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 Product: 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 High Scalability - Building bigger, faster, more reliable websites.

Update: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Rackspace and Amazon Cloud Storage Solutions. S3 isn't the only cloud storage service out there. Mosso is saying they can save you so money while offering support. There are number of scenarios in their paper, but For 5TB of cloud storage Mosso will save you 17% over S3 without support and 42% with support. For their CDN on a Global test Mosso says the average response time is 333ms for CloudFront vs. 107ms for Cloud Files which means globally, Cloud Files is 3.1 times or 211% faster than CloudFront.

Amazon S3 is storage for the Internet. It is designed to make web-scale computing easier for developers.

This service allows you to link directly to files at a cost of 15 cents per GB of storage, and 20 cents per GB transfer.

08:28 Paper: Consensus Protocols: Two-Phase Commit » High Scalability - Building bigger, faster, more reliable websites.

Henry Robinson has created an excellent series of articles on consensus protocols. Henry starts with a very useful discussion of what all this talk about consensus really means: The consensus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getting a set of node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to agree on something - it might be a value, a course of action or a decision. Achieving consensus allows a distributed system to act as a single entity, with every individual node aware of and in agreement with the actions of the whole of the network.

In this article Henry tackles Two-Phase Commit, the protocol most databases use to arrive at a consensus for database writes. The article is very well written with lots of pretty and informative pictures. He did a really good job.

In conclusion we learn 2PC is very efficient, a minimal number of messages are exchanged and latency is low. The problem is when a co-ordinator fails availability is dramatically reduced. This is why 2PC isn't generally used on highly distributed systems. To solve that problem we have to move on to different algorithms and that is the subject of other articles.

04:06 共同的挑战,协作应对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一份报告致力为美国政府提供美中气候变化合作政策路线图。中外对话介绍其摘要。

在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50多位中国、政治和商务专家致力于为巴拉克•奥巴马的新任美国政府提供一个与中国合作的政策路线图。报告名为《共同的挑战,协作应对:美中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由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计划专家组撰写,项目联席主任为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约翰•桑顿和当时尚未获得美国能源部长提名的朱棣文。本文为该报告摘要作出介绍.报告全文的中英文版本可以在此下载

中美之间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灾难性后果方面开展新的全面合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正如此报告所指出的,如果人类希望避免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那么美国和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别无选择,只能异常积极地携起手来发展低碳经济。

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两国不仅都需要大胆的领导人和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而且要有一个开创性的且能长期实施的合作方案。美国新的总统班子在华盛顿履新,加上北京的中央领导层愈加意识到气候变化毁灭性的长期威胁,为这种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尽管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可能给中美之间的联合行动增加难度,但它也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动力。两国政府在经济复苏中投入的资金,如果分配得当,将有助于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催生出能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绿色科技”和产业。

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更有力的双边合作还可以使中美关系,也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奠定一个新的、更稳固和更有建设性的基础。

由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与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合作,并有布鲁金斯学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参与和发布的此份报告,描述了这种新型中美关系的构想和具体路线图。此报告或称“路线图”吸收了中国和美国科技界、商界、政界、公民社会和政策制定领域数十位专家及人士的意见,探讨了两国在气候和能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个持续的高层双边接触和基层项目实施的具体建议。报告及建议基于以下认识:

* 已有压倒性的科学共识认为,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开始相当长时间,并对世界的经济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和中国迫不及待地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寻求两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补救措施,而不是坐等新的国内立法或多边协议。

* 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化石燃料使用的猛增而造成,因此问题的解决将需要两国以及全世界对各自的能源体系有根本性的改变,通过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并大规模推广新能源,使国家的能源供给更加多样化、可靠、独立自主和“绿色环保”。

* 即使在全球经济动荡之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双重挑战的强有力的双边合作仍然可能成功,同时为各自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建立新型、繁荣的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 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意义的伙伴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即使考虑到各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力和责任。

* 尽管中美合作的加强必须从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始,但其最终成功将取决于各自国家带动其市场参与和融资的能力。

* 如果推行得当,在能源和气候方面更密切的合作将在两国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并促进经济发展,而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 通过承担全球领导作用和在更密切的双边合作中取得新的长足进展,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将能促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更有效的多边协议和行动。

报告建议,作为这一新的伙伴关系的第一步,美国和中国两国国家领导人在巴拉克•奥巴马就职后尽可能早地进行高峰会晤,启动“中美能源及气候联合行动”。两国领导人的峰会应提出联合行动计划的要点,并授命各国有关官员能采取 必要行动确保其实施。

报告建议,合作关系由两个平行的机构领导。设立一个中美气候领导委员会制定合作的总体规划。该委员会由两国政府的高级环保、能源和财政官员组成,定期会晤,制定和审议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方向,讨论双方共同关注的其它问题,包括正在进行中的多边协议的谈判。

此外,以下列出的具体重点领域将由处于第二梯队的双边技术工作组进行指导。它的成员将由来自两国资深的政府官员和科学、技术、商业、金融、公民社会及政策研究方面的独立专家组成。他们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制定科研合作领域,以及在每一领域设计合作计划,并对具体合作项目进行组织和监督实施。

通过直接合作能最快和最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领域是最优先的重点,以下仅简单列举,报告第四部分将作详尽探讨。

优先合作领域包括:

* 采用低排放煤炭技术

美国和中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仍将继续大量使用煤炭的可能,迫使两国必须立即进行大规模投资、研究、开发和使用在燃煤发电厂进行碳捕获与封存的新技术。

* 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

美国和中国都有极大的潜力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的节能措施降低各自的碳排放量,这对各自国家的“碳足迹”和能源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

* 开发先进的电网

美国和中国都依赖陈旧、分散和低效的输电网。两国均可从研究、开发和采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中受益,这些技术可以使输电网能够更便宜有效地传输更大比例来源于不连续但可再生的低碳能源。

* 推广可再生能源

两国显然都需要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太阳能、风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以使各自的电力系统低碳化,扩大各自的低碳经济,从而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碳排放量。

* 量化排放量,为低碳技术融资。

为以上领域的合作提供便利,两国都有必要能够就跨领域的问题联手,这些问题包括对排放量进行准确的量化和预测以及为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进行融资。

此报告的建议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提出的,即中美两国间旨在刺激低碳经济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形式的合作是必要的、可能的、而且是互惠的。而且全球变暖正在接近一个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的事实已越来越明显。认识到这一挑战的严峻性会使人焦虑不安,甚至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有大胆有力的领导,也可使人倍感振奋。

目前还不清楚,华盛顿的新总统班子和北京越来越明智的中央领导,能否与越来越明晰的转折点时刻的认识恰逢其时地促使两国对前景有必要和清楚的认识,凝聚起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但很清楚的是,我们已经驶入未知的水域,亟需全世界,特别是中美两国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因为,不论我们承认与否,这两个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简而言之,如果这两个国家不能设法解决在这个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分歧,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就没有解决之道。

所幸,在过去一年中致力于这份报告的人们坚信,报告中所述的合作,会使中美两国都从中受益。另外,这种合作不仅会使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迈出巨大一步,而且中美两国也都将会受益无穷。如果两国领导人都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他们就会走在新型绿色科技经济的前沿,而且两国会有更紧密、更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可以更好地引领世界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其它挑战。

本文为该报告摘要作出介绍.报告全文的中英文版本可以在此下载

 

03:30 通往中美携手合作之路 » 中外对话新鲜出炉

通过联手抗击气候变化,中美两国在引领全球战略转型上面临历史性机遇。班宁•加勒特乔纳森•亚当斯在此介绍了一份新出炉的报告。

在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和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50多位中国、政治和商务专家致力于为巴拉克·奥巴马的新任美国政府提供一个与中国合作的政策路线图。报告名为《共同的挑战,协作应对:美中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由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计划专家组撰写,项目联席主任为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约翰·L·桑顿和当时尚未获得美国能源部长提名的朱棣文。本文为班宁·加勒特和乔纳森·亚当斯对该报告所作的介绍,报告全文的中英文版本可以在此下载

近四十年前,1971-72年中美关系“解冻”,导致了自二战之后系列重大关系和制度建立以来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秩序的战略转型。而今,中美两国面临着再次促成战略转型的历史性机遇,不过这次是转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在促进全球繁荣的同时,有效降低发生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中美两国的领导作用是关键。如果在长达几代人的努力中,美国和中国不发挥领导作用,那么,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剧烈气候变化是根本不可能的,至少不会如期实现。

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面临的这一挑战,不仅正值全球变暖的危险越来越大,而且赶上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具有直接的、日趋严重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危机则更具隐蔽性和迟缓性——但是后果可能更具灾难性和长期性。政治领导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集中精力停止和扭转去年秋季自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的经济死亡螺旋。然而,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部分,如果未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就可能大大增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影响的长期成本。美国中国各自制定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承诺大幅增加政府资源和直接投资,假如管理得当,全球极有可能在摆脱衰退的同时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

1970年代初期,为了建立新的战略关系,中美克服了20多年的相互隔离、意识形态对立和强烈的敌对状态。两国曾在19501953年期间在朝鲜打了一场热战,1950年代末期在台湾问题上险些造成冲突,1960年在越南代打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尽管中美关系“解冻”的共同目的是为了遏制和在战略上孤立苏联,但最终的长期效果是促成苏联及其东欧帝国的和平解体,由此结束冷战并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美关系“解冻”同时也为中国成功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创造了国际环境,促成中国的重新快速崛起,以及全球化进程加速。

1970年代初期的中美关系“解冻”,源自于两国最高领导人为应对共同所面临的来自苏联的战略挑战而作出的战略考虑和决策。这些决策引发了国际形势的改变,其变化之大,远远超过了为抗衡苏联势力上升所进行的大国关系重组。两国的高层决策启动了一个很大程度上属于自下而上的进程,涉及中国和全世界数亿人的日常决策和行动,改变了全球战略布局,创造了我们当今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世界。

如今,一个共同的重大威胁不是来自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所作出的努力。与冷战时的核威胁相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更具迟缓性和扩散性,但给文明社会带来的长期威胁却丝毫不见得少。应对这一新的重大威胁,必须像19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那样,由两国最高领导人作出最初的决策,启动一个的长期进程,结果证明或许比最初的预想甚至更具变革性。同样地,为中美经济转型创造必要条件的关键战略决策和共同努力,将释放千千万万的人和企业的创造力、聪明才智、竞争力和决心,加速世界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转变。

两国均已出现了一个新的机遇。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已经表明,减缓气候变化将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力争到205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水平降低80%。他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为建立一个新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提供大量的资源,为提高能效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及为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采取新的举措。尽管中国还不愿意承诺制定减排目标,但是中国领导人对气候变化威胁和转向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还计划在能源效率、绿色技术和其他方面投入具有激励性的资源,以建立一个低碳能源基础设施。

奥巴马政府和中国领导层有必要在最高层面上尽早接触,启动一个新的计划,大力加强能源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中美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成功合作,将大大提升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前景,并为各自国家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提供政治支持。它还将建立中美之间的互信,加强中美应对二十一世纪广泛的共同战略挑战的伙伴关系,并且在美国公众对双边经济一体化的好处疑虑渐增之际,成为中美关系的建设性力量。

班宁·加勒特: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计划项目主任。

乔纳森·亚当斯: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计划项目助理主任。

02:12 2月UCD书友会,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杭州 » UCDChina.com

大家新年好!

2009年2月话题: 地图服务和地图网站

、因春节因素,推迟到2月的第4个周日(2月22日)。

北京,西直门附近奇遇花园(地图),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千鸟 13366219527

上海,龙华路2577号5号楼 BlogBus办公室(地图),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Ami 13816759271

南京,珠江路665号南楼6楼 途牛旅游网(地图),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JunChen 13913833651

深圳,问道旅行馆南山店(详情),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Lytous 13723766365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号广州信息港E栋 网易大厦5楼网站部(地图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胡晓 13560220908

杭州,文二路285号枫华府第4幢1单元1101(地图),
22号(周日)、下午14:30,
联系人:坏人 15068883444

书友会详细信息:http://ucdchina.com/book/about/

感谢BlogBus途牛旅游网虾米网提供书友会场地。

转载请注明出自UCDChina.com,谢谢。

相关文章


^==Back Home: www.chedong.com

^==Back Digest Home: www.chedong.com/digest/

<== 2009-02-08
  二月 20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2009-02-10