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虾友,大家好~
随着抓虾热文影响力的扩大,最近抓虾热文的作弊行为又卷土重来,对此我们已经于昨天(2007.9.12)升级了热文反作弊的算法,加强了对作弊的惩罚力度,将对作弊频道给予严厉奖权处理。
本次行动对一些作弊严重的频道和文章进行了集中处理。
以前抓虾对于被降权的频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弊行为消失后,会自动恢复权重。现在,被降权的频道,必须通过Email向抓虾提交申请恢复权重才能重新获得热文上榜的机会。
有很多虾友对抓虾热文的产生方法很有兴趣,在此我们重申一下,抓虾热文是完全由算法和用户的参与产生的,用户推荐、收藏、分享越多的文章将会获得越大的上榜机会,这样的热文才更符合虾友的口味。
博主和站长急于扩大自己频道影响力,推荐自己的优秀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抓虾鼓励博主和站长们推荐自己的频道,鼓励大家收藏自己喜欢的文章。但请大家要适可而止,不要恶意推荐,破坏正常的热文产生机制。为了保证热文的质量,我们会继续打击热文作弊行为,希望抓虾用户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推荐环境和优秀的热文质量。
望大家理解~
在社会学中,行为(behavior)和行动(action)是需要被区分得相当清楚的。前者更倾向于某种下意识的动作,和心理学很有些关联。而行动则是有意识的过程。社会互动理论研究的更多的是,参与者互相之间的行动。
Goffman对于互动领域的见解,很大一部分上是“隐瞒”,或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人们为了在前台演出时呈现一种美好的形象,他们会尽可能地展示好的一方面,换而言之,隐藏坏的一面。
blog是一个很好的进行印象整饰的工具。因为这种传受之间的互动具有“延时性”。当两个人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包括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虽然行动者们都在刻意地进行自己的印象整饰,但即时性使得有时候整饰得并不到位。中国古话“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控制即时对话是一件很有些难度的事情。
但Blog的日志发布和BBS中的帖子发布又不太一样。前者是有布景和个人门面的,而后者只是一个注册ID。虽然一个注册用户在发布一张帖子是句斟字酌,但遗憾的是,他在BBS中所有的印象不过是一个“注册ID”而已,整饰便无从谈起了。
我们来看看一个blog可以从多少方面进行自己的印象整饰(包括并不限于以下的例子):
Blogger可以斟酌他们的每句话,并尽可能地完备它们,甚至可以事后修改他们;
Blogger可以仅仅呈现他们的论述结果,中间的制造过程统统可以忽略。比如说,你永远不可能知道我这篇日志究竟花费了我多少时间来完成的。
Blogger可以隐藏内容制造中的卑劣行为,比如说,我看了其它blog的文字,不全文拷贝但进行思考拷贝。
Blogger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展示出他博闻的一面,事实上,五分钟之前他对于这个领域还是白痴。
Blogger有权利去删除他们认为不妥当的有损自己形象的留言评论,并用积极探讨的方式来引导blog区域里的所有留言和评论都是正向的(positive)
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是Goffman笔下的神秘化(mystification)。
在blog领域之间的互动,是颇有一些神秘化倾向的。这也正是无法将blog看成简单的人际传播的缘故。大多数blog读者和blog之间的互动都是通过网络上完成的。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blog(比如我)会公布自己的照片,即使公布了,也是挑选最佳状态的照片。换而言之,本质上,读者对作者的了解,有时候非常深刻(文字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又非常肤浅(你连这个blog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是极其遥远的,但有可能心理距离又是那么得相近,相近到如果我发布一条日志说我打算以5万元的价格卖出我那部用了两年的手机,读者们至多以为我疯了,而绝对不会认为他们支付了5万元之后我不给出我的手机。
印象整饰,充分建立了网络上blog之间的可信度,虽然,有时候有那么点过于美好。(待续)
九月 2007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