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组委会的晁阳、刘丰枝莅临上海。很开心,一起吃过苦的兄弟,相约美林阁共饭。我说,在我伤痛难忍、体力最差的时候,是丰枝你给我的手杖,支持我走到了终点。丰枝说,倒数第二天,大风车下,天都黑了,我还没有走到营地,他很担心,帮我留饭、找人搭帐篷。最后一天,我快绝望了,用对讲机问晁阳,说,终点真的有澡洗吗?晁阳说“有!”,他很好心的没告诉我,还要先坐3小时的车去敦煌。
谈论昨天吃过的苦,原来是今天的一种幸福。
除了玄奘之路外,他们还在忙活一个跨文化培训公司,花了三年的时间写好脚本,找了新西兰的一个导演拍了一段片子,做成一个课件。放一遍故事,再放一遍加上心理独白的,再放一遍加上旁白点评的。有点意思。这个培训的基本思想是,用“中国”,“美国”给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贴上文化标签,过于粗糙,谈来有意思(参考我原来的文章),但是对实际生活、工作指导意义不大。晁阳举了一个例子:中国人到底和不和朋友做生意?
中国人不和朋友做生意。抹不下面子,不好意思讨价还价,也不情愿损失很多。赚了朋友不高兴,亏了自己不高兴。成功还好,失败了朋友可能都不能做。所以朋友就一起喝喝酒,谈谈人生,别做生意,伤身伤感情。
中国人只和朋友做生意。信任是做生意的基础,没有信任,利益再大都不敢出手。所以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一起喝过酒的人的感情令人惊讶的拉近。先建立信任,成为了朋友,生意自然成。
第二天和一起开着无牌照的车横穿半个美国的好兄弟许民也正好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朋友做生意,要先扯下朋友的衣服,谈清楚,也就是说,从治理结构来说,朋友的感情到股东会以上去谈,董事会及以下大家谈生意。但是,我们找一个相对知根知底的人,很难,所以,投资也好,做生意也好,完全不了解的,不谈。这就是大家都在自己的圈圈里做事,高明的,圈圈划得大一些,把别人也划进来了,生意就做得相对大了,朋友也多了,生意也好了。
晁阳和许民说的第二个朋友是朋友,第一个朋友其实是兄弟。他们说的其实是,别和兄弟做生意,更别和陌生人做生意,只和朋友做生意。和兄弟一起做朋友的生意。
八月 2009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