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16 WordPress 参考书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WordPress 参考书kzeng 说,人民邮电出版社买了《Building Online Communities with Drupal, phpBB, and WordPress》的中文版权,找他帮忙翻译成中文,但是 kzeng 没有时间。如果对...
Source favicon23:05 WordPress 2.0.4 出来了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WordPress 2.0.4 出来了 WordPress 2.0.4 出来了 ,据说是修复了几个安全问题的bug。升级了一下,反正很快。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WordPress, 简...
Source favicon23:00 升级了 TWiki, 试运行 Oracle Database Wiki » DBA notes
前几天把 DBA notes Wiki 的 TWiki 升级到了 4.04 版本。升级后遇到了一点文件权限上的问题。摸索了几天算是全部修复了。现在开始试运行 Oracle Database Wiki 。 DBA 朋友们,一起来玩 Wiki 吧。知识共享最有力量。可惜的是,现在几乎是我一个人的 Wiki。之前已经有几个朋友注册,但是几乎没有尝试使用的人。倒是有不少 Spamer 折腾的挺欢。发现有的用户 Comment 被用来作 SEO ,防止 Spam 任重道远。 如果在局域网内使用 TWiki ,速度不会是很大的问题,可 Web 上用 TWiki 搭建 Wiki ,的确有点慢。 也有好消息,以前比较头疼的 WikiWord 问题现在也缓解了许多,创建新条目的时候已经可以选择不用骆驼词(CamelWord)了: 求助: 那位朋友帮助做一个用于 Wiki 的图片吧?! 可以参考: 把左边的 那个大 T 用 Oracle 字样替代就可以。...
Source favicon19:34 搜索2.0摘要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地址:Search 2.0 round-up 原文作者:Richard MacManus 在Read/WriteWeb我出版了两篇Ebrahim Ezzy写的关于”搜索2.0″或可称作第三代社会搜索话题的文章。下面是Ebrahim概括的所有这些搜索2.0公司的摘要。 第一部分 以如下公司为特色: Swicki是一个社区主导的搜索引擎,它允许用户对某一特定术语创建深度集中的搜索。从Swicki返回的搜索结果可以根据社区搜索的行为自动学习和适应。 Rollyo是基于主题的社会驱动型搜索。根据Rollyo用户决定的哪些网址要包含进他们的”SearchRoll”,用户可以创建和出版他们自己的个人搜索引擎。 Clusty是一个集群式的引擎,把相似项目分组成群——把搜索结果组织到文件夹中。它超越了简单搜索并整合了元搜索(亦即搜索的搜索)集群的动力,使它可以提供丰富灵活的搜索体验。像制作有机网页结果一样,Clusty也可搜索购物信息、黄页数据、新闻、博客文章和图像等。 Wink让用户给他们喜欢的结果贴上标签,阻止不相关的垃圾信息并显示最好的站点,由其它用户手动分拣。 Lexxe也做TSE’s(传统搜索引擎)已经在做的,但它更有效率。Lexxe旨在把摘录好的简短回答以动态页面形式直接返回给用户,代替了以住的只是寻找答案所在位置的页面。通过利用字词的层次和相关含义,它更着重于语言而非符号的处理。 第二部分包含这些公司: Gravee试图改变搜索的经济学,它与内容所有者共同分享广告收入并对他们使搜索结果成为可能做出补偿。 Jooster是另一个社区型主导的社会搜索工具,主要通过游览器工具栏或按纽来运作。它通过基于用户社会网络中的用户书签和其它用户感兴趣的相关站点来搜索。基本上它就是社会网络和搜索间的穿越。 Krugle是为开发者设计的搜索引擎。它可以很方便的搜索到技术信息、源码并回答代码相关的技术问题。可以从开放源码库中、档案、邮件列表、博客和网页中搜索到代码样本。支持标签,可共享代码和搜索结果集合等。 LivePlasma 是一个涵盖了乐队、艺术家、电影、演员和导演等等的可视音乐和电影发现引擎,多语言界面。它以基于Flash的可视化数据为特色,并运用了思维导图(Mind Mappin)模式。它确实是一个推荐式的引擎,因为它的目的就是发现相似的音乐和电影。如果你要搜索新音乐或影片,这个可能很有用。 Qube是一个提供点击一次即可得到搜索结果的桌面应用,不需用浏览器,切换程序,甚至不需要输入关键字。它即时搜索已存在于屏幕上的(或手动输入的)任何文本并快速返回结果,与此同时有实时拼写检查、历史日志、字典结果等等增强搜索功能。所有这些都不会有任何操作性能损害。 ZoomInfoo为人们和他们的联系信息搜寻网页(公司网址、新闻发布会、电子新闻服务、证管会申报和其它在线公共信息)。它编制有关个人公司的简明摘要,并已组织好的形式发表出来。如果你选择成为他们的客户还可以享用社会网络工具。 总结 像Ebrahim写道: “传统的搜索引擎越来精确和广泛,但他们无法超越人类的智慧。它们只能搭配词汇,并不是人们所讨论想法的真正意思。然而,正在涌现出的搜索2.0技术可以使搜索更有意义、客观和基于任务。” “传统搜索引擎只对寻找信息有利,搜索2.0更善于发现快速发现新的信息” 我对ZDNet的读者如何思考社会搜索引擎很感兴趣。你用了如上所述的所有搜索引擎了吗?如果是,你认为他们可以竞争过像Google和Yahoo这样的大型搜索引擎吗? (StephenZhai翻译此篇文章,欢迎访问onlyshare)
Source favicon18:42 PHP核心开发者退出 » Blog on 27th Floor
Jani Taskinen,PHP核心开发者,具体项目可以看Zend网站。他的个人声明在邮件列表中,不过没说原因。有人猜测是因为黎以战争,因为他在IRC频道里说过这个项目有以色列公司的支持,而以色列炸了联合国的哨所,炸死包括一名中国观察员在内的4人。原列表中的回复似乎不见了。

从他的邮件看,是芬兰的,而此次牺牲者中也有一名芬兰人。战争也影响到可以躲避的技术了,真不是事啊。干嘛不好,非要打仗,这以色列美国再牛也不能老这么搞吧。
Source favicon13:07 互联网缺乏的是更有效的广告盈利模式 » 一个藏袍
互联网缺乏的不是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而是更有效的广告盈利模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追求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似乎以广告做为盈利模式就很没面子。让人想不通的是,google这么牛B的公司盈利来源主要还是广告。那么这种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的广告市场是不是就是红海了?我一直不认为互联网广告市场现在已经进入夕阳状态,反而,刚刚开始。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像传统媒体上一样的发布方式,而是互联网独有的优势所产生的更有效果的发布方式,页面内容相关广告仅仅是个开始。 我把互联网公司分为两种: 第一种:利用互联网良好交互的特点,直接创造服务并提供服务的,像搜索,网游,电子邮件,相册,博客等,没有非常清晰的上游。这一类公司我们不进行讨论,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在这个通用服务领域分得一杯羹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种:渠道。渠道也需要利用互联网良好交互的特点,但存在着明显的上下游,并且上游是传统产业,把上游的产品和服务卖给或者免费提供给下游。携程是机票,订房渠道,新浪是内容渠道(内容渠道我把它看做媒体),搜房是房产渠道。渠道网站最重要的就是上游的资源,同时自身清晰的定位。当这两方面都不足以成为壁垒的时候,用以承载产品/服务的渠道网站产品就是必须的了。 上面的提到的互联网网站形态上都是怎么做广告的呢?很有趣,基本也就是两种: 第一种:内容无关广告。这种广告类型很多,它的创新主要是投放形式的创新,从文字链到图片再到视频,从banner到画中画再到全屏动画,但用户体验并没有伴随着创新而得到改善,这些创新和改进主要是为了吸引广告投放。 第二种:内容相关广告。这个大家都知道,google的,百度的,甚至窄告的。与内容无关广告相比,用户体验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我们可以从第一种向第二种进化中找到一个规律,就是用户体验的改进,广告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发展的趋势,另外市场容量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第一种的无关广告,主要用来做品牌、活动推广,到第二种的靠页面内容相关。接下来我认为是产品级的相关,专门为产品或服务(餐馆,书籍)设计互动平台,让用户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很好的进行互动,交流,然后根据行业产品独有的特点以及关联方法进行广告投放。以产品/服务为载体的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户参与,低成本的获取内容,又可以以较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由于这个平台本身就以产品/服务为基础,所以相关性算法上面我们可以做的非常到位,而不仅仅是靠几个文字产生相关。而这样的结果就是CPC的成本越来越低,而效果越来越好。在B2B,B2C市场中,这种模式也大有可为。 点评模式是其中的一种,餐馆等商家,书籍等商品本身就是广告的对象,有了针对这个对象设计的互动平台,可以更有效的投放广告,这种用户体验比文章内容相关性好的多。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行业间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差异巨大,不是说想做书就做书,想做餐馆就做餐馆,这是行业产品或服务本身决定的,一家网站做全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很小,而每个行业广告的需求都是存在而且大量的,只靠文章打广告的行业网站迟早要被淘汰。 这种模式为startup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当然,前提还是要做到行业前三。...
Source favicon11:08 PSP支援Podcast » Jan's Tech Blog
從Steve Rubel得知,PSP用家只需更新Firmware,就可以訂閱Video Podcast,因為這新版本讓PSP懂得附加了視像檔案的RSS Feed。 Sony這次可真十分聰明,將PSP的用途進一步延伸至實用的領域。 [ via Micro Persuasion ]...
Source favicon09:31 WordPress 2.0.4 » WordPress Development Blog
WordPress 2.0.4, the latest stable release in our Duke series, is available for immediate download. This release contains several important security fixes, so it’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all users. We’ve also rolled in a number of bug fixes (over 50!), so it’s a pretty solid release across the board. Upgrading is fairly simple, just overwrite your [...]
Source favicon07:18 我们会到达100美元么?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地址:Will We Hit $100? By Karen Lowry Miller May 7, 2006 诸如此类的预言曾经只是非主流的领域,现在高盛这样的也这样说。下面就是为什么。 石油产出因为暴动袭击而下降 21世纪第一次石油冲击至今仍让我们记忆犹新,尽管它并没有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这一次,初现的跌落大多由政治术语来解释衡量——比如象委内瑞拉这样的产油国日益骄横,伊朗多么爱挑衅,俄罗斯的国有石油公司的膨胀,对获取暴利的石油巨人的激烈反对,以及对象美国和德国这样的消费大国的政客们的绝望。最近几个星期,因为石油价格突破了70美元每桶,在美国汽油的价格也超过了3美元每加仑,前石油商George W. Bush通过石油巨头做了一项关于可能的价格调整的调查,我们这个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世界的旧的权力分配显然正在被颠覆。 经济上的震动只是早晚的问题。每桶石油涨价10美元将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减少0.5%的预言还有待验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我们对于全球经济减速的天真讶异并没有把握到点子上:如果经济能承受70美元每桶的价格,那么价格就不太可能回落。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增加燃料费用,对石油燃料型通货膨胀的恐惧正在慢慢浮现。 更糟的是,有一种日益增长的情绪,到最后甚至可能会达成共识,那就是我们正在驶向一个全新的价格真实——迄今为止那里还只是石油阴谋论和环境末日论的狂想者的领域。这就是100美元每桶的世界。2005年3月的市场价格盘旋在47美元每桶上下,当时高盛的分析师Arjun Murti和Brian Singer对此感到吃惊,预言会有一个将使油价从50美元飙升至105美元每桶的“超级峰值”,并且暗示那种价格会持续5到10年。现在看来预言100美元每桶已经成为令人敬佩的。只要看看期货市场,购买100美元每桶的石油的购买选择权——去年才出现的新鲜事——已经很寻常了。 这新一轮预言大潮之所以无法令人信服,是因为它们不是建立在的坚实的基础上,而只是毫无道理的声称世界上的石油要用完了。这是“石油见顶”理论家们鼓吹了好多年的东西,他们说现在的价格标志着我们已经发现了所有能够经济地抽出的石油,所以今后在供给上只会每况愈下。既然没有人能够找出方法来透视整个地球以确定到底还剩下多少石油,石油峰值理论部分是建立在对地理学的悲观基础上的。石油巨头们也用文章回敬并表明信仰:地下还有很多石油,不断进步的科技可以也一定能够找到它们。 一些最为忧虑的分析师现在也认为石油巨头们是对的:地球上还有许多石油。但是只有科技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无何也不会很快实现——如果这个产业本身不好好规划部署一下。“石油峰值是一种引人入歧途的观点,”Barclays Capital analyst Paul Horsnell说,“说的都是一些基本问题”。问题在于主要的产油国没有开足马力——它们也不打算开足马力——来满足增长,特别是来自美国和中国的需求,in the near to medium term。鉴于过去在繁荣时期的超支,公司大多选择持有现金,或者将其返还给股东,而不是用来扩大生产或者建造新的提炼设备。最终,Singer and Murti声称,石油还是一种可循环的商品(而不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会下降到合理的水平。但是他们预期会有一个直到2009年的长期高价,然后到2014年逐渐回落。目前在美国排队加油的现象又出现了, 因为消费者们都在寻找最便宜的价格。 历史表明现在的基本情况很象20世纪70年代。高盛的研究显示,当产油国和石油公司处于投资期时油价会趋向于峰值,而当它们的投入开始实现产出时回落(图表)。因此,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投资增加时油价也跟着暴涨,到80年代那些投入开始产生出新的节余生产力时就降下来了。价格的滑落持续到90年代,对石油的投资萎靡不振,广阔的市场前景使资金都跑到新经济的科技新星那里去了。在过去的20年间,全世界的节余产能从15%下跌到几乎只有1%,并且短期内没有可能得到缓解。高盛的分析师Jeffrey Currie认为石油产业在接下来的10年以还需要投入$3.5 trillion来满足增长的需求。“我们称之为旧经济的复仇,” Currie说。 如果有甚么区别的话,今天的全球石油投资比上个世纪70年代更富于不确定性。“当你没有再犯错的余地时,墨菲定律就会起效,可能出现的错误一定会发生,” 独立石油分析师Lowell Feld说。如果与伊朗的对抗,会使它每天的出口减少2.5 million桶,“却没有其他来源能弥补这个缺口,”Feld说。Deutsche Bank的分析师Adam Sieminski认为每天的供应减少2 million桶就足以使价格飙升到100美元。Global Insight的首席经济学家Nariman Behravesh走的更远:“要引发大规模的短缺甚至使价格升值120美元,所需要的只是一场地缘政治学上的事变,比如伊朗受到袭击。” 这种局面是1/4个世纪前在石油供应方面投资不足的结果。因为对石油业来说从投资到实现实际产出需要7年,现在即使疯狂投资也不能阻止超级峰值。前10位的产油国一起控制着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石油储量,想想其中的5个就已经足够。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存储,尽管最近遭到恐怖分子对产油设备的袭击,却几乎仍占有目前所有的节余产能,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它打算投资数十亿在2009年前将日产量从9.6 million桶提升到12.5 million桶。 剩下的4大产油国也在趟浑水,甚至更糟。伊朗是第二传统储油国,它现在的产出比30年前更少,而且很难吸引到跨国投资,因为它们都被它追逐核能力的狂热吓到了。伊拉克在2003年被占领后石油产出直线下降,起义者们平均每隔3天就要对产油设备发起一次袭击。毫无意外,投资者们也躲得远远的。在俄国,对石油的投资在苏联解体后兴盛一时,但之后也就趋于平缓。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联合会主席Gennadiy Shmal公开指责克里姆林宫在勘探上投入太少。 同时,委内瑞拉眼睁睁的看着在激进的民粹主义者Hugo Chávez的领导下其州立公司的产量从2003年开始下跌50%,他甚至将国外的投资者驱逐出去境。Chávez声称要在2012年前在新的生产和设备方面投资56 billion美元,但是分析师们对此表示怀疑。哥伦比亚大学的Adam Louis [...]
Source favicon06:25 Summer health tips » Official Google Blog




Our esteemed Google doc, Taraneh Razavi, M.D., has kindly provided a few tips on coping with such summer challenges as tick bites, thunderstorms, and heat exhaustion. She's also blogged about insect repellents and sunscreen. But as she reminds us, summer also means - there's ice cream. Stay healthy and cool, people, and have fun this and every weekend.
Source favicon04:18 Very interesting Google services discovered » Googling Google
Tony Ruscoe is up to it again -- looking for unknown services on Google by going through countless combinations of words, letters and numbers.  He hit the jackpot when he decided to check the "sandbox".The sandbox was introduced when Google Checkout was launched so developers could test their shopping carts before going live.  This isn't [...]
Source favicon02:58 Make your own buttons » Official Google Blog


Custom Buttons are by far my favorite feature in the new Google Toolbar, which comes out of beta today. Clearly I’m not the only one, either -- we have over 600 buttons in the gallery, with new buttons being added every day -- and here are some some of my favorites, if you'd like to add them to your Toolbar. If you’re interested in making your own, it’s pretty easy. Just go to one of your favorite sites, right-click on the search box, and then click “Generate Custom Search.” You can find out how to add advanced features to your buttons here.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7-28

==> 200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