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2:58 2006 秋季Demo展示的部分应用 » 刻录事
67家公司在9月26、27号参加了2006 DemoFall会。 此次Demo,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手机方面的应用,从数量方面来说,占了近25%。 近日有报道说Google、Yahoo等的本地搜索量上升。4Info 提供的也是如活动、比赛、演出等的本地搜索,不过搜索的平台主要不是在Web上,而是在手机,人们可以用SMS、Wap和手机应用等方式进行搜索。它同时提供提醒功能。 Pixsense 提供的是手机方面的多媒体有关的服务。 人们能够把手机拍得照片、视频传到网站上分享。特色之处是有个名字为PixSense Gallery 的手机图片浏览程序,所有的操作都能在这个mobile app中进行,当然了,在Web上也同样能做。 RealEyes3D 居然有中文版和日文版,有些让我意外。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 Phone2Fun。包括处理手写字的数码笔迹和添加手写字制作的无线明信片,同时也能做为扫描仪来用。 ScanR,从名字可以猜得出,把可拍照的手机当作扫描仪用。处理的对象包括白板上的内容、纸上的文档、名片等,拍照后,以email或者mms等方式发送到scanr,他们在服务器端作处理。转换成PDF后发送到用户的email。呵呵,处理中文就别想拉。 以上是手机作为信息采集的功能来应用。 Eyespot  ,我不知道为什么组织者把它作为电话的娱乐应用来看待。个人觉得它应该是多媒体的创作分享上。特点是能够在线编辑、混融视频、音频、图片等,然后把作品以各种方式,包括手机的方式发布、分享。 FonPods ,就是Phone+ipods,它的目的是要把手机打造成娱乐和信息中心。没有新意。类似我们这边的声讯电话,不过是针对手机。 。。。。。 待
Source favicon22:18 搜索意图之一:地名搜索为例 » laolu

为了使得搜索结果对用户更有用,又不能对用户的查询表达要求过高,搜索引擎有时要对用户查询的意图做些推测。以涉及地名的搜索为例,用“beijing chicago”作为关键词,四大搜索引擎的结果如下:

google的结果页面

Yahoo!的结果页面

微软Live的结果页面

Ask的结果页面

除赞助商广告之外:

  • Google提供:飞机航班查询和本地地图搜索的链接,10个搜索结果,个性化登录;
  • Yahoo!提供:本地搜索(还有地图)的链接,10个搜索结果,个性化登录,搜索结果的保存;
  • ask提供:10个搜索结果,搜索结果的保存(Ask另有本地地图搜索,但并未就上述查询做相应链接);
  • 微软Live提供:10个搜索结果(Live另有本地地图搜索,但没有就上述查询做链接)。

可见,在搜索结果之上,Google OneBox对搜索意图还做了两种推测(飞机航班和本地商业),Yahoo! Shortcut做了一种推测(本地商业)。不知它们的依据是否在于用户的搜索和浏览行为?Google OneBox和Yahoo! Shortcut,在网页搜索结果页里,向用户推荐了更便捷更直接获得信息的链接。这样的做法,可能有三个好处:1)教育查询表达不充分的用户;2)推广搜索引擎更多的服务;3)为搜索相关的商业提供进一步的基础。

补充:

Source favicon22:12 Okavango Delta, Botswana » laolu
Source favicon19:28 Google 站内 URL 地址处理的有趣现象 » DBA notes

一直误以为 Google 的 URL 地址是大小写不敏感的。偶然间发现:

https://www.google.com/adsense (可以访问)
https://www.google.com/adSense (http 404 错误)

看来不是。继续测试一下其他地址: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options/ (可以访问, 中文)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options/ (可以访问, 英文)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options/ (可以访问, 英文)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options/ (不可访问, 404 错误)

Apache 的 mod_speling 如果启用的话,并且 httpd.conf 文件 配置了

CheckSpelling on 
的话,Apache 则大小写不敏感。但这样性能会很差。

也或许,Google 这样做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而没有使用类似的模块(Google 当然没那么简单)或者其他处理,毕竟 Google 整个站点的入口页面并不是那么多。

Updated: 雅虎的站内地址几乎都是大小写不敏感的. 下面两个地址等价:
http://sports.yahoo.com/MLB/scoreboard
http://sports.yahoo.com/mlb/scoreboard

Yapache 还是有技术含量地。

--EOF--

Source favicon13:50 3家引擎实验室的研究策略比较: 搜索引擎们在关注什么? » del.icio.us/chedong
2006年8月7日至10,在美国圣何塞举行的搜索引擎战略会议。MSN Search的产品经理James Colburn,Yahoo!的搜索产品副总裁Bradley Horowitz,以及Google的研究负责人Peter Norvig。
Source favicon12:24 Live PR | Live Pagerank | PageRank Prediction | Future PageRank » del.icio.us/chedong
Google的PageRank检查器,可以预测到未来发布版本的PR变化
Source favicon11:41 马克·赫德与惠普丑闻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链接:Exclusive: Mark Hurd on the HP Scandal 原文作者:Peter Burrows 马克·赫德承认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预防丑闻后接受的的第一个长时间采访。 这个月早些时候捅出了HP监听董事会成员和其他一些人以寻找泄密者的消息。在那之前 Mark Hurd 在HP 的任职如同一个人们能想象得到的神话。2005年2月,这个默默无闻的前 NCR CEO 取代了富于争议的 Carleton S. “Carly” Fiorina —— 也继承了从华尔街的猜疑到 HP Palo Alto 总部的低落士气等诸多问题。 眼下 Hurd 工作的主题不再那么具有神话色彩,而是围绕着HP可能使用非法手段追查泄密者的报告。这个事件已经导致董事会主席 Patricia Dunn 和董事 George Keyworth 的离开,前者批准了侦察,后者被认为是泄密者之一。另一个董事 Tom Perkins 也因为无法接受 HP 的调查方法而辞职。 Hurd 似乎知道一切答案。投资者和 HP 员工都很买他那种不废话的管理风格的帐,几个月内股票价格就翻倍。现在,Hurd 将告诉 BusinessWeek 的编辑 Peter Burrows 这宗丑闻已经造成怎样的损害,而他又将如何应对。这是他承认应该以更积极的姿态预防丑闻——就在他在国会面前作证的3天前——后接受的的第一个长时间采访。 人人都知道你掌管着公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你怎么会不知道现在曝出的丑闻呢? 在职业上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但是当你处在那种高度的位置时,在做决定前要先选择立场。道德和规则不是我最先关注的东西,我最先关注的是与公司表现有关的东西。 许多人很好奇你的角色。你说你错过了2005年中一场讨论关于调查的会议的大部分,没有读过今年早些时候的那份关键报告,也不知道有一封含有跟踪软件的电子邮件以一个伪造的HP董事的名义发送给了一个记者。对某些人来说那些听上去都像是借口。人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切? 这些我将在晚些时候予以解答。我不会推卸或者逃避事实。我希望我能很快做出澄清。 在这起事件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公司。我相信公司,我觉得不幸的是那起事件其实和公司的表现或者战略毫无关系。公司中卷入丑闻的人只是极少数。 我们必须修复这一切。现在我所能做的全部就是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找出是在流程上出了问题还是在执行上,或者二者都有问题,并且保证今后在保护公司的同时,做到符合我们的道德价值和商业行为准则。 袖手旁观并假设“如果这样”于事无补。我必须专注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能使其从事件转变为机会。我们有机会让事情好转。 你有任何理由相信你的工作面临危险么? 没有。 你为什么没有看3月完成的那份调查报告的摘要? 讨论的所有主题(在他拿到报告前)都是“究竟是谁?”(泄密者是 George Keyworth)。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是相当相当糟糕的消息。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董事,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为 HP 做了不计其数的贡献。 我并不想证明他把消息泄露给了 CNET 或者谁谁谁这个事实,但我知道这将是艰难的事。他为公司做了许多事,给了很多支持——不只是对董事会而言,而是整个公司。 但是当你拿到那些资料时,我的直觉是追查下去。Patty [Dunn] 确实有问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拿这些东西怎么办?”我说你得顺着链条追查下去(追查到董事会的审查委员会和外部的咨询机构)。她这样做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所以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说“告诉我我们怎么能这样做”。 如果我之前有看到这个报告,我可能相信它。这很有趣,因为(整篇报告)到处都是说每件事都是合法的脚注。但这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真正的问题是正当性,我们(HP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并不想经常触犯法律的边界。我们品牌最优秀的特质之一就是信任,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所采取的方法是我们能引以为傲的。 你曾经说过 [...]
Source favicon10:45 我的音乐,我的雅虎音乐盒 » 雅虎搜索日志

作者:黄洁莉 产品助理

muzik.jpg

2006年9月28日凌晨,经过全新包装打造的新版音乐盒闪亮登场了。这次的音乐盒,有着时尚的外观,使用和共享也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它改进了一直苦恼用户的“卡壳”的毛病,之后从音乐盒中播放出的歌曲,会更加的流畅动听。

音乐盒——全新的在线听歌方式
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很习惯在网上享受音乐服务,比如通过雅虎音乐搜索找到一首喜欢的歌,但是,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赶紧下载保存到电脑上?可是,如果下次换了台电脑,重新搜索下载,太麻烦了…别着急,不如试试我们为你提供的全新听歌方式:用音乐盒收藏好歌,随时随地在线听歌!

在新版音乐盒中,不用登录也可以收藏歌曲,只需要在音乐搜索结果页中点击“收藏”的小图标ico_result_favorite.gif ,就能很方便的将歌曲收藏到音乐盒的临时曲库中。当然,如果你有Yahoo! ID,登录音乐盒后就可以更方便的对收藏的歌曲进行管理。比如:如果你发现一首歌的专辑名不对,可以自己修改;还可以根据歌手名、歌曲名、专辑名和收藏时间这四种不同的条件对歌曲进行排序。我们的新人工程师王龙峰给音乐盒新增的这些功能,希望你会喜欢。

音乐盒的老用户经常向我们抱怨这样的问题:“有些歌曲收藏了,可是听的时候会联不通,无法播放。”我们在这里解释一下:“这是因为这些歌曲的音频文件全部都存在互联网上大大小小不同的网站,雅虎并没有保存这些文件,所以很难控制他们的质量。”客户第一是我们的原则,所以这次的新版音乐盒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管它叫“歌曲联通率”问题),做法从原理上来说很简单:尽量挑选质量最好最稳定的歌曲链接。但实际上其中涉及到的细节非常多,我们的王牌工程师苗莽(又被称为“绯闻工程师”,因其“色艺双全”却又孤家寡人而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为此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与努力。高速顺畅的听歌体验是我们整个产品组的共同追求——用苗莽的话说:“就是要听得贼爽!”,我们会为此继续努力。

muzik1.jpg


音乐盒——分享音乐爱好的空间
如果你找到了很多首喜欢的歌曲,怎么和朋友share?音乐盒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与同好分享音乐的地点——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创建一个歌单,为它配上文字和图片,你就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空间,接下来就是邀请朋友来访问了。

可是,怎么做呢?呵呵,别着急,新版音乐盒的一个重大改进,是它提供了一种很简单的共享方式:独立URL。每一个被创建出来的歌单,都有独立的URL,你可以把这个链接,通过IM发给朋友,贴在坛子上、blog里,发表在杂志上,放到其它任何你想得到的地方…

多说一句:每一个ID创建的所有歌单列表,也就是“***的所有歌单”,也都有独立URL哦。也许你有很多不同的音乐爱好,一个歌单是周杰伦的,另一个是崔健的,还有英格玛唱的蒙古民歌,没关系,把歌单列表的URL发给朋友吧,他能一眼看到你独特的音乐品位。

muzik2.jpg


音乐盒——炫酷动感的界面体验
音乐盒产品组的成员都很年轻,也都是普通的网络音乐用户,对于音乐盒的界面设计,有着一个共识:既然主要面向年轻人,设计就一定要cool、要fashion。巧的是,我们的网页设计师相辉最擅长的就是这种风格,而负责页面效果的用户界面工程师张克军(用户界面工程师:雅虎的一种职位,英文叫“developer”,主要负责各种页面效果,比如播放器的主要功能),也对各种炫酷的效果很感兴趣,这两位用户体验部(雅虎的一个部门,英文叫User Experience Design,专门负责页面的设计与制作)最帅最有型的另类摇滚帅哥联袂打造了新版音乐盒的界面,从清新动感的页面到炫酷时尚的播放器,他们的成果有目共睹。

有些细节如果不说可能很难被注意到,比如:音乐盒页面看起来之所以比较精致,是因为里面的一个框,一条线,等等很多都是用图片来实现的,这样做起来虽然很繁杂,但效果也很明显。播放器还有些小功能,比如“上一首、下一首”的选择,都会用不同的底色标注出被选定的歌曲……如果说细节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用心制作的音乐盒的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我们对用户使用的关注。

muzik3.jpg


当然了,对于界面设计,很多时候都是见仁见智的,所以还是欢迎你去亲自体验全新的雅虎音乐盒,在炫酷动感的页面中,体验高速试听的自由快感,体验和朋友分享的愉悦。

Source favicon07:34 Style Contest Designer: Simone Plebani » ProNet
This post is the fourth in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the winners of The Style Contest. Check back every week to meet a new Style Contest design winner. Today we're speaking with Simone Plebani, whose Magic Paper theme won...
Source favicon05:16 Reach the end of the internet with Google » Googling Google
The new Google Reader has an easter egg, as Nathan Weinberg of Inside Google points out.  If you use the "next button" too many times — you can find it in the settings — you will eventually reach the "end of the internet".
Source favicon02:12 正版的尴尬 » Dash's Blog
关于这次正版《夜宴》的发布,大家的反应和我之前的预料基本一致。(为了防止被口水淹没,我甚至无耻得换用了马甲发布)

----尴尬---------------

最大的意外在于DVD的发行时间,因为原本我们被告知《夜宴》的DVD将会在网上的正版发行15天以后,也就是10月15天以后发行。这本来意味着愿意付费的用户,可以用比电影院更便宜的价格,国庆假期在家舒服的欣赏电影,而盗版,至少要多等15天。

但实际上,也不知是华谊兄弟违背了承诺还是什么其它原因,DVD在9月28日之前就发行了。于是尴尬的情况出现了,盗版反而比网络上的正版资源更早的出现!

再反观我们今天拿到的正版:

1. 近700MB的文件,画质却很一般,一方面是怀疑WMV的DRM压缩技术,另一方面是质疑华谊兄弟提供的片源。大陆6区正版DVD的画质已经够差了,没想到这个特色还要传承到网络上的正版。

2. 在一台电脑上,最多10次,最长30天的播放限制近乎苛刻。这本来是我们之前向版权方强烈反对的,可惜没有奏效。

3. 贴片广告和水印,虽然并不影响观看,但既然付费了,为何还要附带这种无意义的东西?而且这些内容我们和用户都没有被事先告知。

所以对于付费的正版用户,付了4元钱,却只能在比盗版用户更晚的时间,看比盗版用户更差的画质(还包括广告),甚至还不能作为自己购买的产品在自己的电脑里长久保存!正版的用户岂不成了冤大头?网上正版发行之路,真的还很长……

----解释---------------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会问,既然正版那么逊,为什么还要放在VeryCD发布?为什么要把免费的版本删除?VeryCD分享互联网的精神还在吗?

有些人可能觉得,VeryCD有了收费下载就删了免费的,无非就是一个经济利益关系。的确,运营一个这么大的网站,经济利益是绝对要考虑的。特别是VeryCD的未来,要真正实现分享互联网的目标,没有各方面资源的推动的话根本就是空谈。但我们的目光也没那么短浅,事实上这次正版发行我们并不参与收费。为此可能得到的收益也非常有限,远远小于同样位置的广告收入。但为什么我们不肯多放两个广告却去放正版下载?

是因为这方面的尝试总要有人去做的,VeryCD有现在的规模,有分享互联网的理想。就有责任去做这种尝试,哪怕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哪怕被网友骂了。至少我们现在让版权商看到了现状,看到了用户的心声,让他们能够改进,让他们能够思变,这样未来就有希望。

关于版权方投诉而撤销资源的问题,我们这边是无奈的。VC现在那么大一个目标,被投诉,被拔网线,被告。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威胁,公安局,版权局,法院都没少去,但我们还是把大部分的困难给顶下来了,并基本保证了VeryCD的稳定。只是被投诉的资源在网站上只能被撤销,这个没办法,国家法律规定的,现在没法争。

互联网和P2P的飞速发展,让版权巨鳄们通过垄断传播媒介来赚取用户利益的可能成为泡影。现在他们只能依赖于版权法的保护。但历史的洪流,并不是几条法律,几个案例,告垮几个网站所能阻止得了的。在这个发展潮流中,用户的主动权会越来越大。这并不是说将来一定是盗版的天下,相反地,当市场经历了这一轮革命,逐渐趋向平衡点的时候,资源可能会是免费的,但一定不会是盗版的。所谓平衡点,就是在让用户满意的基础上,内容制作方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应得利益,否则谁来制造高成本高水平的内容?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也希望能够在互联网上免费的获取到所有内容,让VeryCD实现分享互联网的理想。这里有一个选择,是选择永远做盗版,与法律为敌,东躲西藏,偷鸡摸狗,暗无天日的生活;还是选择主动的与版权方沟通,尝试各种模式,让用户自己选择,让市场自我平衡?

我想前一种方式,是永远不可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的,而后一种方式,则将是我们的责任!

还是那句话,主导权是在大家手中的,没有任何责任,没有任何义务,大家只需要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服务。传播权不再被垄断,版权商能让律师胁迫VeryCD去掉相关的页面,却不能阻止相关内容在P2P网络中的自由传播。版权巨鳄本将来必然会方向高高在上的姿态,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让大家满意的产品。


----启示---------------

对于我们
在《夜宴》下载的评论中,有一个网友说得特别好,对于正版的尝试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把他发布在资源区,这和其他免费分享的内容格格不入,本身也不符合资源区精华的标准。既然定下的标准,就不应该因为商业原因而破坏。将来如果我们再有类似的尝试,应该会和网友的资源相独立,不对正常的网友发不作任何影响。

应该可以尝试直接和版权商联系,而不是像这次那样通过代理商。这样既可以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保证更好的质量,也可以跳过额外增加的成本。只不过这个任务我们目前暂时是没能力完成的。这只能有待于将来市场合作的逐步完善。


对于版权方
我想这次的正版发行,对于版权方也能有很多的启示,首先是将来的正版电影发行必须要解决我之前提到的发布时间、画质、播放限制等问题。其次是应该试着尝试免费的方式发布,通过贴片广告,隐性广告等方式盈利。

----结束---------------
胡乱写了一通,可能许多文理不通,错字连篇,但不高兴再去改了,分享了我的想法,大家能理解就好,睡觉!

Source favicon01:36 Google Talk Accepts All » Search Marketing Blog
Google Talk opens its doors for everyone. It used to be that users wanting to try the service had to have Gmail accounts but now anyone can sign up. Google Blog offers the following 5 reasons to sign...
Source favicon00:24 Google索引了多少页面? » laolu

最近Google Operating System上的一个帖子,透露了Google各种服务储存了多少数据:web搜索有850T,Google Analytics有220T,Google Earth有70.5T,Orkut有9G,Personalized Search有4T,Google Base只有2T。

有人在留言中,做了推算,如果Google网页数据库索引了240亿个网页,那么平均每个网页(html)文件大小就是:850*1024*1024*1024*1024 / 2400000000 = 38941.0368 字节,即38K。没找到国外有关网页文件平均大小的统计,但CNNIC历次统计中,国内网页平均大多20K左右。如果平均每个网页19K的话,那么Google索引的网页就有480亿个。

去年这个时候,Google终结了搜索引擎规模之战,那只是从首页上撤下了索引规模的数字,但对索引规模扩大的追求并不会停止。据美国“Site Pro News”网站报道,最近公开的一项Google专利显示,Google的目标是索引千亿数量级的网页(英文原文见“The Google Goal Of Indexing 100 Billion Web Pages”)。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09-29

==> 20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