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28 72小时SecondLife的网络生存 » 刻录事
有多久没听说网络生存活动了? 10月12日到15日,在Second Life中,有位Versus女士在那里生活着,而她现实中的空间,只是纽约第五大道中的一家商店的橱窗(?)中。 (From Flickr Millions US) 这个活动目前已经完成了。 Nyclivewindow 是它的官方网站,Intel赞助。 活动期间,它有两个画面, 一个是现实中的橱窗,一个是SecondLife中。 Youtube 中有她在SecondLife中的生活情况的视频记录。 Flickr 上收藏有这次活动的大量生活截图。 活动本身并不稀奇。但是Second Life中正在酝酿着变化:一个完全由参与其中的人们建构的世界,组成的社会,包括经济系统和人们之间的交往。是不是可以把它称作Game 2.0? 还可以称作Game么?
Source favicon23:15 积极寻找顾问团队帮助创业项目发展 » Venture In China

对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因为生存、竞争和发展速度的需要,每天都要作出关键性的决策,而这些决策的二分结果就是可能让公司很快偏离可能唯一的成功轨道而进入不可逆转的境地。所以必须积极寻找合适的顾问团队(Advisory Board)来帮助决策,这等于给创业项目增加了外脑,做出更加聪明的判断。

寻找并建立一个合适的顾问团队,应当选择与项目发展关联的行业专家(例如,电信)或者功能专家(例如,渠道建设,财务等等)。如果有这样的顾问团队,并且创业者能够谦虚讨教,很多问题其实自然容易得到答案,或者能够规避很多风险。

另外,有一个实用而且“有名”的顾问团队,还可以让创业团队更容易说服风险投资商,这是一个侧面效应。

Source favicon22:53 鲍尔默看 Web 2.0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链接:The Web According to Ballmer 微软的 CEO Steve Ballmer 与 BusinessWeek 编辑畅谈 Web2.0 的天价和公司面临的新竞争。 即使运营最富有的科技公司的人也对 Web2.0 的价值肃然起敬。就在 Google 用16.5亿美元买下 YouTube 前几个小时,微软的老板 Steven Ballmer 与 BusinessWeek 的编辑作者汇聚一堂,讨论在线视频服务为何如此繁盛。他也谈到了微软的电视游戏和数码音乐业务,以及公司面临的种种新挑战。以下是编辑过的谈话记录。 你认为是什么造就了Google 和 YouTube 间的这笔交易? 你必须问是否不管 Google 做了什么,他们还是希望能不花16亿美元就搞定?YouTube 是否真的能永久存在,还是只是一时的潮流?我不认为它只是昙花一现的潮流,但是每次我们估值的时候,我都怀疑我们能否将这股势头保持10年。我相信 Google 的人也作过同样的分析,毕竟16亿美元占到他们市值的1%还多。 存在商业模式吗?现在还没有适合价值16亿美元的 YouTube 的商业模式。版权所有作者又该怎么办?上传到那里的内容最终都是属于某些人的。 事实上 Google 现在做的就是将财富从版权所有者手中转移到自己的口袋,所以全世界的传媒公司都受到 Google 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基本上是 Google 决定你能得到多少广告收入。它们最好有些像我们和雅虎这样的竞争对手。最好有人打破垄断,或者你现在就减持所有的媒体股。一旦有了两家这样的公司,你再投资媒体股。Google 深知这一点,这也是它为什么愿意在先期赔钱的原因之一。看看这些交易,比如MySpace(Google 为其提供广告和搜索)那笔。我们在 MySpace 的交易上出了大价钱,结果没有中标。我们想赢得这笔交易,但是超过某个点,我们就无法再继续。现在 Google 能比我们和雅虎出更多的钱,因为它们在广告方面有更多的资源,所以它们能有效地得到更好的回报。 回到核心问题,这一切都依赖于最后怎么收场。我很惊讶 Google 愿意为之花16亿美元。 你似乎对 YouTube 的价值提出警示 … 不,我不是说它被高估了,我没有这个意思。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我不是说我就不会开出那个价码的支票,我也许也会。 当真?即使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 这只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之一。你不能脱离环境来假设。如果你是问在没有人出16亿美元的情况下我是否会出17亿美元,那么不,我不会这样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人愿意出到那个价位,你就不能回避。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真的会这样做。 以 Facebook 为例,每隔一个半月就有传言说它要被卖掉了。最新的传言是什么,10亿美元?它值10亿美元么?它还没有证明自己值那么多钱。但是也没有证据证明它不值。 看,现在这个行业只有少数几个买家能花10亿美元买下某样东西,它们是我们、eBay、雅虎和Google。我不认为还有其他人有这个能力,即使亚马逊的市值也只有130亿美元,我想他们不会做太多10亿美元的交易。这样就只有4家公司可能会提出收购,还有公设市场。 事情应该这样考量。如果我们身在其中,我们就不会做局外人。 你怎样认为 Web2.0 的价值? 它们都是炙手可热的公司,但是也有一些其他东西。问题是:眼球经济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还是以 [...]
Source favicon20:47 上海最强的钉子户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上海最强的钉子户 上海静安区武定路上的钉子户,是否很有后现代意味。链接 via: postshow ----------------- 加入 del.icio.us,阅读更多时事分类下的文章...
Source favicon14:44 入住 Dreamhost 一周年小记 » DBA notes

一年前的 10 月 12 日,我开始把 Blog 逐步迁移到 Dreamhost 上。关于 Dreamhost 的一个简单介绍参见《站点迁移到了国外》

一年中关于 Blog 的一些数据变化

PV 现在是去年同期的 300%,每月超过 30 万 ;
FeedBurner 显示的订阅数量涨了大约 10 倍,现在是 1200 左右;
从 Dreamhost 得到的引荐费是 $53 (我创建的优惠代码是 FENNG ) ;
现在 dbanotes.net 粗略监控到的可用性大约在 99% ;
当时花费的成本是 $24, 一年后大约 + $80 ;
收益......暂时保密
(我还放置了其他几个域名,就忽略了)

Dreamhost 当时存在的几个问题与现状

1) CPU 使用限制。刚使用的时候 Dreamhost 还有 CPU 使用限制,超出 CPU 使用时间先是警告,然后可能收费。没过多久 Dreamhost 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所在的虚拟主机上其实还是存在软限制--某个进程占用额外资源会被系统自动 Kill 掉。对于这一点我倒是很理解。毕竟资源是共享的,如果有个别人占用大量资源,对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2) 系统负载偏高。很多人共用主机,肯定会有人的资源占用偏高,即使是无意为之,可能是使用的插件效率不好,或者是遇到了图片盗链什么的。有几次 Awstats 后台的统计数据出不来,非常恼火。后台添加Blog、前台留言也会频繁遇到 HTTP 500 错误。也或许是 Dreamhost 发现了我的苦恼,所以前不久通知我说:

This message is just a quick note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account has been moved from topanga to munchies. If you did not request this move, do not fret. It is just part of our efforts to spread load and make your hosting experience more pleasant.

这的确使我很 "pleasant",最近一段时间稳定多了。Dreamhost 做的这个努力使我乖乖的交第二年的钱 :)

关于 Dreamhost 的客户支持与改进
我所能提交的都是电子邮件请求,反馈相对比较及时。而且质量很好。基本上一封邮件就能解决掉问题。
Dreamhost 在虚拟主机的技术方面绝对是不错的,而且,始终能看出来他们的改进努力,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用到的软件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一键安装"实现(MT 除外)。 我没有用过国外其他的虚拟主机服务,或许别的更好也说不定.

暂时想起来这么多,朋友们想了解些什么我明天继续说.

--EOF--

Source favicon14:13 香港遇袭 » 刀枪Blue
别怪我没提醒你,文章要读完整。
Source favicon12:11 互联网对六度间隔现象的改变 » 刻录事
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60年代,六度间隔理论告诉人们,地球上的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6个人的间隔,就可以相互认识。 60多亿人,6个人,数字上的悬殊对比很让人惊讶:) 互联网的普及,让6个间隔变得更少了。正如 Isaac在若邻网络的活动上多次提到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之间隔的度数在减少。 其实,这个理论一样可以用在人和物的关系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物的关系,中间的间隔也不会太多。 在搜索引擎,特别是Google如此便利以前,你和信息之间的距离是? 先说说网络出现前,比如古代吧,信息和人之间的距离甚至能远到一生也都没有机会关联。 但是internet、google让这个关联急剧缩小,有了Google,你和你所希望寻找的信息之间,间隔变为: 你 - Google - 信息页 就这么简单。当然了,这里只是你和你需要找的信息之间。对那些你没想着找,但是可能你需要的信息,就目前来说,间隔还比较多。从互联网的缩短人与人、人与物/事的间隔的趋势来看,这个间隔应当会再被缩小,以我理解,del.icio.us为代表的SocialNetworking所运用的socialcomputing模式,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人与人的问题,任何两个人之间可以做到只隔着两度么? 如果单纯就人组成的网络来说,不可能,但是如果引入了物之后,就可能了: 人 - 物 - 人。 中间这个物是什么呢?若邻网络的Larry和Pan在一次讨论中,曾激动地发现,Wealink可以做这个物。 理论上如此,呵呵,中间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有很多机会。 除了若邻网络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么? 越来越多的基于物分享的SNS,让人们的距离便小。不过这只是开始。要做到如Google那样的简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很大的障碍要突破,比如隐私。
Source favicon11:22 个人视频SNS和网络视频 » 刻录事
Vazi留言说“建议作者先看看IPTV、P2P Live、iTV、Zune等等再说网络视频的事。。。起码不会翻出旧的东西来闷倒我。” 说实话,我对商业公司出版的视频内容在网络上的应用模式没有兴趣。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兴趣,因为从宽带进入家庭开始,就说国内吧,所谓视频网站就纷纷涌现,比如视频点播,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些拿盗版商业视频服务的网站几乎个个挣钱;P2P世界中更是主流的内容。至于Zune,是硬件,和网络应用模式没有直接关系,iTV呢,也没啥新意。 Vazi的观点代表了国内相当一部分人的认识。以为网络视频就只有商业电影、电视、只有p2p渠道等等。但是让人好笑的是,youtube代表的视频SNS的兴旺,就让不少所谓iptv、p2p video等也跟着兴奋起来。这分明是两条道啊。 Vazi要我先去了解的那些个词儿。了解什么呢?他们促成了个人视频时代的到来么?他们打破了只有商业化的、专业人士制作的视频才能传播的奇谈怪论么?他们难道不是在继续垄断渠道在作着商业的美梦么? 对于这些遗老遗少,我想我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 当人们有了生产内容的设备,包括文字、声音、视频,当有了几乎免费的存放和传播渠道,当有这SNS这样的平台,这时候,人们就是他们自己。传统的媒体内容制作商、所谓的专业人士、政策庇护下的广播、电视等,也都褪下他们的光环,回归到和个人平其的地位。 在越来越多人学会创作,学会分享,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精彩的个人视频出现,正如开源软件可以和商业软件媲美,众多的blog比传统媒体的钱文有趣。 也正因为如此,Google收购的不仅仅是“视频”,也不是“广告”,而是个人媒体时代的未来。
Source favicon09:59 No BAD Karaoke Here – Just Great Search » The Ask.com Blog
The Ask.com team is having a great time in NYC this week at the DigitalLife consumer technology show. DigitalLife brings all the best products together from TVs, cameras, and printers to phones, games and, of course, Search. In our booth,...
Source favicon07:49 Yahoo! Loses Its Voice » Search Marketing Standard Blog
Three days ... unbelievable. The problems that caused the ad management center at Yahoo! Search Marketing to be down for three days (yes, that's three DAYS, not hours) are just the tip of the...
Source favicon07:30 在MT上使用Lightbox JS » Ikias.com
用Lightbox JS 来表达网页上的图片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作者很有创意! 具...
Source favicon06:18 bbPress 0.72 » 桑林志
© 桑葚,来自桑林志 | bbPress 0.72WordPress 的玩家也应该知道 bbPress,同一批人开发的这个论坛程序,遵循与 WordPress 相同的原则:简洁,易用,快速,web standard,易整合及定制。对我来...
Source favicon02:49 第25回:关于指定日发布功能 » Ikias.com
MovableType有个指定日发布功能(平生一笑的中文包将它翻译为计划发布),...
Source favicon00:06 » Blog on 27th Floor
由于一向吃得没有水平,脱离不了大块猪牛羊肉和面条的层次,对所谓海鲜通常又会过敏性拉肚,所以没什么好写的。不过考虑到造福后人,还是写几个地方吧。

IMG_2340
著名的雪域餐厅,在大昭寺广场向北(如果面朝大昭寺正门的话在左手)的那条小街上。第一回去的时候让人感觉拉萨得有一半的老外都集中在这里了。不过说实话,饭菜味道一般,著名藏餐炸米肠的味道不如后面要讲到的。不过好在有烤馕,样子像个水滴,一头圆,一头尖,味道不错。

从大昭寺往西走,第一个路口的南边,就是一片小摊的后面,是拉萨电影城。这个楼的一层是商场,卖珠宝首饰纪念品,二楼左手看电影,右手就是这家叫做娜玛瑟德的餐厅,也是藏、印、尼、中四种风味都有,在这里吃了套餐,味道那是相当地好,价钱每份只要20块上下。这里的甜茶加了某种香料(略似薄荷味),非常好喝。
IMG_2520IMG_2520 Hosted on Zooomr

从这个路口向南拐,走不多远,路东有一家名叫拉影老字号的烤羊肉串店,门口一大盘火,一位老人坐在后面手持两大把串好的羊肉在烤。不得不说,味道不错。还有烤出来的烧饼,以及可以同河南烩面相比的烩面片,吃得很爽。末了每人才花了12块。这家的味道不是藏餐,也不是印度尼泊尔,吃不惯这两种的大可一试。

还有个专门的藏家宴,在团结新村里头。这个小区里面全是一个个的二层小楼,还带院子那种,看得我这个眼红,整个小区就跟个村子似的。这个店也算私家菜,就是一家人在做。吃饭的人相当多,必须提前预定。这一家的藏餐会是很地道的,味道又好。吃了这家才知道,其实藏餐还是离中餐更近啊。炸米肠的话,这一家比雪域好太多了。还有牛舌,肥美鲜嫩,入口即化,这似乎是我第一次吃动物的舌头并且还吃了很多。

全城各处的川菜也感觉比北京的要好些,也许是离四川比较近的缘故。

甜茶基本上是红茶加糖加奶,不论是朋友家的还是餐厅的,都非常好喝,应该都能接受。酥油茶可能难接受一点,不过我似乎对这类食品没有任何抵触。不过酥油茶是相当的油大,胃口不好的不行。这个茶就是用酥油,煮好的茶水加上开水在搅拌器(这里搅拌器卖得很好,八角街都有摆出来卖的,就是做这个使)搅拌即成,可以看到里面的油珠。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10-14

==> 200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