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有人在二十几层的高层建筑上
夫唱 妇随
的回忆读书timeline, 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因为一般人读书都是喜欢什么看什么, 也不会做个读书的总结,
自己也是从来没有回想过曾经看过的书。 不过据说一个人看的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人, 也就是从书可见人。 看了很多书都不记得了,
但是据夫说, 不记得不要紧, 记得的才是重要的。所以决定给自己做个备忘录。
0-3岁:
这个时候的兴趣似乎还在喝人奶这类事情上面, 对书没有丝毫的兴趣, 根本就不知道书是什么东西。
3-7岁:
上学前的这段时间, 我爷爷给我讲三国演义的故事, 觉得特别好玩。 爷爷看的是几本很厚的大书, 还是古文, 我根本看不懂。
结果我妈就给我买了一套三国演义的连环画, 一共有六十多本。 于是开始了看连环画, 这套书起码也看了五遍以上吧。 后来就看水浒的连环画,
还有西游记, 只要是有打斗场面的都觉得特别爽, 而且还要躲在被窝里面看。 结果小时候出去玩得时间都少了很多,
估计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有失语症嫌疑的原因。 这个看书是出于自愿的, 但是我妈还逼我背唐诗。 当时背了好多的唐诗阿, 我妈看到家里来了客人,
还很得意地叫我背。 但是我一直都不清楚, 背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 很多诗的意思都不懂, 但是后来还记得一些, 回想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是这个意思。
这个比较没有意思, 我以后一定不让小btsb背唐诗, 我要让他背我的文章!
6-11岁(小学):
这个时候开始显示出阅读上瘾症的征兆, 连环画看完以后开始找各种有字的东西看, 连我家里的各种说明书也看, 还看得津津有味。
对现在的影响是比较喜欢看各种说明性的文档…… 小时候看暴力书的后果也显现出来, 小学不但失语, 而且还暴力,
总是幻想自己是孙悟空(当时觉得斗战胜佛这个名字特别酷), 和同学打架。 开始觉得连环画没有意思, 开始看白话版的暴力书, 把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又重温了数遍。 曾试图看过红楼梦, 看了十几页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了, 至今没有看过。 对于这种男女关系复杂的书特别过敏, 根本看不下去。
当时订了两本书, 一个是“儿童文学”, 一个是“故事会”。 每次来了总是先看故事会的前面的笑话。 但是后来故事会都扔了, 儿童文学一直都留着,
在我家的柜子里摆着很多。 很喜欢郑渊洁, 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全套的“十二生肖”,还有很多“童话大王”,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舒克和贝塔”,
因为我就总是幻想我能坐在我的玩具飞机和坦克里面周游世界, 并且还打仗。 后果是现在写字都喜欢把一句话写得很长不用标点隔开,
想想看都是郑渊洁影响的。 还有"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民间故事集, 不记得名字了, 每个前面还有智力题, 这种类型的书比较喜欢。
“人类五千年”, 从古代讲到现代, 也是给小孩看的那种, 但是还挺厚的两本。 一套名字好像是xx爱科学的书, 里面讲恐龙, 植物,
海洋这样的东西。 一套讲火箭的书, 各种好看的图, 从鞭炮讲到阿波罗号, 讲到未来的核动力飞船。
还有好多好玩的书, 比如洋葱头历险记, xxx周游世界(都不是人, 有好几个版本), 八十天环游地球, 非洲民间传说, 亚洲民间传说, 美洲民间传说, 七仙女……不过好多都忘了, 只记得个名字。 喜欢各种历险记, 特别是老鼠, 洋葱的这种。
12-18岁(中学):
中学成功的治疗了失语症, 第一次考试对我的中学阅读竟然有巨大的影响。 当时的班主任为了激励大家好好学习, 班上每个人出钱搞了一个小基金,
考试的前几名就可以得到用这个基金买来的奖品。 (其实就是把多数人的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上) 第一次考试好像考得不错, 结果得了一个大奖,
一套很厚的俄罗斯文学。 气死我了, 和各种历险都没有关系, 而且主角还都是人, 没有洋葱! 记得有“初恋”, “上尉的女儿”, "当代英雄",
"猎人笔记"等等, 好像都是苏联之前的作品。 拿回家很久没有看, 后来实在没有书了, 开始看, 觉得挺有意思,
于是开始星期六星期天整天的在家里看这套书。 觉得唯一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主角的名字太长, 而且一个人有至少五六种昵称, 而且有的相差还特别远,
导致基本每本俄罗斯小说开始都有一个人物介绍, 中间就要介绍每个人的昵称, 以免有人看不懂。 当然喜欢看打仗的书的习性还是没有变,
看了“静静的顿河”,(觉得格里高利太酷了!哥萨克太酷了!) , "青年近卫军", 还有“教育诗”。 后来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看了“罪与罚”,
“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 ”, 还有一个他的中短篇的合集。 试图看“卡拉马佐夫兄弟”, 因为据说心理描写特别牛比,
结果看了几次都被里面大段的关于宗教的说教打败了。 “彼得大帝”看过两个版本, 都不记得是谁写的, 只记得其名字变态的长。 车尔尼雪夫斯基,
这个名字好听, 看了他的“怎么办 ”
看了好多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书,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 “卓姬和舒拉的故事”, “无脚飞行员”……虽然有些假, 但是看完还是热血沸腾,
想要去打仗。 还有数本苏联将军的战争回忆录, 顺带着还看了巴顿, 蒙哥马利这些人的回忆录。 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书,
因为我姥爷总是和我说他那个时候在朝鲜打仗的事情。
非小说的还有我妈在党校上课时候的经济学的书, 都是在家没有书可看像小时候看各种说明书一样看的。 但是看完觉得挺有意思, 觉得凯恩斯很牛比。
又找了关于大萧条时候的书看。 回想到这个时候发现没有打仗情节的书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 只记得一个基督山伯爵,
因为在别人的帖子里面看到了这本书。
还有一个兴趣点是各种科幻小说, 当时买了凡尔纳, 威尔士, 阿西莫夫的好多合集看。 后来又买了一本特别厚的叫“二十世纪科学幻想小说集” 的书看。 一直到现在还喜欢看各种科幻小说, 但是以前看的都是外国人的, 现在看了王晋康的, 刘慈欣的, 觉得也很不错。
17-21(大学本科)
印象最深的都是在厕所里面看的几本书, 本科的时候一个宿舍有一个厕所, 同学看完书就把书放在马桶旁边, 于是后来人就接着看。
在厕所里看了“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寻秦记”, 还有各种金庸的小说。 我以前真是没有看过什么武侠,
都是在大学本科的厕所里面的马桶上看的。 养成了现在每次大便都要四十分钟左右的习惯……
放假回家以后还去家旁边的图书馆看书, 继续是俄罗斯文学, 看了“战争与和平”, “将军和他的部队”,还有波兰人的“十字军骑士”。
喜欢打仗的习惯还是没有变, 继续看了美国人和俄国人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发现人们总是觉得自己国家的军队才是救世主。 还看了德国人写的,
最喜欢的还是德国人的, 名字全忘了。 还看了日本人的很多战争回忆录, 知道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 八路军是抗日主力的话不像是真的。
后来在北京参加了一个 模拟联合国的活动, 就是好多学校扮演不同的国家模拟在联合国开会, 全国的学校都来到一个叫西苑宾馆还是中苑宾馆的地方。 于是又看了好多国际关系的书, 最后都忘了,
只记得所有的书里面都讲国际关系就是从林关系。 活动结束以后就没有看了, 只记得活动的时候还遇到了香港的一个队扮演意大利, 有很多学校,
其中还有一个叫浸礼教会大学的学校的学生挺有意思的, 但是我们说话竟然都要用英文, 因为他们不会说普通话, 我们也不懂粤语……
于是对语言的发展比较有兴趣, 又看了好多语言发展的书。
22-25(后大学时代,研究生院)
这个时代刚开始一年, 看过的书都在桌上摆着呢。 有大萧条的孩子, 这是上次katrina台风以后看的。 到了日本觉得日本人都是汉字写字,
看日本书问题也不大, 于是看了德川家康的传记, 一个日本人写的“日本是什么”, 还有日本人的“一亿人的昭和史”讲日本人在台湾的经历,
还有十九世纪的冒险家, 是讲日本最早去台湾的那帮人。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在便利店买的, 是叫了解日本的A级战犯。
看来我看了这么多暴力书, 还没有被犯事被抓, 还是挺幸运的。 总体的趋势是越长大看书越少。 当然, 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书, 我就不列了。 我在想, 如果
老白这样的读书人写这种东西, 估计键盘的寿命是要大减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