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了一个著名网站读书频道关于读书的采访。回头看看,觉得这个问答还有些意思,于是抄下来放在这里:
1、2009年,您是否完整地读过多少本书?跟上一年相比,这个数目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009年看过多少书?真的记不得了。我是个典型的看杂书派,而且“好读书,不求甚解”。平时工作紧张,晚上回来就看轻松的,武侠、魔幻都看。坐飞机出差,就看“重”一点的,政经类的。一年总要看20-30本吧,每年差不多。最近有了本电子书,看得更方便了。
2、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09年恰遭遇了金融危机,在这经济不利的环境下,您觉得阅读对您的事业或人生有帮助吗?有哪些书是最想向读者推荐的?可否简单阐述一些理由。
古人一直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路是深入生活,了解世事。读书是开拓思路,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不读书不了解世事,顺境中会举止轻狂,逆境中就手足无措。最近的金融危机,我看到一本美国威廉.恩道尔写的《金融海啸-一场新的鸦片战争》,很开思路。还有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黑天鹅》,都很有帮助。前者虽是一家之言,但让人看到大格局下的战略和阴谋。后者告诉我们,小概率事件决定历史走向。两者都发人深省。
3、在您的阅读历程中,觉得在什么书比较不靠谱?
我很少看那些国内人写得励志书,写得好的不多。不靠谱的当然多了,那些穿越小说就是。但我还看得津津有味。明知不靠谱,把它看成现代年轻人的幻想和追求,也挺有意思。
4、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吗,一般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或者报刊杂志?
我懒,工作放手让别人干,八小时工作就不错了,但出差多。没什么固定的阅读时间,有空就翻翻。书看得杂,报纸看看都市报和经济类的,杂志看得不多,时效太慢。
5、在你成功的众多因素当中,早年的阅读经历能占多大比重?
我觉得,一个人早年阅读决定他的情感,当然,情商也有助于成功。我小学的时候当业余图书管理员,每天下课都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各种书,当时特爱看童话和民间故事,培养了初期的是非爱憎。初中时迷上看科幻小说,特别是儒勒.凡尔纳的,从《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开始,一本本看下去,想象力和好奇心就是这段时候培养的。文化革命,时间大把,先是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大小仲马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这些,使我增加了人文思想,内心柔软敏感了。后来通读鲁迅全集,也看中国古典名著,三国西游水浒,从中吸取了中国的文化和权术,对人心有了新的认识。后来又看古书,连《昭明文选》都看了一遍。不知道学进多少,当时觉得什么都没记住,但到现在,感到还是受益匪浅,不然,自己也想不通我那些文学底子从哪里来的。我想象不出,不读书,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6、做个假设,如果坚持阅读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没有,这个世界会怎样?
狼是不读书的。大家都不读书,这个世界就是凭本能的狼群社会。
7、2010年,关于阅读,有没有什么计划?
我从来没有读书计划,看到好的书就读,开卷有益。
8、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有没有什么可以跟大家说的心愿?
现代社会,紧张劳碌,谁都不容易。但要有信心,一天天的提高自己,中国,还是很有机会很有希望的。
我想,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回答,但回答一定会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纸质报刊和书籍的陪伴下成长的,而新的一代,将在电子媒体和数字书籍的广阔天地里遨游。
不论使用什么介质,书籍是前人知识的传承,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我的读书体会是:
1、书要读的杂一些,别限制自己。就像吃饭一样,偏食肯定不好。
2、看书别太认真。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也是人写的,从书中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 ,但没必要迷信他们。
3、除了教科书外,一般的书就需要快读,不必字字计较,囫囵吞枣就行了。人生苦短,“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书海浩荡,不快读能看几本?万一看完了觉得确实好,那有时间时再读几遍就行了。
4、不必寻找大段的时间来读书,咱们这些人,没那种清闲时段。每日忙忙碌碌,有时间也是呼朋唤友歌舞升平,想等大段时间看书,结果一定是一本也读不了。所以,晚饭后,睡觉前,有时间就读读书,有十来分钟都可以看看。当然,能把看电视的时间换成看书最好。我认为,信息量最少,时间利用效率最低的活动就是看电视。
5、最重要,大多数人又很少想到的事情是:有书要早读!就像喝酒一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最爱看小说,过去几十年一直控制自己不要沉迷在读书中,要干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加班、开会、出差、聚会喝酒、吹牛拍马、拜访领导、写总结写检讨或忽悠人之类。那些小说,自以为完全可以等到自己退休后,在别墅门廊阳光下花园前躺椅上优哉游哉地读。但是,混到现在,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别墅的花园还不知在哪里呢。还没退休,自己眼睛却有些老花了,一本书读不了多少就眼前模糊一片。现在看来,那种优哉游哉看小说的计划快告吹了。现在寄希望于有声读物,在夕阳下听小说。。。,但又担心,年纪再大些,会听不了几页就睡着了,鼾声如雷、口水横流,那多杀风景啊!套句“茶馆”里我最喜欢的那句台词,“过去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米,现在有花生米了牙却没有了。”
总结一下,经验很简单:多读书、快读书、乱读书、早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读书也会从量变到质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读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融会贯通。
书是人写的,与良师益友促膝谈心分享知识也是一种读书。有道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拿一幅著名的楹联来做结尾吧,“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谨以此文,与大家一起迎接2010年。
六月份的时候,看到Rice米饭杂志的创始人王击凡在TEDxSYSU上讲述办杂志所听闻到的各种新鲜事,此后,他又在09年的中文网志年会上演讲了一次。
Tudou.com: 王击凡/年轻人独立发声的故事
王击凡的演讲让我回想起07年的时候和一位朋友讨论的一个构想。二年前我们讨论这个构想,发现自己没有资源来实施这个构想,那么现在就把这个构想开放出来,让有资源的朋友来实施它。这是一个关于独立杂志在线社区的构想。
在2000年以前,我是一个杂志癖,喜欢收集各类杂志,从《新周刊》,《南风窗》,《IT经理世界》,《中国企业家》,《财经》,《城市画报》,以及部分香港和海外的杂志。在我家的书架上,有好几个柜子用来陈列杂志收藏,这些收藏品中还包括许多创刊号,改版号等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杂志。这个癖好是因为那时候从事广告媒体工作养成的,记得当《城市画报》最早创刊的时候,我和一些本地媒体界的朋友满大街一期一期追着这个杂志,那时候它的主编还是沈灏。收藏《城市画报》久了之后,还写了一篇分析《城市画报》刊头CI的文章。后来开始网络生涯之后,做了一个《摩登福州》的个人网站,就是盗用了电子杂志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杂志幻想。现在大家还可以在这里看到一些遗迹:http://www.nextfuzhou.com/
我想或许每个热爱阅读杂志的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杂志梦想。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在图文时代成长起来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杂志这个媒介想必比老一代更有热情。这可以解释为何独立杂志在各地方兴未艾。现在豆瓣等社区里可以看到许多独立杂志团队,这些充分说明大陆的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正在蓬勃发展,而创作杂志是体现年轻一代图文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六月创想:独立地带,圆每个人的独立杂志梦
创想名称:独立地带,圆每个人的独立杂志梦(dulididai)
创想标签:#dulididai (请在twitter上使用这个标签)
创想域名:已注册www.dulididai.com (我同时持有.net和.org的域名)
创想简介:
这个创想旨在创建一个图文创作社区,将传统杂志产业的出版流程肢解,将图文创作的能力和技能释放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人都在可以在这个社区网站里发挥自己的某方面的才华,并寻找到互补的同盟者,轻松实现组织一个专业化创作团队的梦想。这个创作社区,同时鼓励人们基于“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的内容来演绎创作,并提供一整套的病毒传播机制,帮助每一个创作者和创作团队传播他们的图文创作作品。
整个社区也以“个人”和“团队”两个单位进行创作声誉(社会资本)的统计,并以此为基准,向有志于媒体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推荐优秀的个人和团队。
创想漫谈:
杂志工业的核心魅力在于图文创作,图像和文本两者缺一不可。传统杂志出版工业包括几个方面的流程和一些关键点:
–刊号资源:申请新杂志刊号、收购现有杂志(进行改版)
–文本内容:采访、撰稿、专栏特约撰稿
–图像内容:摄影、图形设计、版式设计
–制作:排版、校样、印刷
–发行:代理点、地方联络人、运输、邮购、发行促销品
–广告:直接客户渠道、广告代理商渠道、赞助模式
–活动:读者见面会、品牌合作公关活动、
我们来看看Web2.0可否肢解这些流程:
–刊号资源:想好一个域名,在允许个人注册的域去注册,例如.com, .cc等等
–文本内容:经过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文字表达的技巧,从写一句广告语(宣传口号)、140字的推特信息、1000字的帖子,到5000字的长文。
–图像内容:如果找不到摄影高手来贡献高质量的图片,那么独立地带(dulididai)会建立一个CC素材库,从Flickr中收集整理标注创作共用协议的高质量图片,供撰稿人使用。
–制作:
1. 独立地带(dulididai)会邀请一批设计高手,先制作一批theme,接着会进行theme的设计竞赛。每套theme划分成刊头设计、封面设计、目录页设计、版权页设计、封底设计、以及正文的多种组合的版式设计。优秀的theme将以CC协议的模式开放出来;
2. 撰稿人只要将内容上传,按照独立地带(dulididai)开发的创作平台来进行编辑就可以了,选择自己的杂志刊头、选用CC图片、确定封面的文字内容,调整大小等等,就可以生成封面。其他页面以此类推。
–发行:
1、所有内容可以按照两种格式阅读,一种是web格式,一种是pdf格式;
2、独立地带(dulididai)和印刷公司合作,提供按需印刷,实现小批量的印制;
3、独立地带(dulididai)提供embed, email等等的病毒营销机制,让每个创作作品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
–广告:
1、独立杂志需要先创建品牌,获得影响力,只要成功创建品牌,今后通过举办活动等形式,就可以获得盈利;
2、独立地带(dulididai)社区网站的运行成本,就由真正来实施这个构想的人来解决吧。
–活动:
1、网络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渠道,要找到各地的粉丝也很容易;
2、独立地带(dulididai)也会开发活动功能,让每个团队可以轻松组织粉丝聚会。
–协作
1.独立地带(dulididai)开发一套社区协作机制,每个用户可以按照个人角色或参与团队的方式来活跃,个人角色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角色,也可以选择创建团队,或参与团队;
2. 每个团队有自己的profile页面,展示每期的创作成品,每个用户可以就每期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对团队的总体评价,以及对每个专业角色参与者的评价,这些评价最后会累积成为创作声誉(社会资本)。
Shared by 车东
与其挖150个小坑,不如集中精力挖一个大坑。
今天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我又写了一年的网志,来做一个总结吧。
一、丧失希望的一年
回顾过去的365天,我的心情一片茫然。
这一年发生的种种事件——房价飞涨,民族冲突,政府对异议的压制,互联网管制的升级——让我仅存的一点希望都破灭了。从大处说,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尝到恶果,可能会发生剧烈的社会动荡;从小处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个人前途何在。我曾经梦想,明年架设一台服务器,做一个项目,尝试网络创业。但是如今,一切已是不可能。
政府实际上已经不再允许个人进入互联网产业了,只有法人才可以。而且,即使你愿意忍受苛捐杂税的盘剥,去注册一家公司,你还是无法“正常地”创业。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本质和这个政府的封闭本质是冲突的,所以政府为了管制互联网,不得不深入到非常底层,改变各种网络通讯协议,颠覆现有的网络模式。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创业成功,依靠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与政府的合作。试问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企业,有哪一家做出过显著的技术创新?一家都没有。它们成功,只是因为它们是优秀的服从者(讲政治),而不是因为它们是优秀的创新者。
更糟糕的是,对互联网的控制,不仅影响到创业,还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未来的某一天,当你打开电脑,发现只有人民网和新华网可看时,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现在,我一想到未来的日子,就充满了忧伤。难道真要移民他国?或是在自己的祖国,行尸走肉地过着一种绝望的生活?
二、这个网志的明天
这个网志的服务器不在中国大陆境内,如果政府明年如其所说,推行白名单制度,那么,这里被屏蔽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知道我是一个性格冲动、说话不加掩饰的人。像我这样的个性,居然能够在这里,一直写了6年多,从来没有被“墙”过,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惊奇。感谢有关部门对我的忍耐。我不敢奢望这种待遇会继续,在整个的大环境下,我对未来已无期望,过一天算一天。
明年,我还会继续写。但是,我确实担心,恐怕过不了多久,在网上我连一个写字的地方都找不到。
三、对文章数量的解释
今年,我一共写了150多篇网志文章,比前两年少多了。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的空闲时间比以前少了,日常的工作占用了看书和思考的时间,新鲜想法不如以前多了。
其次,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在看这个网志。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事,包括有些政府部门,都在看。这种情况下,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写了。
最后,这里的任何一篇文章,目前都至少有几千个读者。所以,我在动笔之前就很慎重,如果觉得内容没什么意思,那就不写算了,因为我不愿意随随便便就浪费了几千个人的时间。
明年,我的文章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减少。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大坑和小铲子》中提到的:与其挖150个小坑,不如集中精力挖一个大坑。我的计划是,明年写一组或两组系列文章,争取把中心问题写全、写深、写透。没办法,吾生有涯,时不我待啊。
四、本年度热门文章
下面是今年我写的反响最大的十篇文章:
× 学历证书的终结
× 关于唐家岭
欢迎大家点击这些文章,再读一遍,我保证,它们是值得读第二遍的。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金盾工程”时间表》。我记得,那天传出要推行绿坝软件的新闻,晚饭后,我就坐在办公桌前,心想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我随手在一张纸上,写下我的想象力能够包含的所有未来的可能事件。发表后,此文很受欢迎,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假想的内容有更大的读者群。我在想,未来也许我应该写一个故事,有情节,有主人公,将我的想法通过这个故事,彻底表达出来,这样可能会比写评论影响更大。虽然,我好像从小就不具备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才能,但是我很有兴趣试一下。
五、本年度最佳段落
在《怀疑的价值》一文中,我写了一段话。在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愿意重复这段话:
这个网志的一个目的,就是我想示范,独立思考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一点都不难。我不在乎别人认为我说的是对是错,我只希望你看了我的文章以后,自己也开始独立思考,开始用理性批判的精神进行怀疑。因为怀疑现行的秩序,这正是通往民主与科学的唯一道路。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最落后的地方,就是思想太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境界,还停留在封建时代。如果思想没有实现现代化,专制和愚昧就永远在这块土地上有市场。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新中国,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改造人们的思想。而改造思想的第一步,就是传播怀疑。
如果大多数人不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话,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判断眼前发生的一切。凡事先想一想为什么,学会用不同来源的信息比对真伪,学会用逻辑的法则判断不同主张的合理性。那么,谎言就会无法生存,专制的基础就会动摇,中国发生变革的时刻,也就到来了。
六、最后的话
整整一年来,许多朋友一直在看我的文章,谢谢大家的捧场,这给了我很多鼓励和信心,我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新的一年里,我和大家有更多的网上和网下的互动。
除了上面的打算以外,几天后,Movable Type就要正式发布5.0版了,所以明年我会升级这个网志,进一步完善界面和风格,实现更多的功能。我已经在这里写了1000多篇文章,是时候好好整理一下了,否则不要说别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从何读起。
最后,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我越发感到人生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未来无非就是活着,然后写一些东西。我想到了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结尾的时候,约翰·克里斯朵夫梦到自己背着一个孩子过河,走着走着,那个孩子变得越来越重,几乎要把他压垮了。他问:“孩子,你是谁啊?”孩子回答:“我是即将到来的明天。”
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但愿我们所经受的苦难,是一场结束所有苦难的苦难。
(完)
一月 2010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