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4 写Blog的四年 » 王建硕
2002年9月11号,写第一篇blog的时候,真没有想到4年后,还能够继续。今天数了一下,过去的1460天里面,英文 blog 1396篇,中文134篇,应了吴昊兄的一句话:积累的力量是惊人的。特此纪念一下。...
Source favicon19:20 高效能 DBA 的七个习惯 » DBA's notes

邮件列表中有人推荐了 DMReview 的一篇文章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DBAs, "高效 DBA 的七个习惯", 这个题目应该是受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启发。虽然颇有拾人牙慧之嫌,还是记录一下吧,就算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开篇有一个关于什么是个"高效能 DBA" 的定义, 作者指的高效并不是说 DBA 每天都在忙于救火的那种"高效",而是能够防患于未然.

1. 专业的多面手(Be an expert generalist)
熟知存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知识, 跨平台数据库的技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不能离开了 Windows 环境到了 Unix 下什么都作不了. 看上去这一点似乎有些苛求,不过个人认为通过持续的学习能力加上良好的知识积累方法会让你无限接近这种能力.

2. 理解来自商业、用户的需求(Understand the business and user expectations).
如何把掌握的数据库知识应用到商业需求上,还不给用户一种“木匠拎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的感觉是需要一点艺术的。

3. 通过可量化的度量构建更加正规的服务级别协议(
Build more granular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 via quantitative and easy-to-understand metrics)
用户(或你的老板)对你的数据库管理工作是否满意,总要有一个可以达成一致的地方,这个一致应该来自"服务级别协议". 服务级别协议是很多 DBA 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地方。


4. 把环境分割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Break down the environment into smaller, more manageable pieces)
一揽子计划不是个好主意,分而治之。这样也容易与委托方达成一致。

5. 关注于任务,而不是实现的细节(Be task-focused, not necessarily on how to accomplish it)
这一点应该是说于开发人员的关系的。DBA 不应该去关注太多程序设计的细节,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任务实现上--有效的与数据库交互. (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有些勉强,或许站在高效 DBA 的角度上就容易理解了,呵)

6. 隔离并委派普通任务(Segregate and delegate the mundane).
如果从一个技术领导者的角度上说,这是必须的。既然是高效DBA ,那么在没必要事必躬亲拘泥于一些琐碎的事情. 否则再高效也不成.

7. 淘汰特定环境下才可以用的那些玩意儿(Weed out the one-trick ponies)
特定的第三方工具、GUI 工具等只会使得整个环境更为复杂。一个高效的 DBA 应该致力于整个环境的简化与标准化。

说的是 DBA ,其实放到其他工种上也是蛮适合的。

从卓越到优秀,还是从普通到平庸,这是个问题.

--EOF--

Source favicon16:52 吴慧丰-Meta标签详解 » del.icio.us/chedong
del.icio.us warning: non-utf8 string! (sorry)
Source favicon15:07 给粥粥拉一票 » Dash's Blog
推荐一下胖兔子粥粥的笔记本儿
插画式的日记,差不多是俺看到现在最有特色的blog了。
目前正在参加MSN的比赛,终极目标是polo的小车车。祝他成功,希望大家投他一票: http://msn.polochina.com/polo_msn_info.aspx?id=4628

Source favicon11:39 The |STAT Home Page and Handbook : Package Home Page » del.icio.us/chedong
Data Analysis Programs for UNIX and DOS
Source favicon10:00 想知道马云的味道吗? » 雅虎搜索日志

作者:王大未 产品经理

jackblogs.png


9月5号晚上去海淀公园参加“赢在中国”的节目录制,就听说马云答应“赢在中国”制片人王利芬的邀请,要在9月6日开博。早上一上班,就有同事通过雅虎通给大家群发“马总第一博,来看啊!”

赶紧点去一看,果然,马总的博客开通了,看了看时间,是6号晚上10点59分发的。看来为了信守承诺,马总也是写到了很晚呢。

马总的博客一如他平日的言谈,平实中不乏睿智,轻松中大有深意。在公司里面,马云就像个闲不住的大男孩,一不留神他就出现在你的身后,然后眉飞色舞地跟你聊聊你的业务,不露声色地给你很多启发。那次我们开一个搜索的会议,他突然从会议室门口探头进来,坏坏地笑了一下推门进来,盘腿坐在椅子上(个子小就是有这个优势啊,呵呵),饶有兴趣地听我们PK产品的改进建议。那次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他的手机铃声居然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这个永远保持着童心的小个子男人,以他传奇般的创业经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然而近距离接触他,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一点也不像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所谓CEO。他喜欢武侠,以“风清扬”做为自己的阿里“花名”;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这次他用这句话做了自己博客的抬头语。

想知道马云的味道吗?来他的博客看看吧!

http://bulo.cn.yahoo.com/blog/blog_index.php?bname=mayun1020

Source favicon09:15 Google机器和存储的传说 » Blog on 27th Floor
传说一:

以前,我只听说那系统强韧到能把硬盘直接摆在地上,坏了就拔,想加就加,于是 Gmail 的容量才能不停地成长。今天,连主机都变成那样了:简化过的主机板裸片,用魔鬼毡黏在机架上,一格就可以多放好几片。那一片的指示灯有问题就下架换新,也不必检查了。而且现在听说还能用机器人自动化地检查抽换。


传说二:

Google目前共有850TB的网络搜索信息,也就是蜘蛛爬回来的那些东西;Google Analytics占用了220TB,数据200TB,总结性信息20TB;Google Earth占用70.5TB,原始图片70TB,500GB是索引;个性化搜索只有4TB,Google Base占了2TB,Orkut占了9TB。
Source favicon00:02 搜索结果的人工评价 » Blog on 27th Floor
这篇贴子讲Google雇用许多人员来做搜索结果的评价工作,这似乎不是新闻。据我所知,Google也聘请过中文结果评价员,不过限制在海外华人那里了。这些人不是正式员工,可以兼职工作,因为只要有网络就行了。这些人当然也不能改变搜索结果,只是评价这些结果,然后搜索引擎会据此进行一些算法上的调整。

通常要求是母语是目标网页的语言,在web上做研究发掘资料的能力要强,要有宽带连接,要懂所处环境的网络文化。像hao123一度被清除就是不理解本地网络文化的问题。

这个贴子也给出了评价员的工作界面,对一个结果同时会有多人进行评价。评价分为相关/不相关/有用,最好的是有用。评价后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评论。有时有些搜索词可能会出现在多个类别中,评价员也要逐一说明,这里的例子是美洲虎,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汽车。

Google把查询分为3类:导航性,只有一个结果;信息性,可能有多个结果;交易性的,用户要求得到某种东西。评价员就要分辨一个查询属于哪一类或其组合,分辨它的类型,对结果进行研究(包括其他引擎,数据库,分类目录,站点以及线下资料),然后评价,当然还要注意那些欺骗性的网页。

文中提到Google新近注册了indexbench.com和Google-testing.com这样的域名,于是推测说也许会让网民都参与这种工作?就像对图像搜索那样?当然,这回不大可能是付费工作了。

其实,Google前些天刚拿到一个专利: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editorial opinion in the ranking of search results。虽然很有可能是防护性的专利,但也不能排除真的加以直接地应用吧。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9-10

==> 200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