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翻杂志的时候,看到一篇叫The Waiting Game的文章,配的中文标题是“加塞儿?用钱来买!”楞是没看懂。看完文章,大致能猜到“加塞儿”就是插队的意思。估计是北京话,于是上网搜了一下,果不其然。
老北京的俗话“加塞”或“加塞儿”原先指的是在两个东西或更多东西间塞上一个东西,使它两边的东西挤到一边,这个东西俗称“塞子”这种情况称“加塞子”。现在,这个词的意思发生了质变,已经不是“在东西间加上个‘塞子’”的本意了,而是指排队时插队,或没轮到那个人那个人先来,看到这种情况,加塞者后边的人就会骂一句“缺德,加什么塞?”,使这个词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借这个机会提醒下外研社的各位编辑,既然是全国性的杂志,还是尽量避开北京方言吧。当然,这个“加塞儿”应该是无心之过,可能相关的编辑根本就不知道一般人不懂这个词儿。就像我以前总以为“校门”(fly, aka zipper, 男性裤裆处的拉链)是全国通用的俗语,在书里提到“校门”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特别解释,多亏编辑提醒才知道这个词北方人不懂。所以,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语言是个奇妙的东西,不由得我们想当然。
Bonus video: Rihanna - Don’t Stop the Music
各位朋友,新年伊始,果果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鲜果新版热文(Re.XianGuo.com)今天正式对外发布啦。除了展示界面的焕然一新以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改进:
1、热文算法
好看是热文的终极目标。为了把最有价值的文章和频道展示给大家,新版热文在热点文章产生和排行方面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智能算法,并且这套算法会随着热文的运行情况不断改进。
2、热文分类
考虑到不同兴趣群体的阅读需求,我们初步将热点文章分为“IT.互联网、生活.娱乐、媒体.人文、设计.创意、财经.商业”五个类别,你可以直接浏览所有热文,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查看某个类别下的精彩文章。
另外,再介绍热文的两个小技巧:
1、当你在热文中发现特别好的频道,可以点文章(展开以后)左下角的“订阅此频道”链接将该频道添加到你的订阅列表。
2、你不妨试试热文页面右下角的此按钮,如图:
看看能否从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呢?
在热文正式发布之前,我爱水煮鱼、晨钟暮鼓、和菜头、盗盗等同学已先后在Blog上对新版热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热心的朋友参与测试,在此一并谢谢大家啦。欢迎踊跃告诉偶们你对这一版本热文的任何想法哦。
最后友情提醒一下:如果大家在鲜果读到好文章,不要忘记给它投上一票(收藏、推荐、发给好友),参与的人数越多,热文将越精彩!多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2008年,希望鲜果给大家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和新鲜
几个月前,同事带回老家特产给大家吃:唐山蜂蜜麻糖。
早已对全国各地残留下来的特产不报任何希望的我象征性的、不经意的撮了一小块,立马被俘虏:那一盒被我整个包圆儿,除了给小宝留一口,谁也别动!
难道还有这么地道可心儿的特产吗?以叼嘴著称的我有了肯定的答案。
唐山蜂蜜麻糖,不是武汉孝感麻糖那样没悬念的硬糖片儿,它可是点心!工序复杂的传统点心!
你用俩手一捏撮起来送到嘴里,入口即被浓浓的蜂蜜味道包围,绵软松酥、入口即化不粘牙,特别香但又不是特别甜,滋润却不油腻,嘴感真是实在呀。卖相好,泛着淡淡的食品本色的光泽,一副特有技术含量,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样子:拧巴的花样显得倍儿复杂。吃完盒底儿剩下一层油,用手一末再放到嘴里一嘬:呵,是花生油+蜂蜜。
非常之销魂,一点不夸张。相比之下,啥提拉米苏、芝士蛋糕被比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
这年头请人带特产听着都新鲜——元旦另两个老家是唐山的同事又给带回两盒麻糖、两盒棋子烧饼、两盒唐山花生酥糖。回家后我兜着口水打开麻糖的纸盒,咋,没闻见蜂蜜味?拧着眉毛一吃,完全不是以前那么回事。这也敢叫麻糖!撸上袖子仔细查包装,敢情!不是上次的包装和牌子了。都是唐山麻糖,合着差距这么大。再卖您记住喽:唐山麻糖只能买新新麻糖厂的。只有这才是让人销魂的麻糖,这是老字号。
蜂蜜麻糖、花生酥糖、棋子烧饼、万里香烧鸡号称唐山四大小吃,现在只剩万里香烧鸡没吃过,属于没吃过也不惦记的主儿。花生酥糖尚可,花生味道较浓,比较油比较酥,属于有就吃没有不想的主儿。棋子烧饼嘛,非常的一般般,还不如我小学上学路上卖的黄桥烧饼味美,属于有也不吃没有更不想的主儿。
传统点心好味保存至今,不易呀,广告广告。麻灵儿的,再不试试保不齐厂家一改良,传统的就吃不到啦。
这于我是第一次,北方点心打败南方点心,胜利得一点悬念都没有。妈,昨晚从网上买了2盒,给您快递过去了,3天您就吃上。
介绍:
唐山蜂蜜麻糖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吸取了北京著名糕点“蜜供”的浇浆方法,几经改进,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制做工艺。唐山市烟酒公司新新商店制做蜂蜜麻糖的高手董淑媛,1963年进京学艺,得北京“麻糖大王”的真传,技艺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经过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块、炸制、浇浆等工艺,所制麻糖色泽新鲜,呈淡黄色,片薄如纸,形似花状,清香甜脆,营养十分丰富。
瞧瞧这面坯的薄度(人民日报上面蒙的那一层)
瞧瞧这卖相 (一点色素没有,特淳朴)
在切换中英文输入时经常把Ctrl+空格键误按为FN+空格键,X60 X61以及T60系列都有这个设置,可能是设计没有考虑到中文用户经常需要做输入法切换吧。
怎样删除这个功能呢?
方法是:在添加删除程序中可以找到ThinkPad magnifier(放大镜)程序,删除后重启Windows XP操作系统即可。
作者:魏武挥
Why New Media这个系列,按照我的规划,分为三个部分:启示录、整合营销以及新媒体和社会。启示录主要围绕新媒体版图展开,更多的侧重于介绍一些新媒体形式。当然,在叙述中,或多或少会带出一点营销方面的东西。而新媒体和社会,则会侧重于新媒体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务虚的多一些,我个人也希望理论性能强一些。而这三部曲中间的部分,新媒体整合营销,则完全是操作性的东西,也相当务实:如何利用新媒体赚钱?
前文提到过,新媒体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碎片化,碎片化的微内容。零零碎碎的东西,是谈不上影响力的。而营销,则非常强调影响(influence)。因此,新媒体营销,就是新媒体的整合营销。但是,这种整合的概念,并非是把一堆碎片整成一个整片。
整合营销传播(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是近来相当热的一个概念,热到什么程度呢?05年我躲浸会一心向学的时候,是没有广告这门课的,而是IMC这门课。换而言之,IMC俨然有取代广告这门课的态势。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会就IMC谈一些我自己的心得。
这个小系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操作心得。有鉴于本人职业的关系,我还是在第一线直接接触客户并应用所谓的整合营销的,另外一方面,职业也要求我进行小结。我有几篇论文或被核心期刊刊发,或提交到学术论坛,都是些规律性的东西。但我觉得限于篇幅,展开不够,网络无限的容量,倒是让我可以好好展开一把。
第二个部分则是案例。虽然我就职于博客大巴,但我完全没有想替公司写软文的打算。案例中会包括一些博客大巴的部分,但也会涉及到其它的新媒体营销案。不过,视野所限,我相信,博客大巴的案例,应该是被剖析最深的。
需要声明的是,有些东西,我可能会故意含含糊糊。虽然凯恩斯一再强调,有商业机密的市场就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但现实不是学者的书斋,我本人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最后一点,也许读者在接下来会感到我在不遗余力地鼓吹新媒体营销,但我不得不事先告诉大家我的态度:新媒体营销没有“颠覆”传统营销的实力,也完全没有必要。正如从来没有一种媒体可以彻底颠覆前一种媒体一样,任何营销手法,都不存在颠覆前一种的可能。我不是在写畅销书,我的文风也从来不是这种范式:语不惊人死不休。再说一遍:新媒体营销只是营销诸多工具中的一种,在有限的未来里,从商业份额上讲,它不会是主流,但它绝对不能被忽视。
期待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想必会更精彩,对我来说更有用。
魏武挥回:希望如此与楼上同感。期待。
魏武挥回:谢谢期待。
一个好的开篇总能让人对之后的文字充满期待。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
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一月 2008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