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0
2006-10-9
2006-10-8
2006-10-7
2006-10-6
2006-10-5
2006-10-4
2006-10-3
2006-10-2
2006-10-1
有人在邮件列表里提问,系统表空间文件丢了,没有归档,如何恢复?
来自技术专家 Tim Gorman 的回答:
It's kind of like voting for president in North Korea. Only one choice --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 when in NOARCHIVELOG mode: full database restore from cold backup. There are no options for partial recovery or any recovery at all. NOARCHIVELOG mode = full database restore, no recovery, period. This scenario is no exception.
--EOF--
作者:雅虎邮箱产品小组
10月9日,“新雅虎邮箱”测试版全面登陆中国雅虎用户的邮箱。此次测试版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上线,被誉为邮箱诞生十年来的最大变革。就算你不知道最时兴的Ajax网页设计技术,你也能从新雅虎邮箱灵活快捷的页面切换和焕然一新的布局中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升级,而是完全不同的Email的时尚应用。下面我们撷取了新邮箱的六大特色功能,大家一起来体验吧。
1、新界面——“看法”很不同
“雅虎新邮箱”查看邮件的方法与以前是很不相同的。简单的点击进入测试版后,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阅读窗口”,这个邮件下方的区域可以在选择任意一封邮件时,显示其内容。如果你早已对一页一页翻阅邮件目录的查信方式深恶痛绝,右侧的滚动条可一次性浏览一个文件夹下的全部邮件标题,无需分页。
2、响应更灵敏、不惧多任务
不要以为这是在为双核做广告,“新雅虎邮箱”的标签(tab)按钮就可以支持多进程的同时操作,让你在不同邮件之间轻松快速切换。双击一封邮件即可打开此邮件的标签(tab)页面进行阅读;如果你这时想写一封新邮件,那么可以再打开一个标签页面;如果恰好此时来了封紧急邮件要答复,你也只需要单击“回复”按钮,新的标签页面随即产生供你作答。互相之间不受影响,而且不需要费时地打开新链接或者重新刷新。
3、快捷键和右键同样属于Web邮箱
“新雅虎邮箱”的一大特色是增加了快捷键和右键菜单的设计,将Web邮箱带入桌面操作时代。试试使用键盘快捷键更加快速地完成任务吧:要查收邮件,请按‘m’键;要写新邮件,请按‘n’键。要删除邮件;请按‘delete’键。现在,把邮件移入文件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将之拖拽入你选择的任何一个文件夹即可。还有丰富的邮件菜单可供选择:
4、动态聚合的RSS功能
新邮箱增加了“RSS feed文件夹”。“Feed”是一个链接,你只要将喜爱的网上内容,如博客、新闻、体育或笑话,直接放入“RSS feed文件夹”,要查看该feed内容,只要单击其相应的文件夹,该内容将自动出现在一个新标签(tab)页面中。而且雅虎还会在不久后推出具有新闻源搜索,新闻源导入/导出等更强大功能的版本,到时就可以把你的邮箱变成私人信息中心了。
5、效率手册工具条
无论你打开任何页面,其最下方都会显示有效率手册工具条。就算是读信或者写信的时候突然想起要增加一个会议通知,只需要将鼠标移到工具条的位置,就会有浮动窗口让你直接添加活动,也可随时查看已经保存的活动,日历等信息。效率手册的提醒功能也可以帮助你记住那些重要的工作和行程。
6、轻松的邮件搜索
新邮箱中将传统电子邮件的卓越功能同雅虎的搜索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只要在邮箱里面搜索框中输入你所查找的邮件的关键词、姓名或电子邮件地址,然后点击“查找”,雅虎邮箱即可迅速将之找到,大大简化了邮件查找过程,再也不需要在收件箱中乱翻邮件了。如果你想再次查找同一封邮件,请使用下拉菜单中的“最近搜索”。同时雅虎邮箱也可以对输入的关键字进行网上搜索,只要点击“网上搜索”按钮,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了。
除了上述六大功能,“新雅虎邮箱”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比如不同时间登录雅虎邮箱测试版,会看到不同的问候和背景颜色;还可以自定义个人文件夹等等。在使用新雅虎邮箱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惊喜等着你,赶快试试吧。
雅虎正在搜索——你就是最相关的那个搜索结果吗?其实我觉得你挺合适的。
雅虎中国招聘:网站产品部搜索产品经理
抽点时间做个测试吧:看看你是否适合做一个合格的搜索产品经理
1、你经常使用各种搜索引擎吗?
A. 没错,岂止是经常,搜索引擎就是我上网的必备工具,找任何东西我都想先搜一下。
B. 经常用,不过只是用一些网页、MP3搜索之类的,而且基本只去那两三个有名的搜索引擎。
C. 不常用,网上信息来源很丰富,不是一定要用搜索引擎的。
D. 用得较少,甚至——搜索引擎是干什么的来着?我怎么没听说过?更别说用了...
2、你关心互联网的产品、应用和技术吗?对于比较知名的所谓Web2.0网站,你经常去的有多少?
A. 非常关心互联网的产品和应用,web2.0的提法太笼统了,我经常去光顾的随便就列出十个八个,而且我在AAA网站上是版主,在BBB网站上级别很高。
B. 一直关心互联网,web2.0我也比较了解,我知道的这样的网站有很多,不过有时间就会去看一下的只有五六个,自己会经常参与其中的还要更少一些。
C. 比较关心互联网,web2.0我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经常去的这类网站只有两三个,大多数情况也只是浏览一下看看热闹而已。
D. 互联网我当然知道,不能说关心,关心了也没用呀,也没人会因为我关心给我发工资。Web2.0是什么意思?等我上网查一下或者明早问问旁边坐着的小刘吧。
3、对于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你经常有独特的想法吗?
A. 我经常比较各种不同网站内容功能和技术的优劣,也看过很多分析评论文章,设想如果自己是网站负责人,该如何改进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比方说XXX网站,为什么不参考一下美国的YYY网站呢?你看那个MMM网站的这个功能,做得就很人性化,流量能迅速上升是有原因的。NNN网站实在是无话可说,完全就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居然有VC肯投它,不可理喻...
B. 我常常自己去尝试一些网站的内容和功能,不仅仅是为了使用,而是想分析不同网站或功能的区别。不过我虽然大致明白他们的区别和优劣,但没有更多的想过怎么改进才能做得更好。
C. 我只是感到在XXX网站上都是我需要的内容,使用也很流畅,而在类似的YYY网站上就有点找不着北,去了两次我就不去了。但是我也没仔细想过为什么。
D. 我只是在用,没有多想。什么?你说XXX网站和YYY网站有区别?我怎么没感觉?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4、你有过互联网项目管理或产品管理的经历吗?擅长和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的人沟通吗?
A. 你问对人了。我最近这两三年一直做互联网的产品和项目,产品策划实施运营我很熟悉,我管的项目组人还挺多呢。交流和沟通也根本不是问题。
B. 我做过互联网有关的工作,虽然产品和项目经验不是很多,但我有很多idea,而且沟通也不成问题。
C. 我虽然没有做过互联网有关的工作,不过有其它领域的项目和产品管理经验,我想很多东西都是普遍联系的,而我又一直很关心互联网这个领域,互联网的产品/项目管理对我来说也不成问题。沟通也还可以吧,不是问题。
D. 我没有什么项目/产品管理经验。说起沟通和交流,我一直就有这个困惑,为什么别人总是不能领会我的意思呢?好多事别人做出来的结果和我想要的怎么就是不一样呢?
5、你是否了解一些基本的搜索和互联网技术?
A. 我就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最近几年也一直关心这个领域,自己做过一些东西,对搜索和互联网技术非常清楚,只要我愿意,找个工程师的工作一点没问题。
B. 我虽然不是学技术出身的,但是由于很关心这个领域,自学了很多东西,一些基本技术我自己实践过,对技术发展趋势也比较清楚。
C. 我大概知道一些,不过没怎么实践过。
D. 完全不清楚,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a simple online infographic diagram showing how rich you are relative to the global earth population, as estimated by your annual income.
see also world population one & miniature earth.
[link: globalrichlist.com]
a collection of charts (categorized as graph, map, diagram, table & ‘other’) that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remarkable, meaningful or valuable in the lives of the 1,943 Cornell Faculty members.
the interesting project, called "Visualizing Meaning", aims to identify examples of information graphics from popular culture or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that have impacted individual scholars. it also aims to capture a cross-section of contemporary thought in image form across disciplines.
my own 'most valuable' choice? remarkably, I need to say it is textual, but describing a visualization: William Gibson's description of cyberspace.
[link: cornell.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