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1 明天去不了第三届网志大会 » 王建硕

明天,中文网志年会在北京开第三届了。

要说,这是对于我来说(请注意,这仅仅是从一个小小的我的角度来看)全年最不该错过一个聚会。但正好这两天家人需要我来照顾,所以只好小心翼翼的收起了blog右面挂了好久的“我要去”的牌子。毕竟家庭是我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向大量一年前就约好下届网志大会再见的朋友说一声抱歉,“对不起,我去不了了”。

在此回顾一下前面两届的情形:

当今中国,理想主义者的聚会,非此会莫属。

作为比较早的blogger,不妨趁此机会晒一晒这五年多写的2000多篇中英文blog,作为大会开幕的礼物,预祝大会像前两届一样成功。

222篇中文的 (2003年 到 2007年)

October 2007 Sept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December 2006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ly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May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uly 2004 June 2004 April 2004 March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December 2003

还有1811篇英文的(2002年至2007年)

October 2007

September 2007 August 2007 July 2007 June 2007 May 2007 April 2007 March 2007 February 2007 January 2007 December 2006 November 2006 October 2006 September 2006 August 2006 July 2006 June 2006 May 2006 April 2006 March 2006 February 2006 January 2006 December 2005 November 2005 October 2005 September 2005 August 2005 July 2005 June 2005 May 2005 April 2005 March 2005 February 2005 January 2005 December 2004 November 2004 October 2004 September 2004 August 2004 July 2004 June 2004 May 2004 April 2004 March 2004 February 2004 January 2004 December 2003 November 2003 October 2003 September 2003 August 2003 July 2003 June 2003 May 2003 April 2003 March 2003 February 2003 January 2003 December 2002 November 2002 October 2002 September 2002
18:42 导航猫 Navicat (Feature Matrix) - the Most Popular MySQL access to mysql tool for Windows, Linux & Mac OS X » del.icio.us/chedong
Navicat各个版本的比较: 简化版(lite version)是免费的。
编写维基百科文章成为学生的作业Solidot » Che, Dong's shared items in Google Reader
科学家一向对维基百科的质量颇有微词,经常嘲笑文章的错误信息。但华盛顿大学Bothell校区的一位教授Martha Groom则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育实验,不是去贬低维基,而是安排了学生在维基百科上编写环境历史课程相关的文章,学生不用再在学期末递交长篇论文。维基百科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们编写的在线文章质量被证实比一般的毕业论文还要好。Groom教授认为,学生们知道他们写的文章不是被教授一个人看,而是要接受同行评审(peer reviewed),这促使他们提高文章质量。

12:57 10月份西联汇款取款指南 » Google AdSense China Blog


各位 Google AdSense 发布商您好,如果10月份您选择的付款方式为西联汇款,现在开始您就可以去领取您的西联汇款的收入了!

领取西联汇款步骤如下:

1.登录您的 Google AdSense 账户,点击付款页面,如果显示10月份"付款已签发"的话,点击此链接边上的"付款细节"。

2.在付款细节页面,请您打印或抄录如下信息并随身携带:
* 您的付款监控码(MTCN),此号码为10位数号码。
* 您的详细的付款金额,详细到美分,如 123.45美元。
* 发汇人的详细信息:
发汇人: Google.Inc
发汇人地址: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Mountain View, CA 94043 , USA


3.随身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驾照,护照。

4.首先选择离您最近的西联代理机构,您可以访问 http://www.payment-solutions.com/agent.asp ,请提交地址并从 "Product"(产品) 下拉框中选择 "Quick Cash"(快汇)。您随即会看到距您最近的西联代理机构清单。如果您没有找到的话,请致电西联汇款的免费服务热线 8008208668 进行咨询。

5.前往您最近的西联代理机构或分理处领取付款,如果您付款有任何问题的话,请致电西联汇款的免费服务热线 8008208668 寻求帮助,我们已经跟西联汇款中国部门提前联系相关事宜,相信他们可以给您提供帮助。

6.如果您的拼音收款人姓名不是我们介绍过的标准格式(如 Liao xi,Zhang xiaoming), 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中间有空格,请 点击此处 申请更改您的拼音收款人姓名,请注意,您无需为使用西联汇款更改您的中文收款人姓名。

7.如果您在10月 25 日到 10 月 30 日之间更改过您的付款方式,您的付款很有可能以您更改后的方式发出,您可能要稍晚才会在账户中看到更新,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8.请注意,您无需为提取西联汇款支付任何手续费用。如果您在付款发出后35天之内没有提取此付款,此付款会被取消并重新计入您的账户,而您的账户也会保留付款,直到您与我们联系并要求解除此付款保留。

对于此次付款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感到十分抱歉。我们会不断改进我们的付款流程,让您更快更方便地拿到付款。非常感谢各位发布商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11:01 国家大剧院/来今雨轩/冬菜包子 » 妮妮

国家大剧院:

周日出地铁就见到了国家大剧院,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这颗巨蛋。巨蛋体量很大,钢结构壳体在秋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很是耀眼,完全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巨蛋周围环绕着一圈人工湖,湖水不深,貌似下水最多也就能到大腿,因为有湖水隔离,使巨蛋相对保证了视觉上的完美(没有乌央乌央的人贴着)。这湖水冬天会冻成冰吗?还是为了保持水珠状时刻加温?过一个月就会知道答案了。去得匆忙,没有好好拍照,再择日同去吧,谁去?

来今雨轩: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山公园内的来今雨轩饭店,“来今雨轩”一座很别致的上下两层小楼,古树、石桥、长廊、假山、流水围绕其周,做红楼菜比较有名(比如红楼菜代表作:茄鲞)。但因为深埋在中山公园里(居然要买票进入),食客很少,只因欣欣嫂子爱吃包子,我答应她回来就让她吃上这的名点:冬菜包子,自己也顺便解解这埋藏在心底很久的馋虫。


“来今雨轩”它得名于一个典故:当年杜甫在江湖上风生水起,文章还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并很有做大官儿的希望,在长安陆续交上了一堆朋友。可惜这些朋友就是传说中的酒肉朋友:杜得势的时候恨不得天天在一起嚷嚷着只求同年同月死;杜后来不愿为官日渐穷困就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影恨不得下辈子再见。秋日某天下着绵绵秋雨,杜贫病交迫,有饿又冷,这时忽然有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冒雨来访表示慰问和敬仰。这人这事这场景让杜甫很受感动,立即做《秋述》诗一首以表示谢意。诗前有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 ……”。后来就用“旧雨”表示老朋友,“今雨”表示新朋友。来今雨轩意思是新结识的朋友们怀着真挚的友情来此欢聚一堂之意。以前是北京文化人经常聚会的地方,例如林徽因举办的茶会总会选在此处。

冬菜包子: 

《大宅门》中有一个情节:“白七爷”张罗着到来今雨轩买冬菜包子吃。足可见这包子的远名儿。我们到的时候是下午3:30,推开吱呀的大红木门,服务员和厨师们打牌正来劲儿,看有人进来也不招呼,非得逼着你走上前去问“现在卖包子吗?”才爱答不理的丢过一句话:不卖!

问:那啥时候卖呢?

答:4:30以后(头也不抬)。

问:我专门为包子而来,能不能先卖我20个,凉的也行,我回家自己热。

答:不行,规定入库了不让卖!(同时伴随出牌动作)

问:能不能破例一下呀,忠实客户呀!

答:你跟公园儿里溜达一圈时间就到了。(对着别人喊:出牌)

没辙,谁让我们犯贱就馋人家这个包子呢,乖乖的满世界溜达了一圈终于等到5:30,杀将回来:

面是一般的面(发黑,但透着亲切),馅儿大(冬菜+肉末吃着香,还泛着点甜味儿),模样长得很俊(长腿高腰小髻带着点宫廷气儿)。不过也没想象中和传说中的那么好吃,这味道在北京这已然属于不易啦。保守估计我一顿能吃仨,外加一碗疙瘩汤。

09:00 Why New Media之三:支柱定律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对于新媒体而言,有六条定律在支撑着这个世界的不断向前拓展和扩张。

关于门槛的定律:让更多的人卷入

正如我在定义这一节里所提到,新媒体需要受众广泛的参与。而阻挡受众广泛的参与的门槛之一就是硬件。

第一条定律:摩尔定律(Gordon Moore’s law)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番。

这条定律解决了电脑的问题。随着价格的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承受这个上网的最基本的成本(无论是购买还是租借)。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人口,并逐步发展成以受众为主而组成的新媒体的广袤世界。

第二条定律: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

这条定律解决网速的问题。据说internet2.0可以让一部电影以几秒钟的时间下载完毕。网速的提高,可以极大地丰富各种需要受众参与的网络形式,比如P2P下载,比如视频网站,甚至,完全3D化的虚拟世界。

关于人的定律:传播的问题

这两条定律来解决互联网上不是“狗”而是“人”的这种物种的问题。这种物种本质上还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所以,第三条定律是

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这个本来属于社会学中的假设(或者说数学界的猜想),在网络网络上,被当成SNS类网站的基石。人们通过网络来发展他们的虚拟社会关系(包括将现实关系复制上去)。这句话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在网络上无法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以人这种社会群居动物的本质,互联网将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基于新媒体的虚拟社会也就不会出现。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将六度视做信息流的范畴。极端的例子是在假设每人都拥有30个朋友(且互不重复)的人的传播,经过六度传播后,可以覆盖到7.29亿。借助可写的网络社会,六度理论让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事实上成立了。

与六度相似的,就是第四条定律:病毒扩散原则(Virus diffusion principle)一项服务或一个事件的扩散每天将以几何级数拓展。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Gmail邮箱邀请制。只有借已经是Gmail的用户的邀请,你才有可能注册成为Gmail用户(这个规则近来随着邮箱大战而不再被Google使用)。这个听上去在限制用户的规则,事实上,却巧妙地借助了病毒扩散原则,以几何级数的方式迅速推广了Gmail。

互联网上每天都会出现各种新应用,但不是每个应用都被推广了出去。这和另外一条定律有关。

关于价值的定律:社会?还是经济?

第五条定律: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5章)

我比较倾向将这个效应视为经济范畴的定律,也就是说,它和商业有关。看上去和新媒体所谓的受众广泛深入参与有点矛盾,但正如我前面所说,越是有广泛深入的参与,就越对强有力的信息渠道产生需要和依赖。人类社会天生需要规律和系统。

去中心化演绎得越深入,另外一种中心化就根基越深。所以,马太效应是必然的。新媒体经济必然是巨头经济。

最后一条定律,与价值有关:梅特卡夫原则(Robert Metcalfe’s principle)网络价值等于节点平方。

这个法则本来是电话网络的法则,描述的是电话网络的价值。一台电话的价值只是一,两台电话就立刻变成四,三台电话就是九。这个原理,对于今天高度依赖电话的我们而言,应该很容易理解。

在新媒体领域里,我把每一个发出声音的地方(BBS也好Blog也好,或者其它),都看成一个节点:话语节点。整个新媒体的价值的比喻,就是这些节点的平方。

这里所谓的价值,是指对社会人文以及人类文明的。

特别的例子就是Blogosphere。这个包含logos的领域的价值,就是blog数的平方。中国blogosphere价值几何?3000万的平方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a>本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opyright© 2007 作者及版权归属: 魏武挥 at ItTalks-魏武挥的blog (数字指纹:数字指纹: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18531a57ccc95fdb8ecb9482f1a61a8c)...
你就是草根媒体 » CNBlog: Blog on Blog

草莓周刊》已经启动“中文网志年会”特刊,并开放编辑权利给任何参加年会和观察年会的Blogger们。现在你只要加入“ChineseBloggerConferenece” Google Group(开放3天自由加入),就可以用维基百科的方法直接修改编辑年会特刊的Wiki文档

如果你希望了解草莓周刊和维基百科工作方式,或者对协同社会媒体有兴趣,都可以来参加这个有趣的活动。你可以在其中按照你的理解添加有趣的内容(或相关链接,包括你自己的感想),搜索多样和不同的个人观点,添加有趣的图片或者发掘有趣的花絮。你的内容会和其他任何编辑一样汇合成为一个综合的报道。每个参与的人都会感受到社会性协作的巨大威力,来试试看吧。

年会特刊将在下星期一(11/5)正式公布上线,在周一早上8:00之前将停止编辑工作。



03:45 Problems with Chitika's non-existant support and uncashable check payments » JenSense - Making Sense of Contextual Advertising
Publishers probably remember the Chitika audited payments scandal which saw many publishers earnings drop by about half, with some losing as much as 90% of the earnings. I was one of the victims, and ended up removing Chitika off the...
01:16 明年会是IM大串联年么? » WebLeOn's Blog
突然有两条关于IM软件间互通的消息,让我突然有了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首先是Gmail的新版中可能支持对多种IM协议的支持。也就是说,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将可以在Gmail界面中利用Gtalk通道来和Live Messenger、Y!Messenger、ICQ、AIM等IM的联系人进行实时通讯。Gtalk使用的Jabber的协议,实现这些功能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这个功能如果要推出,会很快实现。

其次是微软的一位员工透露了一些关于Live Messenger 9的开发细节:
"Internal builds are already at WLM 9 and includes many of the API components. They have a team working on multi-person audio/video chat for WLM that may or may not be in 9, but should be in by 10. They are also trying to work out a way for WLM users to chat with AIM/GTalk/ICQ users like the way Yahoo! works now, and they have an internal version that works with GTalk already (but very basic). MS will no longer update the MSN Messenger for Mac, but they are going to release a brand new client for Mac OS X that is according to him "Really, really cool and awesome" but he would not provide anymore details due to his NDA."

这个将在明年年底或09年初推出的新版本Live Messenger也将支持多协议通讯,而且他们甚至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和Gtalk通讯的内部版本!

昨天白天的时候还在TwitterHung说到,多协议支持因为关系到服务提供商最切身的利益。但就现在的消息看来,这样的趋势似乎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

关于IM之间的互通,我还是认为这是IM服务提供商的一种防御型战略。当IM之间的互联在技术上的壁垒被慢慢被打破,即使服务提供商本身不提供这样的产品,好的第三方客户端也会层出不穷。而当一家服务商开始提供支持互联的产品,其它同业最好的应对政策也是推出类似的产品。就像之前Live Messenger和Y!Messenger的互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样两条消息为什么会几乎同时出现。这之后,应该多少是有一些商业目的的。

2008年,会是IM大串联年么?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7-11-01
  十一月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200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