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23:39 记录:Vim Flash9 Iceweasel Novell » Blog on 27th Floor
Vim有时还会有些编码不能准确识别,需要自己设定编码,有位大侠写了个插件,给“工具”菜单加了一项,让vim可以像Firefox那样选择编码。只需下载这个fencview.vim插件,放到插件目录下(~/.vim/plugin)就行了,再启动vim工具菜单下就会多出Encoding一项了。

Adobe又推出了Flash 9 beta for linux的升级版,版本号Shockwave Flash 9.0 d78,这个版修正了许多bug。上次让我又换回Flash7的那个在Utf8的编码下退出Flash网页时引起Firefox死掉的Bug已经没有了,上新浪/水木等都没有问题了。据说字体显示上也有改进。

Gnu版的Firefox,也就是IceWeasel也进入了Debian仓库了,这个分支去掉了有Mozilla商标的影响,去掉了版权图片和代码,算是个彻底自由的软件了。其实和Mozilla版的Firefox分别很小,更新很顺利,装上后和Firefox 2.0没有区别,原来的插件、扩展、个性设置统统不变。在此之前,Thunderbird的替代品Icedove已经升级过了。这个安装后还是可以用Firefox的名字来启动,在/usr/bin/下有一个指向iceweasel的连接。

不爽的是Debian软件库更新似乎出了点问题,已经更新的几个主力镜像上都会在apt-get update之后说没有Public Key,尚未更新的镜像就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倒是不影响升级软件。

Novell老总也出来发了个声明,说是绝不同意Ballmor有关Linux侵权的说法,并且说他们同MS之间的协议绝不含有任何认为Linux侵权的问题。
Source favicon21:25 你的 Web 服务可以赢利吗? » blog中文翻译
原文链接:Will Your Web App Make Money? 原文作者:Ryan Carson 假如你有构建一个Web服务的想法,看看它将是会成为你的摇钱树,还是会导致你破产。 构建Web服务,第一部分 这是第一篇关于如何构建Web服务的系列文章。今天,我们将讨论在你的Web服务构建中关于现金流和财务可行性这两个重要的问题。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曾获得了许多经验——在我们构建 DropSend 服务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企业Web应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它能为我们带来收益吗?DropSend当前拥有17,000的用户,仅花费了五个多月的时间。使用了6台服务器,托管在 San Francisco 的 365Main 机房。我们的服务基于 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架构,三个开发人员和一个设计师(由我和我妻子 Gill 做协助)。我们的桌面应用程序可构建在 Mac 和 PC 上,都是基于私有的API。从构思到创建,花了9个月的时间,总计投入£35,000。 下了这么大的赌注,我们不得不设法确保DropSend的可赢利性,而不仅仅是一串提供给人们玩玩而已的“Web糖果”。 你的Web服务可以赚取足够的钱吗? 除非你是一个有很多钱可以烧的大型企业公司,或仅仅是个寻求乐趣的编码者,否则在你开始构建 Web 应用前,你需要问自己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人们会愿意为它付费吗?这并非是唯物主义的金钱观。若你没有构想出切实可行的收益模式来支撑你的服务,那么你将 变得不切实际。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仅仅是做着玩的,那么它无需考虑可赢利性。若将来它在某方面变得有价值了,那再好不过了,Delicious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如果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你的服务程序上面,并且你还有计划靠它来维持你的生活,那就建议你最好有个坚实的盈利方案。 你将获得1%-2%的付费用户 若你提供一个免费的方案给你的用户(例如,DropSend 提供一个免费的方案,让新用户每个月可以免费发送5个次文件),然后预想将会有大约98%-99%的用户采用该方案。这意味着你将仅可指望1%-2%的用 户会采用付费方案。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个比例是合理的,同行的其他主要竞争者也认同。这大概也是业界的平均值。 许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创办 DropSend 之前)都大大的高估了他们将获得的付费用户数量。让我们做个计算,如果你预计在前6个月将会有2000的用户,按1%的付费用户算,你的收入将会是多少。那么,再客观一些,若你实际上只获得了65%的注册用户,估计你的服务会为你赚取多少钱?请参照下列现金流数据表的示例。你可以从这里下载 。 万能的现金流数据表 若你想确定你的Web服务是否具备可赢利性,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创建一个现金流数据表。可以用Excel,但你也可以使用许多免费的在线电子表格工具,比如Num Sum。 对于现金流,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可能不是很熟悉,它是一个简单的文档,用于帮助你快速的了解公司当前的现金状况。实际上,它仅仅是帮你合计一下每月的收入,扣除当月的开支,并告诉你还有多少钱存留在银行。这绝对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它却是你业务成功的要素。 之所以要创建现金流,是帮助你看到未来可能的现金短缺。它将给与你充足的时间做调整,在你的业务停止运转前。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创建现金流方面的信息,Signal Vs Noise 上有一篇名为 in-depth article on cashflow 的文章很具指导性。若你是一个小公司,你的现金流应包含当月及未来的三个月。 一旦你创建了现金流数据表,你需要再加上你的预期收益,逐月地,以确保赚取足够的钱来支撑你的业务。现实是残酷的,它可能会缩减你预期收益的35%。如果你的公司仍有可用资金(在银行还有存款),即使这是个悲观的预见,你继续往前就是了。如果没有,务必要小心跟进。 让风险最小化 将金融风险最小化的一个很好途径就是,让你所开展的 Web 服务尽可能的基于或贴近你当前工作(可能是一个公司,计日工也好)相关的一个项目。如果你的公司正在做一些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那么继续做下去,虽然你正 在构建你的新应用。这意味着你可以启动你的服务,屏息凝神,看看它是否有起色。如果失败了,你仍然有固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你也不至于会破产。 信用卡测试 一个对你服务的财务可行性的测试方法,我们称之为“信用卡测试”。试问自己是否会真正地说出你的信用卡号码、发行日期、验证码以及姓名。你的服务是否有足 够的价值让人们支付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或者它仅仅是有用的?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若你的应用不是针对你自己,那么尝试转换一下思路,把你自己放在用户的角 度,试着想象一下是什么将有可能影响你的支付行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有信心认为你的服务具备足够的价值,令人们真正的毫无争议地为它付 费,那么是时间开始构建它了。 调研 另一个影响财务可行性的因素就是竞争。你是否调查过有多少其他的产品已经推出了?你能让自己的做得更好或有差异化吗?是否有比你更大的公司在计划创建类似 的东西?他们的市场路线是什么?他们是否已经拥有现成的行销渠道?把所有的这些都总结起来。但最关键的是不能让它令你分心。记得,所有人都曾认为世界上的 搜索引擎已经足够了,然而 Google 却诞生了。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还是有东西可以被改进的。 第二部分… 下一部分,我们将谈论一下如何管理你的Web开发项目,同时也给大家一些技巧和提示来提高开发的速度。无论你是否认同这些观点,你都可以在这里给出你的见解。待续… chenn [...]
Source favicon20:01 我对中医的态度 » DBA notes

被平生一笑同学点名,就中医简单说几句。我对现在的中医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这个老话题已经不知道掀起多少轮论战了。如果非要站队的话,我倒是每次都会站在方舟子的一边。尽管他比较激进。可是对付老中医,不激进一点恐怕还真的不行。

中医理论是伪科学

中医理论是不是伪科学? 支持中医的人似乎都认为中医是现代科学理论体系之外的东西,那就是不是科学了,不是科学说是伪科学似乎倒也不过分。"经验"对于中医是最重要的东西,看看现在每个城市仅存的那一两所中医院,有多少中医不是"伪医生"? 管用的经验丰富者怕是不多矣。多数中医大夫是靠着化验结果来做判断。中医理论(如果说有所谓的理论的话),阴阳五行,客观的说,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想在里面,可是如果现在还抱着这个大腿不放,非要指望着这些玄乎的东西来救世,就有些愚昧的意味在里面了。

中医在过去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容抹杀

在现代医学没有的时候,或是现代医学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那些所有的东西还适用于现代社会。反对中医,并不是否定过去,祖宗的东西好,当然要继承,如果不好,那么舍弃也未尝不可。

中医的一些宝贵经验应该保留

一有反对中医的声音出现,一些传统文化拥护者就坐立不安,跳起来反对。又说什么"韩国用中医申请世界遗产啦",日本针灸开始确定标准了之类的话。中医的一些治疗手段(比如针灸)以及中药,可以用现代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并纳入到现有现代医学体系中。

现在这个医疗环境,需要绝对谨慎对待那些号称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药,更要对那些号称"祖传秘方"之类的中药敬而远之。

不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劲头用到对伪科学的支持上面

中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文化感情上是难以割舍的。传统文化意味下的中医和现代医学对比下的中医根本是两回事。很多中医的拥护者完全是"关公战秦琼",甚至把什么"数典忘祖"之类的大帽子都扣在中医反对者的头上,完全是使错了力道。

最后引用一段王小波的话(看似和这个话题无关):

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不点名了,谁喜欢反驳,去自己的Blog上写自己的意见吧。

--EOF--

Source favicon18:27 Hard Hat Show: Who can you trust?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A recent study conducted by the PR agency Edelman identified 140 opinion leaders in Beijing, Shanghai, & Guangzhou. They conducted 40 minute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with each of them. The respondents were media, government, business, NGOs and other fields....
Source favicon18:00 Insulting the Monkey King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A Japanese adaptation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Chinese netizens and filmographers angry over its unfaithfulness to the book; a blogger comments that JttW may have inspired Tolkien.
Source favicon17:35 Amazon.com Amazon Web Services Store: Amazon S3 / Amazon Web Services » del.icio.us/chedong
# $0.15 per GB-Month of storage used. # $0.20 per GB of data transferred.
Source favicon17:33 Dreamhost Sucks - A community and blog of current and former disgruntled Dreamhost customers » del.icio.us/chedong
不用Dreamhost的10大理由(不止10条),看左边。对了,Amazon EC2也很牛,
Source favicon15:28 安装留言管理服务的coComment » Ikias.com
自己在Blog等地方留的言如果有回信的话,这个「coComment」就会自动的通知你。而且它还提供将你在别人的Blog上的留言给汇总起来放到你的网页上等等的服务。 首先使用这个服务你要先去注册个账号,然后在这里将它的插件扩张到你的Firefox上就可以自动的追迹你的留言,并通知你有没有新的留言回信(不要告诉我你还不知道Firefox是什么)。 http://www.cocomment.com/tools/extension 安装完后,再起动一下Firefox之后,将会在右下角出现这样一个符号,...
Source favicon14:55 bubble screen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bubblescreen.jpg
another version water-based screen that uses air bubbles as pixels to display dynamic text or images.
see also aquaplay & information percolator & water curtain & bitfall & eavesdropping &

[link: beta-tank.com (.mov)|via we-make-money-not-art.com]

Source favicon14:20 殊途同归的北京花溪牛肉粉店 » 妮妮
天通苑的贵阳花溪牛肉粉店在残喘了3年后终于在最近关张了。这是我经历过的第三家关张牛肉粉店。 99年朗润园曾开过一家精致的小店叫“馋得不行”,主营花溪牛肉粉,大厨是贵阳人。尽管味道不地道,仍然是那时我中餐的首选。小店一度吃客如织,随着朗润园的改造扩建工程开工,小点迅速消失了。还有就是在02年吧,碰巧发现新街口附近悄悄开张的一家花溪牛肉粉店,欣喜品尝之余发现味道也是南辕北辙,和想念中的味道差得很远:我的酸粉哪里去了?我的酸菜呢?我的牛肉汤呢?等我下次再路过,已经是美容美发店了。 再就是天通苑的牛肉粉。味道比较接近贵阳风味,但是就是差点什么。老板说,他曾经想做北京最好的贵阳风味牛肉粉店,开店前在粉和牛肉两个方面都做了研究和下足功夫:专门组织力量在京郊制作酸粉,但差点被顾客投诉是馊的;贵阳的牛肉起码要炖2小时才烂,而北京的牛肉40分钟已经没形状了。他于是只好无奈的用北京人已经习惯的桂林米粉和北京牛肉来做他的“花溪(qi)牛肉(ru)粉”。也有胡辣椒,也放了酸菜和香菜,贵阳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但他对这个味道还是不满意。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吧。 去年倒是在我们上海公司附近(上海证券大厦)发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经营着比较地道的贵阳牛肉粉和麻辣烫,每次上海开会和出差都专门要去这里解馋。一堆职业男女挤在这小店中满头大汗肆无忌惮的说着贵阳话。为啥说这家味道正宗呢,用我高中同学的话来说吧,就是这家牛肉粉独有那种熟悉、特殊的贵阳酸粉“翁臭”的味道。管它是怎么酸的,味道优先,谁让我等是以吃喝为乐的“吃货”呢。 后来,我们用方庄购物中心买到桂林米粉(貌似贵阳的粉,但不是酸的那种),加上清炖我们在回民牛肉铺发现的绝好的“牛腰窝儿”肉,配上我婆婆亲手制作的酸泡菜,再浇一层花椒油,那个味道没说的了,绝不必任何贵阳粉铺的味道差。至此,我在北京寻找牛肉粉的历程结束。...
Source favicon11:24 CCTV ad revenues hit new high as Olympics near » Media in China, Chinese media, advertising, and urban life - Danwei
Xinhua reports: The bidding for advertising on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in 2007 concluded on Saturday with the network's revenues hitting 6.79 billion yuan, up 16 percent over last year. Procter & Gamble, the world's consumer goods giant topped the...
Source favicon07:03 Symantec: Making a Blog You Can Trust » Movable Type News
Because lots of high-profile blogs are full of strong opinions and lively debates, people who are less familiar with blogging sometimes worry if they can trust the information they discover on blogs. That’s an inconvenience if you’re an individual blogger, but it’s a serious problem if you’re in the...
Source favicon04:49 Simplicity and power » Official Google Blog




When we launched Google Page Creator on Labs earlier this year, we had one overriding goal: take making a website -- traditionally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HTML, CSS, FTP, and $$$ -- and make it drop-dead easy. Since then, the feedback we're received has been loud and clear: thank you for making simple web publishing simple; now, go make more powerful things possible.



So we've spent the last six months in our shiny white lab coats (er, T-shirts) working on adding power to Google Page Creator without adding much complexity -- and we've just added three new goodies today:



Image editing (see image): Now you can make a picture look just right in the context of your web page. Once you add a picture, crop, rotate, lighten, darken, and add crazy special effects to it right from within your browser.



Multiple sites: When you first sign in to Google Page Creator, we automatically give you a site with the same name as your Gmail address, so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choosing a name when you're just trying to get started. But because not every site is a personal site, starting today, you can create up to five sites with different URLs. For example, you can have justinspizza.googlepages.com in addition to justin.rosenstein.googlepages.com.



Pages for mobile: This feature has an awesome power-to-complexity ratio: Now, every Google Page Creator site automatically has a mobile edition. So when people visit your site from their mobile browser, they will see it optimized for their particular phone.



Of course, we're only getting started. Let us know how we can make Google Page Creator powerful enough for your web site publishing needs.
Source favicon04:42 Reports from the Movable Type Hackathon » ProNet
Over the past 4 months Six Apart has been working to help its developer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o connect more with one another. That was the primary motivation behind starting the bi-weekly Professional Network phone calls (free to anyone to...
Source favicon03:43 Viewing the web through a mobile lens » Official Google Blog




From time to time, our own T.V. Raman shares his tips on how to use Google from his perspective as a technologist who cannot see -- tips that sighted people, among others, may also find useful. - Ed.



Designed for cell phone users, I find the Google web transcoder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me when I'm confronted with complex web pages. In fact when one searches the web using mobile phones, Google search hits often get redirected to go through the transcod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obile user with a web page that works on small displays.



It turns out that much of the visual complexity that creates stumbling blocks for mobile users also become show-stoppers when it comes to listening to a web page using screenreaders. So the transcoder has become a useful part of my web access arsenal. You can reach it at google.com/m. From there, search for your favorite site. Think of it as the equivalent of your browser's address bar. Once you access a website through the this interface, any links you follow from that page will be automatically transcoded.
Source favicon02:47 风险投资家的十大谎言 » 言多必得

The Top Ten Lie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译者:ccbabe

还是Guy Kawasaki的文章,题为The Top Ten Lies of Venture Capitalists。我偏见地认为他是我目前为止最欣赏的VC;能幽默诙谐而且开放坦率地告诉你业界的操作和想法。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虽然老是对自己没能去Yahoo CEO面试而耿耿于怀。:) 他深知沟通的重要性,所以愿意花时间写傻瓜读本,来和普通人沟通。

对于文章的第9点,还想说几句。风险投资家的谨慎是出于对委托人的信托责任(fiduciary duty)。这个道理对创业者也是同样适用。拉到投资,眼看着账户里跳出这辈子没见过的天文数字,别以为你就富有了。记住,这钱不是你的。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笔贷款加一个期权”(参见创投企业评估揭密(1))你要是把事儿给搅黄了,秋后算帐的时候,你就会一无所有。钱烧完了是小事,但如果是因为你不负责任地挥霍无度造成颗粒无收的局面,那您以后就别想在这道上混了。商业社会里头最值钱的是信用,而不是钱本身。

更多风险投资文章,请点击白话投资(http://ccbabe.yculblog.com/)欢迎大家留言互动,也欢迎转载,但请遵Creative Commons的“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许可。另外,也希望大家对于“言多必得”上的所有文章都能遵循创作共享版权协议,尊重各位译者的劳动。

————————————————————–

风险投资家是一群天性简单的人:我们要么决定投资你,并且说服自己直觉正确(美其名曰:尽职调查),要么你连拿到一个子儿的可能都没有。虽说我们天性简单,却不一定乐直言相告。所以,如果你发现很难从风险投资家那里得到肯定回答的时候,就该明白结论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我们说出一个否定性的决定没什么好处。那样的话,只会使创业者更早地讨厌我们--所以游戏规则就变为我们宁愿哄骗创业者们,万一以后发生奇迹(比如说发生波音公司同意一项$5百万订单这样的奇迹),他们的前景变好,我们也好有条后路。

唉,说来创业者们其实也是天性简单的人:他们要是听不到一个掷地有声的“no”,就会以为答案是“yes”。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们之间有种种沟通上的问题,使得创业者们倍受煎熬,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为了增进这两组人之间的理解,特此曝光风险投资家的十大谎言。

1.      “我喜欢你的公司,但是我的合伙人不喜欢。”换句话说,就是“no”。这个项目负责人不过是想让创业者们相信他是个好人,聪明人,能真正理解创业 者所做的一切的一个人;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所以别怪罪于他。这是在推卸责任;别信他什么其他合伙人不像他一样喜欢这个项目的胡言。他要真这么喜欢,他一定会投钱成交的。

2.      “如果你能找到其他VC先投钱,我们就跟。”换言之,“no”。就像一句古老的日本谚语说得那样,“如果你姨有胆魄(注1),她就是你叔了。”阿 姨当然没有啦,所以这话是扯淡。说这话的风险投资家其实是说:“我们不看好这单生意,但是如果红杉(Sequoia,注2)先投的话,我们也会跟风。”也就是说,一旦创业者们不需要钱,风险投资家会乐意给他更多--这话如同在说“一旦你看到Larry Csonka(注3)不再不寒而栗,我们就会帮你对付他。”而创业者想听到的是“如果你找不到其他VC先投资,我们来投。”这才是一个信任你的投资人。

3.      “先做起来给我们看看,然后我们再投资。”言下之意,“no”。这个谎言可以翻译成“我不相信你描绘的大饼,但是你如果能赚大钱证明给我看,那么 你也许能说服我。但是,我不想告诉你我不打算投资,因为我说不定判断失误,然后,老天,你没准还能搞定一个财富500强客户,那时候,我不就活脱脱象个混蛋了。”

4.      “我们喜欢和其他风险投资商联合投资。”这就好比太阳总会升起,加拿大人就是喜欢玩曲棍球那样的规律,你要相信风险投资家必是贪婪的。贪婪在风险 投资这个行当里的意思是“如果这是个好项目,我就要一人独吞。”而创业者们想听的正是“这轮投资,我们拿下了。我们不想要任何其他投资者的加入。”然后,创业者们的任务就是去说服他们为何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能够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减少他们手里的那块。(注4)

5.      “我们想要投资你们这个团队。”这句话没讲完。投资团队是没错的,而创业者们听到的意思就是“我们不会解雇你们-如果我们投资全然是因为你们,我 们又怎么可能解雇你们呢?”这可一点儿不是风险投资家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只要事情进展顺利,我们就会继续对你们这个团队投资,但是如果情况不妙,我们 就会赶你们走,有谁是不可或缺的呀。”

6.      “我会放很多精力(原文是带宽)在你们公司上面。”也许他说的是自己办公室里的T3线,但决不是指自己的日程安排,因为他早就在十个董事会里待着了。数一下他得参加多少个董事会议吧。创业者应当假设一个风险投资家每个月花在一家公司上的时间在5-10个小时之间。就是这样。面对现实吧。把董事会议尽量开得简短点!

7.      “这是张香草味(注5)的投资意向书。”根本不存在什么香草味的投资意向书。你以为每小时收费高达$400的专业投融资律师,就是弄些标准化的投资意向书的吗?如果,创业者们坚持要用冰淇淋的口味来形容投资意向书的话,唯一适用的就是“崎岖之路”口味(注6)。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家除了离婚律师外,还需要每小时收费$400的投融资专业律师的缘故。

8.      “我们能帮你敲开我们客户公司的大门。”这是个双重谎言。首先,一个风险投资家不能总是在客户公司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坦率地说,他的客户公司将 因此而讨厌他。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让他来为你引荐了。第二,即使风险投资家能为你开方便之门,创业者们也不能太当真地期待那些公司会成为你的忠实顾客-也就是说,有些东西顶多就是说说而已。

9.      “我们喜欢投资创业初期的项目。”风险投资家真正幻想的是把1百万美元投到投资前就已经值2百万美元的公司里去,然后持有这下一个Google的 33%的股份。那才是早期创业投资呢。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对Google惊人的投资回报耳熟能详吗?和我们都知道迈克尔.乔丹是一个道理:Google们 和乔丹们均是惊世罕见。如果他们普普通通,就没人写他们的故事了。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风险投资家喜欢投资于成功团队(注7, 比如Cisco的创始人),成功技术(注7, 比如荣膺诺贝尔奖的技术),和成熟市场(注7, 比如电子商务)上。我们是异常规避风险的,尤其是因为我们手里的钱并不属于我们自己。

10.  我正在夏威夷的星巴克里写这篇日志。已经待了90分钟了。没带电源插头,所以我的PowerBook笔记本电脑快没电了。你可得喜欢我刚才讲的九条谎言,直到老天爷送来由索尼Vaio团队解救的新苹果笔记本。

译注:

注1: have balls,是一语双关,另一层意思,各位心知肚明的吧。:)

注2: Sequoia 差不多是硅谷最牛的一家VC

注3: Larry Csonka 是美国橄榄球历史上伟大的跑锋(running back),活跃于六、七十年代。

注4: 这段话比较有意思,是夸张式的幽默。一般由创业者主动提出多家投资者联合投资的情况是挺少见的。因为VC对于持股比例都会有一定要求,股份太少没人乐意。而创业者欣然割让股份的情况也是千年等一回。否则大家在谈判桌上还吵什么呀?

注5: Vanilla-冰淇淋里最平淡无奇的口味。而香草味在金融投资领域,通常指最一般的、普通的、标准性的东西。比如说vanilla option就是指一种最简单的期权产品。

注6: Rocky Road崎岖之路是一种配方比香草口味复杂得多的冰淇淋。

注7: 作者在此使用了一连串proven这个形容词。字面理解“已经被证实了的” ,简言之就是以往有记录(track record)显示并且证明XX具备能力或可行性等等。体现了一种基于事实(fact-based)的思维方式。文中为了方便阅读,采用了简单的意译,但不可尽意,特此说明。

Source favicon02:20 From Russia with Love » Burning Questions - The FeedBurner Weblog

Just in time for vodka martini Monday,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our newest reseller, Blogus. The Russian feed search specialist is expanding its offering to provide feed management and advertising services via the FeedBurner platform in Russia, Ukraine, Kazakhstan, and Russian-speaking Israel. Blogus will also lead the effort to localize the FeedBurner application with the launch of www.feedburner.ru. Hooray!

Some of the early adopters of the services include popular Russian bloggers Alex Exler of Exler.ru and Dmitry Chestnykh of Sellme.ru, author of popular blog publishing client Blogjet; blog networks Blogsummit.ru and Mazoo.net; Sofkey.info, an online software news magazine; and Internet.ru, a general daily news website.

Excuse us while we return to mixing the feeds, er cocktails.

Source favicon01:56 Web2.0 Forms 和“可降解的”Javascript » Yining.write()
我一直认为网页标准的普及和支持是Web2.0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一是CSS让网页设计和维护更容易,二是Javascript让用户互动更友好,这使得更简洁更友好的web 2.0界面更流行更受欢迎。 同时,越来越多的控制转移到了用户手中,比如Firefox的NoScript扩展让用户可以关闭或者开启所有或者某些网页上的Javascript。这就使得一些网站的页面在Javascript被关闭的时候,不能或者部分不能使用。例子:在豆瓣上对东西评价打分的界面在关闭Javascript后就失效了,似乎也没有其它手段可以做评价和打分。 这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呢?那再看看Amazon上类似页面的处理,用户可以对一件商品做评价,和标记自己是否拥有,界面如下所示: 也是使用了Ajax,不需要重新载入页面;把Javascript关掉,刷新页面,由于Javascript被关闭,页面此处则显示一个“Rate this item”的链接,链接到的页面出现以下这个界面,一个简单的“web 1.0”的表单: 这就是“可降解的”(Degradable)Javascript的应用的例子,在浏览器不支持或者不完全支持Javascript的时候,仍然能够正常展现和提供页面所有功能。虽然用户体验不如Javascript开启的时候好,但用户仍然能够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需要关闭Javascript么?有些情况下,是的,比如出于速度和安全的考虑,比如使用不支持或者完全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不,不只是Lynx,还有移动终端上)。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用户选择关闭Javascript,就不让他们使用到某些功能。尊重用户的选择,这应该更是web2.0的精神和力量的所在吧。 那么,既要支持javascript被关闭的情况,又要有Ajax,会不会增加开发的难度呢?Jeremy Keith, DOM Scripting的作者,不这么认为,在他的书里也提到Progressive enhancement(渐进增强)的开发过程和Hijax的手段,简单地说,就是 首先以传统的或者说web1.0的方式设计和实现网页; 在1的基础上,添加Javascript实现Ajax,优化用户互动; 因为即使使用Ajax,所有处理还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更多关于progressive enhancement和Degradable Javascript可参考: Hijax: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with Ajax Degradable Ajax Form Validation ajax degradable javascript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unobtrusiveajax, degradable, javascript,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unobtrusive
Source favicon01:34 Search Marketing World on 11/20/06 » Search Marketing Standard Blog
Yahoo has announced today a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promotion deal with 176 local newspapers. The announcement comes less than a month after Google has decided to take a second shot at the print...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11-20

==> 200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