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温总的感觉,看来和我一样,觉得他非常的温文尔雅,和他接触这麽多年,特别是每次他见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以及使馆工作人员的时候的内部讲话,看到的都是他感性温情的一面,不过原来,温总也有严厉的时候。
昨天晚上,他结束了和南非总统姆贝基的晚宴之后,他见当地的中资企业和使馆工作人员代表,在谈到中国如何对非洲援助以及企业如何开展业务的时候,他的神情是严肃的,用的措辞是强硬的,让人联想,这些天,他在非洲看到了什麽,听到了什麽。
他说,走了这五个非洲国家,发现政府的对外援助的政策和方式都需要改善,特别是对于非洲国家的研究并不足够,也就是说,在提供援助的时候,很多的项目并不是非洲国家所需要的,而且在使用的方法上,除了政府援助之外,也应该考虑用企业参与和合作的方式。第一次听到他这样直接地谈到政府做的不足,不过产生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在和当地政府接触的时候,听到了他们的一些反弹,才会让他有这样的触动,用他自己的话说,“突然开了窍”。
他提到昨天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他,在和非洲国家合作的时候,是否忽视了非洲一些国家的执政问题,这个问题他在埃及的时候已经回应过,不过他忽然话锋一转,说“我们的企业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一定要公开透明,大的项目要用投票的方式,力戒不正当交易,反对贪污和收回。“
他在讲这段话的时候,他伸出一个手指,用他习惯性地动作强调他的观点。他的语气没有了那种温和,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笑容的,严厉的神情,甚至眉头都有点点蹰了起来。
贪污受贿在非洲国家里面普遍存在,而这样的环境,也逼着在这里的企业,有的时候不得不采用变通的方法。好像我们在刚果(布),据说这里的人已经对中国人非常友善了,即使这样,我们进出机场,对方会公开搜身,并且要钱,甚至自己打开钱包,看到钱,自己拿几张,虽然拿得不多,但是从当地的警察的做法,对于整个社会的贪污风气可见一斑,更不要说有权利的那些官员的腐败了,而这也是西方国家诟病中国的地方,认为中国在和对方交往的时候,纵容和忽视了这样的问题。只是非常好奇,温总是因为那些事情,而对中国企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来自当地商界的反应,还是他的手下那些“收风员”在当地听到了什麽,告诉了他。
温总说,他一路走来,苦口婆心告诉大家,中国和非洲的交往,不仅仅为了对方的能源,两国的合作是相互的,但是依然有不少的企业还是这样认为,而这样的想法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这是不对的,片面的。他希望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和非洲合作的时候,要有多点给予,少点取得的胸怀。他提起六十年代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他说,那个时候,虽然中国穷,也为此死了不少人,但是工程也没有出现偷工减料现象,那末现在,企业是否能够在注重效益的同时,给非洲朋友安全,保证质量的项目,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个考验。他讲到的是一个事实,随着中国在当地的项目的增多,也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而这些工程影响的,是当地人对中国的看法。正如温总说,“我们靠什麽争得国家的荣誉,靠我们的工程,合作的项目,是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说到中国的工程,想起在刚果的黑角,那里的机场比不上中国最穷的县城的汽车站,但是在旁边,有着中国兴建的新的机场大楼,不过因为当地政府拖着不给钱,所以中国承建的公司也迟迟没有交收。听当地的中资企业的工作人员说,当地政府一会儿要加这个,一会儿要加那个,比原本设计的东西增加了很多,结果中国的公司说,可以加,但是要加工程款,结果拖到现在也没有给钱,所以工程也就拖着没有完成。我想这是不少中国的公司在当地面临的一个问题,商业运作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对方的这种行为,对于企业来说,真的也很难。或者正如温总说的,需要企业有胸怀和眼光吧。
说完他要讲的,温总又露出一贯的笑容,语气也变回一向的温和。对于我们来说,这场讲话是如获至宝,因为有太多实质的东西在里面,最重要的,原来温总严厉的时候,是这样的。不过温总最后的一段话,又恢复了我们原本对他的印象,他说,‘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我有一个希望,我希望大家听完我的讲话,能够被我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