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到北京,这个星期的华闻大直播会在北京做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当天的焦点关注,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议题,是关于药品降价的问题。
发改委已经是第十八次对药品价格发起攻击,并且透露,准备建立一个两年降价一次的机制。不过,到目前为止,看看各界的评论,似乎看好的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用北方话来说,前面十七次的降价,打了水漂,也就是最终的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至于厂家,似乎没有反应,也许见得太多了。
邀请专家,业内人士谈药价问题,没有想到非常的难。很多的文章,有的观点非常的尖锐,不过看了看,都是没有名字来源的,只是说,专家认为。。。。。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行业的代表,要麽出差在外,在北京的,听了我们给的提问大纲,连连摇头。最后推荐给我们两个学者,一看名字,原来当中一个还是上过我们节目的,两会的时候谈医疗改革,很多学者不愿出镜,结果也是推荐了这位,海归,北大的教授,女性,说话斯斯文文的,但是却点出问题的实质。打电话给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就在我们已经决定放弃找业内人士的时候,今天刚下飞机,制片人告诉我,其中一个表示,可以用私人意见来表达,可以参加今天晚上的直播。
谈药价问题,我想要请教这两位的主要是,市场化是不是能够约束药价,目前的限价做法,其实是不是有它的局限,降价机制,会不会导致制药企业用旧药改换新包装,价格不变,反而可能更高,会不会导致好药在医院消失,还有,限价的价格是如何来的,准确吗,法改委有足够的人力和能力来制定价格吗?目前的措施,是不是能够把药品销售当中的潜规则打破。医生在不提高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开的药方是真正从药效出发,如何减低医药贿赂对他们的诱惑,目前的集中招标,是不是真的有效,如何面对产生的副作用,如何让所有的企业公平进入市场。还有药检部门在批出新药的时候,是不是太快了,所谓的绿色通道是不是给厂家追逐利益打开了方便之。。。。。很多问题,只是时间有限,希望能够在今天的节目里面,找到一些建议,触及一些政府的政策可能导致的负面的结果。
昨天晚上,去看了“达芬奇密码“,事先看到不少评论,似乎恶评如潮,不过还是相信,文学电影作品是见仁见智的,没有标准的好和坏,所以还是要自己去看。至于我的感觉,忠于原著,特别喜欢里面的teacher,那个狂热的英国历史学家,对白充满了英国人的幽默,所以在看的过程当中,不时爆发出一些笑声,不是觉得电影的可笑,而是因为对于那种幽默的欣赏和共鸣。至于文学创作和历史真相的关系,在看小说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太多,对于历史,谁都可以产生怀疑,通过证据,阐述自己的看法,很佩服作者,因为如果对于历史,艺术,语言,宗教没有很深的造诣,写不出来这样的作品。
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二个半小时,一点也不觉得闷,不过一定要看没有中文配音的,这样才有原汁原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