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张海滨做出了分析与讨论。
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是更上一层楼,还是原地踏步,抑或是出现倒退?
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因为随着奥巴马的上台,过去妨碍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将会被削弱。
奥巴马上台,美国促进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政治意愿将显著增强
中美能源和气候变化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30年来,中美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签署了近40个双边合作协议,取得了一些成效(不少协议虚多实少),但无论与中美两国合作的潜力和国际社会的期待相比,还是与中欧和中日气候变化合作相比,中美之间的合作都是有限的。主要的原因并非双方缺乏合作的能力,而是双方的合作意愿,尤其是美方的合作意愿不足。在小布什执政的8年,气候变化问题不是美国的优先处理议题。2001年,小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世界防止气候变化努力的拖后腿者,遭到世界的普遍批评。在中美关系中,美国也没有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关键性的位置。欧盟和日本先后提议与中国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的首脑联合声明,展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西方主要大国中唯独美国没有与中国达成类似协议。2008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虽然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但文件中缺乏具体的指标。
总统大选期间,奥巴马反复强调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誓言彻底改变小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单边主义政策,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2008年11月8日,奥巴马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电话交谈中特别提到希望与中国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美国许多智库已经为奥巴马政府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准备了详细的行动计划。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新政府将会大力提升能源和气候变化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方面对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包括中美合作的政治意愿也大大增强。中国在2007年巴厘岛气候会议上展现出的积极合作的姿态受到普遍好评。2007年中共17大报告第一次将保护地球环境列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2008年,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气候变化议题作为主题进行讨论。胡锦涛强调,气候变化是关系子孙后代和全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气候政治的这些重要变化表明,中国对加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的政治意愿也在上升,可望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意愿对接,构成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奥巴马的上台,中美之间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的分歧有望缩小
小布什政府时期,中美之间在气候变化领域最大的分歧是对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基本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看法根本不同。美国强调中美负有共同的责任,应等量齐观,同步减排;中国则强调有区别的责任,认为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最大,应率先减排,做好示范。双方为此相互指责,妨碍了合作的深入发展。回顾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气候政策就会发现,克林顿政府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实际上认同了中国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上的立场。但当时美国国内政治气氛无法让这一协议获得国会的同意。10年后的今天,美国的气候政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民众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和关注度大幅提升,美国企业越来越多地看到开发低碳技术的良好商业前景,美国新政府通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总之,美国国内要求美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巴马本人的态度也非常积极。与此同时,中国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迅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奥巴马上台后,双方很可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妥协,各自向前迈一步,美国承诺量化减排,中国以自愿承诺的方式量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如果双方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缩小分歧,中美的气候变化合作就能前进一大步。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依然存变数
当然,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发展绝非轻而易举,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和不确定性。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无疑对中美气候变化合作造成负面影响。奥巴马明确表示,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金融危机,拯救美国经济;而中国也通过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将应对金融危机作为重中之重。双方集中精力处理经济问题,必然会分散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使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进程延后。今后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能否尽快从世界金融危机中走出来。此外,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也会影响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在美国,许多人担心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美国的失业率,甚至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不少人相信美国正在以气候变化问题为借口,试图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担心在合作中被对方占便宜。
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中美气候变化合作
中美两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如果双方能够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积极合作,这种合作将成为中美关系新的亮点,并将积累共识和互信,成为长期稳定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如果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迟迟不能取得进展,则很可能成为双方相互猜疑和冲突的来源。当前,美国新政府即将就任,中美气候变化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美双方要抓住机遇,尽快签署中美两国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并对双边合作做出具体规划。作为世界两个主要的能源消耗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加强气候变化合作不仅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福。
张海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组织与国际环境政治。
首页图片由yunheisapunk摄
While working with Memcache the other night, it dawned on me that it’s usage as a distributed caching mechanism was really just one of many ways to use it. That there are in fact many alternative usages that one could find for Memcache if they could just realize what Memcache really is at its core – a simple distributed hash-table – is an important point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To be clear, when I say “simple”, by no means am I implying that Memcache’s implementation is simple, just that the ideas behind it are such. Think about that for a minute. What else could we use a simple distributed hash-table for, besides caching? How about using it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shard lookup method we used in our Master Index Lookup scalability strategy, discussed previously here.
Update: MapReduce and PageRank Notes from Remzi Arpaci-Dusseau's Fall 2008 class . Collects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MapReduce and PageRank. For example, the history of the solution to searching for the term "flu" is traced through multiple generations of technology.
With Google entering the cloud space with Google AppEngine and a maturing Hadoop product, the MapReduce scaling approach might finally become a standard programmer practice. This is the best paper on the subject and is an excellent primer on a 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 future.
Some interesting stats from the paper: Google executes 100k MapReduce jobs each day; more than 20 petabytes of data are processed per day; more than 10k MapReduce progra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machines are dual processor with gigabit ethernet and 4-8 GB of memory.
One common criticism ex-Googlers have is that it takes months to get up and be productive in the Google environment. Hopefully a way will be found to lower the learning curve and make programmers more productive faster.
From the abstract:
一月 2009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