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4 原来魔戒同圣经还有关系 » Blog on 27th Floor
lord of the ring
在读书版看到谈这个话题,看来各位讲的确实有些道理,也就是托尔金此书不但包含了英国北欧的古典神话和民间传说,还有大量的圣经因素。

并由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又引出《纳尼亚传奇》,不得不承认自己再次孤陋一回。原来纳尼亚这本书的作者,Clive Staples Lewis,同托尔金一样,也是研究英语的专家,托尔金编过牛津英语字典里的字词来源,后来成为牛津大学盎格鲁-萨克逊语的教授,而路易斯则在剑桥大学担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英语学的教授。而路易斯信仰天主教竟然是托尔金的功劳。而这个路易斯后来成了著名的传教士,在战时曾在BBC上每天讲这个。

而据说JK罗林女士也深入纳尼亚传奇的影响,并因此也只写7部哈利波特,因为纳尼亚就是7本。

看到有书评批判纳尼亚这个书太过明显的传教,而托尔金的书就隐秘得多。说起来,我看了魔戒,并且看得很仔细,也粗略翻看过圣经,也看过一些圣经的故事书,倒是感受不深。感觉魔戒里面不过是一些人之常情,一些人遇到重大事件的关心做出决择的想法来历而已,无非有主人仆人,歌颂了一下阿拉贡这位国王罢了。

但书评都不这么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弗罗多当作基督。弗罗多抵挡了诱惑,背负着魔戒(罪恶),经历了背叛(古鲁姆);被囚,被剥去衣服,被嘲笑;而为要到达末日火山,他还走过了“葛哥洛斯”平原。

甘道夫说的是:“所有那些活着看到这种时刻的人,都这么期望。但这不同他们来决定。你所能决定的只是,如何来处理这段赐予你的时间。”精灵女王说的是:“这任务是被指定给你的,夏尔的弗罗多。如果你不能办到,就没有人能了。”这里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经典的基督教视觉问题,即上帝的主权预定与人的自由选择之间的关系问题。

似乎要跑到哲学去了,但有些问题不跑估计也不行,因为许多东西是人生之根本,是每日生活都要遇到的思考;如果人不能在这方面有自圆其说的解释,只怕是要得忧郁症的。当然最巧妙的是这些小说都把这些东西完美地融合进来,却也不得不让人赞叹。
Source favicon22:49 网络营销渠道的梯队 » laolu

去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邮件营销和搜索营销,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网络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和RSS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eMarketer昨天做了报道

美国企业的营销渠道,2005年12月,单位:受访者%
  目前正在使用 引入或未来12个
月打算引入
没有计划使用
电子邮件营销 83% 10% 6%
搜索营销 64% 16% 21%
行为定向 38% 36% 27%
文本关联定向 37% 32% 31%
富媒体邮件 36% 31% 33%
富媒体显示广告 45% 22% 33%
blog/社会化网络 13% 38% 49%
RSS 10% 37% 53%
移动营销 11% 32% 57%
广告游戏/游戏内广告 13% 15% 72%
数据来源:eMarketer 样本数:n=253

这次调查的样本数不大,但大致可以反映出营销渠道的几个梯队。

  1. 第一梯队:邮件和搜索是网络营销的主流,目前正在使用的企业都超过了六成,相当高。
  2. 第二梯队:定向营销和富媒体广告,目前正在使用和未来一年打算使用的比例合计也都超过了六成,表明了企业对提高营销针对性和效果的需求;
  3. 第三梯队:web2.0营销(blog/sn/rss)和移动营销,已使用的比例一成略强,打算使用的比例超过三成,说明企业对这些营销新渠道已开始接受,且兴趣不小。
  4. 游戏营销渠道列末位,也许让人有些意外,有七成的企业不打算利用这种营销渠道。

2004年中国企业网络营销研究报告》(PDF简版报告,需要免费注册)披露:51.3%的企业做过E-mail营销,40.0%的企业做过搜索引擎营销。邮件营销在国内因缺乏法规,数亿邮件地址可随意下载,早就有人问出了邮件营销还有出路吗?搜索营销倒是一路上扬,如今“搜索引擎推广以84.49%的占有率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网络营销服务”。

扩展:

Source favicon22:46 图:Tanzania » laolu
Source favicon22:18 关于本站 MT 模版与样式 » DBA notes
Moveable Type 默认的模版显示中文很难看,去年我把 Blog 迁移到 Dreamhost 之后,着实花了几周的零碎时间,参考了不少 Blog 站点的样式,设计了当前本站的模版。持续修改了好久,什么时候正式启用的已经记不清了,大约是 11 月份吧。 稍感惊讶的是 WordPress 论坛上有人提到了 This is a beautiful theme!。平时也陆续有朋友询问关于本站模版的问题,这里我再说一下,MT 用户如果要取得与本站类似的效果,直接下载 CSS 文件 ,然后稍加修改 Templates 就可以了。(折腾 MT 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乐趣) 当然,如果觉得这个样式不错,送我一个友情链接或者邮件通知我一下或者在下面留个言,也是我非常欣赏地 :) --End.
Source favicon21:46 WordPress Timeline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WordPress Timeline在 zheng 那儿看到这个 timeline,觉得非常有趣和漂亮。他使用 mytimelines.net 的服务做了个刻录事的时间之矢。但因为不支持中文,所以显示的都是 ??...
Source favicon19:05 搜狐博客与网易新闻 » DBA notes
这个题目中的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胡乱扯扯。 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留意到网易的新闻改版了。我甚至都记不清网易以前的新闻频道什么样子,应该和其他几个门户站点的新闻频道类似吧--就是一些新闻内容的堆砌。而改版后的网易新闻,让我眼前一亮,我不止一次和朋友说过,网易新闻和网易站内的其他内容都不太一样,值得一看。现在几乎养成了习惯上去逛逛。 无意中发现了几个校友在搜狐的Blog,浏览了一番发现搜狐的这个服务做的很下功夫。用户体验做的很好、UI 也过得去、速度可以、还提供二级域名。比已经搞到 3.0 的新浪 Blog 是强多了。不由得大为感慨:你说都是一个公司的产品,那 ChinaRen 怎么就做的那么烂呢? 都多少年了,还是那个不死不活的德行。校友录这个东西不是最能体现 SNS 的么? 那么大的用户群, 那么多能够产生微内容的用户,要多 2.0 有多 2.0。 有点意思,一个站点下面的各项服务,也能做出各种味道来。
Source favicon17:10 Starbase Data Tables » del.icio.us/chedong
an ASCII relational database for UNIX
Source favicon16:44 酷讯CEO陈华:做好自己的最爱 (转贴) » 酷讯黑板报
陈华(tony),酷讯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1999-2004: 成功开发出天网FTP搜索引擎(bingle.pku.edu.cn),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文件搜索引擎,PV值达到80  万。   2003-2004:在北京宏橡星掾公司主持设计和开发完成类似Friendster.com 的基于社交网络的交友网站UUME.COM, 及基于Jabber协议的即时通讯软件 UU通。   2003-2004: 设计实现天网Maze网络文件系统(maze.pku.edu.cn),索引4亿共享文件,拥有4百万注册用户,是教育网内最大的P2P共享系统。   2004-2006: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微软中文搜索引擎、微软购物搜索引擎、微软学术搜索引擎开发,是国内最熟悉MSN Search源代码的人。   2006-现在: 创立中国最大的生活信息搜索引擎 - 酷讯(www.kooxoo.com) ,并获得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编者按:2006年1月1日才上线的酷讯搜索,是一款以即时的生活信息为检索对象的专业搜索引擎。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后,仅北京一个地区,就抓取了互联网上超过16万条的出租房信息、超过15万条的二手房信息。在这一震撼人心的产品的背后,凝聚着陈华的智慧和汗水——一位在搜索引擎界年轻有为的北大才子。28岁的陈华虽然年纪轻轻,但其成就犹如酷讯一样令人过目难忘: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前,就成功开发出了天网FTP和天网MAZE。前者目前的访问量已经达到65万人次、索引数据量达到6700多万,后者现在拥有近100万注册用户和60000台在线服务器、索引3亿文件,是目前中国教育网内最受欢迎的下载软件。   水木社区访谈(http://blog.kooxoo.com/?p=19)之后,不少年轻人对陈华传奇式的成功经历感到意犹未尽。于是记者就这一话题再次对陈华进行了一次深入专访。原以为会领略到高深莫测的见解,却没想到是如此简单的理由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在网上,很多像你一样问过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我都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如果真要有秘诀,那就是:“自己想做的,就把它做好。”从念书、工作到创业,我的一帆风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天网FTP—Maze—酷讯”,与搜索引擎的不解之缘   无论是过去的北大FTP、Maze,还是现在的酷讯,我做这些的理由都是因为我喜欢。说来也奇怪,我对搜索引擎好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好,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大学期间,我就常独自去北大旁边的图书城翻阅那些老师永远也不可能讲到的编程技巧;大三的时候,我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要下来了”天网FTP搜索引擎”任务,不久后独立承担了诸如一系列的天网升级与改进工作直至2004年的硕士毕业。如今,看着天网成为每天访问量已经达到65万人次,数据量达到6700多万的中国最大FTP搜索引擎,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骄傲。   天网FTP的成功让我对搜索引擎及相关的高性能高并发服务器项目,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随后我陆续有了”LanHunter 局域网猎手”项目参与北京大学”挑战杯”比赛并获奖的经历,一些兼职项目开发经验和令我人生当中又一次结缘搜索引擎的经历——天网“MAZE”。   2003年,我带领多名研究生启动著名的P2P文件共享系统项目:MAZE网络文件系统,这一系统是一个以替代FTP协议为目的的新的文件交换协议与系统,目前已经拥有近100万注册用户,在线服务器60000台,索引3亿文件。Maze不仅让我实务界拥有了一定开发成就,更让我在理论界拥有了新的提升,当时它的日志与数据已经引起微软亚洲研究院系统组和P2P先驱Ben Zhao(UC Berkeley)的关注,并一起在USENIX 2004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现在做酷讯的理由也和当初做天网FTP与Maze一样:我喜欢,所以我要把它做好。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搜索引擎呢?最终我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不只是我喜欢,而且大家也喜欢。为什么用百度和GOOGLE的人这么多?是因为大家觉得它使用方便。现在酷讯所做的就是秉承这一优势,提供给人们最全面最有效的生活信息。大家都喜欢,那就是市场;而大家都喜欢市场上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就是需求。我想所谓的“创新”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讲,就是做我自己同时大家都喜欢却还不存在的东西。   陈华的这些传奇般的成功秘诀听起来却是一个如此简单道理,而这一看似乎平实的话语实质却包含了相当深奥的哲理。当记者问到他是否早有“池中容不下鲛龙”的创业想法时,陈华的回答还是一样的简单: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是为做好自己喜欢的事……   “创业—工作—创业”,事业三步曲   酷讯并不是我第一次创业选择。我的第一次创业还是在当学生的时候,当时我的导师李晓明教授说过我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较容易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在我准备找工作之前,我尝试一次大胆的创业。   2003年8月,我和两个来自斯坦福的MBA在国内一起创建一个新型社区交友网站UUME.COM。虽然当时网站设计很完善、系统很健壮,雄厚的资金势力和各种有效的市场运作使得UUME发展得很快,但是我考虑的是,自己作为一个未毕业没有什么经验的学生,在公司里地位又并不突出,自己喜欢做的事可能会受到某些障碍,因此做出了一个高等学府毕业生通常的选择:去做著名的外企白领。   丰富的项目经验使我同其他竞争者相比,多了不少竞争资本。当时我拿到的微软研究院、工程院、IBM CRL三个Offer,最终选择去新成立的微软工程院。两年的工作经验使我获得了外企管理先进的理念与工作方式方法,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在那里我曾作为项目主力开发人员,参与当前已经在公开发布的Msn Search 中使用微软搜索引擎中文切词模块的开发,微软“购物搜索引擎”项目中网页分类抽取模块、以及修改Msn Search使之实现对商品信息的各种检索操作,和微软学术搜索引擎,就是现在的Live Academic Search这三个项目。两年的工作也是我意识到,作为国外大企业的打工仔,通常来讲你只是一个螺丝钉,很难将自己的创意与喜好在这一平台上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微软干上五年,你的地位只会比新员工高上一级,这对于我来讲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喜欢的。因此在两年后,我还是毅然辞掉了微软的职务,做起了酷讯。   现在在做酷讯就比我当初做UUME.COM得心应手的许多。我有技术,又积累了工作经验和人脉,组成了优秀的团队,我们的COO吴世春就有着丰富网站营运经验。“技术+运营”的模式让我们的公司很轻易的拿到了海外融资,并且招来了不次于百度和GOOGLE的人才。最重要的,做酷讯之初并不是因为我想创业,而是为了把酷讯做好我不得不选择创业。因为我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需要借助公司的平台让酷讯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同时给更多的人带来获取生活资讯的便利,所以我选择了再次创业。   如果说陈华在如此短暂的人生经历中完成的一个个令人瞩目的项目、一次次创业与职场一帆风顺的故事都是幸运的话,那么酷讯在招商第二天就轻易获得200万美元的海外融资、汇集了来自北大、清华与南开等著名等学府才子的传奇,则更是上天对陈华的垂青。对此,陈华的解释又很简单:“因为我做的事是大家都喜欢的。”   酷讯:天生丽质难自弃   我认识很多有技术的创业者,他们和我当初一样,苦于没有资金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事,我所做的东西大家都能认同和喜欢,大家都认为自己需要它。酷讯的市场定位是即时的生活资讯搜索引擎,这是集分类广告市场与搜索引擎优势为一体的市场定位,也是市场上“前无古人”的创意。无论是技术还是运作,酷讯都是最领先的,即使像百度或GOOGLE这些老牌的搜索引擎要做成现在的酷讯,也要花费至少半年的时间。   说实话,当初的招商文件是我自己临时写的,因为在酷讯还没正式招商的时候,已经有VC向我要和我谈了。酷讯的招商文件并不像一些专业投资公司那样把每年预期的现金流和利润率算的一清二楚。事实上,也算不清。我只是把我的技术、团队优势和市场前景写清楚了。技术方面,酷讯有抓取全国几万个网站信息的海量数据技术,同时它也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会“冒泡”的搜索引擎,这两点保证了信息的全面与即时性。并且,酷讯每个板块又有自身的特色:比如租房板块有地图查询和严格的中介过滤机制;票务板块有国内大型的酒店搜索、旅游线路搜索以及国内第一家火车票和折扣机票搜索等等。团队方面,我和吴世春都有着许多大型项目的经验,并且我还从微软中带出来一些人和我们一起做酷讯;市场方面,搜索引擎非常易用,生活资讯非常实用,酷讯的数据量巨大并且本地化强,技术优势又保证了数据质量……这些都是每一个老百姓最需要的。事实证明了,把这些写进招商文件更能吸引投资者,因为他们也需要酷讯,所以在我成功的融到资金后,陆续很多投者还因未能投资酷讯而深表惋惜。   吸引人才和招商大同小异,但是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人家给你打工除了看你公司的价值外,还要看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我给员工的薪金比不上微软和IBM,但是我会跟他们讲,你要是认同酷讯的价值,认为它有发展,你就过来。当初百度的元老现在都是家财万贯,酷讯同样会给你一定的原始期权。将来,酷讯无论像百度那样上市,还被一些顶级公司收购,对你个人而言,价值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事实证明,我的员工也和VC一样认同酷讯的价值,于是我很容易的招到了相当优秀的人才。   后记:回味着陈华简单平实的人生哲理,回忆着陈华短暂28个春秋里一个个骄人的成绩,畅想着酷讯光明的未来……陈华那书生稚气未脱的面庞,举手头足间从容不迫举止,让记者不由联想到这样一句话:“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在对陈华的采访即将结束时,陈华把自己的人生哲理送给了每一个像他一样充满梦想和激情、准备创业的年轻人:“自己喜欢的,要把它做好。”陈华还一再的强调,刚毕业的年轻人不要创业,要先积累,除非他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人脉、经验和起码的生活维持能力对于创业者都是相当重要的。并且,创业的时候要明白,你做的东西不只是你喜欢,还要让大家都好处;做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酷讯就是秉承着这一哲理成长起来的,让我们共同祝福今天的酷讯,这一中国年轻人的骄傲,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Source favicon15:00 朋友的垃圾 » Jan's Tech Blog
在Sidekick那邊得知,迎她收到不少Blogger好友的Spam。當然Sidekick是因得到Spammer的錯愛,加上現今Spammer比以往有誠意,不知從何得知你讀/接觸了的Blogger,再冒他們的名與你「聯絡」。 Jan終於也收到這類Email,這次是稱自己作「Calon Xu」的人寄來的「無碼卡通」電郵。Calon Xu賣的是「滯銷書」,但「無碼卡通」大概不會滯銷,所以大概又是「冒名而來」的Spammer朋友。 其實這幾年,Jan一直都說,如無必要,不要打開任何電郵訊息,即使是親戚朋友寄來的訊息亦然。這次冒名,太過著跡,不用估也知道是「流」的! 但有時病毒懂得破解我們的地址簿,再以我們的身份為自己進行殖民計劃。只要你一打開,可能就會立即中招。 越想越想,電郵真的越來越不可靠。...
Source favicon10:04 OpenID.cn开始试运行 » 刻录事
欢迎使用: www.openid.cn 申请成功之后,别忘了到“我的档案”去填写一些基本个人信息,有些网站/服务需要这些。 有了自己的Openid之后,可以到Zooomr.com 这个好玩的地方登录看看。 另外,也可以在Livejournal以及同样系统的社群、TypePad等地方留言,还有其他有趣的服务,大家自己找找分享出来了。 希望会有越来越多支持Openid的服务出现。
08:00 2006/07/26 08:00:00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排行榜 » TQ洽谈通搜索力指数
 搜索引擎  搜索力指数  排名升降  份额
1. Baidu  303900674     65.66%
2. Yahoo  41384918     8.94%
3. Google  39356586     8.50%
4. Sogou  28636478     6.19%
5. 3721  25120210     5.43%
6. QQ  11728678     2.53%
7. 163  2556538     0.55%
8. MSN  2496398     0.54%
9. Tom  2217570     0.48%
10. China  1990198     0.43%
11. iAsk  1908618     0.41%
Source favicon06:32 BlogAds帮助blog(博客/部落格)盈利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作者:Michael Arrington 翻译作者:丁丁 原文链接:Profile: BlogAds BlogAds 是给大blogs服务的广告网络,而且只为大blogs服务。根据他们网站上的要求,他们的客户必须又每天十万以上的读者。这是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一个blog每日最低要拥有多少用户才能被blogads接受?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象激光一样精准的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社区,并且拥有每日1000名以上的读者,Blogs很难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即使一些blogs已经拥有这两条,也不一定能拿到广告。一个简单的指标:是不是已经有不少的公司希望在您的blog上做广告?” 他们的广告是“摩天大楼”式的,可能含有图片,文字和链结: 发行商根据价钱,长度和标题来决定在那个blog上做广告。价钱并不是按CPM或CPC方式计算的,而是根据投放时间换算的。广告可能投放一个星期,也可能是几个月。每星期费用可能从$10美元到$4500美元。 大多数顶尖的blogs都使用blogAds:”最热门的30个blog都有收入源。只有一个blog没有广告或赞助商(他们有捐款的项目)。这些blog最常用的收入方式是通过BlogAds:30个里面有23个” 他们似乎有不错的收入: “一般的blog作者每个月通过BlogAds得到$30美元到 $50美元的收入,有些每月可以得到$5000美元。随着广告商的效益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也会不断高攀。Blogads收取30%的广告费用,并不象其他人那样收的更多或者根本不告诉你收多少费用。” 事实上,Blogads是一些blog的主要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这是那些拥有大量读者的blog作者的一个非常好和常用的广告网络(这不是长尾,至少现在不是)。因为CPM和CPC不再是问题,blog作者只需要抓住大量相关读者,就能够吸引广告商,获得不错的收入。 (感谢yeeyan来稿)
Source favicon06:25 创业者的10大谎言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作者:Guy Kawasaki 译者:雷声大雨点大 原文链接:The Top Ten Lies of Entrepreneurs (我上周的一贴“风险投资的10大谎言”着实惹恼了风险投资家们。这周的开篇干脆我就把恶人做到底,来披露一下“创业者的10大谎言”。这一篇的难写之处在于把创业者的谎言限制在10条以内。) (译者:Guy Kawasaki 是湾区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他在高科技创业方面的演讲、评论、文章总是充满了激情、睿智和幽默。他的“风险投资的10大谎言”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风险投资拒绝给你投资时的10大借口。我个人认为该文对创业者的借鉴价值在于跟VC谈时不要期望值过高。而这篇“创业者的10大谎言”,几乎读每一条感觉都是在说自己。名为“谎言”其实是说创业者思考得不充分的关键问题。如果对每一个问题都有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也许离创业成功就不远了。因此选择这篇和大家分享。先打个预防针,Kawasaki的文风比较“损”。被他说中了,别往心里去,其实挺逗的。) 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创业者来找我谈投资。每个人至少都要用到下述谎言中的3、4个。我把这些谎言列出来,不知是会让创业者们变得更诚实,还是会让他们编出新的谎言来。嗨,至少新的谎言也算有点创意吧。 1、我们的预测是保守的估计。创业者的估计从来都不是保守的。要是保守的话,那应该是0美元。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创业者达到她保守的估计。通常创业者根本不知道她的销售额会是多少。所以她就这么猜:“我说少了吧,投资者不会感兴趣;我说多了吧,他们会觉得我神经不正常。”结果就是,每个人的预测都是到第4年的时候销售额5千万美元。所以我总是把创业者给我的预期时间加一年,销售额乘0.1。 2、(某著名市场研究公司)称我们的市场总额到2010年会达到500亿美元。不管他是开发bar mitzah(译者:一种犹太教的成人仪式)计划软件还是802.11芯片组,每个创业者的PowerPoint里都有几页声称他们的市场总额会有百亿美元。风险投资者从来不相信这些预测,因为今天他已经听过5个这样的预测了。创业者们最好把这些预测从他们的PowerPoint里去掉。 3、(某大公司)下周就要和我们签购货合同了。创业者不知从哪个讲座上听说“公司已经有销售很重要”,就编出这条来。搞笑的是,到了下周,下下周,合同还是没签。然后就是各种借口:该公司的决策者被解聘了, CEO被炒鱿鱼了,发生自然灾害了,等等。投资者不会因为这个谎言投资的,除非销售已经真的发生。 4、我们只要拿到投资,某重量级的人士就会加入我们公司。往往,当VC给这个重量级的微软、甲骨文、升阳的副总打电话证实,回答如下:“谁告诉你的?对,我是在丘吉尔俱乐部(译者:著名的有关创业的非营利组织)跟他聊过几句。但我绝对没说过我会放弃我在Adobe的25万年薪加入他的公司。” 重量级人士是有可能加入小公司,但请让他们亲自给VC打电话来确证这一点。 5、没人在尝试我们正在做的事。这是最扯淡的一个谎言,因为从这条得出的结论无外乎两点:1、因为根本没有市场,所以没有别人做;2、你实在太不入流了,连用Google查找竞争对手都不会。不用说,以上哪个结论都不会有助于你拿到投资。通常,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那你会有5个竞争对手。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主意,那你会有15个竞争对手。 6、没人能做到我们做到的事。盲目狂妄自大,这比上一条还糟糕。第一个公司开始做一件事后90天内,就会有10家公司雨后春笋般做同样的事。Roger Bannister之前没人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但在Roger Bannister创造该纪录后1个月内John Landy就又破了纪录。世界之大,能人之多,创业者认为他能在知识上取得垄断只能是自欺欺人。就像我对我热爱的 Macintosh那么有把握(译者:作者原来是苹果公司的高管和苹果产品的忠实拥护者),我确信当你对VC这样说时,VC已经听说另一个公司在做同样的事了。 7、赶快,别的VC也对我们感兴趣了。好消息是:没错,有不少公司真的是同时被多家VC看中。但坏消息是,那个公司多半不是你,因为你还有闲工夫读我的博客。就像我妈常说的“别用乌兹冲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译者:Kawasaki大妈啥意思?别找死?)是的,那些绝对牛的公司,投资者之间是有竞争的,创业者可以用这种方式逼着VC赶快做决策。但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你不是稀缺资源,这招不灵。参看前文“风险投资的10大谎言”,要知道很多情况下VC说也许会投资,其实是不会投资。 8、甲骨文又大、又蠢、又慢,根本不是威胁。 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的CEO)有他自己的私人飞机,他能让圣何塞机场夜间为他的专机开放,他的帆船大得连金门桥都快过不去了。而我们的创业者呢?他们从奥克兰机场坐最便宜的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有机会还要顺两包免费花生米。Larry Ellison和创业者的差距是有原因的。而那个原因不是甲骨文又大、又蠢、又慢。和甲骨文、微软等大公司竞争不是件容易的事。给这么说的创业者最好的评价也就是“天真”。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胆量,但VC觉得那是愚蠢。 9、我们的管理团队有可证实的成功经历。谁说你可证实来着?公司的创始人曾经在摩根斯坦利做过一个夏天的实习生?在麦肯锡干过2年?曾经告诉John Sculley(译者:百事可乐和苹果的前CEO,导致了苹果的一系列产品失败和衰退)Macintosh如何开机关机?在VC眼里,真正的可证实是那些曾经成功的为投资者产生亿万汇报的创业者。但这样的创业者,a)她多半不会为找投资而发愁;b)她也用不着说她有可证实的经历。(Wayne Gretzky用不着到处对别人说我是个出色的冰球选手。)创业者应该这样自我介绍:a)她有相关的业界经验;b)她为了成功会付出一切努力;c)她会寻找真正有可证实的成功经历的人做她的顾问和董事会成员d)如有必要她会让贤。这对于对创业者有兴趣的VC来说就够好了。 10、我们的产品受专利保护。在你给VC介绍你的项目时,最多提到专利一次:我们申请了专利。这就够了。第二次你再提到专利,VC会怀疑你对专利过度依赖。第三次,VC就会把你当傻瓜了。没错,你应该去申请专利。但专利更多是用来让你爸妈高兴的。你多半不会有时间或有钱去告那些财大气粗的公司侵犯你的专利权。 11、我们只要占有1%的市场就成功了。(这一条是额外的添头儿,因为我的笔记本还有电。)这是“我们的市场总额有500亿美元”的另一面。这个谎言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哪个VC会对只想占有1%市场份额的公司感兴趣。我们更愿意看到我们投资的公司面对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狂轰滥炸。第二,占有1%的市场也没那么容易。创业者应该对建立一个成功公司的难度有一个现实和准确地判断。 (yeeyan投稿翻译)
Source favicon06:04 London conference on test automation » Official Google Blog




Earlier we announced a first-time conference on test automation, something of interest to an admittedly select group. Just a reminder to those of you who work in this area that our deadline for requesting a spot at the London meeting this fall is coming up at the end of the week. Here's more information if you'd like to sign up.
Source favicon05:45 Google Maps gets some updates » Googling Google
Google Maps received a couple updates recently that add to the usability of the product.  The first has to do with the core Google Maps service, and the other is for Google Maps Mobile.The print button on Google Maps now produces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than before -- and it's displayed more intuitively.  Previously, the when [...]
Source favicon04:45 Updated Yahoo! Search SDK Available » Yahoo! Search blog
How time flies... I just realized that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ve made an appearance here. I've been spending more of my time on the Yahoo! Developer Network where a lot has been going on behind the scenes. The...
Source favicon04:06 Corporate info on the go » Official Google Blog




In keeping with the blog's mobile theme today, we've just mad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 corporate networks, database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 searchable on mobile devices. You can read more here.
Source favicon01:05 Google Blogoscoped論壇之「最受歡迎Firefox Extension」 » Jan's Tech Blog
Google Blogoscoped的Philipp在自己的Forum發起了「List top 10 FFox Extenstion you use」題目,引起了不少迴響。當然他的Blog叫得做「Google Blogoscoped」,大家也不難想像到不少回應也是Google相關的Extension了。...
Source favicon00:38 Home on the road » Official Google Blog




It may be liberating to step away from your computer and out into the world -- but who can stand to leav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Internet behind? I like to take the information I need with me -- like news, weather, Gmail, and everything else from my Google Personalized Homepage -- and now so can you. Before you take off, customize your mobile home page from your computer. On your Personalized Homepage, decide what you want to add to your phone, then drag and drop to reorder the items. On the road, in line, or wherever you go, you can view all this information on your phone. The world is waiting!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25

==> 200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