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26 百度裁掉了ES部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 酷讯黑板报
   2006年7月9日下午,惊闻百度全部裁掉了ES(企业搜索)部门,我们一些ES部门的老人在MSN的群里面大发感慨,其实从百度本身业务发展来看,裁掉ES部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001年百度把搜索分成两个技术团队,分别是大搜索和企业搜索,几乎分配均匀的力量同时赌这两个方向,在初期,企业搜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从网事通1。0的发布,到2.0,3.0。到2002年实施巨浪计划做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IS),企业搜索部门几乎拿下了国内知名的大公司,信息港,垂直门户的站内搜索。到现在,企业搜索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完全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几乎完全占领国内市场。    这样一个在软件公司看来极其辉煌的业绩,奈何在百度“竞价排名”业务高速增长的映衬下,竟然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拖累了百度的利润率。终于被百度下决心裁掉,当然也在意料之中。   从2002年开始,ES部门就已经被认为不在百度核心部门里面,相比PS部门的人员稳定,ES不断有人离开,出来创业,所谓的前百度员工创业,基本上都是ES部门的人。    当然,说情理之外,其实百度不一定需要用这么伤感情的方式来对待一个曾经做出贡献的部门。百度发展这么快,空间这么大。无论技术人员,市场人员,销售人员,百度完全能在内部消化ES部门的所有员工。何况这批人的素质即使放在整个中国互联网来看,都是非常高的。   业务调整,对百度来说并不是第一次,百度之前也做过业务调整,CDN、信息快递、sp部门……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内部消化的方式来解决,并没有把动静弄得这么大。     酷讯,非常欢迎离职的百度技术员工能加盟酷讯。
Source favicon21:08 Microsoft Private Folder 的"拒绝访问" » DBA notes
考虑到电脑中多少有点个人隐私数据, 所以安装了微软个人隐私保护工具 Microsoft Private Folder. 现在的版本是 1.0.[点击下载]. 设置好了之后,重新启动系统. 双击图标提示输入密码. 不过密码验证成功之后居然告诉我文件夹拒绝访问. 搜索了一下, 似乎没有人遇到这个问题, 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这个工具吧. 既然告诉我该目录不可访问, 那么就看看这个目录是怎么回事? 右键点击该目录,选择"共享与安全", 然后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共享"标签, 看到该文件夹目前居然不是专用的. "将这个文件夹设为专用" 选中, 然后打开 Microsoft Private Folder , OK , 可以了。 我的 Windows 是 XP Home 版。按理说这个目录权限应该由 Microsoft Private Folder 程序初始化的时候设定好啊. 微软啊微软... --End.
Source favicon18:51 即时通信软件的互联互通 » DBA notes
如果你是 Hotmail 的用户, 而因为厂商的壁垒, 你只能给 Hotmail 用户发邮件, 不能给其他邮件提供商的用户发送邮件, 你是不是会闷死 ? 虽然 IM 工具的情况没有让人郁闷到这个地步, 没有谁愿意开着一堆 IM 工具在那里, "互联互通" 一直让广大 IM 用户喊了好久, 今天互联网用户终于看到了第一步-- Yahoo! Messenger 与 Windows Live Messenger (WLM) 能够互通信息了! 很难说这会给国内即时通信软件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但是对广大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绝对地好消息, 曾几何时, 我曾经感慨 IM 工具太多,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可以让自己机器上安装的 N(N>=2)个软件变成 N-1 个。也或许有的厂商会认为 “互联互通”会拱手让出自己的市场,只要你的 IM 工具做的好, 用户自然不会把它当作鸡肋。 所有的 IM 工具说一样的'语言', Miranda 这样的工具或许是一种可能, 而来自 IM 通信厂商的推动无疑是另外一种可能. "通天塔" 已经开始搭建! --End.
Source favicon17:46 总统,你好!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总统,你好! 图片来自wunder_bar 就是觉得好玩,没有对齐达内任何不敬的意思。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图片, 好玩东东分类下的文章...
Source favicon16:02 Unique Traffic Generators - FakeZilla.com » del.icio.us/chedong
Send Thousands Of Visitors With Unique IP Addresses To Your Website
Source favicon14:24 TWiki的皮肤定制 » Che Dong's Photos

Che Dong posted a photo:

TWiki的皮肤定制

twiki.org/cgi-bin/view/Codev/TWikiPresentation2006x04x05

Source favicon14:23 TWikiPresentation2006x04x05 < Codev < TWiki » del.icio.us/chedong
This is the presentation material for the Wiki Collaboration and Wiki Applications in the Workplace conference talk in the Emerging Technologies Track at LinuxWorld in Boston, 05 Apr 2006
Source favicon11:30 閱讀〈龜趣來嘻〉與相關討論 » ilyagram
Portnoy 最近有三則重要的消息,我覺得很值得大家關注:ohmynews國際公民記者論壇,他推薦 Ethan Zuckerman 可以一讀;GVO 新聞印度孟買火車遭受炸彈攻擊死傷慘重,他推薦 Waking Up Twice 的 Bombay Blasts/Mumbai Blasts;吳皓獲釋。 另外樂生病友抗議事件,也是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昨天開會碰到台權會的劉靜怡,討論到應該利用被偵訊的時間作一些功課,例如在分局附近架設 AP(要不要來 FON 一下啊?)、讓所有的參與學生了解一下警方行動流程、原則與守則,實際討論估算人權律師救援等的運動成本,規劃下一次運動的實際問題與細節。這些現實的問題,例如不要用新鮮的雞蛋去砸,而是用大家家中的過期雞蛋去砸,涉及到太多需要掌握的後勤作業工作流程;如果沒有對運動成本有清楚的估算,對於兩造動員所付出的社會代價就難以清楚了解與從中學習。
Source favicon11:06 看著連續劇,我只感到悲傷 » ilyagram
在報紙與電視瞄到第一連續劇的繼續上演。看著面對著權勢在鎂光燈下張皇閃躲,人們迴避責任的說詞與外部的責難不斷湧出,我只覺得對這些參與演出、以及不得不看這些連續劇的人們,感到無比的悲傷。這些都是優秀的長輩、優秀的政治參與者、民主與社會運動人士、優秀的商業經理人、優秀的專業者,如今都在第一連續劇的播映期間,不斷地被迫作出難堪的演出,就像上綜藝節目打片的實力派歌手一樣。 在專業倫理面前,再怎麼擁有實力與資源如果沒有操守,都得倉皇中箭落馬。 底下新聞的學界聲明,以及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的反省,我覺得是找回自己的開始。 而對台灣的公民,我們呼籲:讓我們以民主的價值和理想,來豐富我們對台灣的認同。當我們因為認同立場,而放棄對提升民主的追求,我們其實也殘害了我們的台灣認同。 台灣認同目前正遭遇著艱難的挑戰。外部,我們面對中國崛起的強大軍事威脅和經濟影響力;內部,台灣民眾的認同仍處於分裂的狀態。民主品質的提升,是台灣認同目前唯一可恃的基礎。如果沒有高品質的民主生活,我們如何說服自己及他人,為台灣奉獻心和力?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領袖馬志尼在建國運動中,告訴他的義大利同胞:「如果有一天義大利人不再追求自由和民主,我將以身為義大利人為恥。」我們則要如何對自己、對我們的後代解釋,我們今天的努力和作為呢? 民主不只是一套安排政治權力的制度,它同時也是一個要求其公民不斷反省、有意識地更新,不斷充實其內涵、提升其理想的道德社區。認同不應是一個區辨敵我的口號,它更需要充實的文化價值做為其內涵。 「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總統、執政黨和台灣公民的呼籲」,由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發起,參與的學者包括清大教授李丁讚、吳介民、婦女新知董事長黃長玲等多位學者教授。 「一百年來,台大醫院不曾因多看了一個日本總督而增加它的榮耀,也不曾因少看了一個日本總督而減少它的光環;同樣的,台大醫院也不因為多看了一個台灣總統而增加它的榮耀,也不會因為少看了一個台灣總統而減少它的光環。台大醫院只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台灣最好的醫院?那裏需要在意一個病人的去留。」 我一直覺得自尊、自信、不畏世俗名利,是我們台大醫院屹立百年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尤其在SARS一役,當時台大急診部十位同仁感染而被迫停診。面對危局,院方下令急診部所有同仁全部隔離觀察,十天期滿結束,確定沒有被感染者,院方又下令全員恢復上班。對抗SARS,在那風聲鶴唳的時刻,台大上下沒有人逃避、辭職、請假、舉牌抗議,連出聲抱怨都沒有。台大急診部從醫師到工友的高度紀律,在最危急的時刻,保住了台大百年的榮譽。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檢視趙建銘一案,我們對得起一百年堆積起來的榮譽嗎?台開案、藥商回扣案、署桃院長案、虛設人頭戶斂財幾千萬,還有月刷幾百萬的奢華,這些都是突然發生的嗎?試想:台大醫院一個外科系的新進主治醫師是怎麼過日子的?早上七點半晨會,白天帶學生上課、幫老師開刀、看門診,傍晚找機會開自己病人的刀,晚上博士班上課、做實驗、深夜寫論文,運氣不好的,凌晨還要來開急診刀。如果一個新進主治醫師是這樣過日子,趙建銘怎麼有時間去三井宴、內線炒股、到處看豪宅、介入各種人事案? 〈在權勢之前 我們竟矮了身子〉,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
Source favicon10:21 Azure Media @ Gmail » Jan's Tech Blog
終於收到Google的通知,可以將自己小公司的Domain套上Gmail。以往一直都沒有自己的公司的郵件,但現在終於有了。當然,Jan也怕當自己用公司郵件用量漸多時,Google最後要收錢,那就不得不付款啦! Google這次派的是Free Account,可建立25個帳戶,客量達2GB之多!功能嘛,都是Gmail的功能,只是多了一些帳戶管理,以及可以讓我放上公司Logo之類,也沒有太特別的地方。...
08:00 2006/07/13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152688642     63.19%
2. Yahoo  29494294     12.21%
3. Google  19653226     8.13%
4. 3721  18431038     7.63%
5. Sogou  8375570     3.47%
6. QQ  6664550     2.76%
7. MSN  1561722     0.65%
8. 163  1535886     0.64%
9. Tom  1407138     0.58%
10. iAsk  1136886     0.47%
11. Zhongsou  605066     0.25%
Source favicon00:28 《天生買家》的膚淺(封面)評論 » ilyagram
天下雜誌出版社出版了《天生買家:搶救買無止盡的下一代!》(Born to Buy : The Commercialized Child and the New Consumer Culture)。平心而論,天真無邪的孩子跟商業社會的對比,顯然是很好的話題與賣點;想要打動中文讀者的購買意願,關鍵性的字眼(例如「搶救」、「作自己的主人」,更別提討論的人們所自然運用的詞語,像是「綁架」)更能夠提供充足的彈藥,讓這本天生資質不錯的寵兒,在滿坑滿谷的書籍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出來。 但是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還是不禁嚇了一跳。一個寫著 Born To Buy 的購物紙袋中、快樂嬰兒正探出頭來,上方刷著條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美麗的小嬰兒像是廣告中的純淨無暇,你不禁好奇著:除了奶粉、婦幼用品之外,這次它要賣給你些甚麼?這次,要賣給你的是對商業社會的真誠批判與歡樂共生嗎? 我連上了 Amazon.com,想要去看看這本書的原文封面與標題長什麼樣子。標題寫著「商業化了的孩子」,平裝本的封面是一個燙著大捲髮、戴著眼鏡的小女孩,在彷彿百貨公司的專櫃旁邊挑選衣服。而精裝本的封面跟台灣很接近,也是提袋裝著小孩,只是有兩個很明顯的差異。中文書籍封面的孩子模特兒看起來天真無邪,歡樂地像是要賣給你某個產品;英文原文封面的孩子則是狐疑地坐在袋子裡,望著外面的世界。 對於不龜毛的讀者來說,這些資訊根本就沒有甚麼樣的差別;淡藍色(像是給小男生看的喲)更為設計過的字體,讓讀者看得更為愉悅。只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的封面美編辛苦地找來小明星、設計完稿的結果,中文的書名加上之後,與本文傳達了互相矛盾的訊息?有沒有可能 Born To Buy 根本不是「天生買家」的意義,而是生來就被陷入「行銷」的陷阱裡? 在這樣矛盾的訊息中,我們的讀者所閱讀到的,會是甚麼樣的訊息呢?「媒介就是訊息」(Medium is the message.),我們一方面被教導著要追求經濟成長、表現卓越,另外一方面又樂於擁抱這樣的書籍當中的危機與恐懼訊息。「天生買家」聽起來就跟興致勃勃的小男孩一樣,對外界充滿好奇與探險的正向特質,差一個字就像是天生贏家了!即便是你現在閱讀這篇評論的部落格平台 blog,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將其視為是行銷的終極武器。如果不行銷(我們自己),那我們寫這些評論要作甚麼? 在廣播節目的訪問中,主持人與譯者彭蕙仙小姐有討論到,頗為擔心這本書詳盡的行銷手法分析,將變成本地尚未高度發展的兒童行銷事業的參考手冊,進一步促成本地孩童的全面淪陷(真正變成了「天生買家」)。我覺得這種擔心是相當正確的,因為出版單位包裝這本書籍的方式,很可能正好讓這本書籍變成行銷知識與中產階級恐懼產業的重要著作。 什麼是恐懼產業?簡單化約地說,例如環保產品、有機食物產品這類以健康為訴求的產品產業,其商品運作的核心原則就是「怕死 kiaⁿ-sí」。我也怕死,我同時也樂於擁抱健康、美麗環境,此時就建立起這些商品與恐懼本能之間的連結了。商品能否真正解決問題,那是另外一件事了。 我相當認同書中封皮以內所闡述的內容,也把它放在書架上靠近《No Logo》、《破窗》的位置。當然,他們所引起的效應也頗為相似:廠商將 No Logo 的一些抗議,變成了一種「酷」的行銷手法,繼續大賣特賣自己的商品。例如在公視蔡康永主持的節目週二不讀書,介紹 No Logo 時有討論到這種批評被吸納成為行銷手法的情形: 蔡康永:不過很好笑,它叫無印良品的時候,是打算不要走logo路線,結果「無印良品」四個字 變成一個logo,對不對? 劉維公:這也在書裡面有談,現在Naomi Klein他們所做的抗議,結果有一些企業集團就運用了這些抗議,然後變成它的廣告,或者放進行銷的方式在裡面,我只覺得未來大概可以經常看得到這樣子的例子…說它曖昧也好,說它弔詭也好,這樣子的一些現象會不斷地出現,會繼續發生,反正就是見招拆招就是了。現在消費社會比較不像過去我們看到可能會有什麼大規模的公會之類的,反而會越來越看到是蠻多消費者在檢舉,或者是說消費的一些問題變成社會上的一個大問題,因為這其實是大家正在學習的,包括國外。 結論是,無論是什麼樣的產品,不管是光鮮亮麗的年輕偶像、可愛的孩子、高超的理論與認真的批判,它們永遠沒有辦法解決你的真正需求。只有靠自己的實踐與行動、犯錯、反省、修正,才有辦法鬆動一下令人恐懼的未來。如果你們家中有孩子像劉靜怡的姪女一樣,一天到晚跟你討論顧立雄與《台灣第一女婿》的連續劇情節的話,也許該是關掉電視、走到附近的圖書館中讀繪本給他聽的時候了。
Source favicon00:01 针对开源软件的专利官司 » Blog on 27th Floor
这几天很见了一些有知或虚妄的对开源运动(主要是GPL)的攻击,这些当然都很无聊了,就像有人总结的,通常就是想抄还不想让人说是抄了。但下面有两个例子却是比较厉害的,是专利官司,一个针对Redhat,一个居然针对个人。

对Redhat的是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技术,出现在Redhat买来的Jboss的企业Java应用环境的一个模块Hibernate中,也就是把数据库记录包装成对象来用,这家叫Firestar的公司声称这个技术侵犯了自己的专利。

还有一个针对个人开发者,这位Jacobsen开发的开源软件是个模型铁路控制系统JMRI,纯粹的开源软件,现在被KAM公司控告侵犯专利,要价20万美元。据说在美国打任何专利官司都可能要花费数百万美元,也许Redhat还打得起,可这个人怎么办?现在JMRI网站上还有捐款的呼吁。

文中说这两个专利其实都有先例,但要想判定它们不成立,还是得上法庭才行;从中也可以看出这种软件专利的无聊,也就难怪微软申请那种单击或多击鼠标的专利,不一定伤人,也得防着别人害自己啊。

说是最近美国法院也在考虑是不是给专利加个“不能太明显”的限制,就像这种按鼠标键/把什么包装成对象/在主程序里弄个插件执行别的功能之类的专利实在是太明显了。这就像是写一本书,把一个男人同两个女人的感情纠纷申请成为专利一样,然后别人就再也不能写三角恋的故事,很是影响文学创作啊。软件毕竟有一定的思想作品的特性,就一个想法,什么实现都没有就申请专利实在不合适。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12

==> 200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