章...
Source favicon14:18 互联网时代,人死了后,数字讯息如何安顿? » 刻录事
在Yining的的美味书签中看到几个关于死后人的数字信息的去向的处理方案。 第一篇:What Happens to Your Email When You’re Dead? 对此,AOL有专人来处理。申请人需要提交死亡证明和申请人与死者关系的合法证明。 Hotmail呢,在得到相关的法律证明后,会给申请人一份邮件内容的CD或者磁盘。 Yahoo呢,坚持保护用户隐私,拒绝给出死者的帐号信息,这个在之前有过报道,是关于一个在伊拉克死亡的美军士兵的家属要求Yahoo提供帐号信息遭到拒绝。 很奇怪,为啥在美国Yahoo会如此坚决,而在中国,却是另一种态度。难道对于服务商来说,心中只有各个地方的法律,而没有一个可以持之四海的信念和操守么? 不知道国内的邮件服务商会怎么处理。我猜想应该在得到相关的法律证明后,会给与相关的资料的。 这是一个新鲜的问题。或许邮件服务商应该在用户注册的时候给出如下选项让用户选择:死后这些email怎么处理?是在生后给亲友email档案还是不给,如果给的话,给谁?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积累的大量的个人讯息,比如自己创作的Blog、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及收藏的这类内容,当然还有网络上的社会性关系数据等。这些讯息,在生后该怎么处理呢?随它自由消散,就像聚合成躯体的物质那样的乌有踪影? 以往,人们要写有被世代传颂的作品,才会留得生后名。现在,有了写和存留的自由,有什么理由不留存下来? 再者说,沟通和交流未必一定要同时代的,不是有很多人可以透过作品与另一时代的人对话么? 在这个时代,你的讯息有价值,在另一个时代,同样也会别人读取。 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好处,不仅消弭了同时代的距离,而且还消弭了不同时代的隔阂。从现时代开始,理论上可以让四面八方、古往今来的人“对话与交流”。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收据自己的讯息,作为自己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的数字证明? 一来用于纪念,二来继续以这些内容来标识你独一的身份,续存在网络内。 有了需求,自然会有创意和供给。 下面这些小盒子漂亮么?它装的不是骨灰,是数字讯息。 具体就不介绍了,网址在这里:http://www.michelegauler.net/index.html 不过我想光是数字的没多大意思,应该加上另外两样东西,骨灰和包含DNA信息的物,三位一体,对不? 我得认真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了。
Source favicon12:09 智利的大型天文台和 狂欢节 » 变态家族

我以前听说智利大学都是在cctv5的南美足球里面, 而且每次都伴随着天主教大学队和克洛克洛队。 但是前不久学校来了个智利大学教授讲座。 讲的是智利大学在安第斯山脉的某个角落和日本的NTT公司的一个合作项目。 利用NTT研究的牛比光纤网络, 实时控制那个角落里面的一个天文望远镜, 并且将图像实时的传到日本。 很自豪的介绍了一下那个地方为什么是很适合安装天文望远镜的地方, 位置, 气候, 还有伟大的安第斯山脉等等。 还说南欧洲天文台 也在那里搞了一个大型望远镜计划 VLT, 就是看上的那里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当当, 想到前几天刚看过了桑椹 介绍他在ESO干的就是这个事情  , 今天又看到他在为VLT搞激光的装置 。 世界真是小阿!

还介绍了智利大学和我们大学之间的一个交流计划, 似乎是智利大学送了不少学生过来了, 现在要找一些我们这里的学生交换过去, 促进两校的友谊。 问有没有人愿意去, 当场竟然没有人举手, 难道大家觉得智利条件不好? 或者是智利是一个恐怖的国家?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没有去听那个讲座, 要不我肯定举手了。 后来看到研究室的人去听讲座带回的资料, 就去找这个智利教授的中间联系人了, 一个上个学期给我上过课的胖胖的日本教授。 问了问他这个交流计划的情况。 他说智利很好啊, 我也去过三四次了, 和那个智利教授的私交还甚好。 我问, 这个交流计划过去了主要是干什么呢? 因为搞的东西和我们的专业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教授倒是很直接, 说交流计划的目的当然就是交流了, 为了两校的友好。 专业不同也没有关系, 可以过去上上他们的课就懂一些了。 我马上装出一副正义的勤奋好学的吉村教授好学生的样子, 我们吉村老师还有自己的研究, 我当然不能学期中去了, 只有放假的时候能去。 老师这下就更直接了, 说放假的时候也可以交流阿, 可以去了解一下那里的望远镜, 那个地方的望远镜还是世界上都很有名的, 还可以用望远镜看看星星, 了解天文的知识。 老师又问, 你为什么想去智利呢? 其实我当时心里想的是电视里放的南美狂欢节的时候那些穿得很少的美洲mm, 但是嘴里还是说各种科学词汇, 还说认识一个网友, 他就在天文台搞这个东西的, 看起来还很有趣呢。

教授说好啊, 现在有志于与智利友好交流的学生还真不多呢, 当然我的推荐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你还是直接邮件和这个教授联系吧, 然后再cc一份给我。 回去写了一封信, 扯到了天文阿, 网络阿, 悠久的印加文化阿, 雄伟的安第斯山脉阿, 当然还是没有提到狂欢节上的mm。 说希望寒假的时候过去, 这样就可以人生中第一次不用过冬天了……

目前为止这个事情进行得比较的顺利, 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两个礼拜了还没有给我回信, 但是这说明至少还没有拒绝我阿! !

没错,我脑中的图像就是这样的。

Source favicon11:58 Google发现的十大真理 (转贴) » 酷讯黑板报
  1.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创建伊始,Google 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其中心任务。虽然很多公司主张客户利益优先,但难以抗拒各种诱惑,往往会牺牲客户的少量利益来增加股东价值。 Google 的一贯态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会给网站访问者带来任何优势,则将坚定不移地予以拒绝: 界面清晰易用;网页加载迅速;绝对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 在网站上刊登的广告应提供相关的内容,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Google 始终秉持着用户第一的理念,因而从网上赢得了最忠诚的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增长并不是通过电视广告活动,而是通过用户的交口称颂来实现的。 2. 最好的方式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Google 要做的就是搜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发队伍之一,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问题,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通过持之以恒地对难题进行反复的探索,我们始终能够解决复杂难题,并不断地改进已被公认为 Web 上为数百万用户提供快捷、完美的信息搜索体验的最佳服务。得益于努力改善搜索服务,我们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新产品,其中包括 Gmail、Google 桌面和 Google Maps。在改善搜索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我们的愿望是将搜索的强大功能应用于以前未曾探索的领域,并帮助用户更多地访问及利用其生活中不断扩展的信息。 3. 快比慢好。  Google 相信瞬间带来的喜悦。您需要解答的时候,是希望马上会得到解答的。这点是勿庸置疑的吧? Google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努力让其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网站的公司。Google 执着地消减自己网页上的每一个多余的比特和字节,不断地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并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速度记录。其他人认为大型服务器是处理海量数据的最快捷方式。但 Google 却发现联网的 PC 机速度更快。在他人已接受搜索算法所决定的明显速度限制时,Google 却写出了新的算法,证明了速度无限的真理。 Google 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让速度再快一点。 4. 网络需要民主的作风。 Google 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它依赖数以百万计的向网站发布信息的用户来确定哪些网站提供的内容具有价值。Google 不依赖一组编辑人员或仅仅根据某个词汇出现的频率来为每个网页评级,而是采用一项突破性技术,即 PageRank&S482;。PageRank 对一个网页所链接的所有网站进行评估,为它们分配一个值(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与相应网站链接的网站)。通过分析网络的整体结构,Google 能够确定哪些网站被最对其信息感兴趣的用户“投票”评为最佳信息来源。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长,每一个新网站将成为另一个信息点,同时也是要记入的另一张选票,该技术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 5. 您不必坐在台式机前也能获得所需的答案。 世界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很难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角落。无论是通过 PDA,还是无线电话,甚至是在汽车里,人们都希望随时获得所需的信息。Google 在这一领域开发了多种创新技术,其中包括 Google Number Search。通过这一技术,人们从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以及即时转换系统(将以 HTML 格式编写的网页转换为手机浏览器可以读取的格式)上查找数据时,可以大大减少键击次数。借助于这一系统,人们能够从 Palm PDA、Japanese i-mode、J-Sky 和 EZWeb 等原先不能显示网页内容的设备上打开数十亿个网页,以查看网页内容。尽管搜索引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但 Google 仍然在不断地探索新技术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6. 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赚钱。  Google 是一个企业。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取收入: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术;向广告客户提供在 Google 或网络的其他网站上刊登广告的服务。然而,您可能从未在 Google 上看到过广告。这是因为,除非广告与所显示的搜索结果页内容相关,否则 Google [...]
Source favicon11:25 New landing page quality score could affect click aribtrage publishers » JenSense - Making Sense of Contextual Advertising
The official AdWords blog just updated to include new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landing page quality scoring system, where advertisers whose ads lead to a "poor user experience" on the landing page could see their minimum bid prices hiked up in...
Source favicon10:57 贴图:Google产品周期 » laolu


The Anatomy of the Google Product Cycle

Source favicon10:48 庸医太多,幸好有互联网 » DBA notes
手腕关节疼痛,发作时候痛不欲生。有四五年了,长春、北京、杭州三地的医院跑了十几家,没一个医生说对的。 前几天体检, 检查出来高尿血酸症,并提示很可能引起痛风(Gout),通过网络查找痛风症状,比对一下自己疼痛发作的时候的症状,“确诊”自己为痛风(其快如风,其痛如割, 多在夜间发作......), 接着查找治疗痛风的医疗手段、药物,以及这些药物有哪些禁忌。通过网络自己拟定一个治疗方案。 这几年见过的大夫无一例外都误诊,庸医害人!每次去看病,这些所谓的“专家”(我见过好几次这些人上午是"专家", 下午就到普通门诊去了)都只能看 X 光片结果、化验报告单说话,然后给我随便开点膏药止疼药回来,想起来真是想骂人。在北京的时候,一个大夫说我是"鼠标手"(腕管综合症), 因为自己每天鼠标的确用的挺多,当时激动坏了,心想,莫非总算终于真的遇到神医了!? 实践证明,这个医生也是在信口胡说。通过网络查找"鼠标手"的症状和我当时的症状根本不符。 庸医太多,幸好有互联网. BTW: 1) 最近一段时间只会不定期更新 Blog 。 2) 高尿血酸症是引发痛风的主要原因. 这次体检 , 8 个 DBA 有 5 个高尿血酸症的. 工作压力过大、疲劳。 3) 关于痛风的误诊: 国外常将其他疼痛误诊为痛风,因为在国外痛风是常见病。而国内恰好相反,常常把痛风误诊为其他。此外,国内医学界对痛风也存在误区, 认为年轻人很少痛风, 而国外痛风患者是不分年龄段的.
Source favicon09:22 純文字檔案的LOG功能 » Jan's Tech Blog
原來只要在純文字檔案的首行加入「.LOG」,然後再儲存起這檔案。以後每次開啟這個檔案時,Windows都會為它加入一個Time Stamp。 其實這功能也頗有用,我們大可以當純文字檔案是本日記簿吧。或者每天我們要記載的事。甚至當是一XML檔案,定時FTP到自己的伺服器,那就不用登入MT或WP也可以Blog了。 [ via Digital Inspiration ]...
Source favicon08:43 FastStone Capture » Jan's Tech Blog
Jan一向慣用Hypersnap,但今天發現了FastStone Capture,原來也很棒!它是一個免費的軟件。 在FastStone Capture中,我最喜歡的功能就是Capture Freehand Region的功能,讓我可以自由選擇要擷取的範圍。另外,它讓我在擷圖屏幕圖像之後,即時進行編輯,就是Snagit一樣。 還有,不可不提的就是那個Screen Magnifier的功能。它把屏幕放大,讓我們在擷取圖像之前,先把屏幕看得一清二楚。...
08:00 2006/07/08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52688642     63.19%
2. Yahoo  29494294     12.21%
3. Google  19653226     8.13%
4. 3721  18431038     7.63%
5. Sogou  8375570     3.47%
6. QQ  6664550     2.76%
7. MSN  1561722     0.65%
8. 163  1535886     0.64%
9. Tom  1407138     0.58%
10. iAsk  1136886     0.47%
11. Zhongsou  605066     0.25%
Source favicon07:08 What's On ... The Yahoo! Home Page » Yahoo! Search blog
We recently launched the new Yahoo! Video and the editors have been highlighting interesting stuff on the video home page as well as on their new blog. Now they are also featuring some of the best user videos on the...
Source favicon03:13 Bono Asks Us To Do Some Thinking » Yahoo! Search blog
It’s certainly not everyday, but sometimes we get to work with folks like Bono on special projects we hope will make a difference. Recently, a group of Yahoo! developers took some time off to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rce favicon02:21 Google Health rumors have started again » Googling Google
Rumors about Google Health, a service that slipped into the background after Google co-op was released, have started to surface once again.  Wheels started turning after a post from VC Ratings talking about the service was published toda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Google is looking to partner with WebMD and Intuit in a deal that [...]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07

==> 200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