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5 中国人吃肉带来的问题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产阶级的人数在增长,对肉类的需求稳步上扬, 影响了全球粮价的稳定。乔纳森·沃茨报道。

在午饭用餐之前,张秀文(音译)要求家人感恩。在他们北京的小家里,桌上摆着简单的饭食:醋熘蒜肉、生西红柿、馒头、土豆、花菜和鸡蛋炒黄瓜。不过,对张秀文夫妇这样的中国移民而言,成长在贫困的乡下,这曾是梦里才会有的盛宴。

10年前,张秀文从西南地区云南香格里拉附近的山区农村老家搬到北京肮脏的西郊。对他而言,牺牲了美景,但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补偿。曾经是乡下农民,如今在城里当网球教练,他不再种粮,而是买粮吃。在他贫穷的童年,常常饥肠辘辘,现在则可以天天吃肉。

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已成为全国性的发展趋势,影响了全球粮食和奶制品的价格,而且由于粮食被转而饲养牲畜,加大了世界穷人挨饿的风险。

西方供应商宣称,这一转变将波及全球市场很多年。“中国自给自足时代宣告结束,”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商泰森食品公司的中国业务主管詹姆斯·赖斯表示,“今年将是中国玉米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最后一年,也是蛋白质自给自足的最后一年。”

他预测,中国到2010年将进口价值45亿美元的蛋白质。“无论什么东西,每当中国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就会对全球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就说石油,中国才刚成为净进口国,每桶40美元的价格便开始暴涨。”

按照西方的标准,张秀文是一个适度的消费者。他在北京的公寓很小,受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限制,夫妇俩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仅有的家电是一台冰箱、一台电视、一台电脑和一台洗衣机。

但是,和他的童年相比,能清楚地看到他朝城市中产阶级的方向走了有多远。将近60年前,毛泽东发动灾难性的“大跃进”之后,张秀文的祖辈有千百万人死于饥荒。30年前,他在云南的父母依然艰难糊口。“在我童年时,有时得挨饿。在七月和八月期间,就在秋收前,我们通常不够吃。我记得有一次有几位客人来我们家,家里找不到任何食物,我们不得不从邻居家借一些面粉,用来做薄煎饼。”

如今,家里决不会食品短缺。张秀文月收入5,000元(约720美元),在食物上仅花费其中的五分之一,但足以确保他自己、妻子、孩子和至少一个礼拜过来吃一次饭的亲戚有可口、均衡的饮食。

15年前,北京大多数家庭主要靠大白菜过冬。如今,张秀文可以去当地的商店或者最近的超市购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近年来,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 家乐福、英国的乐购和日本的华堂在中国的扩张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快。随着中产阶级变得更加壮大和富有,他们预期中国消费将大幅增长,每年新开数百家店面。

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莫过于肉类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食肉越来越多。在1980年,中国人口还不到10亿,人均肉食消费20公斤;去年,在人口增加了3亿的基础上,人均消费是54公斤。如今,整个国家现在一年要吃掉超过6千万吨的肉食,大约相当于2.4亿头牛,或6亿头猪,或240亿只鸡。拿走穷人的粮食已成为全球性趋势,发展中国家的肉食消费每年增长5%以上。

张秀文估算,他家每周在食物上的开销约为250元(36美元),一半用来买肉。“我爱吃牛肉。有人告诉我,牛肉是运动员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长力气。但是我买的鸡肉、猪肉和鱼比以前多,以获得均衡的饮食。”

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的饲料,猪肉需要约6公斤,鸡肉需要2公斤。全世界每年需要7亿吨粮食来喂养牲畜。

张秀文一边切猪肉一边解释说,在他小时候,即使是他正在准备的这顿午餐,也会被看作是一种奢侈。“在过去,我们无法想象能吃上这样一顿饭,”他说,“孩子们盼着过年,部分是因为好玩儿,但也是因为有机会吃肉。而现在只要想吃肉, 可以天天吃,吃肉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张秀文表示,20岁之前他从未喝过牛奶。原因很简单:他家没有奶牛。全国都一样,传统上对奶制品的依赖很低。在很多低地地区,黄油是罕有的奢侈品。对张秀文而言,变化是他移居到城市之后发生的。“现在我赚钱养家,我们牛奶喝得不少,估计每天要喝掉1升。”

这将变得更加普遍。去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说,他梦想有一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品脱牛奶。那将需要大幅增加饲养规模,或者对国际市场产生更大的需求。中国当前进口全球牛奶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在主要的出口国德国,消费者抱怨中国的需求推升了他们早餐麦片粥的成本。

与很多城里人相比,张秀文的饮食很普通。他很少在餐馆吃饭,从不去快餐店。但是,年轻的北京人跟纽约或伦敦的年轻人一样,热衷于吃炸薯条、汉堡包和炸鸡。在过去20年里,肯德基(过去称“肯德基炸鸡餐馆连锁”)在中国从一家发展到2,000家分店,麦当劳从无发展到800家。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有3亿人脱贫,饮食的改善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报告,当今中国一个六岁的男孩比1978年经济改革之初时的男孩重6公斤,高出6厘米。不过,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儿童和成年人完全成了胖子。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提供的资料,在经济改革之后的前15年,中国超重人数翻了一倍多,达到2亿人。

王女士回忆起她的父母谈到饥饿,谈到只吃高粱和甜土豆所引起的胃疼,谈到爷爷奶奶在蕨菜中寻找收割后残留的食物来喂孩子。她先生对过去遭遇也有着类似的故事,但现在他说,形势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些人才三十多岁就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遇到其他的健康问题,”他说,“很多(网球)学生想减肥,有些人很胖,跑步或者上楼梯都困难,那时他们才意识到超重了,需要锻炼。”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肉类需求的上升推高了肉价,餐馆和店主感到了压力。很多人到八里桥市场买肉,这是一个位于北京东部、离张秀文家东边几英里远的一个大型批发中心。自2006年最后一天以来,摊主将猪肉(中国最常见的肉类)价钱从每公斤12.3元(约1.78美元)增加到20.3元(约2.95美元)。牛肉上涨了73%,羊肉涨了65%,鸡肉涨了30%。

通货膨胀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经济关注,而且还可能削弱中国的竞争力,推高全球制成品的价格。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工厂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工资,以吸引他们走出农村,而他们在农村的作物现在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即使加薪,通常也不够,很多制造商抱怨用工短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显然不是曾经认为的那样不会枯竭。

政府今年的通货膨胀目标是4.8%,看来不可能实现。2008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8.5%,主要是受到食品和石油涨价的推动。海外分析师警告称,这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破坏性的撞击效应。十多年来,中国的廉价商品使得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随着工人需要在食品上增加开销,他们需要更多的进账,而且商品价格上涨。新一轮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在上升。

北京坚持认为,中国不是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者。很多分析师对此表示赞同。中国以粮食高度自给为自豪,特别是以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张家的午餐远非很多西方餐厅餐桌上的奢侈盛宴。美国人平均比中国人多吃129%的肉,欧洲人多83%。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令人担心的不是个人消费,而是13亿人年收入增长速度超过10%所带来的整体规模和速度。曾经是农民的张秀文明白这种忧虑,他表示,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浪费。

“中国有一句老话,丰衣足食。意思是我们不应吃得太奢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带个好头。如果我们可以影响他人,节约粮食,这是一件好事。我的孩子还小,不过即使他掉一粒米饭,我也要他捡起来吃掉。我告诉他,这是一位老农辛辛苦苦种的粮食。”

 

问题:中国和粮食

中国的饮食在如何发生改变?

由于经济获得了二十年的两位数增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两代人以前,中国饱受饥饿之苦。一代人以前,肉要留到特殊场合吃。如今,肉食已成为家常菜。从全球来看,蛋白质的消费随着财富而增长。在中国,自1980年以来,每年人均消费从20公斤增加到54公斤。

还有哪些其他因素?

城市化把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农田变成了工业园。每年有850万人从生产粮食的村庄,来到需要粮食的城市。好处是效率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坏处是消费和浪费的飙升。如此多的农田变成了工厂、道路和房屋,导致了全国的耕地去年降至470,000平方英里(120万平方公里),比养活中国人的最低需要高出不到10,000平方英里。

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有多大?

估计有1.5亿人年收入超过20,000元(近3,000美元),可支配收入很少。多数为城市中产阶级,这一阶层的人数预计在十年内接近翻番,将进一步拉高蛋白质的消费。外国的大型超市连锁店预计将新开数百家店面,快餐零售企业扩张速度更快。

营养状况如何?

从个体层面来看,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人均每年消费124公斤的肉类,主要是牛肉——粮食转变为蛋白质效率最低的方式;生产每公斤牛肉需要四倍于鸡肉的饲料。欧洲人吃得少一些,但每年依然消费89公斤的肉类。然而,按国家来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中国消费的肉类和奶制品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

粮食问题中国有责任吗?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政府和多数专家称没有。因为中国很大程度上自给自足,其他因素更重要:油价上涨、生物燃料使用增加、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但是,中国进口推高了全球产品的价格,例如大豆和牛奶。在中国国内,自2007年开始,消费上升和猪瘟提高了猪肉和其他肉类的价格。这还没有波及到国外。然而,长期来看,随着进口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中国看来注定要在全球粮食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一项估计,今年将是中国蛋白质自给自足的最后一年。



本文来源:http://www.guardian.co.uk/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版权所有


首页图片由GluhweinEffects

19:25 图表输出API Developer's Guide - Google Chart API - Google Code » del.icio.us/chedong
Google的图表输出API
16:52 反物质(呆伯特-20080630) » 呆伯特

原图

“沙漠计划”:把非洲的太阳能送到欧洲德国之声新闻聚合 » Che, D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沙漠计划”:把非洲的太阳能送到欧洲
29.06.2008

Image 让非洲沙漠服务于欧洲

►Anmod.: 化石燃料日渐稀少,而且越来越贵。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而且,因为燃烧石油和天然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有利无弊。多年前,人们就计划把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太阳能输送到欧洲,但这一被称为“沙漠技术”的计划真正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其实,1985年人们就发明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施。这种被称为太阳能发电厂的设施利用抛物镜面状的太阳能板收集阳光热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厂的优点在于,人们可以为其配备能源储存装置,这样即使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也能供电。阳光越少,就需要越多的储电池,"情况是这样的,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要比中欧地区丰富的多。也明显好于南欧地区。即使在西班牙,阳光也没有北非那么强烈。那里还有很多未得到利用的地面。仅从理论而言,只要利用大约2-3%的沙漠面积,就能基本上确保当地和欧洲的能源供给。"

这是罗伯特-皮兹帕尔教授,他专攻太阳能技术,同时也是德国太空中心下属的技术热力学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项目的主管。德国太空中心参与了利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向中欧和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能源供应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也被简称为"沙漠技术"。

由于五月份,撒哈拉地区日照时间长于中欧地区,因此可以通过在当地建造太阳能发电站,以极为低廉的价格生产电力,理论上而言,甚至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资金。因为"现在我们通过太阳能发电所得到的电能,其价格要比通过化石能源生产的电能还要高。"

原因在于,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还在起步阶段,研发投资成本非常高。此外,这种发电技术需要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合,以便将电能输送到欧洲。罗伯特-皮兹帕尔教授表示,尽管建设一座太阳能发电厂的启动资金要比一家石油或者煤炭发电厂高,"但是,石油或者煤炭发电厂始终都需要购买燃料。而太阳能发电站则不需要另外购买。这意味着,如果比较两者成本的话,就要公平的比较,也就是把建设发电厂的成本和日后需要的燃料成本一并计算在内。"

至于电网基础设施,德国太空中心也已经有所考虑。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将电力从北非沙漠地带传送到欧洲,而同时将损耗率控制在15%以下。

在"沙漠技术"的框架之内,德国太空中心计划在2050年前,使沙漠地带传送的电能满足欧洲总需求的15%。皮兹帕尔教授表示,这是一个现实可行的计划。但前提是参与项目的各方必须密切合作。这也牵涉到那些中东和北非国家。摩洛哥可再生能源促进中心的负责人哈杜彻女士也这样认为"在全球项目的框架之下,我们的能源也能供应欧洲。这是一种各方互惠的伙伴关系,也是一种双向的伙伴关系。"

哈杜彻女士同时表示,"沙漠技术"项目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欧洲能源需求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作为能源中转国。摩洛哥自身也存在巨大的供给困难。我们95%的能源来自于进口。确保供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与欧洲存在同样的困扰。"

尤其是例如摩洛哥这些自身没有石油储备的国家,对"沙漠技术"项目尤其感兴趣。摩洛哥致力于在生产电力的同时解决该国缺水的问题。因为,就像任何发电厂一样,太阳能发电设备也会产生多余的热能,在其他地方这些余热可能就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摩洛哥则希望利用余热蒸馏海水,去除其中的盐分。而这对于中东及北非地区国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但是,当地薄弱的电网基础设施会拖后腿,而欧洲人从沙漠地带获得便宜干净的电能的梦想也会因此而推迟实现。因为在中东北非地区,太阳能工业还需要得到建设,以首先满足本地的电力需求,然后才能出口电能。皮兹帕尔教授表示,正是在这个阶段,中东北非地区国家需要欧洲的财政支持。他认为,"沙漠技术"项目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取决于所有参与方的意愿。有鉴于日益升高的石油价格和气候灾害的持续威胁,完成项目的意愿会不断得到加强,皮兹帕尔对此十分乐观,"我相信,我们面临的威胁非常大。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付出巨大努力,而我认为这个项目能够作出一定的贡献。也许地中海联盟会成为各国继续就此进行讨论的一个平台。"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El Kaoutit, Khalid
13:27 周末絮语: 夏日街头; 村上隆展; 纪念可乐 » 大学小容>善用网络,助益成长!

从纽约回来已经两周了,这两周工作非常忙碌。在离开纽约之前就写下了这篇贴子的草稿,今天把它贴出来给大家看看(下面的图片来自Flickr.com,如果你无法看到,请在此留言告知)。

原作于June 16, 2008

明天就要回休斯顿了,所以感觉起来今天像是长周末的样子。这篇是迟到的周末絮语,回顾一下在纽约的第二周。

1、

上次来纽约是冬天,那时候走在街上寒风刺骨,拿出相机照几张相片,手就快要冻僵了,就得放到口袋里暖和一下。而这次来是夏天,上周的天气变化很多,某天夜里发现异常热,清晨起来发现温度上升了五度。接着就是下暴雨,而昨天就开始来台风了。

走在布鲁克林的街头,发现很多冬天没有看到的风景。在这里,东西向的路称为“Street”,而南北向的路称为“Avenue”,通常Avenue是主干道,而Street在是支道。在布鲁克林,Street都是单行道,而且相隔的Street的行车方向都是相反的:) 小容感觉这里的Street已经不仅仅用于交通,更是人们日常生活嬉戏的场所。

在Street上,路的两边一律停着私家车,显然这里已经变成停车场。傍晚时分,会有三五成群的少年在车辆流量较少的Street上玩滑板;曾有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孩抱着小篮球在家门口的Street上玩,然后小篮球滚到路边停的汽车底下去了,于是钻进去使劲把顶出来;有的家庭干脆把迷你的充气游泳池放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大人小孩一起泡在里面玩水;有些十字路口会有围着高高的铁丝网的篮球场和网球场,现在这些场馆已经是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而在Avenue上,则是一片市井繁华的景象,沿街商店的橱窗琳琅满目,里面的货品一应俱全,感觉起来与大陆的商业街区并无二致。人行道上来来往往逛街的人很多,街头的小商贩也很多,比较奇特的是街头流动的卖冰淇淋的车,总是不停地播放一段听起来像是铃铛声的音乐,连呆在公寓里也可以听到余音缭绕,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不习惯,现在竟然喜欢这个音乐起来。

天气很热,所以我们就买了炸汁机、冰块和水果,在公寓自己DIY冰冻果汁消暑。

2、

白天的时候,就跑到附近的图书馆,带着无线上网的笔记本在那里工作。看到图书馆里宣传栏很多宣传资料,于是收集了一叠仔细看,发现一些本地的艺文活动信息,才知道最近在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正在举行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设计作品展,看到消息的那天是11日,而展览在13日结束,于是在12日的时候去看。

展览室不让拍照,这里有个人在Blog里写了这个展览,请看下面的链接,里面有些照片:
http://tanakareport.com/2008/04/21/anime-in-america.aspx

组织这个展览的MOCA博物馆设立了专题网站,分享了11个这个展览的视频,请看下面的链接:
http://www.moca.org/murakami/

小容还在Flickr里收集了一些,已经share在Friendfeed上(12)。

在Google图片搜索里也可以看到很多他的作品

IMG_4083

这个展览让小容有些意外和惊诧,以前也听说过村上隆,但是并不是非常了解,看了现场的展览,回头补补课,发现自己开始非常喜欢这个艺术家。

IMG_4055

只是看着博物馆门口的那个Mr. Pointy, 小容就无比激动地拍了许多大大小小全景局部的照片,所有的感受可以只用一个字Fantastic来形容。实际上2003年时,它也来过纽约,那次它在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那里(12)。

IMG_4080

想看更多小容拍摄的Mr. Pointy,请看Flickr这里的slideshow,或这里的影集

看这里的文章《村上隆:Superflat—扁平的深度》可以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下村上隆的艺术思想。

看这里的文章《我就是要金錢的力量!》可以了解一下村上隆的成长历程,摘录一小部分在下面分享给各位:

一九九四年,村上隆启程,来到纽约大苹果这个世界现代艺术中心;但,当他人真的到了纽约市,迎接他的,却完全不是他所想象中的生活。「美国人对于日本的艺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村上隆像是掉进了一个没有方向感的漩涡,突然间失去了着力点。

痛切领悟:要存活,就要成为胖老鼠 跟有钱人打交道,研究如何出头有一段时间,原本拚命作画的他,变得失去了创作的意愿,竟然只过着「到工作室将墙壁涂白」的生活,要不然就是狂看日本漫画。

这样困顿的日子过了好久,直到有一天,命运之神向他招手。那天,村上隆茫然走进纽约肮脏、到处是垃圾的地铁站,无意抬起头,「我看到,地铁站里挤着一群老鼠,一只大老鼠毫不留情踢开小老鼠、抢走食物。」村上隆说,自己受到很大的惊吓与冲击,不只因为脏乱、老鼠抢食的画面让人不忍卒睹,更重要的是,他突然从 那幅景象中领悟:「身为艺术家要存活,在美国只有成为胖老鼠一途!」

为了成为胖老鼠,他开始用心研究如何在欧美的艺术界可以出头;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怎么样可以脱离困境,将自己推上世界舞台。

在小容对日本有限的了解中,有几个日本人始终在脑海里经常浮现:

中西元男(Motoo Nakanishi)、
南部靖之(Nambu Yasuyuki)、
孙正义(Masayoshi Son)、
伊藤穰一(Joi Ito)••••••
现在加上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这个名字。

这几个人的共同特点都是从日本来到美国,而后又回到日本,经过跨文化的洗礼之后,他们的创作或者商业都能成功地将日、美两国的文化精华完美地结合。

3.

出公寓几步路,在街角的地方有个Riteaid连锁店,是药店和食品杂货的混合体,和大陆通常的药店不同,在大陆的朋友,如果去过屈臣氏连锁店,就会明白这种零售业态的模式。在那里发现新鲜上市的可口可乐包装,发现是奥运纪念装,把各个国家的包装都印出来了,在收银台看到的时候,小容一眼就认出鲜红的包装盒上印着的那个泰国可乐。

IMG_4308

第二次和朋友去的时候,买了一打包装回来。朋友打开包装后大笑,原来这一打全是泰国可乐包装,而不是像包装盒上印的有四个国家的包装:)

照片已经上传到Flickr,请看这里

这个泰国的可口可乐包装设计成一头大象样子,在纽约见到它,让小容回忆早年的广告生涯。在1997年第一次去泰国旅游时候,在曼谷,看到街头红色大广告牌里一个画了一头大象,看起来像是本土的可乐饮料,心里想怎么和可口可乐这么像。直到在湄公河边买饮料的时候,仔细一看包装品上的署名,才发现它其实就是可口可乐!

那一个瞬间,铭记在脑海中,十年栩栩如生。

小容很惊讶于视觉识别设计(Visual Identity Design)可以达到如此具有穿透力的境界,具有跨越国界及文化的能力。这个经历坚定了小容对识别设计的热情,几经职业变迁,延续至今。

如今的识别(Identity)对于小容而言,已经具有全新的意义。

前文回顾:

周末絮语: 标签系统; 纽约极地; 波多黎哥

12:41 Resyncing table on MySQL Slave » MySQL Performance Blog

Sometimes MySQL Replication may run out of sync - because of its own buts or operational limitations or because of application mistake, such as writing to the slave when you should be only writing to the master. In any case you need slave to be synced with Master.

To disco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ster and Slave you can use excellent Maatkit tool though if you you just need to resync small single table it may be easy to do it other way:

Assuming your table schema does not change you can do something like this on the master:

LOCK TABLE tbl WRITE;
SELECT * FROM table INTO OUTFILE '/tmp/tbl.txt';
DELETE FROM tbl;
LOAD DATA INFILE 'tmp/tbl.txt' INTO TABLE tbl;
UNLOCK TABLES;

This will dump master's table content to the file clean the table on master and slave and refresh it on both of them.

This obviously makes table inaccessible on master for duration of operation but for small tables it can take just few seconds.

This trick is of course quite dirty, especially if you're dealing with sensitive data - what if you run out of space or SELECT INFO OUTFILE fails for other reason and you proceed with deletion you may kiss your data goodbye.

Alternative would be not to drop the table but rather raname them. Unfortunately you can't rename locked tables (ERROR 1192 (HY000): Can't execute the given command because you have active locked tables or an active transaction) - this is also I used DELETE instead of TRUNCATE to clean out the table.

In the applications which are error tolerant (like handle errors properly) you may rename table instead of locking - for many applications this works better anyway as having table locked causes connections to pile up and either MySQL runs out of connections or Apache out of children allowed to process request;

So you can do following instead:

SQL:
  1. mysql> RENAME TABLE rep TO rep_maint;
  2.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3.  
  4. mysql> SELECT * FROM rep_maint INTO OUTFILE '/tmp/rep.txt';
  5.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6.  
  7. mysql> CREATE TABLE rep_new LIKE rep_maint;
  8.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9.  
  10. mysql> LOAD DATA INFILE '/tmp/rep.txt' INTO TABLE rep_new;
  1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12. Records: 0  Deleted: 0  Skipped: 0  Warnings: 0
  13.  
  14. mysql> RENAME TABLE rep_maint TO rep_old, rep_new TO rep;
  15.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This way you never actually delete any data and besides same data loaded to "rep" table you will get the copy of old table in "rep_old" - this can be very handy if you would like to later investigate why data got out of sync and may be do some manual touch ups after you resync the data.

Note - this process works well for small tables when you do not want to shut down the master and slave. If you need quick resync of large amount of data it is much better to use LVM snapshots or similar techniques - these are much faster.


Entry posted by peter | 6 comments

Add to: delicious | digg | reddit | netscape | Google Bookmarks

11:51 TinyPaste:帮你长话短说 » WebLeOn's Blog

TinyPaste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服务,它可以帮助你把比较长的文字变成一个短链接,仅此而已。

现在类似Twitter这样的Microblogging服务层出不穷,140字符逐渐成为了每篇Microblog的标准长度。这个限制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交流的文化,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也会经常给我们造成不便。TinyURL这类服务虽然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它为我们在Twitter中分享链接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在Microblogging的发展中,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TinyPaste也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我们在分享链接的同时,有时候也会需要分享一些网络上,或者是本地的大篇幅文字内容,这时候TinyPaste就是最好的长话短说工具。只需要把想分享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TinyPaste中并提交,就可以获得一个简短的地址,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地址方便的分享长篇的内容。另外,TinyPaste还提供了Firefox附加软件,来方便用户的使用。

对不少人来说,TinyPaste这样的工具还是比较实用的。如果它能够被Twhirl这样比较顺手的工具所支持,会更加方便。
10:38 期望,别忘了动机 » UCDChina.com

好几次书友会,我们讨论着讨论着就说到了设计的“终极目标”: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里的想要什么,应该更多的是指期望。需求和期望的联系和区别,Angela 的设计的价值里解释的比较清楚,我想补充的是:期望,是需求的多种实体。

其实,我很少“关注”需求和期望,在设计过程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很直接的两点:a) 用户有什么问题? b) 我们怎么去解决?(一般在前面会加上谁是用户,不过跟本文不太相关,就略了)。前者主要是结合问题去发现动机(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也能理解为需求),而后者主要就是用一些设计方法去摆平。问题、动机、解决方法,形成了一个三角。这三者相互制约着,三者都有可能分析错误,但三者同时错误的几率不高。当这三者都能说通的时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应该有很多的设计师同行,按着用户的想法(期望)来设计产品,测试期间满意度也甚高,但之后呢,用户又不买帐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把设计师比作侦探,把用户比作嫌疑人。如果找不出犯罪动机,那么一件案子是不完美的。设计同样如此。准确、合理的动机,往往比知道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期望来的影响更大,就像是用户有个小把柄落在自己手上一样。有了动机,需求和期望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设计才是100%的设计。

期望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来自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个例子,消费者购买1/4 in的电钻,并不是为了获得电钻或部件本身,而是为了获得1/4 in的孔眼。在这里,要获得1/4 in孔眼是消费动机,如果在消费者的个人经历中并不知道有电钻这个产品,那么不会产生要电钻这个期望,他的期望可能是找一个接近1/4 in的起子、尖锐物等等,DIY出1/4 in的孔眼。有一期书友会话题是“排序”,在南京会场讨论过程中,我坚持一点是:因为用户想要排序(因为排序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我们设计了排序。这里的“想要排序”就是指期望了,但从动机角度讲,可能是想找到某项信息、获得各项信息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营销角度讲,可以从更好、更高效的满足期望来作为切入点,而不是局限于目前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让用户知道,通过搜索(只是假设,具体还得看如何设计)能够更高效的完成“找到某项信息”,那么这个营销案子是成功的。所以我并不赞同Angela文中提到的“期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我认为期望是个不稳定状态,用户会倾向于选择更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再理一下思路:

  1. 用户(或消费者,下同)遇到了问题
  2. 用户要解决这个问题
  3. 用户根据自身经验想到了某个解决办法
  4. 网站或产品(或市场)提供了该解决办法或更好的解决办法
  5. 用户使用该网站或产品(发生消费行为)

大家看看每一步对应的是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相关文章

00:01 夸克星? » 格致 - 科学的乐趣

Not a Quirk But a Quark... a Quark Star!
http://www.physorg.com/news133794497.html

June 27, 2008
翻译:fsj,来自 only Perception

天文學家最近宣佈他們對一種很罕見的超亮星爆(stellar explosion)發現了一種新奇的解釋:這種星爆或許產生了一種新類型的天體,稱為夸克星(quark star)。

在最近幾年有三次異常明亮的超新星爆發被觀察到。它們其中之一率先由一具位在加州理工(Caltech)Palomar 天文台的自動望遠鏡(robotic telescope)所觀察到。

由 Palomar 的 Samuel Oschin 望遠鏡所收集到的資料從南加州偏僻的山上地點經由 High-Performance Wireles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Network (HPWREN,由 NSF 所資助的高效能無限研究與教育網路)傳給天文學家。在 Lawrence Berkeley 實驗室的 Nearby Supernova Factory 研究小組共同報告這顆稱為 SN2005gj 超新星的發現。

在加拿大的研究者已分析這顆以及其他二顆超新星,並相信它們每一個都具有中子星爆炸轉變成夸克星的特徵。

這三顆超新星,每一個都比典型的超新星亮 100 以上,難以解釋。加拿大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爆炸宣佈了一種先前未曾觀察過、且為新類型的天體,被定名為夸克星。

所謂的夸克星是恆星的假定類型,由超稠密的夸克物質所組成。夸克是中子與質子的基本成份,而它們又構成了原子核。迄今所知最稠密的天體是中子星 -- 全然由緊緊擠在一起的中子所組成的恆星。一顆典型的中子星約 16 英里寬,然而質量卻是太陽的 1.5 倍。

當一顆重恆星(massive star)在其生命末了經歷了超新星爆炸後,就形成了中子星。問題是,中子星是現存密度最高的天體嗎?它被認為,如果中子被塞的太緊密時 -- 即使科學家認為中子星密度已經太高了 -- 所產生的不穩定性也許導致更進一步的崩潰,導致第二次爆發以及夸克星的創造。驅使第二次爆發的能量來自於(中子)分裂成它們的成份組成:夸克。

更進一步觀察應當能協助證實或駁回夸克星的假說,但無論是何種結果,使用如 HPWREN 這樣的超高速網路幫助科學家探索科學的邊疆。

* SPACE.com -- Quark Star Plays Role in New Theory for Brightest Supernovae
http://www.space.com/scienceastronomy/080603-aas-neutron-quark.html

* Supernova SN2006gy as a first ever Quark Nova?
http://arxiv.org/abs/0708.1787

Denis Leahy, Rachid Ouyed
arXiv:0708.1787v4 [astro-ph]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8-06-29
  七月 20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200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