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 脑浆BBS重新启动 » Just 平生一笑

地址在http://bbs.thinkjam.org/,用的是PunBB,由于原数据没有备份,所以请大家重新注册。刚好,也算是论坛的新开始吧!顺便牢骚一下,论坛这种讨论形式,用起来还真是挺舒服,考虑在SNS的产品设计钟撷其精髓。


22:25 QOTD - 泱泱大国不可一世的自卑 » Yining.write()

shaiese:

找一帮武警跑到人家国家里为个TOY当护卫,很锦衣卫,很纳粹。显示了泱泱大国不可一世的自卑。

10:56 邮件讨论组之六:为校园活动创建邮件讨论组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这篇贴子是《成群结对》系列中的一部分,想要回顾过往文章,请直接看《成群结对》专题页面。现在所讨论的“电子邮件讨论组”是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分。

前文谈到了实体组织工作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中如何使用邮件讨论组,小容举了IPO过程中的邮件讨论组为例证。接下去的篇幅将开始讨论诞生于网络空间的邮件讨论组,将会以Google Groups为例。今天先分享一个实体世界中的案例,这个实体世界——校园——的情况,看来已经有些和网络空间有些相似,他们的情况和IPO那样的项目工作小组又有些不同。

校园是特别的实体世界,校园里各色各样的社团就是一个一个小群体, 他们不像公司那样正规化,活动形式看起来很虚拟化;但是,这些社团诞生于实体世界,又不像网络空间的群体那样诞生于虚拟环境中。而且,许多校园里社团众多,这些社团的形态也是五花八门,很是有趣,很像网络世界的样子。所以,校园社团是介于实体组织(如:公司)和网络群体中间的形态。


附近一所大学里的校园社团的宣传栏

有个朋友在大学里担任社团负责人,最近他们要组织一个活动,邀请校外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到校园里来和学生见面,搞模拟面试活动。这个大学里各类的学生社团很多,每个社团都要自己去争取成员,每次活动也要召集成员参加。这次,他们就对外征集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这个活动。小容的这个朋友注册了一个jointhisevent@Yahoo.com这种类型的电子邮箱,而后在发布活动通告的时候,贴上这个电子邮件地址。有人报名的时候,就把他们的邮件地址给抄录下来,需要发通知给他们的时候,就逐一发邮件列表给他们。

当听到这件事情以后,小容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用邮件讨论组来进行这个活动的信息沟通呢?!相比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而言,邮件讨论组不仅具有省时省力的功效,而且可以轻而易举的建立一个在线社群,为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长期交流的空间。

• 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试想一下,如果报名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有50人以上,那么,每次发邮件通知最新消息的时候,需要输入那么多电子邮件地址,是多么耗时耗力的事情!朋友说,可以先建一个发件名单,把这些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输入进去就好了,每次发送信息时,按那个发件名单就行。

如果是设立邮件讨论组的话,连建立这个发件人名单的事情都不需要做,因为名单自动就生成了,发送新邮件给邮件组,就可以把信息通知给所有人。

社团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本是副业,因此一些省时高效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平衡主业和副业。


附近一所大学里的校园社团的宣传栏

• 会话完整,档案齐全

另外一个情况是,考虑到陆续有人来报名参加活动,如果采用建立发件名单的话,后来的人无法知道先前发送出去的邮件内容。虽然一个活动通常以最后发出的信息为准,但是让人们了解活动的来龙去脉,更有助于人们积极地参与活动。而采用邮件讨论组的话,早先发出的邮件信息都会存档起来,后来加入的成员可以去查看存档资料,了解整个活动的过程。这样对于每个加入的成员来说,不论加入时间先后,会话都是完整的。

一旦把时间轴的因素纳入在线群体沟通,存档就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

• 围绕兴趣,长期交流

人们参加活动是因为喜欢活动的“主题”,而不是为了“参加活动”而“参加”活动。那么,如果有轻而易举的方法创建一个让大家长期交流的平台,为何不顺带而为呢?!Google Groups非常简单上手,如果同时使用Gmail的话,更是绝佳的搭配。

实际上,校园虽然是实体空间,可是人们还是零零散散地往来,如果通过邮件讨论组让人们长期持续地交流的话,对社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拓展组织机能、达成组织使命的有效工具之一。而且,随着社团活动的发展,社团可以创建多个讨论组来管理社团活动,例如一个讨论组为社团长期使用,面向社团的内部成员。当开始一个新活动时,就创建一个新的邮件讨论组,面向社团内外所有参加活动的成员。

社团存在的使命本身也是围绕某个主题,因此,通过邮件讨论组将人们联系起来,可以让人们长期持续地交流,这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


附近一所大学里的校园社团的宣传栏

• 权限多样,设置灵活

或许有人还会担心权限之类,其实现在的邮件讨论组功能已经非常完善。举Google Group来说,它让用户很灵活地设置各种权限:

• 浏览权限:分为仅有会员可浏览的私下讨论组,和向世界公开的公开讨论组;
• 是否让他人搜索:是否愿意把讨论组列入讨论组目录,让世界搜索到;
• 参考成员权限:分为所有成员都可以查看小组成员的名单,和仅有管理员可以查看小组成员的名单;
• 加入权限:分成任何人可以加入、需要邀请、人们需要发送加入的请求这三种;
• 页面和文件:Google Group除了通常的讨论功能之外,还提供创建独立的页面,以及上传文件,这两项功能的权限也分成适用于成员,或适用于管理员;
• 粘贴信息发起讨论:分为仅适用于管理员、适用于成员、所有人三种权限;
• 邀请权限:分为只有管理员才可以邀请其他人加入,和凡是成员就可以邀请其他人加入两种。
• 贴子审批:分成不需要所有贴子都要审批后才能发出、所有贴子无需审批直接发出、新成员贴子需审批后才能发出三种设置。

基于这些选择,实际上,根据具体的目的,可以有各种灵活的用途。例如纯粹的邮件列表,只能管理员发贴,成员只能接收不能发贴的;也可以做成自动化的报名申请,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加入就算是报名;也可以搞成几个人的全封闭地下小组,采用邀请制,讨论不公开。
邮件讨论组因为这么多的便利,它也成为许多在线社团的必备工具之一。

系列回顾:

成群结对:形形色色的网络、群体和个体

前文回顾:

邮件讨论组之一:本地工作与远程工作
邮件讨论组之二:几个关键影响因素
邮件讨论组之三:几个关键影响因素(续)
邮件讨论组之四:半虚半实的IPO项目邮件讨论组
邮件讨论组之五:IPO工作组的项目管理诀窍

00:06 CSS裸奔日 » Yining.write()

今天(4月9日)是今年的,也是第三个CSS裸奔日

嗯,如果你是在Feed阅读器上读到这里,是看不出来裸奔效果的,直接点这里看裸奔效果。

CSS Naked Day

CSS裸奔日的中文介绍页面上说活动目的是:

推动Web标准。简洁为美。使用正确的(x)html,语义标记,良好的层次结构。

碰巧,下午给刚来的实习生介绍HTML和CSS,跟很多毕业生一样,他也是没有DreamWeaver一类工具就不会做网页,从来没有接触过Web标准,更不要说相关的开发经验。因此期待能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让他体会到使用Web标准的优势是不可能的。

也许只有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feel the pain,才会开始欣赏简洁的符合标准的设计,和开发上提高的效率吧。

另外,在裸奔的时候,就能发现我现在的WP的主题不是非常好,因为Categories,档案,还有blogroll等的列表都排在前面,而正文反被摆在最后了。

测试了一下,裸奔时,WP还是可以留言的。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4-08
  四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