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favicon18:34 本周言论 之 布什妙语 » DBA notes

先来一个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经典言论专题。

在看了《美国总统布什的50则"精典"语录》后实在是忍不住要记录一下其中的一些有趣的话,真是大智若愚啊(也可能是大愚若智)。

其他言论
We must reduce our headcount by 15-20%。
--Yahoo Memo: The 'Peanut Butter Manifesto'

这是中国最早的 BBS
--马云形容长城上的"张三到此一游"

在网络领域,熬上几个通宵把产品做出来,马上就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用。生化、医学和其他领域虽然也很有意思,但要等上若干年之后才出结果。
--Paypal 前首席技术官Max Levchin. 他也是 YouTube 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一系列 Blog 记录我看到的一些有趣、有意义或者是比较幽默的言论。尽量减少自己的评论。当然,这些言论只是我本周看到的,不一定是发生在本周。

如果您也看到什么妙论, 请发送给我: dbanotes@gmail.com. 共同打造一个有趣的栏目 :)

--EOF--

Source favicon15:47 中美付费搜索的未来增长 » laolu

付费搜索广告是推动网络广告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4月eMarketer发布了美国付费搜索广告2003-2010年的增长率,最近WR Hambrecht + Co也发布了中国付费搜索广告2004-2010年的增长率。两份数据对照如下:

中国付费搜索市场,2004-2010年,单位:百万美元
 
2004
2005
2006E
2007E
2008E
2009E
2010E
复合年增长率05-10
整体广告 9,000 10,350 11,799 13,569 16,011 17,772 19,372 13%
在线广告所占% 2.6% 4.1% 5.4% 6.5% 8.0% 10.0% 12.0%  
在线广告 230 420 637 882 1,281 1,777 2,325 41%
整体广告增幅   15.0% 14.0% 15.0% 18.0% 11.0% 9.0%  
在线广告增幅   82.6% 51.7% 38.4% 45.2% 38.8% 30.8%  
品牌广告占%   72% 68% 65% 61% 55% 50%  
付费搜索占%   28% 32% 35% 39% 45% 50%  
品牌广告   303 431 574 781 977 1,162 31%
品牌广告增幅     42.1% 33.2% 36.2% 25.1% 18.9%  
付费搜索   117 206 306 500 800 1,162 58%
付费搜索增幅     76.5% 49.3% 62.0% 60.1% 45.3%  

美国付费搜索市场的增长,2003-2010年,单位:%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增长率 174.3% 51.4% 33.2% 26.2% 16.4% 16.3% 15.0% 11.8%

另,近日发布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搜索竞价的市场规模达到8.35亿元,增速61.8%。预计,2006年中国搜索竞价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亿元,增长率为64.7%;而2008年其增长率为27.3%,市场规模是23.86亿元……据调查,2005年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搜索营销的企业数量达到58.3万家,今年的增长率将是40.1%……预计2008年中国投入搜索营销的企业数目将达到166.9万家。(//与上表中的预测对比,计世资讯对中国付费搜索市场规模的预测相对保守,WR Hambrecht + Co则还要乐观很多。)

再另,据CNNIC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截止2005年底,中国网站总数为69.4万家,比上年增长3.8%。据CNNIC今年7月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
(//这两项中国网站总数,都包含政府教育科研网站在内。虽然其中企业网站和商业网站大约占65%,但就按总数假定为80万个网站计算,再把网站的增长率也假设得乐观些,比如20%,那么到2007年中国网站总数将有96万,2008年达到115.2万。计世资讯预测的166.9万家,似乎大了点?不过,23.86亿元的市场规模倒有可能,简单算,若有60万个网站,年平均投入5000元搜索广告,就是30亿元市场总值。)

搜索广告市场规模取决于搜索广告客户的数量及其平均投入费用。目前中国的付费搜索市场,几乎完全依赖广告客户数量的增长,在如何提高广告客户的年投入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搜索运营商或许可以未雨绸缪。

Source favicon15:25 图:Muscat, Oman » laolu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Photo of the Day,前段时间尝试了静态URL,但页面有不少链接错误,现在似乎放弃静态URL,又回到了动态URL。

Source favicon12:57 不要反对互联网 » Blog on 27th Floor
按:这是经济学家的文章,按这家杂志的风格,一向是集体署名、也就是没有署名的。所以也不好说这全部是Google CEO的说法,或者是一个采访。下面只是大意。

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也许害了投资者,但它打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它的冲击我们今天才开始理解。那几年改变了生产和销售的规则,给数以亿计的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去创建、交流,组织并影响,去说和听。

互联网不只是一个技术,它是组织生活的一个全新方式。它的成功建立在技术优势之上:协议和开放标准,它们都很简单。时光飞逝,它们已经打败了旧的通讯标准,那些标准对公司来说是很好的商业模式,但对用户却不是。IP已经打败了ATM,CATV以及同轴电缆等等,这都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多选择。

但还有公司想反抗互联网,想用旧的方案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认识到靠控制消费者和内容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了。反对网络也很蠢,因为你是在反对人的独创和创新精神。

这个新技术给许多老公司带来了深刻的挑战。像Skype对通讯业是个颠覆性的力量,正如中国对全球制造业一样。而且这种颠覆只会更强。

2007年,我们将看到开放的互联网标准的垄断更强。随着用手机上网的人增加,这些标准将把某些公司只为追求垄断地位的专有标准扫地出门。今天的桌面软件也将被基于网络的服务替代,它将让用户能选择格式,进行搜索并具有编辑能力。

驱动这一变化的是计算机科学上的深刻的变革。过快20年,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一统天下。昂贵的PC机运行着复杂的软件,领先专门的协议连接大型主机。数据及其力量都依赖于这些计算机和操作系统。

今天我们生活中云里面,我们正在进入“计算云”的时代,信息和应用都将存在于赛柏空间的空气中,而不是专门的处理器和硅晶体中。网络将真正地成为计算机。

复杂的浏览器和诸如LAMP和AJAX这样的技术,它们不是霓虹灯也不是希腊英雄,但它们是砖块,可以建起让人们创造并分享内容的平台。它们可以把音乐、视频以及数据变成直接的容易使用的服务,它们让Google/Myspace/Youtube/Gmail,还有Yahoo和MS LIVE成为可能。而它们尚未进入青春期。

计算云远不完美: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并不总是可靠的,离线就没法用,但方向是清楚的。简单要胜过复杂,人人可用要胜过排他。力量越来越多地存在于用户手中。

这些趋势有3个重要的结果。一,多数新应用能用现在的软件和协议构造出来。重新发明比发明更有力。把现有的线上内容混合起来搞出点新东西将成为常规。 Jane Goodall的blog就使用Google Earth来观察自然。

二,竞争将加强。这位刺激创新,并让服务更快更便宜,如果不是这样,用户就会跑到另一家新开张的网站去。

三,内容的创建、消费和交流将呈指数增长。伯克利的研究人员发现2002年全世界生产了5exabyte的内容,比1999年增长一倍。这些内容如果在电视上放的话,可以连放40700年。

结论很明显:把简单直接的技术放到用户的手中,他们就会创造内容并分享它。互联网上增长最快的部分都有人的交互,比如Blog和社交网络。2007年,在亚洲和学生中流行的虚拟社区将成为主流,学究们会说社会正在原子化,但在线社区却在快速成长。互联网将满足人的大多数需求--对知识的渴求,交流以及一种归属感。

趋势不是宿命。有人在评价“美国大萧条”时说,“竞赛不总是速度,也不总是强壮--而是方向的选择。”我们选择了互联网,因为我们相信在网上有一个正在上升的市场。
Source favicon12:14 social biography network » information aesthetics

dandelife.jpg
an online "social biography network" that collects the personal biographies of users (e.g. notes, places, events, stories, photos & videos), which can then be shared for others. as an interesting example of "life caching" visualization, each biography is represented by a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a timeline & a tagcloud.

see also time-based tagclound & timeline of events

[link: dandelife.com|via springwise.com]

Source favicon09:04 King of the Bill ... Who Will Come Out on Top? » Search Marketing Standard Blog
It's been awhile since I blogged (why does that always sound a little like some weird natural function no one every told you about until you grew up?). I was reading a blog today about operating an...
Source favicon08:26 点击欺诈的一些数据资料 » laolu

从今年5月起,ClickFraudIndex.com推出点击欺诈指数的月度统计追踪。该公司最近(10月)的Click Forensics报告显示,Google、Yahoo!的点击欺诈率在下降。从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

  • Google、Yahoo!等一线搜索引擎的点击欺诈率,正从12.8%下降到11.9%
  • 二线搜索引擎的点击欺诈率,从20.3%上升到23.2%
  • 整个搜索引擎行业的点击欺诈率,从14.1%下降到13.8%
  • 该调查数据源于2500多家在线广告主和执行代理机构,基于对广告主这边所有点击的统计(搜索引擎也许已经判定其中部分点击为欺诈而免除费用)

Google在7月增强了AdWords后台,并向广告主提供无效点击的统计。但点击欺诈总是个问题,是致命的弱点,还是蓝天上的乌云,或者是无法摆脱的影子?

关于点击欺诈的定义

  • Yahoo!(Overture)对点击欺诈的定义:“clicks arising for reasons other than the good-faith intention of an Internet user to visit a Web site to purchase goods or services or to obtain information”。
  • Google对点击欺诈的定义:“or invalid clicks, as any method used to artificially and/or maliciously generate clicks or page impressions”。

Click Fraud Information - Alchemist Media, Inc.,是有关搜索行业点击欺诈的综述,有历史、定义、重点,以及2004年以来的主要文章(抄录在下面),很好的资源。

Source favicon07:49 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 » 搜索引擎研究

感谢给我打电话的朋友,自从新浪科技刊登了我休息的消息很多朋友都打电话发短信来问候,感谢你们的关心。

过去几年我一直脚步不停的在忙碌,如今我真的有机会放慢脚步,甚至有机会停下来检查一下鞋子里的沙子。

搜索引擎沙龙很久没有办了,一直有朋友在问我什么时候从新开始,我想明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我们会重新启动的。

卢亮 11/23/2006

Source favicon07:03 关于Spam对策4:asciiTBPingfilter插件 » Ikias.com
已经说了3个关于引用SPAM的插件了。希望这次是最后一次说关于SPAM插件的问题。 先说说路杨和车东都详细介绍了的TCo...
Source favicon05:48 截取引用作者的Blog界面的方法 » Ikias.com
利用SimpleAPI提供的免费服务,截取引用作者的Blog界面放到你的网站的引用通告那里,会给你的网页增加一些色彩。 ...
Source favicon04:07 Enhanced Answers Integration in Yahoo! Search Results » Yahoo! Search blog
As you may have seen, we have been integrating knowledge from the Yahoo! Answers community into search to enhance your search experience. We recently made some changes to the way these answers are presented: As you can see, the new...
Source favicon02:27 So Cal without cars? » Official Google Blog


My previous trips to Southern California have required cars and involved a lot of traffic on the 405. Next time, however, I'll be using Google Transit to plan bus trips with Burbank Bus and the Orange Count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While they can't make the traffic disappear, I can relax as I travel between my favorite beaches or maybe from Bob Hope Airport to beautiful downtown Burbank.

The interest in open sharing and standards for transit data is growing. If you'd like your city to be a part of Google Transit, email us at labs-transit_content@google.com.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 2006-11-22

==> 200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