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58 Shanghai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rd » 王建硕

Public Transporation Card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people's life in Shanghai.

The Card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Card is a credit-card-size plastic card with IC embedded in it. The card has mat surface, and is a little bit thicker than credit card. The surface is smooth, and don't have big numbers printed on it.

This is my card:


Source favicon23:14 和菜头的独立 Blog 三十万点击量值得祝贺 » DBA's notes

和菜头今天发布了5月11日的比特海日志,庆祝 Blog 点击量超过 30 万。30 万,在那些门户网站扶植起来的"博客明星"眼里似乎不值一提,但这是他作为独立 Blogger 从无到有的一大步。和老完全有理由自豪:

离开新浪,我自己学WORDPRESS,自己架设网站,终于有了www.hecaitou.net,不再仰人鼻息,不再寄人篱下......回首这四个月的时光,可以说苦到了极点,因为在第一周里为了架设我的BLOG,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而其中由于不懂IT技术而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在精神上造成的郁闷和痛苦更是无法言说。在这段日子里,我每天更新数次以上,勤勉程度国内罕有匹敌,这当然也非常辛苦。但是,和个人BLOG带给我的快乐相比,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打字本身带给我的快乐,足以弥补各种困难和艰辛带来的不快。终于可以有一块空间自由呼吸,大声呐喊,这比什么都重要。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个人认为和菜头是 06 年出现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Blogger 。向和菜头致敬!

还等什么,去订阅他的 Blog 吧!

-EOF-

Source favicon22:10 Webnote , 网络便签 » DBA's notes

看到 Keso 的留言版很有意思,心动不如行动,我也安装了 Webnote 这个小玩具,作涂鸦用。起个名字:网络便签。 下面是介绍内容:

介绍
WebNote 是一个基于 Web 方式的网络便签程序。通过浏览器(web browser)你可以随时记录思维的火花,与你平常用的便签无异。

您在创建便签本(workspace)后就可以创建便签了。你还可以便签本的 URL 地址告诉你的朋友,让他们给你留言。

用途


提示
基于网络用户之间相互信任的考虑,在 WebNote 中不提供密码保护功能。你可能会担心:如果别人改动了你的便签怎么办? 其实问题不大,因为任何一个修改操作都是可以回滚的。

注意
如果你在使用这个服务,请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便签内容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发布者负责。这个服务只用来测试目的,免费,且不对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可靠性做任何保证。

部分内容参考了刻录事介绍的WebNote的用法

可能我是第一个在 Dreamhost 主机上安装 Webnote 的用户。因为 Python 与其他模块的问题,需要一点小技巧。

如果给我留言可以用 http://www.dbanotes.net/webnote/fenng 这个地址。如果你也使用了,告诉我你的地址,我也去看看,呵呵。

来玩吧! Just for fun!

-EOF-

Source favicon21:54 what are you sinking about?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what are you sinking about? 学英语很重要啊。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好玩东东分类下的文章...
Source favicon21:07 关于布什,赖斯,胡,安南的笑话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关于布什,赖斯,胡,安南的笑话这是一个老笑话了, 不过今天我每读一遍,都乐得不行。 Secretary : - Mr. President, Condoleeza Rice is here to see you. George B. : - Good, sen...
Source favicon19:43 Fox Interactive Media Enters Into Landmark Agreement with Google Inc. » del.icio.us/chedong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Google will be obligated to make guaranteed minimum revenue share payments to Fox Interactive Media of $900 million based on Fox achieving certain traffic and other commitments.
Source favicon10:30 纪念水木11周年 » Blog on 27th Floor
去年10周年一样,今年能纪念11周年的网站也不是很多的

说起来我第一回见网络就是看见师兄们上水木。当时问来问去,终于有机会坐在电脑前的时候,却怎么也搞不通,当时是Dos+ucdos+tcpip,然后telnet,总之是没搞通;后来得有1年多以后才有机会上校园网,才算上了水木,还用过Netterm。再然后才是Cterm/sterm/fterm和Web。

要说水木有什么好,其实也没什么,除去有历史有感情之外,就是相比其他社区妄人要少得多,因为它的历史和传统,这类人物在水木上呆不住。他们会被扔到Joke版,调笑一下,最终会连调笑都没有,要么是自己走了,要么是被版主封了。

水木出了很多事,现在工作人士也越来越多了--包括我,像Career/Familylife也已经是超级大板了。不论如何,水木还是保持着有用有趣的风格。纪念一下。
Source favicon06:27 BlogHer Revisited » Yahoo! Search blog
I'd be lying if I told you that the mood in the blogher-sphere following the second annual BlogHer conference was one of love, consensus, and kumbaya. This past week, coverage of the two-day event has run the gamut: complimentary,...
Source favicon04:48 a little goes a long way » del.icio.us
It's refreshing when a simple idea translates easily into a practical feature. That's just what happened with our new active users section on pages like /tag/politics and /popular/osx: now when you're viewing a tag of interest, you can easily see...
Source favicon04:23 Related Links, now with video » Official Google Blog




Earlier this year, we released Google Related Links, designed to deliver fresh content to websites through an easy-to-add module. With it, you can show your users related news, web pages and searches complementing the information on your pages.



In our quest to enrich what can be offered via Related Links, we've added another tab to the mix: now you can show videos in the Related Links box. Result: visitors have access to relevant quality video content, and you add more interactivity to your site. Learn more here.
Source favicon02:41 小變動以及沒力氣看懂的東西 » Jedi's BLOG | Jedi.org
前一陣子,稍微振作了一下,又對模版小幅度地修了修。主要的變動是:把 Atom 源料從 Atom 0.3 更新為 Atom 1.0 (參考的是《Moving from Atom 0.3 to 1.0》這篇文章),然後在頁首處增加了可以用 Google Toolbar 訂閱/搜尋的按鈕(不過目前祇對 IE 版適用, Firefox 版不曉得甚麼時候纔會支援),並且在每一篇文章後面加入了如下的小按鈕: 這三個按鈕的作用,分別是把文章送至 HEMiDEMi, del.icio.us 以及 Digg 這三個共享書籤網站;可是剛弄完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小按鈕居然會消失!我交叉比對了一下,發現祇有我自己的 Firefox 會如此,很快地就找到了真正的犯人── AdBlock Plus 這個擴充套件。
Source favicon00:01 Google的Datacenter » Blog on 27th Floor
如果看一些SEO的东西,可能会发现这个词,并且它应该不是指那种物理意义的数据中心,不是放机器的地方,而是一些前端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机器。Matt Cutts要在这个视频中讲这个东西,不过Google Video看起来还要代理,基本属于不可能的任务了。他还提到一个PPT,也没找到。只好自己胡乱想一下了,谁在外面看了视频的可以说一说

据说,在网络繁忙、查询量很大的时候,甚至两次ping返回的IP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从IP上看,有许多机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机器被称为Datacenter。在Webmaster世界里,许多人以发现新的DataCenter为乐。目前看来,最多最全的似乎是这个表,里面有600多个IP。还有这个表也有一些。

这些站长们之所以研究这个,是因为要观察某个搜索的效果,是否在所有的用户那里都起作用。我们这里的Google.cn,IP应该是59.151.21.100和101,据说机器在王府井什么数据中心里面放着。有时候Google会调整自己的算法,增加某个条件或改变什么条件,这些调整不是一下子全部部署到所有服务器上的,而是要用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时就会发现在某些服务器上的查询结果和其他服务器返回的结果不同。

这些机器背后当然是那数十万台连在一起的小机器,它们做存储和运算工作。前面这些Datacenter机器上面应该是算法和某些知识吧。所以,从原理上讲,这些IP就像是图书馆员,坐在台子那里,给前来查询的人指明要走的方向。

另外,不同的的DNS服务器针对www.google.cn也会返回不同的结果,外面的一些DNS似乎倾向于72.14.203.160和72.14.203.161,如果不带www,似乎会是216.239.57.99, 64.233.171.99。其中的216.239.53.99,似乎是Google的主力IP。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8-07

==> 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